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使得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带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然而,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从而导致高职毕业生的供需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高职教育在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实践能力 培养 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经济开始向集约型经济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迈进,这就促使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众多的中小型私营企业,他们需要短、平、快且效益好的项目和产品,这就决定了他们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火爆也就是基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在技能方面适应第一线岗位的需要,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然而,从目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一方面,我国高技能就业岗位急剧增加、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另一方面,又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局面,除学校现有部分专业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对口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低,满足不了这些岗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生源层次低和成分复杂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层次低于普通高校,并且这几年普通高校大力扩招,使得高职院校难以招到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生源层次的降低和成分复杂,使得高职生接受知识和学习能力较低。这是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低的源头。
1.2 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市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因此,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还处于磨合期,教育方式及方向还有待定型。
1.3 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对口
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配置到教学设备等,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服务业,如家政服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物流服务等。但目前高职教育由于无此方面的师资力量及办学经验、缺乏开设此类专业所具备的条件等,致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少与此密切相关的专业。另外,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常常出现课堂教学内容偏多,专业理论教学偏难、偏深,要求偏高,实际操作技能过少等现象。
1.4 办学条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工场、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而校外实践工厂、实践场所又缺乏先进的适合于职教的场所,致使职業技术教育无法与先进技术接轨,职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种种因素势必会造成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岗位技能低,适应性差。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就业机会的大大减少。即使暂时就了业,又由于不能立刻履行岗位职责,加大了企业的二次培训负担,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1.5 缺少“双师型”教师
“双师”指具有教学系列职称的教师,同时要具备该教师本专业实际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师、经济师、律师等等。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统教师、外聘高校兼职教师和启聘原高校退休教师。这些教师自身基本没有实践工作经验,也很少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
2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①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②
因此,笔者认为,“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则是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中之重。
2.1 以应用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按照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的要求,依托专业设立指导委员会,形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各专业在进行课程综合化的同时,强化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鉴于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套较好的适于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议各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教材编写班子,深入社会各行各业了解所需,并邀请企事业有关人员进入教材编写班子,密切联系实际,力求编出一套实用性强的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高职教材。
2.2 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
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训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2.2.1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一,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建立先进的实验室、网络室、校办工厂等,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技术,达到快速胜任岗位工作的目的。有实力的学校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二,开设现场观摩课、实地操作课、经验传授课等。
第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展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知识讲座、口语、听力、技能大赛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2.2.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高职院校还应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合作的协议,把企业当作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企业技术应用的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具体运行,而且可以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交替学习,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并获得经验和成功。又激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此外,在校企合作中,能使学校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适时培养出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和工艺要求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2.3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本领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培养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科技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具备“雙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
(2)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3)引进学术带头人和科研能力强、管理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吸纳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等职称的青年补充师资力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外聘教师应以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人员为主,如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会计师等,他们有几十年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又有不甘寂寞愿意为社会继续发挥余热的愿望,更加知道如何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2.4 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力度
实践教学硬件是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大实践教学硬件的建设力度,保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与产业行业建立伙伴关系,扩大实训基地,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5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笔试,以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再教育成本。高职教育只有突破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建立全新、合理的考核模式,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急需人才。具体而言,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坚持以考察能力为主,理论笔试为辅的方针,综合采用口试、试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实习单位评价、职场模拟等多种考核方式,建立作业、调查报告、小组讨论和实习单位评价等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6 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证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为培养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大力度的改革。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应该是理论够用、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可塑性强。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能拿到毕业证书外,应该同时还能拿到一个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多就业机会就多,从业的选择性就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拿几个证书,并为此创造必要的条件。
3 小结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在此情况下,只有注重对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抢占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市场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持续的发展,引领职业教育走向更加美好的前景。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
②摘自:2005年1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学生职业测评室指导就业专业化[J].中国青年报,2004-03-08.
[2]李志宏,等.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3]王磊.高职高专办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研究,2006(1).
[4]何宗华,刘治跃,欧阳银生.谈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与教育,2005(20).
[5]刘伟,陆琦,郭万林.高职教育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中国科技信息,2006(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实践能力 培养 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经济开始向集约型经济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迈进,这就促使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众多的中小型私营企业,他们需要短、平、快且效益好的项目和产品,这就决定了他们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火爆也就是基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在技能方面适应第一线岗位的需要,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然而,从目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一方面,我国高技能就业岗位急剧增加、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另一方面,又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局面,除学校现有部分专业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对口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低,满足不了这些岗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生源层次低和成分复杂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层次低于普通高校,并且这几年普通高校大力扩招,使得高职院校难以招到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生源层次的降低和成分复杂,使得高职生接受知识和学习能力较低。这是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低的源头。
1.2 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市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因此,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还处于磨合期,教育方式及方向还有待定型。
1.3 专业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对口
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配置到教学设备等,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比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服务业,如家政服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物流服务等。但目前高职教育由于无此方面的师资力量及办学经验、缺乏开设此类专业所具备的条件等,致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少与此密切相关的专业。另外,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常常出现课堂教学内容偏多,专业理论教学偏难、偏深,要求偏高,实际操作技能过少等现象。
1.4 办学条件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工场、实验室设备简单落后,而校外实践工厂、实践场所又缺乏先进的适合于职教的场所,致使职業技术教育无法与先进技术接轨,职业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种种因素势必会造成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岗位技能低,适应性差。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就业机会的大大减少。即使暂时就了业,又由于不能立刻履行岗位职责,加大了企业的二次培训负担,也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1.5 缺少“双师型”教师
“双师”指具有教学系列职称的教师,同时要具备该教师本专业实际工作领域的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师、经济师、律师等等。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传统教师、外聘高校兼职教师和启聘原高校退休教师。这些教师自身基本没有实践工作经验,也很少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
2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设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①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②
因此,笔者认为,“突出技能训练、强调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则是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中之重。
2.1 以应用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按照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的要求,依托专业设立指导委员会,形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各专业在进行课程综合化的同时,强化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鉴于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套较好的适于高职教育的教材,建议各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教材编写班子,深入社会各行各业了解所需,并邀请企事业有关人员进入教材编写班子,密切联系实际,力求编出一套实用性强的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高职教材。
2.2 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
实训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训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2.2.1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一,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建立先进的实验室、网络室、校办工厂等,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技术,达到快速胜任岗位工作的目的。有实力的学校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二,开设现场观摩课、实地操作课、经验传授课等。
第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爱好,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展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知识讲座、口语、听力、技能大赛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2.2.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高职院校还应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产学合作的协议,把企业当作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企业技术应用的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具体运行,而且可以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交替学习,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并获得经验和成功。又激发了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此外,在校企合作中,能使学校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适时培养出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科技和工艺要求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2.3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社会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本领过硬的师资队伍。为此,高职学院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培养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科技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具备“雙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
(2)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3)引进学术带头人和科研能力强、管理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吸纳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等职称的青年补充师资力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外聘教师应以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人员为主,如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会计师等,他们有几十年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又有不甘寂寞愿意为社会继续发挥余热的愿望,更加知道如何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2.4 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力度
实践教学硬件是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大实践教学硬件的建设力度,保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与产业行业建立伙伴关系,扩大实训基地,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2.5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笔试,以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现象,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再教育成本。高职教育只有突破这种传统的考核制度,建立全新、合理的考核模式,才能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急需人才。具体而言,高职教育的考核方式,应坚持以考察能力为主,理论笔试为辅的方针,综合采用口试、试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实习单位评价、职场模拟等多种考核方式,建立作业、调查报告、小组讨论和实习单位评价等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6 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敲门砖”,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证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为培养大批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对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大力度的改革。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应该是理论够用、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可塑性强。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能拿到毕业证书外,应该同时还能拿到一个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多就业机会就多,从业的选择性就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拿几个证书,并为此创造必要的条件。
3 小结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在此情况下,只有注重对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抢占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市场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持续的发展,引领职业教育走向更加美好的前景。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
②摘自:2005年1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学生职业测评室指导就业专业化[J].中国青年报,2004-03-08.
[2]李志宏,等.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
[3]王磊.高职高专办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研究,2006(1).
[4]何宗华,刘治跃,欧阳银生.谈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与教育,2005(20).
[5]刘伟,陆琦,郭万林.高职教育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中国科技信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