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州古称雍州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设刺史一人,昔日的武威诸郡便隶属于其下,故凉州由此而来,取“地处西方,常寒凉之意”。凉州亦或之前的雍州作为西汉与西北、北方地区相互联系的交通站,对其经济发展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这一个西部边陲重镇的发展史。
凉州 西北 经济 发展
凉州,位于祁连山东麓,地势坦荡,是河西走廊地区一个重要的边镇。古称雍州,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曾经一度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该地区曾多为游牧民族的聚集地,如戎、狄、月氏、乌孙等。
前176年为匈奴所侵占。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祁连山地区成功的驱逐了匈奴在此地区的势力(浑邪王部)。
凉州地区属于西汉张骞通使西域的重要出发点以及唯一的交通路线。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之下,西汉在此地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不仅在军事上成为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的桥头堡,同时也是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一个发端。
农业的发展
通过自然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区今属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缺少地表河流覆盖,多为沙漠戈壁所覆盖。故该地区种植业发展应处于一个欠发达的情况。然而其独特的环境优势造就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大牧场,故该地区畜牧业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类型。从以下实例可得知一二:
第一,西汉前期实行的卖官鬻爵以及纳粮赎罪制度。西汉前期面对着凋敝的社会环境,为了应对西北边防难以维持的情况,统治者不得不放松对于官爵的管控,在清静无为的指导思想下,将大量无实际权力的官爵卖与他人,而这批人需要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交易官爵的代价,粮食输运的目的地则以雍州为主,待边防粮仓充实之后方可运至关中。纳粮赎罪亦是如此,将主要的赎罪之粮输送至西北地区,以充军用。从这方面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不足以维持西汉驻军的日常供给。
第二,西汉凉州地区的种植业尚不能满足本地区常住居民的日常所用,在《汉书·萧望之传》载:常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窃怜凉州被寇,方秋饶时民尚有饥乏病死于道路,况至来春将大困乎。可见该地区本身的农业种植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即使丰收之时仍不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故多匪患。
第三,西汉边郡牧师苑集中于凉、并州,不仅为中原王朝與匈奴之间的战争提供了大量优良战马,同时也是京师的皇室御用牲畜的主要来源,三十六牧苑便设于此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畜牧为天下饶”。可见其主要生产方式仍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所占比重较低。处于农业与畜牧业相互交融的地点,是二者相互联系的缓冲地带。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西汉凉州地区经济状况,其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面。手工业包含众多方面,本文从主要商业中心分布、手工品、盐铁、边境市场进行探讨。
城市是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地区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作为其进行经济活动的承载体。如临淄、邯郸、洛阳等地。
西汉时期的主要经济区域可分为:关中地区、三河地区、燕赵地区、齐鲁地区、梁宋地区、江南地区、岭南地区等七个主要部分。而凉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并未被这七个经济区所覆盖,可见其经济发展相比于关中甚至岭南地区都有一定的差距。
手工品作为当地手工业发展水平最为直接的表现,凉州地区的手工业处于何种水平,从当时全国主要手工品的生产重镇的分部可略知一二。
如漆器,在秦汉时期已经入了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然而其主要分布地区集中在蜀郡、成都、广汉、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地处西北的凉州只能作为一个漆器的输入地,难以进行自我满足式的生产以及相应的生产中心的设立。
盐铁是西汉时期重要的代表性手工业产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牵动着西汉政府的经济命脉。成为盐铁产地则意味着经济的发达,政治地位的提升。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置盐官31处,分布在今山东10处,四川5处,河北4处,陕西2处,山西2处,内蒙3处,广东2处,辽宁、甘肃、宁夏各1处。在政府推行盐业官营之前,内郡出现的一批盐业大商中仍以山东人士为主并未有凉州本土之人。同书记载的西汉政府设置的铁官共49处,分布在今山东12处,河南7处,江苏7处,河北6处,陕西5处,山西5处,四川3处,安徽、湖南、辽宁、甘肃各1处。可见太行山移动的广大内地是西汉的产铁基地,即使在东汉时期虽有扩张,仍以黄河流域和长江两岸为主。在此过程中凉州地区并未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可见其当地的盐铁业的发展史处于一个相当滞后的过程,即使存在一定的发展,仍然较大幅度的落后于主要经济区。
边境市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业活动。西汉时期凉州地区的边境贸易处于一个较为繁荣的程度。其中与匈奴的交易最为频繁。在与匈奴常年的战争结束之后,原本断断续续的边境贸易出现了繁荣现象。北边无事,人民炽盛,牛羊布野。形成所谓的“驰命走驿,不绝于时;商胡贩客,日款塞下”的盛景。
总结
西汉时期的凉州在政府的决策中扮演对抗匈奴的桥头堡,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为西汉政府对抗匈奴提供了优良的战马。在对外交往中尤其丝绸之路开辟之后,其路上交通枢纽的地位得以凸显,但仍与关中、齐鲁、燕赵等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1](汉)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汉)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吕思勉.秦汉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4] 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凉州 西北 经济 发展
凉州,位于祁连山东麓,地势坦荡,是河西走廊地区一个重要的边镇。古称雍州,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曾经一度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该地区曾多为游牧民族的聚集地,如戎、狄、月氏、乌孙等。
前176年为匈奴所侵占。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祁连山地区成功的驱逐了匈奴在此地区的势力(浑邪王部)。
凉州地区属于西汉张骞通使西域的重要出发点以及唯一的交通路线。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之下,西汉在此地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不仅在军事上成为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的桥头堡,同时也是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的一个发端。
农业的发展
通过自然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区今属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缺少地表河流覆盖,多为沙漠戈壁所覆盖。故该地区种植业发展应处于一个欠发达的情况。然而其独特的环境优势造就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大牧场,故该地区畜牧业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类型。从以下实例可得知一二:
第一,西汉前期实行的卖官鬻爵以及纳粮赎罪制度。西汉前期面对着凋敝的社会环境,为了应对西北边防难以维持的情况,统治者不得不放松对于官爵的管控,在清静无为的指导思想下,将大量无实际权力的官爵卖与他人,而这批人需要缴纳一定的粮食作为交易官爵的代价,粮食输运的目的地则以雍州为主,待边防粮仓充实之后方可运至关中。纳粮赎罪亦是如此,将主要的赎罪之粮输送至西北地区,以充军用。从这方面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不足以维持西汉驻军的日常供给。
第二,西汉凉州地区的种植业尚不能满足本地区常住居民的日常所用,在《汉书·萧望之传》载:常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窃怜凉州被寇,方秋饶时民尚有饥乏病死于道路,况至来春将大困乎。可见该地区本身的农业种植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即使丰收之时仍不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故多匪患。
第三,西汉边郡牧师苑集中于凉、并州,不仅为中原王朝與匈奴之间的战争提供了大量优良战马,同时也是京师的皇室御用牲畜的主要来源,三十六牧苑便设于此地区。《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畜牧为天下饶”。可见其主要生产方式仍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所占比重较低。处于农业与畜牧业相互交融的地点,是二者相互联系的缓冲地带。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西汉凉州地区经济状况,其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面。手工业包含众多方面,本文从主要商业中心分布、手工品、盐铁、边境市场进行探讨。
城市是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地区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个规模巨大的城市作为其进行经济活动的承载体。如临淄、邯郸、洛阳等地。
西汉时期的主要经济区域可分为:关中地区、三河地区、燕赵地区、齐鲁地区、梁宋地区、江南地区、岭南地区等七个主要部分。而凉州作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域并未被这七个经济区所覆盖,可见其经济发展相比于关中甚至岭南地区都有一定的差距。
手工品作为当地手工业发展水平最为直接的表现,凉州地区的手工业处于何种水平,从当时全国主要手工品的生产重镇的分部可略知一二。
如漆器,在秦汉时期已经入了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然而其主要分布地区集中在蜀郡、成都、广汉、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地处西北的凉州只能作为一个漆器的输入地,难以进行自我满足式的生产以及相应的生产中心的设立。
盐铁是西汉时期重要的代表性手工业产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牵动着西汉政府的经济命脉。成为盐铁产地则意味着经济的发达,政治地位的提升。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置盐官31处,分布在今山东10处,四川5处,河北4处,陕西2处,山西2处,内蒙3处,广东2处,辽宁、甘肃、宁夏各1处。在政府推行盐业官营之前,内郡出现的一批盐业大商中仍以山东人士为主并未有凉州本土之人。同书记载的西汉政府设置的铁官共49处,分布在今山东12处,河南7处,江苏7处,河北6处,陕西5处,山西5处,四川3处,安徽、湖南、辽宁、甘肃各1处。可见太行山移动的广大内地是西汉的产铁基地,即使在东汉时期虽有扩张,仍以黄河流域和长江两岸为主。在此过程中凉州地区并未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可见其当地的盐铁业的发展史处于一个相当滞后的过程,即使存在一定的发展,仍然较大幅度的落后于主要经济区。
边境市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业活动。西汉时期凉州地区的边境贸易处于一个较为繁荣的程度。其中与匈奴的交易最为频繁。在与匈奴常年的战争结束之后,原本断断续续的边境贸易出现了繁荣现象。北边无事,人民炽盛,牛羊布野。形成所谓的“驰命走驿,不绝于时;商胡贩客,日款塞下”的盛景。
总结
西汉时期的凉州在政府的决策中扮演对抗匈奴的桥头堡,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为西汉政府对抗匈奴提供了优良的战马。在对外交往中尤其丝绸之路开辟之后,其路上交通枢纽的地位得以凸显,但仍与关中、齐鲁、燕赵等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1](汉)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汉)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吕思勉.秦汉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4] 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