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盛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破坏严重、社会矛盾突出,矿城特征极为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09年3月万盛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扶持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使万盛转型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2010年6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促进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确定把万盛建设成为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区、西南地区煤电化产业重要集聚区、渝黔区域合作先导区和重庆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宏伟目标,开启了万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潮。
树立绿色理念 全面推进地区转型
一是推进经济转型。逐步减轻对自身煤矿资源的依赖,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旅游、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等接续替代产业,力争到2015年,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二是推进社会转型。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倾斜和投入,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加快破解城乡就业、社会保障、采空农赔、国企改革等资源型城市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构建城乡、地矿协调发展新机制。
三是推进生态转型。以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建立由开发企业为责任主体的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机制,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塌陷、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培育绿色产业 构建多元转型产业
加快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步伐,打造旅游、煤电化、新型材料、机械制造四大100亿元级产业,实现地区产业从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地下向地上转变。集聚渝南黔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电化接续产业,提升产业环保水平,争取在2012年使煤电化产业率先实现投入产出“双百亿”,建成重庆重要的电力保障区和西南地区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目前,煤电化基地3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初具雏形。
二是发展新兴产业,促进黑色向绿色转变。我们将以黑山旅游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加快建设重庆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培育构建“兴区促转”的百亿元级新兴支柱产业。2010年6月28日,改造一新的中国最美养生峡谷——黑山谷景区重新开放,迈出了申报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第一步。
三是培育替代产业,促进单一向多元转变。一方面,围绕“建设重庆重要材料工业基地”定位,加快浮法玻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工程玻璃等下游产业,延长做大玻璃产业链;切实抓住全市汽摩产业和IT产业大发展机遇,加速推进原镁冶炼、镁合金及镁铝合金生产等项目,培育发展镁资源开发及镁合金材料加工业,壮大玻璃及其深加工业,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另一方面,围绕“建设西南矿山机械工业基地和高端铸件出口基地”定位,加快3平方公里涉煤机械制造基地和4000万套笔记本电脑镁合金壳体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镁合金壳体、镁铝合金铸件、矿山机电装备、金属管材等机械制造业,争取五年使机械制造产业达100亿元。
打造绿色新城 夯实地区转型平台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强力推进城市建设。
一是扩大城市规模。按照“提升旧城区、拓展新城区、改造棚户区”的开发思路,以城市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建成贯通城市南北的万盛大道、东城大道,改造提升通达城区西区的西城大道,打通连接南桐片区的城乡快速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框架,到2012年主城区面积达12.3平方公里。
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公园、广场、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游泳馆、影剧院等城市功能性建设,尽快完善城市供排水、供电、灯饰、站台、公厕等市政设施,在城市开敞空间设置一批群众休憩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规划打造城市中心商圈,调整优化商业布局,大力引进品牌商场。逐步铺开城市公交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三是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在成功创建为市级卫生城区、山水园林城区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市级文明城区、森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使万盛成为一座四季鸟语花香的靓丽城市,成为一座管理规范有序的文明城市,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
建设绿色生态 提升地区环境质量
针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采空影响等突出环境问题,我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共赢。
一是大力推进森林工程。启动实施城市、农村、采煤沉陷区、通道旅游、水系、苗圃基地六大森林工程建设。截至2010年,已累计投入森林工程建设资金2.8亿元,植树造林10.8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环保四大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督促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大力整治二氧化硫、矿坑废水、城区燃煤等环保问题,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加大垃圾、污水收运体系建设,使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景区处理率实现100%,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宜居城市建设。
三是实施采空区治理。加大采空区土地整治和灾害治理力度,实施地灾搬迁和危房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开展矿山废弃地复垦整理和采空沉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推进小流域治理和采空区范围内河流治理,恢复采空区生态环境。
重塑绿色人文 焕发地区转型活力
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结合全区城镇化建设进程,调整全区校点布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打造渝南黔北教育高地。发挥万盛矿山医疗救护优势,整合地区医疗资源,建设渝南黔北地区的矿山救护中心,打造煤矿安全保障示范区;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挖掘万盛深厚的羽毛球文化积淀,进一步提高群众羽毛球运动参与度和青少年竞技水平,举办首届中国(重庆)羽毛球文化节,使其成为万盛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万盛的窗口,创建全国羽毛球之乡,打造西南羽毛球赛训基地。
二是扎实抓好民生工作。深入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切实推进7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改造、33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和城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山区农户万元增收、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学生饮用奶计划、微型企业发展等十大民心工程,努力做到群众住有所居、贫有所扶、病有所医、困有所帮、老有所靠,使全区人民共享地区转型发展的成果,凝聚起推进地区转型的强大合力。
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万盛从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单一煤炭矿业城市,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多元新兴产业城市,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城市经营管理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全面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书香城市,摈弃靠山吃山的矿山意识,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心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整座城市的精气神。
树立绿色理念 全面推进地区转型
一是推进经济转型。逐步减轻对自身煤矿资源的依赖,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旅游、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等接续替代产业,力争到2015年,煤电化、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二是推进社会转型。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倾斜和投入,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加快破解城乡就业、社会保障、采空农赔、国企改革等资源型城市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构建城乡、地矿协调发展新机制。
三是推进生态转型。以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建立由开发企业为责任主体的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机制,着力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塌陷、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等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培育绿色产业 构建多元转型产业
加快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步伐,打造旅游、煤电化、新型材料、机械制造四大100亿元级产业,实现地区产业从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一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地下向地上转变。集聚渝南黔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电化接续产业,提升产业环保水平,争取在2012年使煤电化产业率先实现投入产出“双百亿”,建成重庆重要的电力保障区和西南地区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目前,煤电化基地3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初具雏形。
二是发展新兴产业,促进黑色向绿色转变。我们将以黑山旅游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加快建设重庆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培育构建“兴区促转”的百亿元级新兴支柱产业。2010年6月28日,改造一新的中国最美养生峡谷——黑山谷景区重新开放,迈出了申报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第一步。
三是培育替代产业,促进单一向多元转变。一方面,围绕“建设重庆重要材料工业基地”定位,加快浮法玻璃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工程玻璃等下游产业,延长做大玻璃产业链;切实抓住全市汽摩产业和IT产业大发展机遇,加速推进原镁冶炼、镁合金及镁铝合金生产等项目,培育发展镁资源开发及镁合金材料加工业,壮大玻璃及其深加工业,争取用三年时间使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另一方面,围绕“建设西南矿山机械工业基地和高端铸件出口基地”定位,加快3平方公里涉煤机械制造基地和4000万套笔记本电脑镁合金壳体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镁合金壳体、镁铝合金铸件、矿山机电装备、金属管材等机械制造业,争取五年使机械制造产业达100亿元。
打造绿色新城 夯实地区转型平台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强力推进城市建设。
一是扩大城市规模。按照“提升旧城区、拓展新城区、改造棚户区”的开发思路,以城市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建成贯通城市南北的万盛大道、东城大道,改造提升通达城区西区的西城大道,打通连接南桐片区的城乡快速通道,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框架,到2012年主城区面积达12.3平方公里。
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公园、广场、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游泳馆、影剧院等城市功能性建设,尽快完善城市供排水、供电、灯饰、站台、公厕等市政设施,在城市开敞空间设置一批群众休憩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规划打造城市中心商圈,调整优化商业布局,大力引进品牌商场。逐步铺开城市公交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三是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在成功创建为市级卫生城区、山水园林城区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市级文明城区、森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使万盛成为一座四季鸟语花香的靓丽城市,成为一座管理规范有序的文明城市,成为一座独具魅力的旅游城市。
建设绿色生态 提升地区环境质量
针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采空影响等突出环境问题,我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共赢。
一是大力推进森林工程。启动实施城市、农村、采煤沉陷区、通道旅游、水系、苗圃基地六大森林工程建设。截至2010年,已累计投入森林工程建设资金2.8亿元,植树造林10.8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环保四大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督促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大力整治二氧化硫、矿坑废水、城区燃煤等环保问题,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加大垃圾、污水收运体系建设,使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景区处理率实现100%,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宜居城市建设。
三是实施采空区治理。加大采空区土地整治和灾害治理力度,实施地灾搬迁和危房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开展矿山废弃地复垦整理和采空沉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推进小流域治理和采空区范围内河流治理,恢复采空区生态环境。
重塑绿色人文 焕发地区转型活力
一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结合全区城镇化建设进程,调整全区校点布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打造渝南黔北教育高地。发挥万盛矿山医疗救护优势,整合地区医疗资源,建设渝南黔北地区的矿山救护中心,打造煤矿安全保障示范区;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挖掘万盛深厚的羽毛球文化积淀,进一步提高群众羽毛球运动参与度和青少年竞技水平,举办首届中国(重庆)羽毛球文化节,使其成为万盛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万盛的窗口,创建全国羽毛球之乡,打造西南羽毛球赛训基地。
二是扎实抓好民生工作。深入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切实推进70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改造、33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和城市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山区农户万元增收、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学生饮用奶计划、微型企业发展等十大民心工程,努力做到群众住有所居、贫有所扶、病有所医、困有所帮、老有所靠,使全区人民共享地区转型发展的成果,凝聚起推进地区转型的强大合力。
三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万盛从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单一煤炭矿业城市,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多元新兴产业城市,必须加强对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城市经营管理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全面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书香城市,摈弃靠山吃山的矿山意识,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心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广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整座城市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