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枢。充分认识在教务管理中实施质量监控的主体和客体,了解质量监控的依据,明确质量监控的内容,掌握质量监控的方法,自觉在高校内部实施质量监控,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与客体;依据;内容;方法
教务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枢,是对教育教学各环节最直接的管理,其根本目標是确保各项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地运行,保障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内部开展的以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监控,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活动的主体和基础,只有高校内部重视教务管理,自觉实施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一、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实际执行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个体或组织,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是质量监控实践操作层面的主导者。不同的主体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有不同的价值诉求,这必然导致在实施本科教育质量监控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教育监管部门代表国家的利益,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国家需求,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对国家目标负责。又如高校管理者代表教育机构的利益,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符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并维护自身的形象。而学生则代表了受教育者的利益,要求教育质量能够满足社会应用的需要等。就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层面而言,质量监控的主体主要由教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构成。质量监控的客体则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一切与教学相关的各个因素。这种主客体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互相进行转换的。教务管理者、教师、学生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被监控的对象。教务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的质量和教师教的质量进行监控完成其承担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任务,教师通过对教务管理行为进行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来实施质量监控,学生通过意见反馈或评教机制完成对教务管理者或教师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
二、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依据
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一是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和政策;二是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工作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等等;三是学校的教学基本文件,主要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教学质量标准等等;四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要求全员参与,学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上述监控依据和监控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全面、监控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监控队伍。
三、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内容
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应当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一切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各项事务又多,在质量监控中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课堂教学秩序监控。从期初的教学秩序检查到期未的考试巡视等全过程的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监控,全面检查教师上课到位情况及学生课堂纪律等方面情况。全过程监控便于学生和教师随时自我评价,也便于教学的连续控制和持续改进。提高在动态中对“低质”、“不合格”教学质量的防控能力,改变完全用终端质量控制的单一管理模式。
2.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监控。采取全校各教学单位自查、互查和教务处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的进度开展教学,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存在随意调等。
3.教学基本文件监控。全面检查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计划表、授课计划表、课程表、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工作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填写是规范、完整,归档是否及时有序。
4.教研活动监控。以查看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记录本的方式,全面检查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试教制度、示范教学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教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获奖情况。
5.实践教学监控。全面检查实验课的开课率,各实验室的运行状况、能正常使用的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对部分校外实习实训场所的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进行调研。
6.考试试卷质量监控。对期未考试试卷(含课程论文)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试卷的命题、印制是否符合要求,评阅是否规范等。
7.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监控。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检查,检查论文指导教师资格、选题是否符要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和评分是否规范,格式是否正确,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及质量分析报告。
8.教学效果监控。主要涉及课程考核通过率、成绩是否正态分布,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分专业一次性毕业率和分专业就业率等。课程考核通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课程的教学质量。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分专业一次性毕业率与课程考核通过率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方法
运用灵活、务实、高效、有序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效果的重要基础。在教务管理中进行质量监控的主要方法有:
1.教学督导制度。由教务处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小组,以抽查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2.听课制度。由学校领导、教务人员、系领导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针对年轻教师和新上岗教师开展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3.教学检查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的阶段性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方式由随机性抽查转变为制度化的教学检查。
4.评教制度。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学生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教学效果等。
5.专家评枯制度。由学校组织专家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包括对专业课程的听课、毕业论文的检查和实验室设备、教学文档等的评估。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与客体;依据;内容;方法
教务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枢,是对教育教学各环节最直接的管理,其根本目標是确保各项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地运行,保障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内部开展的以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自我监控,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活动的主体和基础,只有高校内部重视教务管理,自觉实施质量控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一、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实际执行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个体或组织,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是质量监控实践操作层面的主导者。不同的主体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有不同的价值诉求,这必然导致在实施本科教育质量监控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比如教育监管部门代表国家的利益,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国家需求,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对国家目标负责。又如高校管理者代表教育机构的利益,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符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并维护自身的形象。而学生则代表了受教育者的利益,要求教育质量能够满足社会应用的需要等。就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层面而言,质量监控的主体主要由教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构成。质量监控的客体则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一切与教学相关的各个因素。这种主客体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互相进行转换的。教务管理者、教师、学生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被监控的对象。教务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的质量和教师教的质量进行监控完成其承担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任务,教师通过对教务管理行为进行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来实施质量监控,学生通过意见反馈或评教机制完成对教务管理者或教师的本科教育质量监控。
二、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依据
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一是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和政策;二是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工作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学生纪律处分条例等等;三是学校的教学基本文件,主要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教学质量标准等等;四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要求全员参与,学校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上述监控依据和监控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全面、监控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监控队伍。
三、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内容
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应当涵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与教学相关的一切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各项事务又多,在质量监控中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课堂教学秩序监控。从期初的教学秩序检查到期未的考试巡视等全过程的课堂教学秩序进行监控,全面检查教师上课到位情况及学生课堂纪律等方面情况。全过程监控便于学生和教师随时自我评价,也便于教学的连续控制和持续改进。提高在动态中对“低质”、“不合格”教学质量的防控能力,改变完全用终端质量控制的单一管理模式。
2.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监控。采取全校各教学单位自查、互查和教务处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按教学计划的进度开展教学,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存在随意调等。
3.教学基本文件监控。全面检查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计划表、授课计划表、课程表、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工作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填写是规范、完整,归档是否及时有序。
4.教研活动监控。以查看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记录本的方式,全面检查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试讲试教制度、示范教学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教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获奖情况。
5.实践教学监控。全面检查实验课的开课率,各实验室的运行状况、能正常使用的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对部分校外实习实训场所的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进行调研。
6.考试试卷质量监控。对期未考试试卷(含课程论文)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试卷的命题、印制是否符合要求,评阅是否规范等。
7.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监控。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检查,检查论文指导教师资格、选题是否符要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和评分是否规范,格式是否正确,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及质量分析报告。
8.教学效果监控。主要涉及课程考核通过率、成绩是否正态分布,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分专业一次性毕业率和分专业就业率等。课程考核通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课程的教学质量。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分专业一次性毕业率与课程考核通过率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教务管理中质量监控的方法
运用灵活、务实、高效、有序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效果的重要基础。在教务管理中进行质量监控的主要方法有:
1.教学督导制度。由教务处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小组,以抽查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2.听课制度。由学校领导、教务人员、系领导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针对年轻教师和新上岗教师开展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3.教学检查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的阶段性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方式由随机性抽查转变为制度化的教学检查。
4.评教制度。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学生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教学效果等。
5.专家评枯制度。由学校组织专家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包括对专业课程的听课、毕业论文的检查和实验室设备、教学文档等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