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可以“专业”致胜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业报是我国媒体市场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全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正在进行转企改制的行业报,还是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行业报,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改革转型发展的挑战。面对竞争新格局,“专业”仍然是行业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仍然是行业报革新突围、创新发展的利器。
  发挥“专业”特点,创新产品形态
  《中国保险报》于1994年1月5日创刊,迄今已历20年的发展。作为行业舆论主阵地,作为中国保险行业唯一一张报纸,《中国保险报》伴随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认为,中国保险业在我国还是朝阳行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10至20年,仍然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保险报》在产品形态上所做的探索如下。
  一是“特刊”形态。所谓特刊, 就是报纸利用某一期的全部版面来刊登关于某一个主题的图文报道。对“特刊”这种产品形态的探索,一方面基于行业报本身具有的专业优势, 另一方面也考虑了日报形态的报纸其日常动态报道这种产品形态,在网络时代具有明显的缺陷——时效性无法与网络相比,报纸版面空间也无法与无限的网络空间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基于报纸这种介质创新产品形态。于是,“特刊”这种追求专业、追求深度的产品形态应运而生。“特刊”充分利用有限的报纸版面, 集中力量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挖掘、报道。
  在“特刊”这个产品形态中具体又包含两种亚产品形态。一种是基于一般新闻规律所做的俗称深度报道的产品形态。这也是各媒体包括行业媒体比较熟悉的产品形态。二是基于“大数据”的研究调查型报道产品形态。这种产品形态的起源来自对大量数据的归纳分析和总结,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价值点,再辅之以新闻采写手段进行补充和完善,丰富其内容, 提升其价值。
  当前,“大数据”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并在很多行业产生了实际价值。面对大数据,新闻媒体特别是在专业数据积累和整合方面有独特优势的行业媒体,有条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行业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零散的未被开发的“原生态数据”,行业媒体应该以此为基础,基于“大数据”资源,利用有关归纳分析等处理方法,再加上新闻手段,生产出新形态的产品。
  《中国保险报》出版过的特刊有《巨灾保险特刊》《城镇化与保险特刊》《公众宣传日特刊》《养老与保险特刊》等。
  为采写制作《巨灾保险特刊》, 《中国保险报》记者深入四川、云南和深圳这三个巨灾保险试点地区,了解巨灾保险试点的最新进展以及遇到的问题。同时,记者还采访了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请其谈了对巨灾保险机制建设的看法和意见。记者还采访了巨灾保险领域的权威专家,深入解读中国巨灾保险的实践发展和瓶颈因素。
  在《巨灾保险特刊》的采写制作中,专门开辟了国内外灾难种类、经济损失及保险赔付情况的数据专版,这些数据高度浓缩了历史灾难情况,受到行业读者、研究专家的广泛好评。
  在《城镇化与保险特刊》的采写制作中,同样延续了深度报道这一特刊常用的产品形态,同时加强了研究调查型报道产品形态。本期特刊利用两个版(跨版)呈现了286个城市的城镇化率和保险密度、城镇化率和保险深度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据是《中国保险报》的记者根据有关城市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一个个计算得来的。根据这些数据,记者利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得到了表征
  上述关系的线性关系,最后以图表形式在版面上进行了呈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位保险业权威专家阅读后专门致电报社,称赞“研究成果”有基础,很扎实。
  二是“热点对话”活动形态。《中国保险报》打造的“中国保险热点对话”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品牌价值,在保险行业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一个整合保险行业内外权威性和专业性资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汇聚观点,创造共识,由此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保险报》已经举办15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活动,对话主题涉及农业保险、险资运用与管理、巨灾保险、保险公众宣传、保险资产配置、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可以看出,这些主题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创新密切相关。
  每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活动举办以后,《中国保险报》都会专门辟专版进行专题报道。一般情况下, 对于热点对话的报道会采用动态报道和专题报道相结合的形式。在头版一般会刊出热点对话的主消息,在二三版或五八版等跨版图文刊出当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的详细报道。专业、详实的图文内容,加之跨版所形成的“势大力沉”的报道形式,带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基于“专业”的未来之路
  行业报的未来发展根基仍然在于“专业”二字。在新媒体、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展现和发挥行业报自身的“专业” 优势,如何持续创新产品形态,如何从组织架构到流程再造等方面提升行业报的“专业”品牌形象,是摆在众多行业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行业报的组织架构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媒体组织架构,即采编、发行、广告及市场运营等组织序列。在采编组织架构方面,无论是采编分开,还是采编合一,都属于传统的组织架构。在这个组织架构中,采与编的工作职能仍然是传统的新闻采访和编辑。这种传统组织架构和流程所生产的新闻产品形态更具有传统特色, 比如消息、通讯、述评、评论等等。这是必要的,也被多年的新闻实践所证明。
  但是,必须认识到,要进一步发挥行业报的“专业”优势,必须在组织架构乃至流程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和创新。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一方面改善传统采编组织架构和流程,扎实提升传统新闻形态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新的机构创新生产基于专业优势的研究型新闻产品形态。
  适应研究型新闻产品的生产,行业报可以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 建立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可以称为“实验室”或其他名称。这些实验室可以面向报社内外招聘“研究员”或“分析员”。众所周知,很多伟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新闻媒体完全可以借鉴这种组织形式,基于自身的专业优势,利用实验室这种组织架构,研发生产出更具有专业深度和厚度的产品,更好满足行业内外读者、市场的需求。在这种实验室组织架构中,传统的记者、编辑的色彩在淡化,这些人更多的是以研究者、分析员的角色在从事更具“专业”色彩的工作。
  放眼当下的纸媒等传统媒体,成立研究机构的不在少数。有的称为研究院,有的称为某某智库。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即组织架构的创新以及所生产的研究型产品,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媒体的“专业“品牌形象和影响力,由此所带来的是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影响力最终将促进媒体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研究型新闻产品形态的生产基础是专业的研究、专业的分析。这些研究和分析往往是基于大量数据,挖掘和总结数据所体现的规律,进而利用新闻采写和编辑的手段和方法,生产出研究型新闻形态的产品。比如,每年三、四月保险公司(包括上市保险公司和非上市保险公司)都要发布年度财务信息报告。这些报告全面地反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投资者和消费者对这些信息有着大量的需求。作为行业报, 就可以将百余家保险公司的净利润、资产、偿付能力充足率等大量财务指标数据进行挖掘、归类和分析,总结出基本的趋势变化和规律,形成新闻报道的方向,再由一线记者进行扎实的多方采访,最后形成有深度和厚度的研究型新闻产品。
  实际上,行业报所处行业本身蕴涵着大量的“沉睡”数据。唤醒这些数据,发现其价值,利用新闻手段进行深度报道,最终形成受到市场、读者欢迎的产品,这是行业报需要认真探索的未来之路。
  行业报的“专业”不仅体现在专业的报道内容上,还可以体现在更多专业性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比如专业培训、行业法律事务咨询、第三方中介服务、数据库产品或服务、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等方面。也就是说,行业报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力的同时, 可以进一步把自身打造成整合行业各种资源的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生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增值服务和产品类别,将自身发展成为行业价值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此,行业报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
  作者系《中国保险报》执行总编辑
其他文献
一提到经济新闻报道,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企业并购、行业前沿资讯等“高大上”的内容。其实,数据、报表这些内容只是经济新闻报道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今晚报》这样的都市类媒体而言,经济新闻报道一定要紧贴民生消费,担当媒体责任;只有做到有温度、有情结,这样的经济新闻报道才能得到读者的欢迎。  紧贴民生消费——经济新闻记者要走到百姓生活中去  从《新快报》的陈永洲事件,到不久前的21世
期刊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业态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新的战略制高点,期刊出版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学术期刊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尤其是大学学报,在学术成果创新、服务学科建设、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并形成了中国高校期刊的特色和风格。与此同时,高校学术期刊也普遍存在着办刊理念滞后、单刊运行、集约化程度低,同质化,缺乏专业特色,杂志
期刊
对高峰的采访地点约在“老故事”,这是一家坐落于中央新影院内的文化主题餐厅。餐厅四周挂满了老照片,有些文艺且怀旧的味道。听说当初做这样一家餐厅是高峰的想法,想不到一台之长、一厂之长竟也有这样的浪漫情怀。一见面,我们就对他的称呼问题探讨起来,他说“高厂”这样的称呼听起来格外亲切,并且也体现了大伙儿对电影制片厂的感情。我与高厂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  拒绝广告的经营策略 发展产业链才是重点  《传媒》:2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李栋)10月16日上午,微博新农人报告暨新媒体指数大数据共享平台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会上,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与新浪微博数据中心联合发布了《2014新农人微博研究报告》。“新农人”是指以区别于传统农民的生产流通方式、以全新的现代经营理念参与农林牧渔全产业链的自然人。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下,新农人追求自主创业,具有区别于传统农民的新理念、新思维,并有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有将其转
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通报《中国贸易报》等7起典型违法违规案件  本刊讯(记者 高方)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九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协调配合,再次查办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新闻敲诈势头得到有效遏制。9月23日,总局向社会通报了《中国贸易报》等7起典型案件。截至目前,总局向社会共通报了23起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情况,本次通报为今年以来的第3次公开通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李栋)9月28日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2014第七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在广州星海音乐厅拉开帷幕。本届漫画节为期9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孙寿山指出,当前伴随着网络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攻坚方向;作为具有强大活力和广阔市场
期刊
《大众电影》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电影杂志,承载了几代中国电影人的梦想与希望,多年的精品化发展之路奠定了其深厚的品牌底蕴。今年3月,《大众电影》全新改版,在京举办改版及全媒体产品品牌发布会,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以期发76万册的成绩傲居同类杂志首席位置。大众电影杂志社副社长廖敏谦虚地表示:“我们依然处在‘逆势起航’的阶段,面临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大众电影》在沉寂多年后,一出手就“稳、准、狠”地
期刊
本刊讯(记者 左志新)由国际期刊联盟和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www.fippchina.com),将于11月11日—12日在北京四季酒店举办,为期两天。  大会主题为“Tomorrow Trends Today”(今日趋势 明日现实),议程设置从内容编辑、跨平台管理到原生广告、程序广告,从大数据、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从初创公司到商业模式,可谓涵盖了数字媒体领域最热、最新的焦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媒体演进和移动互联的推动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到了时代的交汇口,广播影视报刊深感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如何突出重围,创新经营模式, 实现新媒体背景下的顺利转型,成为每一家广播电视报亟需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安阳广播电视报社积极转变角色,大胆调整经营思路,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积极推广“一号积分卡”业务  这些年来,《安阳广播电视报》依托有线电视台收缴收视费发行广播电
期刊
到底谁是传统媒体的敌人?是我们自己!为什么传统媒体要自己跟自己较劲、大呼革新?因为有一个外力在起作用。这个外力就是传播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的传播技术就是传统媒体的敌人。所谓传统媒体,就是建筑在老的传播技术基础之上的传播机构;所谓新兴媒体,就是建筑在新的传播技术基础之上的传播机构。当新的传播技术出现时,如果传统媒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新技术,它就有可能被淘汰;反过来说,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很好地驾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