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活动课;表演
型;游戏型;辩论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B)—0040—01
语文活动课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更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真正地 “活”起来?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学生青睐?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但又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语文+活动”的课程。它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又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
一、“实”而见“活”,“动”而有“序”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笔者一边指导学生诵读,一边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给诗配画,再借画读诗,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对诗歌意象的选择、情感的抒发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学习《黄河颂》时,笔者让学生变读为唱,学生获得了更直接的感悟。在开展“走进戏曲天地”的活动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模仿戏曲中人物的动作,教学生们学唱《说唱脸谱》,并给一段文字让他们用戏曲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诵、唱、演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做中学、动中悟,使语文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
二、全员参与,人人有得
语文活动课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在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工,从而既能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语文活动课的操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对语文活动课充满向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类型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1.表演型。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处、浓缩处展开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如学习了《晏子使楚》后,笔者组织学生创作、表演课本剧,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小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2.游戏型。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学了苏教版的《与朱元思书》《济南的冬天》等精美的课文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小导游”的游戏,请几个学生当导游,其余的学生当游客。“导游”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给“游客”介绍,“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3.辩论型。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常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后,同学们为“斯科特探险队死得值不值”展开了精彩的辩论,其观点之鲜明、用词之精彩、辩论技巧之高超,令笔者佩服不已。
4.赏析型。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如学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笔者让学生寻找关于林海音的介绍、作品等,并拓展了她的《城南旧事》《寂寞之旅》等名篇,让学生更加了解林海音,体会林海音如何将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表现出来。
型;游戏型;辩论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B)—0040—01
语文活动课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更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真正地 “活”起来?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学生青睐?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但又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语文+活动”的课程。它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活动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又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
一、“实”而见“活”,“动”而有“序”
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多种器官协调活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笔者一边指导学生诵读,一边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给诗配画,再借画读诗,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对诗歌意象的选择、情感的抒发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学习《黄河颂》时,笔者让学生变读为唱,学生获得了更直接的感悟。在开展“走进戏曲天地”的活动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模仿戏曲中人物的动作,教学生们学唱《说唱脸谱》,并给一段文字让他们用戏曲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诵、唱、演等多种形式,学生在做中学、动中悟,使语文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
二、全员参与,人人有得
语文活动课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在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工,从而既能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语文活动课的操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对语文活动课充满向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类型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1.表演型。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处、浓缩处展开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心和勇气。如学习了《晏子使楚》后,笔者组织学生创作、表演课本剧,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小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2.游戏型。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学了苏教版的《与朱元思书》《济南的冬天》等精美的课文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小导游”的游戏,请几个学生当导游,其余的学生当游客。“导游”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给“游客”介绍,“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3.辩论型。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常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后,同学们为“斯科特探险队死得值不值”展开了精彩的辩论,其观点之鲜明、用词之精彩、辩论技巧之高超,令笔者佩服不已。
4.赏析型。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如学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笔者让学生寻找关于林海音的介绍、作品等,并拓展了她的《城南旧事》《寂寞之旅》等名篇,让学生更加了解林海音,体会林海音如何将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