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一位青年去拜苏格拉底为师,学习演讲术。他滔滔不绝地夸耀自己的口才。苏格拉底说:“你必须交双倍的学费。”年轻人问:“为什么?”苏格拉底告诉他:“因为在我交你如何说话之前,必须先教你如何听别人讲话。”苏格拉底的话告诉我们倾听的重要性,只有先学会倾听才能和人更好的交流。
学会倾听也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在每个单元里都设计了口语交际环节,从这个环节中可以看出“倾听”能力已经被列为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之一,并置于“表达”之前,位居三大能力之首,足见语文新课程对学生倾听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充分强调。
一、什么是“倾听”的能力
丹尼斯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腦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二、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倾听能力
随着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上,各种讨论小组在课堂中如春笋般冒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殊不知,热热闹闹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课堂氛围中包裹着一群只顾发表自己见解,讨论半天不知道别人说了些什么的学生。每个讨论小组中只有那么一两个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占上风,一直抢着说话,处于弱势的同学则心不在焉地开着小差,即使是那两个强势同学的意见有分歧,他们也会选择不停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而不会安静下来听一听别人的说法。
有些孩子表面上在倾听,其实是假听,你看他小手规矩地摆在桌子上,身体做得笔直,表情严肃,目光落在老师身上,一副认真听课的样子,然而对老师的表情和言语没有回应,小脸一直保持着一个表情,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只会沉默。这类学生看似在倾听,实则无倾听。
学生上课无倾听还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上课和同学讲小话;不停地找诸如练习本,钢笔之类的东西;上课弄头发、咬手指、翘凳子、玩玩具;用笔描书上的画;荡脚、转铅笔、看窗外、无目的翻书等。
三、造成学生无倾听的原因
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研究报告,儿童的有效注意力是15~20分钟,特别是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表现欲特别强烈,时刻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大部分学生从小没有经过注意力的专门训练,很容易被小事物打扰而分散精力。
其次是家庭因素,很多父母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或者没有看过一本育儿书就当上了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专注于一件事物时,往往被一次次无情打断,比如,孩子在画画,画得正高兴时,硬是要被拉去吃饭,而吃完饭孩子再也不想画了;孩子在专注玩玩具时,大人要去逗小孩,分散孩子的专注性;当孩子正认真描述一件事情时,大人会中途打断,换句话说家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注意倾听的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中心,这也不可避免在与人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
再次是老师的因素,教师为了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闻而不思,虚应其事,漠然处之,只是煞有介事地作“嗯、哦、好”等空洞的鼓励,或面无表情地似是非是地点点头,即使学生的回答不严密甚至错误,教师也未加以指正。发现有个别学生没有在倾听,想想个别也不影响整个课堂,也就不做提醒,着急地赶下一个课堂环节去了。当有同学回答得文不对题,或者回答一半就卡克了,老师就强行坐下,生怕影响到课堂进度。教师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对倾听行为的理解。
四、如何解决学生行为中的无倾听现象
首先老师要做好示范作用。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回答得对错,是否完整,是否跑题,都应该认真的倾听完再发言,这种行为教育告诉学生先倾听,再发言,即使有意见也要等别人把话讲完再举手回答,这样也是尊重人的表现。在如何提高孩子课堂倾听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本身的质量,设计的教学环节足够吸引孩子们,让他们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自然就会更愿意倾听。
其次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倾听的表率和榜样,并引领孩子锻炼他的倾听能力,比如,可以讲故事给孩子听,讲完以后问几个故事中的问题,考考孩子的倾听能力;也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闭上眼睛倾听大自然中的鸟叫声、风声、雨声等;也可以通过玩诸如传话筒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只要家长有心,我想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倾听。
日本学者佐藤学说:“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常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中国也有句古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诚然,这句话是赞扬说话者学识渊博,说的能力强。然而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得出倾听的价值,不会听的人是绝不会有胜读十年书的感悟的。思想不同我们手中的苹果,交换了每人还是一个,思想交流了就会成为两种,而这种交流的前提恰恰就是认真的倾听!我常说“听”“说”“读”“写”,由此看出“听”是第一位的,是后三种的前提。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相互激活,博采众长,保持课堂的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学会独立思考与独立评判,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
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和学习修养,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和愿意倾听的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让老师和学生一起,从倾听开始,向幸福人生迈进!
学会倾听也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在每个单元里都设计了口语交际环节,从这个环节中可以看出“倾听”能力已经被列为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之一,并置于“表达”之前,位居三大能力之首,足见语文新课程对学生倾听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充分强调。
一、什么是“倾听”的能力
丹尼斯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腦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二、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这样的倾听能力
随着新课标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重点放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上,各种讨论小组在课堂中如春笋般冒起,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张扬个性,展现自我风采,殊不知,热热闹闹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课堂氛围中包裹着一群只顾发表自己见解,讨论半天不知道别人说了些什么的学生。每个讨论小组中只有那么一两个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占上风,一直抢着说话,处于弱势的同学则心不在焉地开着小差,即使是那两个强势同学的意见有分歧,他们也会选择不停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而不会安静下来听一听别人的说法。
有些孩子表面上在倾听,其实是假听,你看他小手规矩地摆在桌子上,身体做得笔直,表情严肃,目光落在老师身上,一副认真听课的样子,然而对老师的表情和言语没有回应,小脸一直保持着一个表情,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只会沉默。这类学生看似在倾听,实则无倾听。
学生上课无倾听还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上课和同学讲小话;不停地找诸如练习本,钢笔之类的东西;上课弄头发、咬手指、翘凳子、玩玩具;用笔描书上的画;荡脚、转铅笔、看窗外、无目的翻书等。
三、造成学生无倾听的原因
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根据心理学研究报告,儿童的有效注意力是15~20分钟,特别是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之表现欲特别强烈,时刻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大部分学生从小没有经过注意力的专门训练,很容易被小事物打扰而分散精力。
其次是家庭因素,很多父母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或者没有看过一本育儿书就当上了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专注于一件事物时,往往被一次次无情打断,比如,孩子在画画,画得正高兴时,硬是要被拉去吃饭,而吃完饭孩子再也不想画了;孩子在专注玩玩具时,大人要去逗小孩,分散孩子的专注性;当孩子正认真描述一件事情时,大人会中途打断,换句话说家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注意倾听的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中心,这也不可避免在与人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
再次是老师的因素,教师为了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闻而不思,虚应其事,漠然处之,只是煞有介事地作“嗯、哦、好”等空洞的鼓励,或面无表情地似是非是地点点头,即使学生的回答不严密甚至错误,教师也未加以指正。发现有个别学生没有在倾听,想想个别也不影响整个课堂,也就不做提醒,着急地赶下一个课堂环节去了。当有同学回答得文不对题,或者回答一半就卡克了,老师就强行坐下,生怕影响到课堂进度。教师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对倾听行为的理解。
四、如何解决学生行为中的无倾听现象
首先老师要做好示范作用。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回答得对错,是否完整,是否跑题,都应该认真的倾听完再发言,这种行为教育告诉学生先倾听,再发言,即使有意见也要等别人把话讲完再举手回答,这样也是尊重人的表现。在如何提高孩子课堂倾听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课堂本身的质量,设计的教学环节足够吸引孩子们,让他们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自然就会更愿意倾听。
其次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倾听的表率和榜样,并引领孩子锻炼他的倾听能力,比如,可以讲故事给孩子听,讲完以后问几个故事中的问题,考考孩子的倾听能力;也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闭上眼睛倾听大自然中的鸟叫声、风声、雨声等;也可以通过玩诸如传话筒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只要家长有心,我想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倾听。
日本学者佐藤学说:“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常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中国也有句古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诚然,这句话是赞扬说话者学识渊博,说的能力强。然而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得出倾听的价值,不会听的人是绝不会有胜读十年书的感悟的。思想不同我们手中的苹果,交换了每人还是一个,思想交流了就会成为两种,而这种交流的前提恰恰就是认真的倾听!我常说“听”“说”“读”“写”,由此看出“听”是第一位的,是后三种的前提。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相互激活,博采众长,保持课堂的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学会独立思考与独立评判,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
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技能和学习修养,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倾听的耳朵是虔诚的,倾听的心灵是敏感的。有了倾听的耳朵和愿意倾听的心,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让老师和学生一起,从倾听开始,向幸福人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