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美国《时代》周刊6月7日刊登了一组香港回归十周年专题文章。这组题为《晴间有云,1997?C2007》的专题报道以25页的篇幅评估了香港回归10年间的变化,否定了其姊妹杂志《财富》十几年前关于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新华网随即摘发了这篇文章,本刊选编如下:
1997年7月1日午夜刚过,在一个璀璨而辛酸的仪式上,香港从一个古老帝国的最后一颗宝石变成了一个新的全球大国的组成部分。面对这座城市从英国移交给中国,香港人民百感交集:为新的开始而高兴,为送别英国人而悲伤,为回归祖国而骄傲,为未来而担忧。如今,根据大多数标准来衡量,香港的情况非常好,但它同时表现出了一种集体的忧虑。随着香港度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个10年,它面临着一系列连锁性的问题,它过去和将来的所有挑战都源于此:我是谁?我想变成什么样子?我能完全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吗?我会得到允许吗?
不管结果怎样,香港的未来与中国紧紧相连。一个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之一,极富创业精神,在精神上非常独立。另一个则是这样一个国家,它让封闭已久的国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以地球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让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虽然差距很大,但两者互相学习,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互相胁迫。
香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全球经济重要的驱动器,将中国制造能力的原始力量传送到一个分配消费品的全球体系。这座城市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一个独特的试验,这个试验很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败:在中国境内创造一个自由的、国际化的城市。在从渔村变成现代化都市以来的很短时期内,香港经历了战争、难民潮、瘟疫、旱灾等,反复粉碎灾难预言者的预言,不断重新振作。仅仅在过去10年里,香港就经历了地区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等,这座城市的一连串好运常常看起来即将结束。本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死亡”。
然而,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在交接前夕,作为香港健康状况关键晴雨表的股市指数处于创纪录的15200点;今天,股市指数已攀升至21000点附近。地产价格(在很多方面是衡量香港成功与否的最好指标)在交接后曾有所下探,在非典后又再次出现了下跌,但现在,香港的地产价格已经高得惊人。现年80岁、退休后留在香港的前布政司钟逸杰说:“在1997年,事情并未戛然而止,而是仍在继续,这就不同寻常。生活在继续。”
香港就是香港,它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德高望重的领导人邓小平在1984年与英国人达成协议,确立“一国两制”的原则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明智的北京决策者早就意识到,香港人对中国的情感是错综复杂的。如今香港人因属于中国而自豪,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更突出了这种自豪感,但其中也夹杂着谨慎和小心。有许多情感包袱,因此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香港必须审视它的经济前途。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的一部分,几乎保证它会继续保持繁荣。但是内地既是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内地的新港口吸纳走香港的贸易,其低廉的劳动力带走了就业机会,先前是制造业,如今是服务业,随着中国逐渐放宽投资限制,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绕开香港,选择直接赴内地投资。
因此,香港需要一个经济应急计划。行政长官曾荫权把纽约和伦敦作为香港的基准。他表示,希望香港至少要成为亚洲的首要金融中心。但香港面对来自东京和新加坡的严峻挑战。现在的新加坡已经变成一个全球生物科技中心,对研发投入巨额资金,争取学者和学术机构的支持,而香港还在依靠着地产和金融服务等传统的财富来源。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说:“我们不能创新。在建立全球性经济研发中心等方面,我们落后了。”
就新的思路而言,香港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经济保持发展,贫富差距仍不断扩大;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空气质量却越来越差;港人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而英语水平下降;香港想趁中国发展之机赚钱,同时却竭力维护自己的独特性。
香港是一个搏动的生命体,由世界上最富有创业精神的人们组成。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身份危机与否,香港明白,在这样一个幸运时刻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真的是太走运了!此时此刻,中国内地正变得日益自由和开放,可以给予香港——这个混血的、有点外国风情的孩子可能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机会。经济学家奥瑞尔说:“我看不出香港人有什么理由要感到悲观。我们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我们却不受中国规则的限制。还有比这更好的吗?”的确,如果你才10岁,眼前却摆着整个世界,那是怎样一个境界?
(来源:新华网)
责编:雷向晴
1997年7月1日午夜刚过,在一个璀璨而辛酸的仪式上,香港从一个古老帝国的最后一颗宝石变成了一个新的全球大国的组成部分。面对这座城市从英国移交给中国,香港人民百感交集:为新的开始而高兴,为送别英国人而悲伤,为回归祖国而骄傲,为未来而担忧。如今,根据大多数标准来衡量,香港的情况非常好,但它同时表现出了一种集体的忧虑。随着香港度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个10年,它面临着一系列连锁性的问题,它过去和将来的所有挑战都源于此:我是谁?我想变成什么样子?我能完全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吗?我会得到允许吗?
不管结果怎样,香港的未来与中国紧紧相连。一个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社会之一,极富创业精神,在精神上非常独立。另一个则是这样一个国家,它让封闭已久的国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以地球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让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虽然差距很大,但两者互相学习,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互相胁迫。
香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全球经济重要的驱动器,将中国制造能力的原始力量传送到一个分配消费品的全球体系。这座城市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一个独特的试验,这个试验很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败:在中国境内创造一个自由的、国际化的城市。在从渔村变成现代化都市以来的很短时期内,香港经历了战争、难民潮、瘟疫、旱灾等,反复粉碎灾难预言者的预言,不断重新振作。仅仅在过去10年里,香港就经历了地区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等,这座城市的一连串好运常常看起来即将结束。本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死亡”。
然而,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在交接前夕,作为香港健康状况关键晴雨表的股市指数处于创纪录的15200点;今天,股市指数已攀升至21000点附近。地产价格(在很多方面是衡量香港成功与否的最好指标)在交接后曾有所下探,在非典后又再次出现了下跌,但现在,香港的地产价格已经高得惊人。现年80岁、退休后留在香港的前布政司钟逸杰说:“在1997年,事情并未戛然而止,而是仍在继续,这就不同寻常。生活在继续。”
香港就是香港,它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德高望重的领导人邓小平在1984年与英国人达成协议,确立“一国两制”的原则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明智的北京决策者早就意识到,香港人对中国的情感是错综复杂的。如今香港人因属于中国而自豪,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更突出了这种自豪感,但其中也夹杂着谨慎和小心。有许多情感包袱,因此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香港必须审视它的经济前途。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的一部分,几乎保证它会继续保持繁荣。但是内地既是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内地的新港口吸纳走香港的贸易,其低廉的劳动力带走了就业机会,先前是制造业,如今是服务业,随着中国逐渐放宽投资限制,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绕开香港,选择直接赴内地投资。
因此,香港需要一个经济应急计划。行政长官曾荫权把纽约和伦敦作为香港的基准。他表示,希望香港至少要成为亚洲的首要金融中心。但香港面对来自东京和新加坡的严峻挑战。现在的新加坡已经变成一个全球生物科技中心,对研发投入巨额资金,争取学者和学术机构的支持,而香港还在依靠着地产和金融服务等传统的财富来源。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说:“我们不能创新。在建立全球性经济研发中心等方面,我们落后了。”
就新的思路而言,香港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经济保持发展,贫富差距仍不断扩大;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空气质量却越来越差;港人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而英语水平下降;香港想趁中国发展之机赚钱,同时却竭力维护自己的独特性。
香港是一个搏动的生命体,由世界上最富有创业精神的人们组成。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身份危机与否,香港明白,在这样一个幸运时刻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真的是太走运了!此时此刻,中国内地正变得日益自由和开放,可以给予香港——这个混血的、有点外国风情的孩子可能连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机会。经济学家奥瑞尔说:“我看不出香港人有什么理由要感到悲观。我们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我们却不受中国规则的限制。还有比这更好的吗?”的确,如果你才10岁,眼前却摆着整个世界,那是怎样一个境界?
(来源:新华网)
责编:雷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