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群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B群脑膜炎奈瑟菌pc DNA3.1(+)/NMB0315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检测其诱导小鼠产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效果及免疫保护作用,初步探讨NMB0315核酸疫苗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为研制一种新的预防B群流脑的核酸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B群脑膜炎奈瑟菌标准株MC58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NMB0315基因,克隆至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的pc DNA3.1(+)/NMB0315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和RAW264.7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大量提取重组质粒,肌注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抗NMB0315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免疫血清体外杀菌滴度,观察核酸疫苗对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构建的核酸疫苗pc DNA3.1(+)/NMB0315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转录和表达;免疫小鼠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在疫苗免疫后的2、4、6周,pc DNA3.1(+)/NMB0315组和pc DNA3.1(+)/NMB0315+Cp G组血清总Ig G及Ig G1、Ig G2a、Ig G2b和Ig G3亚类抗体水平呈递增趋势,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01);小鼠血清Ig G2a/Ig G1比值均小于1;生殖道灌洗液中特异性s Ig A水平均明显高于PBS、pc DNA3.1(+)、Cp G对照组(P<0.01)。免疫第6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pc DNA3.1(+)/NMB0315+Cp G、pc DNA3.1(+)/NMB0315疫苗组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在致死量B群脑膜炎奈瑟菌MC58攻击后72 h存活率分别为70%和65%,对照组[PBS,pc DNA3.1(+),Cp G]72 h存活率为0。结论:NMB0315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包括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血清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活性较高;NMB0315核酸疫苗对感染B群脑膜炎奈瑟菌小鼠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介绍了"地理+"融合课程提出的背景,围绕课程、学科和学校行为探索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情况,提出了构建融合课程理念框架,并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在此方面的实践进行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对城市建设和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差异逐渐明显,针对室内外空间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要求可知,在
大数据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原有理论体系必将受到冲击和考验。地理教师应当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转变观念,在用“理论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地理大数
目的:探讨达非那新治疗特发性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30例特发性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口服达非那新7.5 mg/日或15 mg/日)和对照组(14例,口服奥昔布宁5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为了解决生产中短波天调配谐过程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统计不够准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检测仪。该检测仪以嵌入式技术为基础,利用短波电台所提供的遥控命令,实现短波天调自动配谐
目的:对儿科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抽血中运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贝朗动静脉留置针,对2~8周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