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望600年——故宫博物院
镇馆之宝:多不胜数
故宫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且不论在明代初年,这样宏伟的建筑群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营造完成,单说它已存在了600多年就着实令人称奇。
由于中国历代多战乱,从前大规模的建筑群保留到今天的很少——秦代的阿房宫、西汉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都没有保留下来,保留至今的只有一座紫禁城。
中国皇帝都不喜欢延用上一个朝代宫殿。而清朝统治者没有毁掉紫禁城,也是其超人气魄和心胸的体现。
故宫的建筑面积很大,超过世界著名几大宫殿的总和。坊间一直流传,故宫里的房间一共是9999间半,但据考证,实际上是8000多间。
大到太和殿、保和殿,小到军机处、造办处,每一间房屋都有故事,每一座宫殿都是传奇。
参观故宫,最忌走马观花。你看红墙黄瓦、画栋雕梁,殿宇楼台、高低错落,朝暾夕曛中,仿若仙境。你可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某一个历史节点,而不是站在现代。想象一下,我们走过的台阶、看见的殿脊琉璃螭吻、抚摸过的汉白玉围栏,跟康熙、乾隆走过的、看见的、抚摸过的一模一样、没有区别,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开放时间:旺季8:30~16:10,淡季8:30~15:40门票价格:旺季60元,淡季40元
门票优惠政策:
1.大、中、小学学生(含港、澳、台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可凭学生证或学校介绍信购买学生票,每张20元/人。
2.60岁以上(包括60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3.离休干部凭离休证免费参观。
4.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件免费参观。
5.持北京市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门票半价优惠。
6.每年“六一”儿童节时,14周岁以下的儿童(含14周岁)可以免费参观。随同家长一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7.每年“三八”妇女节时,女性观众可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8.每年“八一”建军节时,现役中国军人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乾隆各色釉大瓶
在纪录片《故宫》中,这只釉彩大瓶被称为“瓷母”。这是乾隆时期烧造的一件瓷瓶,并由乾隆亲自策划生产,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
这些釉和彩,如果只是单一使用,对于烧制一件完整的瓷器来说都不是难事。可它难就难在让那么多釉、彩在同一件瓷器上出现,这只有在对烧瓷技术熟悉得炉火纯青,对各种釉、彩的性能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让我们从上到下仔细端详一下这件瓷瓶上的釉彩工艺:金彩,用在瓶口沿,瓶的螭耳以及各色釉之间的间隔条上;紫地花卉纹珐琅彩一周;蓝地花卉纹珐琅彩一周;仿汝釉一道;青花缠枝花卉纹一周;松石绿釉一道;仿钧釉的窑变釉一周;斗彩缠枝花卉纹一周;模印皮球花图案的粉青釉一周;霁蓝釉描金一周,其上有12幅长方形开光,内绘粉彩吉祥图案;仿哥釉一周;青花缠枝莲纹一周;绘蕉叶纹的淡绿釉一周;红地描金彩回纹一道;仿官釉一周;酱釉描金花纹一道。
在这些釉彩中,青花、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仿钧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属于高温釉,需用1250℃以上的高温才能烧成;粉彩、珐琅彩、金彩、松石绿釉属于低温釉,需用700℃~1250℃的低温烧成。另外,青花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金彩属于釉上彩,斗彩属于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釉彩。这样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至今无法复制,传世仅此一件。
TIPS:督陶官唐英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乾隆一朝官窑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由于督陶官唐英的管理。唐英13岁起在养心殿当杂役,他善画能诗,还擅长编写剧本。雍正六年,唐英因办事干练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监督窑务,当督陶官年希尧的助手。他用三年时间,谢绝一切社会活动,和工匠们同吃同睡,苦心钻研。雍正九年,他已经从一个外行变成技艺精湛的陶瓷专家。乾隆二年,唐英成为正式的督陶官。他督导陶务前后20多年,在这期间景德镇所制的陶瓷被后人公认是瓷中珍品,无论在品种的仿古创新方面还是在器物的制作技艺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英因此成为历史上最不同凡响的督陶官。
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山
在故宫东六宫以东、皇极殿后的宁寿宫乐寿堂中,摆放着一件玉雕工艺品——大禹治水图山。这是中国玉器中用料最大、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高、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这块重达万斤的巨型和阗青玉出自距北京万里之外的新疆密勒塔山,据专家估算,从开采到运至京城需要三四年时间,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运输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块重万斤的青玉先在宫廷造办处如意馆按前、后、左、右四个面的画样做初步加工,并用蜡塑出了玉山的式样,然后一起发往扬州,由当地玉工精雕细琢。后来怕蜡样因天热融化变形,又雕刻一座木样发送过去。这样的雕琢又用了将近十年时间,玉山终于雕成,并从水路运回北京。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巨大的玉山被安置在乾隆皇帝为自己建造的太上皇寝宫——乐寿堂中。从那时到现在,玉山一直静静地矗立在乐寿堂中,从未被移动过。
TIPS:君子比德于玉
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生成了亿万年的玉,遇到中国人之后,才变成了通灵宝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
中国人把玉看成了民族的精魂。中国人活着 ,像玉一样,不屈不挠;死了,最神圣的悼念,也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孔子言:“君子比德于玉。”君王无德,不可陪葬玉器。
玉对中国人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可谓深远。玉碎了,还是玉,“宁可玉碎,不可瓦全”说的就是中国人的气节。
由于历史的原因,如今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
1948年1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开始将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中的2,972箱精品陆续转运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1965年落成,初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坐落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映衬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馆内的展品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据说,一个人全部看完,需要近30年的时间。
当年选择迁台文物时,学者们认为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带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共带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陶瓷只带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件龙袍也没有。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9:00~17:00
周六夜间开放17:00~20:30
门票价格:
1.普通票新台币160元(约34元)
2.团体参观票(10人以上)新台币120元(约25元)
3.军警学生、持文化机构义工证者、台湾岛外学生持学生证明者新台币80元(约17元)。
周六夜间开馆一律免费。
汝窑莲花式温碗 北宋晚期
汝瓷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及汝州文庙张公巷附近,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窑开窑时间只有20年,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不多。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流传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5件,珍贵非常。其中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中国艺术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皆为内库所藏,与商彝周鼎比贵,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
莲花式温碗以莲瓣作为器物造型,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典雅清丽,在传世不多的汝窑器中,更显珍贵。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是温酒用器,为宋代所常见。
TIPS:青瓷温如玉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一脉。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釉色随光变幻,观其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青瓷温润,触之如玉,青瓷在有宋一代的盛行,与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淡雅、高洁、飘逸的审美情趣有莫大的关系。
《黄州寒食诗帖》
纪录片《台北故宫》里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在临终前总是反复临摹《寒食帖》,似将千年之前的东坡先生引为知己。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45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无权签署公文,也不准离开此地,等于软禁,生活极其困苦。《黄州寒食诗帖》就诞生在这里,一个长江边上的小镇——黄州。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一个被贬谪的文人,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寒食节回想三年来失意苦闷的谪居生活,不能自已,遂将万千感慨宣泄在这三尺宣纸之上,有悲愤、孤寂和无奈,但最终归于平静。起伏变化的情感,迟疑放达的笔势,心境诗境笔境浑然一体,旷达洒脱一览无余。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世人将其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文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书法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寒食帖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TIPS:全才苏东坡
苏东坡是个全才,诗词、文、书法、绘画无一不精,甚至连烹饪、制墨、盖屋、种地都无不精通。即使在人才济济的大宋王朝,也无人能出其右。
苏东坡一生旷达洒脱,上可陪皇帝老儿,下可陪老妪乞丐。同样是面对贬谪,韩愈曾悲情地唱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如临死难;白居易也无奈地吟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悲痛欲绝。而苏轼几乎一生行进在贬谪的路途中,直至中国的最南端海南岛,却能做到超然旷达,谈笑生死。正是这种超然,让他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消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滋养和蕴涵的人文精神时常让今人掩卷沉思。或许我们没有必要想太多,当我们因不公而愤愤不平时,当我们因名利而患得患失时,就请默诵《黄州寒食诗帖》吧!
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大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