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职业基础》是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主要结合《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围绕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展开对课程进行改革研究。
关键词:职业岗位模式 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围绕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成为各高职院校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院《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会计职业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会计入门课程,对于初学者在广度和深度上应该怎样把握,是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入门难易和对于学习后续会计课程的兴趣。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内容冗余和缺失
传统会计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组织的方式,按照章节来编排,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总论-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财务会计报告,它割裂了会计基础知识和核算方法,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
2.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
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在校学生只接受过学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在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之前,缺少将凌乱的只是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識系统。
3.缺乏企业职业情境的培养
我们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不习惯或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脱离具体职业情境的理论学习困难较大。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二、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以会计专业的核心课《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会计岗位群进行调研,采用以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结合实际提出改革的方法、手段、内容,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强拓展能力的技术人才。针对以上情况,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市场需求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去向,了解当前学生的就业岗位类型在课程改革初期,我们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调研。目的在于充分了解企业、学生的需求,提升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课程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我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为: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中型企业的主办会计、大型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助理甚至注册会计师方向。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中存在学力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以上具体培养目标,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改革后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会计教学中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同时,在课程中引入了全盘账务处理观念,让学生从接触学科时就对实际会计工作有个框架性的认识,能自主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既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职业判断越来越注重的趋势,也为学生提升全盘账务的掌握能力,在上岗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确定课程计划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课程计划,包括: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工作与学习内容描述、学习评价。在每一个行动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利用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合”。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根据课程计划构建职业情境
在该课程中,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共性需求,对会计学科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复式记账法,然后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釆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各项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期初的建账工作.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的处理方法、会计期末的会计资料加工和会计信息的报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产生知识需求时以“必需够用”为度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搭建会计工作体系整体框架,并在此框架中注入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按企业真实的运作摸式组织会计核算流程,课堂的所釆用的与企业实际运用的会计方法、技能保持一致。
课程改革是一个曲折、艰难的旅程。课程发展是分步、连续完成的,不能通过一次性改革而完成,也不能通过一次性改革就能制定一个完美无缺的课程计划。会审专业《会计职业基础》这门课程的改革希望能为后面的课程也奠定基础。“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参考文献:
[1]刘亚男.基于职业岗位意识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改研究
[2]王昕.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朱林(1981-),女,江苏南通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经外系讲师,会计师,审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方向
关键词:职业岗位模式 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围绕职业岗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成为各高职院校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我院《会计职业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会计与审计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具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技能,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会计职业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会计入门课程,对于初学者在广度和深度上应该怎样把握,是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入门难易和对于学习后续会计课程的兴趣。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内容冗余和缺失
传统会计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组织的方式,按照章节来编排,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总论-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法…--财务会计报告,它割裂了会计基础知识和核算方法,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
2.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结合不紧密
向学生提供的课程没有按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以致出现“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技术却没有学”的现象。在校学生只接受过学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在应用这些专业知识之前,缺少将凌乱的只是组合成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識系统。
3.缺乏企业职业情境的培养
我们的培养过程主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的。知识传授式教学缺少服务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和情境,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高职学生不习惯或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脱离具体职业情境的理论学习困难较大。学校的培养场所缺乏真实工作环境的氛围,难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技能,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二、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以会计专业的核心课《会计职业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对会计岗位群进行调研,采用以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对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结合实际提出改革的方法、手段、内容,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强拓展能力的技术人才。针对以上情况,研究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市场需求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最终去向,了解当前学生的就业岗位类型在课程改革初期,我们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市场调研。目的在于充分了解企业、学生的需求,提升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实现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课程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我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为: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中型企业的主办会计、大型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会计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助理甚至注册会计师方向。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中存在学力差异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现以上具体培养目标,可以实行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改革后课程教学内容将传统会计教学中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同时,在课程中引入了全盘账务处理观念,让学生从接触学科时就对实际会计工作有个框架性的认识,能自主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既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中对职业判断越来越注重的趋势,也为学生提升全盘账务的掌握能力,在上岗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确定课程计划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课程计划,包括:职业行动领域描述、工作与学习内容描述、学习评价。在每一个行动领域情境中,均设计若干项目任务,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利用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并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合”。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根据课程计划构建职业情境
在该课程中,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共性需求,对会计学科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复式记账法,然后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釆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各项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期初的建账工作.日常经济业务发生后的处理方法、会计期末的会计资料加工和会计信息的报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产生知识需求时以“必需够用”为度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在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搭建会计工作体系整体框架,并在此框架中注入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按企业真实的运作摸式组织会计核算流程,课堂的所釆用的与企业实际运用的会计方法、技能保持一致。
课程改革是一个曲折、艰难的旅程。课程发展是分步、连续完成的,不能通过一次性改革而完成,也不能通过一次性改革就能制定一个完美无缺的课程计划。会审专业《会计职业基础》这门课程的改革希望能为后面的课程也奠定基础。“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参考文献:
[1]刘亚男.基于职业岗位意识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改研究
[2]王昕.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朱林(1981-),女,江苏南通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经外系讲师,会计师,审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