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为看一次病要耽误半天时间,但与医生的直接对话往往只有两三分钟。芳芳将告诉您如何让这几分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打好有准备之仗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准备,看病也不例外。您是不是常会在走出诊室后,才猛然想起:“糟糕,我忘了问医生……”或是当医生询问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检查时,常常一问三不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您不妨在看病前先列一张清单,把自己的症状、病史、做过的检查、服过的药以及想问的问题写下来。而且,一定要带上您的病历和近期做过的检查报告单,否则重新开化验单检查,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连续观察与分析。另外,如要做抽血化验、腹部B超、胃镜等检查,需空腹不吃早餐,以免改天再来浪费时间。
2.应对急症的非常措施
手指、牙齿断裂的患者一定要保存并携带脱落的手指和牙齿(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及时是可能把脱落的组织植回的。
遇到以下情况,您最好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急救车将患者送到医院:冠心病急性发作、中风、高热惊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省人事、大出血、下肢骨折、重症传染病患者、中重度烧伤、脊柱伤等。
3.节省时间。统筹安排就医流程
大多数医院有平面示意图或指示牌,您应该先了解医院的布局。在进行每一个步骤时,都应向医生询问清楚下面的步骤。
4.准确陈述病史
在陈述病情时,先把您最难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病情,用简明的话告诉医生,如上腹部绞痛已有半小时(医学上叫主诉):接着叙述您这次发病的经过,如什么时候起病,有什么诱因,疼痛的具体部位,最初的感觉如何,随后有什么变化,伴随着其他什么不适,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医学上叫现病史);然后把您过去生病的情况告诉医生,比如有无类似的疾病发作,生过什么发病,对什么药物过敏(医学上叫既往史)。这样的陈述,可使医生最短的时间内,对您的病有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的诊治争取时间。如果已经在其他医院做过一些检查,应主动向医生出示这些资料,以免重复一些化验或特殊检查。
5.结束就诊前8问
(1)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
(2)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这药是治什么的?有没有副作用?
(3)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
(4)药要吃多久?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
(5)服药后,多长时间会好些?
(6)不好怎么办?还需要继续用药吗?
(7)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
(8)今后应该注意什么?
6.取药以后注意核对
取药后您应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核对,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和有效期,如有不妥,及时更换。
7.保存检查报告单
保存好检查报告单能使下一次就诊少走冤枉路。另一方面,懂得保存就诊的资料,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一种做法。消费者维权部门指出,在处理消费者投诉医疗纠纷案件中,常出现资料留存困难的问题。有不少患者向消委会求援时,无法具体说明就医当时的情况。
8.听听第二种意见
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您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某个医生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第二位医生的意见”。例如,当您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进行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您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他的声音。
至于该找谁问?专家建议,第二个医生的专业程度应不低于第一个医生。如果两位医生意见不一,也是以专业程度不低于第二个医生的标准,来寻求第三位、第四位医生的看法。
9.是否选择手术
如果面临开刀与否的抉择,您不妨问问非外科系统医生的意见。例如,腹部外科的医生建议您开刀,您可以去问消化内科医生的意见如何。遇到几个医生对手术有不同看法时,专家建议,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少数服从多数”,按多数医生的意见和主张办:(2)一般而论,应听听级别高的或在该领域威望高的医生的意见;《3)要尊重手术科医生的意见,因为手术毕竟是外科医生做的,他们对手术指征、风险、预后、禁忌症比较熟悉;(4)对于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必要时可通过医院内外大会诊的方式予以解决。
10.“医生”可不能自己当
您也许认为,发烧头痛之类的小病不用去医院,过几天就扛过去了,或者自己买点药就行。但发烧、头痛、疲劳、乏力等轻微的症状很可能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有些糖尿病、肿瘤的患者就是因为早期扛着,没有及时就医,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1.权威也不是样样通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看病。在擅长的专业范围内,专家的水平的确较高,但慕名而来的患者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专业范围。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
12.医生是人。不是神仙
不要轻易相信“神医”。任何一个有修养的名医,都不会把自己吹嘘为“神医”。相反的,很多自吹的“神医”都坐了牢。目前,很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其内容不一定是准确的。专家提醒,如果有人宣称能治愈公认的疑难杂症或难以根治的慢性病,您一定不要轻信,哪怕他举出某某专家的证明,某某患者痊愈的事例,您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像晚期广泛转移的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凡宣称能攻克根治的,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神话”,是不可信的;再如不孕症,治愈率只有30%左右,任何夸大的承诺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13.别让医托拖着您走
“医托”惯用的招术是:找目标——搭讪套取病情——介绍“黑医”——“黑医”看病——卖“药”狂赚。医托一般会拎着医院放射科的袋子,或抱着小孩,假装是来看病的,随后就四处搭讪,寻找目标,甚至一路跟踪,偷听您与亲友聊天、打电话的内容。来自农村、操外地口音的人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套取病情后,“医托”就见机行事,装成您的熟人、老乡,诉说在大医院看病的种种不是,然后说自己或亲戚得同样的病在哪里看好的,吹嘘一番那家医院如何好、医生技术有多高明……看到您有些心动,“医托”就会拿出纸和笔,写好医院名称、地址及前去的路线,甚至陪您去看病。当您怀着莫大的感激之情见到“好”医生时,您鼓鼓的钱包就换成了一堆不知名的药粉或草药。
14.网上医生雾里看花
很多商业网站都开设有免费的医疗咨询,网站都声称自己的医生是专家学者,只要您给网医发个电子邮件或留言就能解答疑难。但电脑那边坐着的究竟是谁呢?上网看看,您会发现,有的网站甚至允许医生直接在网上注册行医,只要您填写完个人资料注册后就可以成为网上医院的“注册医生”。小陶是一个大学生,他曾经用虚假 资料注册某网上医院的“网医”成功,开设了自己的诊室,试问您敢找他看病吗?网医的行为由谁来负责呢?出了差错,患者去找谁,又如何去找呢?专家忠告:网上咨询只是增加一条信息渠道,不能代替看医生,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谨防上当。
15.真相不容隐瞒
有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宫外孕,可当询问患者性接触史时,患者却矢口否认。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经腹腔穿刺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不凝的鲜血,如不及时手术,很快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后来的剖腹探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该患者险些因隐瞒病史而丧命。专家告诫:病史的采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瞒病史会影响医生对疾病及时正确的诊断。谎报病史比隐瞒病史更糟,对您的危害更重。虚假的病史可将医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错误的诊断,进而导致错误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16.指名要药害处多
除非您患有慢性疾病,已经过详细检查和确诊,并制定了长期的治疗方案,否则不要向医生指名要药。因为治疗必须对症下药,该用什么药必须由医生根据诊断开方,滥用药物不仅是种浪费,而且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不少医生都讨厌患者自己索药,把指名要药看作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所以,这种做法还会损害医患关系。
17.邮购药品如隔山打虎
现在不少非正规医院(诊所)到处打邮购药品的广告,并任意夸大疗效,欺骗消费者。一些缺乏医药常识的患者,病急乱投医,常常被虚假的广告所误导,花大笔钱邮购药品,结果往往上当受骗,不但耽误了病情,而且浪费很多血汗钱。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要询问病史和做相关的检查,诊断明确才能开药。邮购药品如隔山打虎,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可不慎。
18.展示您的真面目
有些药物可遮掩症状,因此,除非病情紧急需用抢救药,一般在就诊前不宜乱用药,特别是镇痛药、解热药、降压药、镇静安眠药等。就诊前也不要化妆,尤其是不能浓妆艳抹。这是因为化妆品掩盖了本来的肤色,对诊断贫血、黄疸、斑丘疹、紫绀、血管痣等皮肤改变十分不利。看病之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饱食、情绪过于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率(脉搏)显著加快,血压波动,以及出现其他异常改变,产生“假象”,给确诊造成一定困难。
芳芳提示:看病不一定要去大医院,但一定要去合法、正规的医院,尽量选一位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医生。就医中存在很多误区,甚至陷阱,您要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把其中的纷纷扰扰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发热就医指南
可能的疾病
1.打好有准备之仗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准备,看病也不例外。您是不是常会在走出诊室后,才猛然想起:“糟糕,我忘了问医生……”或是当医生询问吃过什么药、做过什么检查时,常常一问三不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您不妨在看病前先列一张清单,把自己的症状、病史、做过的检查、服过的药以及想问的问题写下来。而且,一定要带上您的病历和近期做过的检查报告单,否则重新开化验单检查,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更不利于医生对疾病的连续观察与分析。另外,如要做抽血化验、腹部B超、胃镜等检查,需空腹不吃早餐,以免改天再来浪费时间。
2.应对急症的非常措施
手指、牙齿断裂的患者一定要保存并携带脱落的手指和牙齿(最好放在冰箱里保存),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及时是可能把脱落的组织植回的。
遇到以下情况,您最好拨打120急救电话,让急救车将患者送到医院:冠心病急性发作、中风、高热惊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不省人事、大出血、下肢骨折、重症传染病患者、中重度烧伤、脊柱伤等。
3.节省时间。统筹安排就医流程
大多数医院有平面示意图或指示牌,您应该先了解医院的布局。在进行每一个步骤时,都应向医生询问清楚下面的步骤。
4.准确陈述病史
在陈述病情时,先把您最难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病情,用简明的话告诉医生,如上腹部绞痛已有半小时(医学上叫主诉):接着叙述您这次发病的经过,如什么时候起病,有什么诱因,疼痛的具体部位,最初的感觉如何,随后有什么变化,伴随着其他什么不适,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效果如何(医学上叫现病史);然后把您过去生病的情况告诉医生,比如有无类似的疾病发作,生过什么发病,对什么药物过敏(医学上叫既往史)。这样的陈述,可使医生最短的时间内,对您的病有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的诊治争取时间。如果已经在其他医院做过一些检查,应主动向医生出示这些资料,以免重复一些化验或特殊检查。
5.结束就诊前8问
(1)我得了什么病?病因是什么?
(2)为什么要吃这种药?这药是治什么的?有没有副作用?
(3)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
(4)药要吃多久?这次开的药吃完后怎么办?
(5)服药后,多长时间会好些?
(6)不好怎么办?还需要继续用药吗?
(7)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
(8)今后应该注意什么?
6.取药以后注意核对
取药后您应将所领到的药品和处方——核对,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和有效期,如有不妥,及时更换。
7.保存检查报告单
保存好检查报告单能使下一次就诊少走冤枉路。另一方面,懂得保存就诊的资料,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一种做法。消费者维权部门指出,在处理消费者投诉医疗纠纷案件中,常出现资料留存困难的问题。有不少患者向消委会求援时,无法具体说明就医当时的情况。
8.听听第二种意见
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您也不能一味地相信某个医生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第二位医生的意见”。例如,当您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进行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您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他的声音。
至于该找谁问?专家建议,第二个医生的专业程度应不低于第一个医生。如果两位医生意见不一,也是以专业程度不低于第二个医生的标准,来寻求第三位、第四位医生的看法。
9.是否选择手术
如果面临开刀与否的抉择,您不妨问问非外科系统医生的意见。例如,腹部外科的医生建议您开刀,您可以去问消化内科医生的意见如何。遇到几个医生对手术有不同看法时,专家建议,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少数服从多数”,按多数医生的意见和主张办:(2)一般而论,应听听级别高的或在该领域威望高的医生的意见;《3)要尊重手术科医生的意见,因为手术毕竟是外科医生做的,他们对手术指征、风险、预后、禁忌症比较熟悉;(4)对于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必要时可通过医院内外大会诊的方式予以解决。
10.“医生”可不能自己当
您也许认为,发烧头痛之类的小病不用去医院,过几天就扛过去了,或者自己买点药就行。但发烧、头痛、疲劳、乏力等轻微的症状很可能是许多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有些糖尿病、肿瘤的患者就是因为早期扛着,没有及时就医,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11.权威也不是样样通
有些人常托熟人、找关系、找名家看病。在擅长的专业范围内,专家的水平的确较高,但慕名而来的患者所患疾病并非都属于专业范围。如果对专家过分迷信和盲从,很可能南辕北辙,造成误诊。
12.医生是人。不是神仙
不要轻易相信“神医”。任何一个有修养的名医,都不会把自己吹嘘为“神医”。相反的,很多自吹的“神医”都坐了牢。目前,很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其内容不一定是准确的。专家提醒,如果有人宣称能治愈公认的疑难杂症或难以根治的慢性病,您一定不要轻信,哪怕他举出某某专家的证明,某某患者痊愈的事例,您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像晚期广泛转移的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凡宣称能攻克根治的,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神话”,是不可信的;再如不孕症,治愈率只有30%左右,任何夸大的承诺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13.别让医托拖着您走
“医托”惯用的招术是:找目标——搭讪套取病情——介绍“黑医”——“黑医”看病——卖“药”狂赚。医托一般会拎着医院放射科的袋子,或抱着小孩,假装是来看病的,随后就四处搭讪,寻找目标,甚至一路跟踪,偷听您与亲友聊天、打电话的内容。来自农村、操外地口音的人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套取病情后,“医托”就见机行事,装成您的熟人、老乡,诉说在大医院看病的种种不是,然后说自己或亲戚得同样的病在哪里看好的,吹嘘一番那家医院如何好、医生技术有多高明……看到您有些心动,“医托”就会拿出纸和笔,写好医院名称、地址及前去的路线,甚至陪您去看病。当您怀着莫大的感激之情见到“好”医生时,您鼓鼓的钱包就换成了一堆不知名的药粉或草药。
14.网上医生雾里看花
很多商业网站都开设有免费的医疗咨询,网站都声称自己的医生是专家学者,只要您给网医发个电子邮件或留言就能解答疑难。但电脑那边坐着的究竟是谁呢?上网看看,您会发现,有的网站甚至允许医生直接在网上注册行医,只要您填写完个人资料注册后就可以成为网上医院的“注册医生”。小陶是一个大学生,他曾经用虚假 资料注册某网上医院的“网医”成功,开设了自己的诊室,试问您敢找他看病吗?网医的行为由谁来负责呢?出了差错,患者去找谁,又如何去找呢?专家忠告:网上咨询只是增加一条信息渠道,不能代替看医生,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谨防上当。
15.真相不容隐瞒
有一位未婚女士,因突然腹痛到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宫外孕,可当询问患者性接触史时,患者却矢口否认。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血压迅速下降,面色苍白。经腹腔穿刺发现其腹腔内有大量不凝的鲜血,如不及时手术,很快会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后来的剖腹探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该患者险些因隐瞒病史而丧命。专家告诫:病史的采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瞒病史会影响医生对疾病及时正确的诊断。谎报病史比隐瞒病史更糟,对您的危害更重。虚假的病史可将医生的思路引向歧途,容易做出错误的诊断,进而导致错误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16.指名要药害处多
除非您患有慢性疾病,已经过详细检查和确诊,并制定了长期的治疗方案,否则不要向医生指名要药。因为治疗必须对症下药,该用什么药必须由医生根据诊断开方,滥用药物不仅是种浪费,而且还容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不少医生都讨厌患者自己索药,把指名要药看作是对医生的不信任,所以,这种做法还会损害医患关系。
17.邮购药品如隔山打虎
现在不少非正规医院(诊所)到处打邮购药品的广告,并任意夸大疗效,欺骗消费者。一些缺乏医药常识的患者,病急乱投医,常常被虚假的广告所误导,花大笔钱邮购药品,结果往往上当受骗,不但耽误了病情,而且浪费很多血汗钱。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要询问病史和做相关的检查,诊断明确才能开药。邮购药品如隔山打虎,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可不慎。
18.展示您的真面目
有些药物可遮掩症状,因此,除非病情紧急需用抢救药,一般在就诊前不宜乱用药,特别是镇痛药、解热药、降压药、镇静安眠药等。就诊前也不要化妆,尤其是不能浓妆艳抹。这是因为化妆品掩盖了本来的肤色,对诊断贫血、黄疸、斑丘疹、紫绀、血管痣等皮肤改变十分不利。看病之前还要注意不要剧烈运动、饱食、情绪过于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心率(脉搏)显著加快,血压波动,以及出现其他异常改变,产生“假象”,给确诊造成一定困难。
芳芳提示:看病不一定要去大医院,但一定要去合法、正规的医院,尽量选一位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医生。就医中存在很多误区,甚至陷阱,您要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把其中的纷纷扰扰看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发热就医指南
可能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