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DNA合成与病毒体包膜形成的关系

来源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本文通过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聚合酶突变株与野毒株的病毒DNA合成及病毒体包膜形成情况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DNA合成对病毒包膜形成的影响、作者将DHBV突变株G2312A(聚合酶的C末端,即RNaee H功能区,第2312位核苷酸残基A被G取代)、突变株YMHA(逆转录酶催化中心的YMDD氨基酸残基突变为YMHA)分别转染LMH鸡肝癌细胞,并用同样方法以野毒型作对照。3d后,按常法收集肝细胞质中核衣壳,经1%SDS、500μg/ml蛋白激酶K消化后,用酚/氯仿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选择下海来追逐自己的梦想,20多年过去了,有些人半路折返了;有些人却靠着一股韧劲和执着的追求,去实现创业的梦想。随着创业的岁月峥嵘,他们在摸索中
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不能感染非灵长类实验动物。目前仍缺乏理想的HBV自然感染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