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社会思潮对高校的影响日益扩大,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带有社会思潮的烙印。加强对于当代社会思潮的了解,对于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社会思潮 新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力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社会思潮是社会各阶层在当下思想观念的整合,代表着各类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潮流。青年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想,容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追随者,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健康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生活幸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所以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关注和了解,加大对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状况及其对学生影响情况的研究,认真总结规律、特点,思考应对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社会思潮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们的存在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起点。社会思潮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人类的思想史也是一部社会思潮的变迁史。总体来说,社会思潮一般具有现实性、地域性、历史性、政治性等特点,而当代社会思潮由于其时代性,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
1.种类复杂多样。
近现代以来,人类的教育和科技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知识积累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比例越来越高,思想认识和利益诉求多种多样,因此,更多的观点被系统地表达出来,获得社会上一定范围的认可,并发展成一定的理论,逐渐形成思潮。这些思潮种类众多,有的彼此呼应,有的针锋相对,有的相互交叉,有高尚的、有低俗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激进的、有温和的,不一而足,情况复杂多样,辨别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2.诉求直观、细化。
当代社会思潮的关注点较之以往更加直观、现实,不再局限于政治构想、艺术文化、哲学思考等,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可以是当代社会思潮的关注对象,对饮食方式、休闲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的观点都可以形成社会思潮。同时,社会思潮的利益诉求主体更加细化、专一,不专指某个社会阶层,老人、妇女、青少年都有自己的观念思想,各类特殊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都有自己的思想潮流。这种直观、细化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建设,有利于社会管理者在决策时考量不同群体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管理难度的加大和社会管理成本的提高。
3.体现文明冲突。
当前,国际化、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思潮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流向世界各地,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世界性的思潮。社会思潮间的碰撞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强势文明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增大,弱势文明的思想文化则面临危机。人们必须在各种思想的角逐中学会适应、学会融合,更重要的是学会扬弃,学会有所坚持,只有如此,才不会在纷繁的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4.紧密结合网络。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谈和书籍等载体,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传播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网络”。网络使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再是一级级的传递,可以由一个人同时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只要信息获取人有一台网络终端设备,信息传播的速度基本上等同于光的速度,人们在网络上发布一条信息,万里之外的人就可以马上看到。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思潮的繁荣,人们不必见面交谈,即可彼此沟通交流思想,达成共识。生命力强大的社会思潮不再局限于一定地域,通过网络,可以在全球发展追随者,扩大影响力。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高校作为文化高地,也受到各类社会思潮的关注,是社会思潮传播的重点区域。大学生是当代社会思潮重点的发展和影响对象,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发生着改变。下面主要谈谈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三方面的影响。
1.大学生“三观”的形成。
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中,种类众多,不同的社会思潮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接受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唯心主义,特别是一些宗教思想,在高校中传播,会导致学生信仰偏移,形成唯心主义的“三观”,使学生更多地从主观角度来判断问题,相信命运等不科学的观点。
2.大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
社会思潮除了影响学生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之外,还会对大学生选择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做怎样的人有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思潮可以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国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相结合,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西部、去基层、去祖国需要的其他地方奉献青春、服务人民,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会使大学生产生狭隘的思想观念,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从自身利益出发,以金钱、地位为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团结在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个人和国家双赢而努力奋斗。
3.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从思想延伸到行为,深刻地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艰苦奋斗思想、环保主义、乐观主义、与人为善等社会思潮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悲观主义、利己主义等社会思潮会使大学生以物质享受为第一诉求,为物欲所诱惑,追求纸醉金迷,消极对待生活,甘于蝇营狗苟,造成个人和社会的重大浪费。
三、德育工作应积极管理引导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好坏不一,这种影响将渗透到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决定他们一生的发展方向。德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社会思潮在高校的发展加以引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吸收有益思想,抵御不良思想的渗透。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思想。
在校园中大力宣传主流社会思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坚决抵制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念,在校园思想领域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班级和两课教学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科学规划自身发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
把握主流社会思潮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绕开思想误区。注重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能为工作而工作,更不能流于形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使工作的实际效果最大化,防止因工作生硬、粗糙而产生反面效果。
2.对社会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要一味采取命令和要求的方式,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了解各类社会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和经过,分析社会思潮的成因和影响作用。
社会思潮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社会基础,一种社会思潮不可能都是优点,也不可能都是缺点,要帮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理性认识社会思潮的优劣,从中吸取积极的、有益的部分,完善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健全人格。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思潮中的不足之处和危害性,做到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3.发挥广大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高校社会思潮的管理和引导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主动承担重任,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德育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团结所有的育人力量,发挥高校任课教师及机关、青、工、妇等教职员工的作用。
高校任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思想观念。所有任课教师都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在社会实践中,向学生宣传主流社会思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他教职员工在教育、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身工作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学生为本,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热情周到地帮助学生,将温暖和爱心传递给学生,将关爱他人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关怀,在校园中健康成长。只有教育形成合力,教育的成果才会最大化,教育效果才会最优化。
4.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成长。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要注重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加强对经济、心理、学业、就业困难学生的关注,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促进他们接受主流社会思潮的观点;忽视学生困难、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做法会使工作丧失抓手,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推向消极社会思潮的怀抱。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到社会基层挂职锻炼、调研学习,了解社情民情,在社会大熔炉中、在人民群众的教育下加快成长;为学生提供参与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接触国外的文化和民众,在比较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认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
参考文献:
[1]秦剑军.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影响与渗透.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10,(3):82-84.
[2]霍旭,傅三顺.当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河套大学学报[J],2010,(3):31-35.
[3]肖松涛,高跃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思想道德影响初探.中国建设教育[J].2007,(4):33-36.
[4]张劲.论社会思潮对高校育人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学术界[J].2008,(2):195-200.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社会思潮 新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力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社会思潮是社会各阶层在当下思想观念的整合,代表着各类思想的发展趋势和潮流。青年大学生思想开放、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思想,容易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追随者,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健康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生活幸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所以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关注和了解,加大对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状况及其对学生影响情况的研究,认真总结规律、特点,思考应对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
社会思潮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们的存在甚至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起点。社会思潮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可以说,人类的思想史也是一部社会思潮的变迁史。总体来说,社会思潮一般具有现实性、地域性、历史性、政治性等特点,而当代社会思潮由于其时代性,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
1.种类复杂多样。
近现代以来,人类的教育和科技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知识积累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比例越来越高,思想认识和利益诉求多种多样,因此,更多的观点被系统地表达出来,获得社会上一定范围的认可,并发展成一定的理论,逐渐形成思潮。这些思潮种类众多,有的彼此呼应,有的针锋相对,有的相互交叉,有高尚的、有低俗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激进的、有温和的,不一而足,情况复杂多样,辨别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
2.诉求直观、细化。
当代社会思潮的关注点较之以往更加直观、现实,不再局限于政治构想、艺术文化、哲学思考等,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可以是当代社会思潮的关注对象,对饮食方式、休闲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的观点都可以形成社会思潮。同时,社会思潮的利益诉求主体更加细化、专一,不专指某个社会阶层,老人、妇女、青少年都有自己的观念思想,各类特殊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都有自己的思想潮流。这种直观、细化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声音,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建设,有利于社会管理者在决策时考量不同群体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管理难度的加大和社会管理成本的提高。
3.体现文明冲突。
当前,国际化、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社会思潮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流向世界各地,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成为世界性的思潮。社会思潮间的碰撞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强势文明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增大,弱势文明的思想文化则面临危机。人们必须在各种思想的角逐中学会适应、学会融合,更重要的是学会扬弃,学会有所坚持,只有如此,才不会在纷繁的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4.紧密结合网络。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当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谈和书籍等载体,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传播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网络”。网络使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再是一级级的传递,可以由一个人同时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只要信息获取人有一台网络终端设备,信息传播的速度基本上等同于光的速度,人们在网络上发布一条信息,万里之外的人就可以马上看到。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思潮的繁荣,人们不必见面交谈,即可彼此沟通交流思想,达成共识。生命力强大的社会思潮不再局限于一定地域,通过网络,可以在全球发展追随者,扩大影响力。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同时高校作为文化高地,也受到各类社会思潮的关注,是社会思潮传播的重点区域。大学生是当代社会思潮重点的发展和影响对象,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发生着改变。下面主要谈谈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三方面的影响。
1.大学生“三观”的形成。
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中,种类众多,不同的社会思潮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接受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唯心主义,特别是一些宗教思想,在高校中传播,会导致学生信仰偏移,形成唯心主义的“三观”,使学生更多地从主观角度来判断问题,相信命运等不科学的观点。
2.大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
社会思潮除了影响学生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之外,还会对大学生选择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做怎样的人有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思潮可以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国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相结合,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去西部、去基层、去祖国需要的其他地方奉献青春、服务人民,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会使大学生产生狭隘的思想观念,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从自身利益出发,以金钱、地位为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大学生团结在社会主义旗帜下,为实现个人和国家双赢而努力奋斗。
3.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从思想延伸到行为,深刻地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艰苦奋斗思想、环保主义、乐观主义、与人为善等社会思潮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悲观主义、利己主义等社会思潮会使大学生以物质享受为第一诉求,为物欲所诱惑,追求纸醉金迷,消极对待生活,甘于蝇营狗苟,造成个人和社会的重大浪费。
三、德育工作应积极管理引导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好坏不一,这种影响将渗透到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决定他们一生的发展方向。德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社会思潮在高校的发展加以引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吸收有益思想,抵御不良思想的渗透。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思想。
在校园中大力宣传主流社会思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坚决抵制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念,在校园思想领域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班级和两课教学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科学规划自身发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
把握主流社会思潮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绕开思想误区。注重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能为工作而工作,更不能流于形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使工作的实际效果最大化,防止因工作生硬、粗糙而产生反面效果。
2.对社会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不要一味采取命令和要求的方式,要注意帮助学生认识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了解各类社会思潮产生发展的背景和经过,分析社会思潮的成因和影响作用。
社会思潮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社会基础,一种社会思潮不可能都是优点,也不可能都是缺点,要帮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理性认识社会思潮的优劣,从中吸取积极的、有益的部分,完善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健全人格。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思潮中的不足之处和危害性,做到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3.发挥广大教师的育人作用。
在高校社会思潮的管理和引导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主动承担重任,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德育工作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团结所有的育人力量,发挥高校任课教师及机关、青、工、妇等教职员工的作用。
高校任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思想观念。所有任课教师都要认识到自身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在社会实践中,向学生宣传主流社会思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他教职员工在教育、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身工作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学生为本,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热情周到地帮助学生,将温暖和爱心传递给学生,将关爱他人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关怀,在校园中健康成长。只有教育形成合力,教育的成果才会最大化,教育效果才会最优化。
4.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成长。
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的同时,要注重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加强对经济、心理、学业、就业困难学生的关注,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促进他们接受主流社会思潮的观点;忽视学生困难、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做法会使工作丧失抓手,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推向消极社会思潮的怀抱。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到社会基层挂职锻炼、调研学习,了解社情民情,在社会大熔炉中、在人民群众的教育下加快成长;为学生提供参与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接触国外的文化和民众,在比较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认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
参考文献:
[1]秦剑军.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影响与渗透.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2010,(3):82-84.
[2]霍旭,傅三顺.当代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河套大学学报[J],2010,(3):31-35.
[3]肖松涛,高跃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思想道德影响初探.中国建设教育[J].2007,(4):33-36.
[4]张劲.论社会思潮对高校育人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学术界[J].2008,(2):195-200.
(作者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