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本地区民族特色,将地方民族特色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丰富课堂和教学形式。让学生传承本土民族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弘扬当地音乐文化,融入民族特色音乐教学是一项具有发扬民族文化,创新教学模式,使民族特色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音乐教学;本土民族特色
在初中音乐课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民族特点,在教材的拓展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充分利用学生发展需求,兴趣作出调整,融入民族资源,发扬地区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理解作品,提高兴趣,是音乐教学环节实践中重要的核心部分。既打破了原有课本的歌曲界限,又可以作为教学中拓展知识,突出地方民族特点,弥补单一教学内容。于是从教学拓展和内容上增加本土民族文化知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一、地区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渗透
(一)丰富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长期缺乏文化观念和受通俗音乐的冲击下,很多学生渐渐忽视了本土民族文化,不会唱本民族歌曲。
本土具有浓郁的苗侗民族文化,周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就如苗族“苗族飞歌”“空申短裙舞”侗族音乐,不同的侗族村寨都有歌师教唱侗歌,编创不同旋律音调内容的歌曲,以及“芦笙”“琵琶”“侗族大歌”“踩歌堂”等,原生态歌曲贴近生活,富于一种亲切感,民族乐器是世代相传流传下来的瑰宝,和初中课本里的内容形成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拓展时加入琵琶、芦笙等多种乐器配合,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避免音乐课的单调性。
(二)巧妙结合,形象生动
例一歌曲方面,七年级音乐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这首歌曲是安徽名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八年级神州音韵单元中学习了云南民歌《远方客人请你留下来》、贵州侗族《蝉虫歌》。《远方客人请你留下来》采用彝族音调素材创作而成,《凤阳花鼓》表演通常是一人执锣,一人击鼓,歌舞形式。与本土原生态和声唱法形成对比,学唱之余补充几首具有本土民族特色歌曲,如琵琶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音乐课堂。欣赏侗族大歌《蝉之歌》环节后,组织学生演唱《敬酒歌》《苗族飞歌》《山歌》歌曲,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方言音律风格,口语化极具生活特征,表现了地区热情好客的民风。
例二民族舞蹈方面,在欣赏彝族民歌《跳月歌》是有舞蹈节奏特征,轻快,民族音乐氛围浓郁,在音乐教学时穿插欣赏本地侗族歌舞《踩歌堂》、芦笙舞、舞龙和舞狮,芦笙舞是有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以及苗族节奏强烈、舞姿热烈奔放的肚皮舞、木鼓舞。在教学环节中,组织安排学生学跳简单苗族舞蹈、吹芦笙,创新课堂内容,让学生受到本土音乐感染,再次认识自己民族舞蹈,多方位了解它的独特之处并能积极参与实践。
(三)创造实践 贴近实际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血脉。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在这一方热土寄托着浓浓的民族情思,集聚了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点点滴滴。教唱侗族《多耶》、苗族《游方》歌曲时理解其中意义,利用课件音乐,教学准备中使用苗族乐器牛角,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真实体验。歌曲体现了真实的生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引导他们去理解歌曲的意图。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争先恐后的诉说浓浓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苗侗的热情好客与壮志豪情。
二、本土民族特色引入音乐教学的意义
民族音樂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发挥重要意义,具体有三方面:
(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并不是音乐的技巧。当地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苗侗文化具有神秘的色彩。比如:民间山歌、侗歌、说唱音乐、民间舞蹈等音乐种类繁多。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增强爱国情操
注重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使了解当地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民族性”和“世界性” 的统一。通过认识优秀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升他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弘扬民族文化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为我们的音乐走向世界,为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接受本民族的旗帜和神韵,强化民族意识的重要教材。近年来苗族歌曲和侗族大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国外人士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三、雕琢民族特色,在音乐教学更好的传承
(一)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民族音乐是有承上启下作用。如在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它有东北、河北两种版本,学生可以用自己本民族方言演唱歌曲,也可以用其它乐器来编创,如用木叶、牛角吹奏,写下自己体验感受相互交流。
(二)文化内涵挖掘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应着重突出音乐文化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情感、民族尊严。本地侗族祭祀节日《萨玛节》,"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将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苗族古歌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我们必须在实践学习,不断研究,升华自己的教学过程。合理开发音乐素材,不仅能开拓学生知识界面,思维能力,更激起对音乐的创新和灵感,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可以与教师相互配合,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伴随本土音乐不断开发,从而挖掘更多新鲜的本土特色文化,取其精华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情怀和素养,增强学生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孙蓉梅.民族音乐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J〕北方音乐.(2013).(08).
【关键词】音乐教学;本土民族特色
在初中音乐课上,根据学生自身的民族特点,在教材的拓展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充分利用学生发展需求,兴趣作出调整,融入民族资源,发扬地区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独特魅力。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理解作品,提高兴趣,是音乐教学环节实践中重要的核心部分。既打破了原有课本的歌曲界限,又可以作为教学中拓展知识,突出地方民族特点,弥补单一教学内容。于是从教学拓展和内容上增加本土民族文化知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一、地区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渗透
(一)丰富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文化引进课堂教学,是让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灵。长期缺乏文化观念和受通俗音乐的冲击下,很多学生渐渐忽视了本土民族文化,不会唱本民族歌曲。
本土具有浓郁的苗侗民族文化,周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就如苗族“苗族飞歌”“空申短裙舞”侗族音乐,不同的侗族村寨都有歌师教唱侗歌,编创不同旋律音调内容的歌曲,以及“芦笙”“琵琶”“侗族大歌”“踩歌堂”等,原生态歌曲贴近生活,富于一种亲切感,民族乐器是世代相传流传下来的瑰宝,和初中课本里的内容形成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拓展时加入琵琶、芦笙等多种乐器配合,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避免音乐课的单调性。
(二)巧妙结合,形象生动
例一歌曲方面,七年级音乐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这首歌曲是安徽名歌,曲调自然、质朴、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八年级神州音韵单元中学习了云南民歌《远方客人请你留下来》、贵州侗族《蝉虫歌》。《远方客人请你留下来》采用彝族音调素材创作而成,《凤阳花鼓》表演通常是一人执锣,一人击鼓,歌舞形式。与本土原生态和声唱法形成对比,学唱之余补充几首具有本土民族特色歌曲,如琵琶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音乐课堂。欣赏侗族大歌《蝉之歌》环节后,组织学生演唱《敬酒歌》《苗族飞歌》《山歌》歌曲,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方言音律风格,口语化极具生活特征,表现了地区热情好客的民风。
例二民族舞蹈方面,在欣赏彝族民歌《跳月歌》是有舞蹈节奏特征,轻快,民族音乐氛围浓郁,在音乐教学时穿插欣赏本地侗族歌舞《踩歌堂》、芦笙舞、舞龙和舞狮,芦笙舞是有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以及苗族节奏强烈、舞姿热烈奔放的肚皮舞、木鼓舞。在教学环节中,组织安排学生学跳简单苗族舞蹈、吹芦笙,创新课堂内容,让学生受到本土音乐感染,再次认识自己民族舞蹈,多方位了解它的独特之处并能积极参与实践。
(三)创造实践 贴近实际
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是文化的血脉。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在这一方热土寄托着浓浓的民族情思,集聚了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点点滴滴。教唱侗族《多耶》、苗族《游方》歌曲时理解其中意义,利用课件音乐,教学准备中使用苗族乐器牛角,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真实体验。歌曲体现了真实的生活,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引导他们去理解歌曲的意图。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争先恐后的诉说浓浓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苗侗的热情好客与壮志豪情。
二、本土民族特色引入音乐教学的意义
民族音樂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发挥重要意义,具体有三方面:
(一)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并不是音乐的技巧。当地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苗侗文化具有神秘的色彩。比如:民间山歌、侗歌、说唱音乐、民间舞蹈等音乐种类繁多。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增强爱国情操
注重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使了解当地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民族性”和“世界性” 的统一。通过认识优秀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升他们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弘扬民族文化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为我们的音乐走向世界,为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接受本民族的旗帜和神韵,强化民族意识的重要教材。近年来苗族歌曲和侗族大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国外人士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三、雕琢民族特色,在音乐教学更好的传承
(一)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民族音乐是有承上启下作用。如在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它有东北、河北两种版本,学生可以用自己本民族方言演唱歌曲,也可以用其它乐器来编创,如用木叶、牛角吹奏,写下自己体验感受相互交流。
(二)文化内涵挖掘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应着重突出音乐文化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情感、民族尊严。本地侗族祭祀节日《萨玛节》,"萨"即祖母,"玛"意为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又称萨岁),将她视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她为"萨玛"。苗族古歌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我们必须在实践学习,不断研究,升华自己的教学过程。合理开发音乐素材,不仅能开拓学生知识界面,思维能力,更激起对音乐的创新和灵感,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可以与教师相互配合,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伴随本土音乐不断开发,从而挖掘更多新鲜的本土特色文化,取其精华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情怀和素养,增强学生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孙蓉梅.民族音乐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J〕北方音乐.(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