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感浓厚的学科,对于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成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美术学科教学也从之前的不受重视的地位中跃出,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教学成为了改革的探究方向。合作学习模式既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空间,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还能在小组的合作讨论中得到创新灵感,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因此,本篇文章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应该在美术表现、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等等方面有所提升,而这些提升都是建立在学生对课堂过程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因此,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和探究的兴趣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讨论和充分想象提供了平台,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实践和理论的共同指导下,从多角度欣赏美、理解美,并学会创造美。
一、合理分组,实现效率提升
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构成是各个学习小组,合理的分组安排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组的合理分配,首先是小组内部的分配,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每一小组中学生的优势可以互补,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成员间的共同进步;其次是小组外部,要保证各个小组综合能力的均衡,进而使得整体分组更加公平,稳定课堂秩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纸线绳小浮雕》这节课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图形概括、结合能力、色彩感应和搭配能力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可以以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高低不同进行组合分配,如,将色彩感好但动手能力欠缺的学生与实践操作能力强但图形感较弱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既能够保证小组中都有能力较好成员,在结合成员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最优秀的作品,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制作小浮雕,让成员正视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学习,来弥补自身的劣势,进而提高整体课堂水平和学生能力发展。
二、有效讨论,引导学生参与
合作学习模式最显著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教学中进行探讨,既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有效探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实现美术创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瓜果的想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苹果放到密封的箱子里,并将箱子分给各个学习小组。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大家可以把手放进箱子里摸一摸,猜猜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小组成员会分别说出自己摸到的感觉,自然地形成讨论的氛围。师:“苹果的外衣旧了,它想换一件新的衣服。下面,我们小组合作给苹果还外衣吧。”这时,小组成员就会先进行想象,讨论要做一件怎样的外衣,该如何做外衣。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
三、多元评价,形成核心素养
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在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价值受到重视。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仅仅是教师一人进行评价,观点存在片面化、主观化的缺点,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注重多元评价观的发展,使学生得到的建议更加多样,肯定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从而使得 美术教学的学习效果更加完善。
例如,在讲授《想想说说写写画画》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學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绘画日记的特点,并能够通过绘画日记来记录生活。教师在课堂上依次播放几种声音,让小组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绘画接龙,几种声音是不同的,学生感受到的情境和激发的想象也是不同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最终的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和多样。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作品展示,在讲解完各自的想法之后,教师先让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补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抒发不一样的情感。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对单独画作构成的评价,之后进行其他小组的评价,这里的评价是针对作品整体,可以有效体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评价,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和思考更加深入,还能在与他人的讨论中,迸发新的灵感,进而得到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来创造高效稳定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钟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9,41(16):142.
[2] 于建芳.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法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9(24):166.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应该在美术表现、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等等方面有所提升,而这些提升都是建立在学生对课堂过程有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因此,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和探究的兴趣是美术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讨论和充分想象提供了平台,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实践和理论的共同指导下,从多角度欣赏美、理解美,并学会创造美。
一、合理分组,实现效率提升
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构成是各个学习小组,合理的分组安排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组的合理分配,首先是小组内部的分配,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每一小组中学生的优势可以互补,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成员间的共同进步;其次是小组外部,要保证各个小组综合能力的均衡,进而使得整体分组更加公平,稳定课堂秩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纸线绳小浮雕》这节课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图形概括、结合能力、色彩感应和搭配能力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可以以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高低不同进行组合分配,如,将色彩感好但动手能力欠缺的学生与实践操作能力强但图形感较弱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既能够保证小组中都有能力较好成员,在结合成员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最优秀的作品,同时还能通过合作制作小浮雕,让成员正视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学习,来弥补自身的劣势,进而提高整体课堂水平和学生能力发展。
二、有效讨论,引导学生参与
合作学习模式最显著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教学中进行探讨,既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有效探讨,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联想,进而实现美术创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瓜果的想象》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苹果放到密封的箱子里,并将箱子分给各个学习小组。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大家可以把手放进箱子里摸一摸,猜猜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小组成员会分别说出自己摸到的感觉,自然地形成讨论的氛围。师:“苹果的外衣旧了,它想换一件新的衣服。下面,我们小组合作给苹果还外衣吧。”这时,小组成员就会先进行想象,讨论要做一件怎样的外衣,该如何做外衣。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也更加浓厚。
三、多元评价,形成核心素养
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在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价值受到重视。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仅仅是教师一人进行评价,观点存在片面化、主观化的缺点,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注重多元评价观的发展,使学生得到的建议更加多样,肯定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从而使得 美术教学的学习效果更加完善。
例如,在讲授《想想说说写写画画》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學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绘画日记的特点,并能够通过绘画日记来记录生活。教师在课堂上依次播放几种声音,让小组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绘画接龙,几种声音是不同的,学生感受到的情境和激发的想象也是不同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最终的绘画作品更加丰富和多样。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作品展示,在讲解完各自的想法之后,教师先让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补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抒发不一样的情感。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对单独画作构成的评价,之后进行其他小组的评价,这里的评价是针对作品整体,可以有效体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评价,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和思考更加深入,还能在与他人的讨论中,迸发新的灵感,进而得到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以此来创造高效稳定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钟月.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9,41(16):142.
[2] 于建芳.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教学法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9(2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