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不同,理解知识的方法也会各有差别,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始教学前,可以先对课堂中的各种情境和学生的反应进行预设,并且针对这些预设设计整体的教学链条,让学生能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了解新知识。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科学预设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学力的相关内容。
關键词:初中数学;预设问题;学生学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42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之下进行自我构建和生成的过程。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体,而想要真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认识的进一步生成,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等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
一、传统教学中教学预设存在的问题
1.预设固化,对学生强行灌输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而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提前预想,这就是我们的教学预设。可以说教学预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流程都要有清晰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教师也要尽量根据自己课前预想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完整展现出来。而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路和行为,在传统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过分强调课前预设完全按照教案推进课堂进度,如果预设与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情况出现偏差教师就会变得急躁,课堂中的氛围就会非常僵化。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在过去的课堂中会出现,即使在今天,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也会由于准备不足或者教学过程中比较紧张而出现这样的现象。事实上教师并不是不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是在很多情况下,受限于教学时长和课堂空间,或者个人知识的储备量有限等因素,教师会认为以自己的课前预设节奏进行教学是最高效的,一旦出现了这种想法,就会形成“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必然对于课堂中的知识没有兴趣,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难懂,如果缺乏了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枯燥。
2.预设有限,出现教学真空
除了上文中所说的问题,教师过于执着地完成教学预设,在课堂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的课前预设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而这时教学就进入了死角,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课堂就会陷入暂时的停顿。
实际教学中,教师其实并不是非要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会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很多教师在近些年来的教学改革当中也在努力尝试进行改变。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试图通过将课前的预设做得更加饱满,以此满足课堂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可是往往在上课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的课堂预设没有准备好答案,或者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测到的现象,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停滞不前。比如,一些教师想要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对话的方式推进课堂,可是这种对话的过程也意味着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更加不可控。有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就会针对某一个定理或某一个公式进行反复提问和深挖,而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快速简单透彻地将相关内容讲解清楚,就会造成课堂的混乱或者教学进度停滞。其实,教师并不是不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有时候课堂预设的准备不足。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确实是教师希望的目标,但是想要真正构建这种课堂的状态,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把控,如果能力不足或准备不够,则完全有可能被这种课堂节奏拖垮,不但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可能让教学陷入尴尬的停滞。
3.对学生理解有限导致预设偏差
近年来,诸多的学术研究和教育系统内部的抽样调查都会有相关的问题,比如关于教师认为课前预设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联系是否紧密等。其实从理论认知的层面来讲,大部分教师完全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论,都认为良好的课前预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必然是对教学有利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而实际教学也不会完全按照理论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很多教学中的要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矛盾。
比如我们常常强调的,现如今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位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与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喜欢上教学内容。但是结合上文所述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究竟怎样的方式才算是引导,而达到怎样的程度又算作强制灌输,这是一个比较微妙又很难界定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只要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一定会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可是在实际的状况里,每一个学生的状态都不一样,有时候学生即使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也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造成课堂的混乱等。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维持课堂秩序,将教学的过程集中统一起来,使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共同理解知识。在这种矛盾之下,想要真正做好科学的预设,与学生之间达到良好的默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学力,就需要真正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二、有效预设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学力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经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做好课堂预设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不是单纯比学生懂得多就可以,而是要知道自己比学生懂得多的这些知识应该如何以学生听得懂的方式讲出来,又如何让学生与自己一样去理解这些知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去接触新的信息,这也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难预料。在教学中,教师的预设是课前预先准备的,它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程序性预测目的,这也是为了让课堂整体更加可控,但同时学生又具有灵活性、不可控的特点,因此教师常常会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的矛盾。 想要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在数学研究的方法上存在一种思路叫作穷举法,就是将各种可能性和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穷举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所有的答案都找到,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方法过于消耗精力。我们在课前对学生的反应和行为进行预设,其实就是在寻找学生反应的不同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思考的维度比较单一,就只能使用穷举法,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反应思考的维度更加丰富,就可以从不同的參考系更加精准地预设学生的反应。比如,可以通过课堂思考将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一一列举出来,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课堂中的氛围,以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反应,然后再加入教师过往的教学经验,以众多的参考系为条件限制,一步步地将学生的反应确定下来。通过这种方法,预设就会更加贴近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状况,从而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可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真正切中了学生的真实反应,也就能够为学生准备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精进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不断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定期举办一些专业教学能力的讲座,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维度的能力都打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真正深入了解学生
我们已然明确,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那么想要做好科学的预设,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学生随着年龄的变化,每一个阶段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也就是说在以往的教学中,每一届学生在大体的状况上都不会有过大的差异,然而现如今的每一届学生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强,我们不能把以往的教学经验完全照搬过来,所以了解学生成为做好课堂教学的一项必修课,并且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
想要深入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要与学生成为朋友,这需要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前先简要地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上帮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先让学生对于知识有粗浅的印象,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感受。在简单的预习结束以后,要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每一个学生在预习课结束以后,都会收到一份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问卷,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疑惑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回收这些问卷后,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参考并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很多班级都有家长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利用好这种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平时不仅要简单询问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与家长进行适当的深入沟通,了解学生最近的动向,从多个维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方法。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代数和几何等不同的教学版块,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会有一些差别,在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中,不一定非要直接去询问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面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比如可以问问家长,学生对于数字是否敏感,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喜欢的玩具或者建筑,这些建筑又是什么形状的等,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教学预设中,就能够将这些内容加入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家长在生活中多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知识和元素的渗透,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也能够使课堂预设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更加契合。
3.利用好网络平台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数学教学想要得到升级与优化,也要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现如今,教育系统内部已经构建起了教育内网,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地区的教师,都可以在内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和教学方法等。针对过去很多类似于教师由于预设不足而无法回答学生问题等现象,有赖于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避免。
一方面,可以在备课时多查找网络资料,通过教育内部平台交流经验以及网络中的不同见解,完善对于课堂问题的预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育内网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学生课堂反应的问题以及教师的解决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真的遇到了课堂预设与学生的真实反映严重不符的现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备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好奇心,使整个课堂能够更加顺利平稳地进行下去。
4.重视教学反馈
现如今,教师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不仅有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更包括了课后的教学评价,只有将所有的步骤都进行好,才是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
想要更科学地做出课堂预设,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感受,了解在哪些步骤中学生会感觉不足,以及学生希望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中,只有真正以学生的感受和评价为导向,才能够将整体的课堂更好地呈现出来,教师也才能够在课前预设更加充分和科学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集联动、交流、反馈、循环于一体的严密的系统,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课前预设,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利用好先进技术,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全方位的提升,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好的课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2]彭晓玲.也谈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读与写,2016(Z1).
[3]龙海霞.从“预成”走向“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观的变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1).
[4]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15(5).
[5]吴永军.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三中311106)
關键词:初中数学;预设问题;学生学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42
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之下进行自我构建和生成的过程。我们已经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体,而想要真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认识的进一步生成,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等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
一、传统教学中教学预设存在的问题
1.预设固化,对学生强行灌输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活动,而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提前预想,这就是我们的教学预设。可以说教学预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流程都要有清晰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教师也要尽量根据自己课前预想的方法将教学内容完整展现出来。而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路和行为,在传统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过分强调课前预设完全按照教案推进课堂进度,如果预设与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情况出现偏差教师就会变得急躁,课堂中的氛围就会非常僵化。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在过去的课堂中会出现,即使在今天,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也会由于准备不足或者教学过程中比较紧张而出现这样的现象。事实上教师并不是不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是在很多情况下,受限于教学时长和课堂空间,或者个人知识的储备量有限等因素,教师会认为以自己的课前预设节奏进行教学是最高效的,一旦出现了这种想法,就会形成“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必然对于课堂中的知识没有兴趣,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难懂,如果缺乏了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枯燥。
2.预设有限,出现教学真空
除了上文中所说的问题,教师过于执着地完成教学预设,在课堂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的课前预设是有限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而这时教学就进入了死角,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课堂就会陷入暂时的停顿。
实际教学中,教师其实并不是非要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会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很多教师在近些年来的教学改革当中也在努力尝试进行改变。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试图通过将课前的预设做得更加饱满,以此满足课堂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可是往往在上课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的课堂预设没有准备好答案,或者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测到的现象,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停滞不前。比如,一些教师想要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对话的方式推进课堂,可是这种对话的过程也意味着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更加不可控。有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就会针对某一个定理或某一个公式进行反复提问和深挖,而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快速简单透彻地将相关内容讲解清楚,就会造成课堂的混乱或者教学进度停滞。其实,教师并不是不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有时候课堂预设的准备不足。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确实是教师希望的目标,但是想要真正构建这种课堂的状态,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把控,如果能力不足或准备不够,则完全有可能被这种课堂节奏拖垮,不但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可能让教学陷入尴尬的停滞。
3.对学生理解有限导致预设偏差
近年来,诸多的学术研究和教育系统内部的抽样调查都会有相关的问题,比如关于教师认为课前预设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联系是否紧密等。其实从理论认知的层面来讲,大部分教师完全能够接受新的教学理论,都认为良好的课前预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必然是对教学有利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而实际教学也不会完全按照理论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很多教学中的要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矛盾。
比如我们常常强调的,现如今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位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与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喜欢上教学内容。但是结合上文所述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究竟怎样的方式才算是引导,而达到怎样的程度又算作强制灌输,这是一个比较微妙又很难界定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只要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一定会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可是在实际的状况里,每一个学生的状态都不一样,有时候学生即使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也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造成课堂的混乱等。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维持课堂秩序,将教学的过程集中统一起来,使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共同理解知识。在这种矛盾之下,想要真正做好科学的预设,与学生之间达到良好的默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学力,就需要真正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
二、有效预设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学力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经过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做好课堂预设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不是单纯比学生懂得多就可以,而是要知道自己比学生懂得多的这些知识应该如何以学生听得懂的方式讲出来,又如何让学生与自己一样去理解这些知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去接触新的信息,这也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难预料。在教学中,教师的预设是课前预先准备的,它必然会具有一定的程序性预测目的,这也是为了让课堂整体更加可控,但同时学生又具有灵活性、不可控的特点,因此教师常常会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的矛盾。 想要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在数学研究的方法上存在一种思路叫作穷举法,就是将各种可能性和答案一一列举出来。穷举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所有的答案都找到,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方法过于消耗精力。我们在课前对学生的反应和行为进行预设,其实就是在寻找学生反应的不同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思考的维度比较单一,就只能使用穷举法,但是如果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反应思考的维度更加丰富,就可以从不同的參考系更加精准地预设学生的反应。比如,可以通过课堂思考将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一一列举出来,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课堂中的氛围,以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反应,然后再加入教师过往的教学经验,以众多的参考系为条件限制,一步步地将学生的反应确定下来。通过这种方法,预设就会更加贴近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状况,从而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可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真正切中了学生的真实反应,也就能够为学生准备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精进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自己所要教授的知识不断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定期举办一些专业教学能力的讲座,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维度的能力都打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真正深入了解学生
我们已然明确,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那么想要做好科学的预设,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学生随着年龄的变化,每一个阶段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也就是说在以往的教学中,每一届学生在大体的状况上都不会有过大的差异,然而现如今的每一届学生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强,我们不能把以往的教学经验完全照搬过来,所以了解学生成为做好课堂教学的一项必修课,并且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认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
想要深入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要与学生成为朋友,这需要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前先简要地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然后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上帮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先让学生对于知识有粗浅的印象,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感受。在简单的预习结束以后,要针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每一个学生在预习课结束以后,都会收到一份关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问卷,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疑惑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回收这些问卷后,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状况,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参考并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很多班级都有家长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利用好这种与家长沟通的平台,平时不仅要简单询问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与家长进行适当的深入沟通,了解学生最近的动向,从多个维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方法。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代数和几何等不同的教学版块,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会有一些差别,在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中,不一定非要直接去询问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面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比如可以问问家长,学生对于数字是否敏感,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喜欢的玩具或者建筑,这些建筑又是什么形状的等,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教学预设中,就能够将这些内容加入数学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家长在生活中多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知识和元素的渗透,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也能够使课堂预设与学生的认知之间更加契合。
3.利用好网络平台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数学教学想要得到升级与优化,也要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现如今,教育系统内部已经构建起了教育内网,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地区的教师,都可以在内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总结和教学方法等。针对过去很多类似于教师由于预设不足而无法回答学生问题等现象,有赖于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避免。
一方面,可以在备课时多查找网络资料,通过教育内部平台交流经验以及网络中的不同见解,完善对于课堂问题的预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育内网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学生课堂反应的问题以及教师的解决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真的遇到了课堂预设与学生的真实反映严重不符的现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备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满足学生在课堂中的好奇心,使整个课堂能够更加顺利平稳地进行下去。
4.重视教学反馈
现如今,教师对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不仅有课前备课和课堂教学,更包括了课后的教学评价,只有将所有的步骤都进行好,才是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
想要更科学地做出课堂预设,教师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感受,了解在哪些步骤中学生会感觉不足,以及学生希望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环境中,只有真正以学生的感受和评价为导向,才能够将整体的课堂更好地呈现出来,教师也才能够在课前预设更加充分和科学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集联动、交流、反馈、循环于一体的严密的系统,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课前预设,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学力,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利用好先进技术,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全方位的提升,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好的课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7(5).
[2]彭晓玲.也谈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读与写,2016(Z1).
[3]龙海霞.从“预成”走向“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观的变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1).
[4]郝德永.从本质主义到生成性思维——课程探究逻辑的后现代转换[J].高等教育研究,2015(5).
[5]吴永军.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三中3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