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会议应精简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对四个市部分学校近30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校你最烦的事情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是无休止的开会。周前会、业务学习会、师德建设会、纪律整顿会、班主任会、学科会、年级会、教研组会、学科组会、备课组会、家长会、家校共建会、迎接领导检查会、监考培训会、阅卷要求会、职评会、经验交流会、工作总结会等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有的会议开得又长又臭,X校长讲过来,Y校长讲过去,Z校长补充,W主任顺带布置其他工作,Q主任讲几件具体的小事,最后一把手校长作重要讲话。讲的人汗流浃背,听的人昏昏欲睡,不少老师产生了“会议恐惧症”。
  学校管理无小事,会议彰显了学校管理者的理念。笔者以为,不开会不可能,但如何开会,开什么样的会,开会的效果如何,校长不能拍脑袋说了算。会场犹如课堂,每一位教师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情况、不同的成长环境,学校的会议要符合具体的情况,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关爱教师、关心员工,考虑效果、高效简洁,能不开的会议可以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可以合并,能缩短时间的会议就缩短时间,能分成几个小会开的就分着开,有的事情在学校黑板报、画廊、广播站、网站出个通知就可以解决的,也不要浪费教师时间。
  必须要开的会议要认真准备,精心备会,确保时间,确保质量,确保效果。备会一般要解决六个问题:why,为什么开会?(目的、理由、要求、方针) what,开什么会?(内容、议题)when,什么时候开会?(何时?从何时?到何时?)who,哪些人开会?(人员、对象)where,什么地方开会?(地点)how,怎样开?(方法、手段、步骤、程序)开会前,要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开会时,能一个人说的,不要多个人说;能整合说的,不分散说;能一句说的,不两句说;能简洁说的,不要累赘说;能演示说的,不要光口说。开会的效果如何,要多多听取教师意见。课堂教学评价的秘密武器是评教,学校管理评价也可以多一个环节:评会。设计好表格,让全体员工参与评议并认真梳理,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会议不在长短,关键看想达到什么目的;会议不在规模,关键看效果何如;会议不在规格,关键看效率何如;会议不在多少人讲,关键看落实情况;会议不在内容如何,关键看教师是否欢迎。要防止轰轰烈烈开大会,扎扎实实走过场;防止空话套话一大套,教师听了皆牢骚;防止讲话人员车轮战,说的全是“夹生饭”;防止开会就是批评人,会后很多人心冷。
  会议是学校管理的外显形式,是学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沟通交流、布置任务的重要渠道。细节彰显差异,细节体现风格,细节决定成败,那就从精简会议做起吧!
  (花红斌,灌南县教育局,2225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只有经典的、科学的、规范的以及具有导向的题目才能被选入课本充当例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完全掌握课本例题。本研究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得当处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的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训练是有区别的,学校的音乐教育是有专门教材,以审美为核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设施并独具特色的育人实践活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一般比其他学科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它的非语义性,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如何努力做到“活力每一班,精进每一个”?我们深挖“班级”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育教学途径。  科学探究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既要解决认识——知与不知的问题,又要面对活动——会与不会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向更加明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合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
一、小学生对实验观察的现状  1.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静下心来进行实验观察  科学课程中并不都是趣味性的实验,有一些实验是需要学生通过细致的操作过程,一步步完成实验步骤,例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每一步的操作步骤都不能有差错,不然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但小学生对这种细致的实验不感兴趣,更愿意看到一些有颜色变化的,或是有气泡冒出的,有声音的一些趣味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学生对这类实
一、调查背景  儿童的视野具有独特性,生性充满好奇,他们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育者,应该善于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来建构课程。“十三五”期间,我校立项了市级规划课题《拥抱自然:儿童发现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着力进行儿童发现课程的开发研究,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儿童的天性来建构儿童发现课程。它是校本化的课程,也是特色化的课程。它鼓励学生拥抱自然,尊重儿童的发现,支持儿童的发现
科学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载体;而科学探究能力,其核心则是科学思维的方式的形成.可以说,缺少科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