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启制造强国新战略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为我国达成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描述的宏伟蓝图。本文则是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这部文件的解读,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业4.0;制造2025;制造强国;第四次工业革命
  历史经验表明,制造业是一国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更让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在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如美国在2011年出台了《重振制造业计划》,德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4.0”,英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2050战略》,法国在2013推出了“新工业法国计划”,日本在2015年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战略目标。2010年起,我国登顶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宝座,然而与此同时存在的事实是中国制造一直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为了在此次竞争中脱颖而出,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部文件,提出了建设实现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以及实现以上目标的五大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这五大方针究竟如何引领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根本转变?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新驱动
  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美等发达国家100多年走完的道路,且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从规模上来看,2012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出超过了世界制造总产出的百分之二十,排名全球第一;从品类齐全程度上看,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然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全球最大且门类全球最齐全,但大多数产品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位置。因此,下一步我国制造业亟需通过技术和创新来提高其在国际和产业链及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五项基本方针中,“创新驱动”被放在首位,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的指导理论可分为线性创新理论和非线性创新理论两种。其中,认为上游的基础研究投入一定能够带动下游产业转化的线性创新理论已经落伍,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提倡较新的非线性创新理论,该理论中最前沿的是美国的雷德斯道和埃茨科瓦茨两位学者提出的“三螺旋”模型。三螺旋模型认为创新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学、企业和政府三方,且三方在创新的过程中需密切合作、相互作用,这样的创新模式才能够起到带动整个经济螺旋上升的作用。因此,下一步,中国制造业要做的就是加大三螺旋理论支撑下的产学研合作式的创新方式,来激活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质量为先
  我国制造业虽然在数量上保持领先地位,但是质量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下图是世界各主要国家2012年出口产品召回通报指数,在这些发达国家中,通报指数最高的是英国,100件出口产品中有7件因质量问题被召回,最低的是日本,100件出口产品中只有2件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召回。而中国的召回指数竟达到28.5%,这个数字比日本和韩国的10倍还要多。所以,中国的制造业需要去创新、去做高端,但并不是只去做高端,我们不能够把所有低技术含量、低端的产业都送到东南亚等地区,在这一块我们也需要做,且做的方向是求“精”。
  三、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极为重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再依靠过往的高投资、高能耗的方式得以实现,更不能以牺牲本土的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因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四、结构优化
  在产业结构角度,从制造业内部结构来看,我国制造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二者之间的比重不均衡,其中技术密集型需进一步加大占比。从第三产业结构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旧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核心、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制造业的结构需从内部、第三产业等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加以调整和优化。
  五、人才为本
  人才是制造强国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然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重要智库之一--智石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蓝领技术工人至少将出现3500万人左右的缺口。因此,对于实现制造强国如此重要的人才支撑,我国下一步要做的是去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推动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森德,邓敏,李现民,译.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李冰晶.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三新格局”[J].中国市场,2015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 要:绿色发展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以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为发展的主要内容。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科技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现“低消耗零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  关键词:绿色发展;技术创新;能耗降低;循环利用;污染减排  一、绿色发展的概念  中共中央、国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业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财政支出,教育支出,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同样是支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与之相对,储蓄却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地区的低消费水平会
期刊
摘 要:我国新时期的区域总体战略及经济转型目标正处在机遇期和挑战期,民族地区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实施产业转型、培育内生持续发展能力,而上市公司是实施产业转型的排头兵和领头羊。西藏是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区,目前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已经拉开帷幕,西藏旅游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应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产业转型实属必然。本文通过对西藏旅游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粗略分析,简要阐述西藏旅游实施产业转
期刊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呈现大众化、散客化和常态化,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对三亚旅游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研,得出三亚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不足、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旅游咨询处设置不明显、旅游公共安全意识不强等。并针对三亚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提出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建立立体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和建立
期刊
摘 要: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宣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文化,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然而,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很多困难,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立足基本事实,从可持续发展观的高度分析其困境,提出通过提高管理手段、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深层次挖掘民族文化潜力、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来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叉草球”是赫哲族传统体育特色运动项目。通过探讨“叉草球”所蕴含的赫哲族渔猎体育文化意蕴,可以阐释和发扬赫哲族体育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亲和力,对繁荣赫哲族民间体育旅游,提高民族认同和少数民族边境地区的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赫哲族;旅游;“叉草球”  赫哲族生活在中国黑龙江省境内,是我国的六少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部分赫哲族聚居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黑龙江省交界的边境地区。分布在中国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但跨国并购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本文以庞大集团并购瑞典萨博为例,分析了庞大在并购萨博的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得出了在跨国并购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沟通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并购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我国企业并购也日趋活跃,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的组建形式越来越丰富。我国劳动人民占绝大多数,研究大众人民参与的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模式,对提高国民收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加GDP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但小微企业遍布的行业、类型多种多样,没有规范的成长路径,很难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探寻适合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并给出发展建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多重案例研究方法,以北京文化创意产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经典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伴随着人们紧张的生活以及对于田园生活的内心渴望,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本文采用管理学中SWOT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发展休闲农业现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认为河北省发展休闲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河北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日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不再仅仅局限于能够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产品,而是提出对感受文化、体验人文这样更深层次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新丝绸之路”战略为研究背景探讨库尔勒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通过明确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之间的产业边界,进一步提出产业融合的概念。在探讨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