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体育心理学的认识,结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状态与各种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为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和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 体育教学 作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51-01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学生男女在性别差异、年龄结构差异、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待体育课的态度等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无形给体育课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解决好这些问题,达到体育课教学的要求,是我们体育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
  体育教师无论对学生传授运动知识、技术、技能,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通过师生的心理交流而实现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方式主要靠身体和身体的动作、表情等方式来实现。在以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说是在非语言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积极稳定的工作热情,就会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心理影响的重要一步。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間的心理沟通,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教学环境,是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积极性必不可少的步骤。
  2、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体育学习中的恐惧与胆怯,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担心自己会出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找到学生胆怯、恐惧的原因。如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就应加强保护帮助,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完成动作,如果是其它原因,就应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让学生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最后使之达到正常状态。
  3、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集中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又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有意后注意三种。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之逐步上升到有意后注意。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来组织教学,或许某些学生对某个动作并没有完全集中精力而导致没有能够很好的掌握与运用技术动作的后果。在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眼神等方式观察到其事是否集中了注意,对于没有集中注意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其重新集中注意。例如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轻松幽默的话语等,这些都可以使其重新集中注意而不至于走神,也不至于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注意,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而在经过一段时间通过师生之间的磨合后就可以上升到有意后注意。这种注意不需要做任何的意志努力,因为在师生之间已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在体育课教学中最终需要达到的就是这种默契——有意后注意,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途径来使学生集中注意,使一堂课轻松的情景下顺利完成。
  4、积极预防与纠正错误
  预防与纠正错误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动作错误而采用的手段、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节省练习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在学习、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体验和感受动作主要用力部位的肌肉感觉和用力差异,使模糊的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并且要求学生主动、迅速地改变肌肉用力的大小,强化正确的肌肉用力。与此同时对学生易受习惯动作影响的主要环节加以分析、对比,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学生练习时,还要注意提醒和纠正不良的习惯动作,以此来消除过去经验的影响。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对动作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对动作本质进行抽象、概括、领悟完成动作的关键所在和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自己的动作与正确动作进行比较,从而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
  5、加强体育心理的理论应用,提高体育课堂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机能等因素,还取决于学生思维、注意、记忆、意志、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心理因素。加强体育心理的理论应用,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5.1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课堂效果的前提
  动机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在动因。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时,才能表现出积极主动,自觉的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培养激发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动机是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体育课堂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轻松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2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生个性心理差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这些差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体育学习动机系统差异、运动认知能力的差异、情感特点及意志品志的个别差异、性格类型及气质类型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心理差异与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只有研究和遵循这些规律,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6、结合学生气质特点,消除心理障碍
  气质是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和动作过程方面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人的气质不同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活动也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气质,再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具体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对于抑郁质学生给予一些心理过程性练习,对胆汁质学生给予鼓励,大胆提出出现的错误动作,对性格开朗的学生多给予单独练习的机会,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予帮助和保护,对胆子小的学生要多关心、鼓励、采用单独保护和直接帮助的方法。如果身体素质差,则应向练习者讲清楚素质与技术的关系,并有目的地安排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使其具备完成动作的素质要求。对由于技术错误导致受伤而产生害怕心理的学生,除进行热情鼓励外、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动作技术,使他们懂得只要按正确技术练习就不会有危险的道理,这样学生就能大胆地进行练习。
  综上所述,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时必须给予重视。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几年高职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督导听课的基础上,对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教学主体、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主体 教学形式 学习策略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83-0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56-01  “体验力”的课程视野广阔,适宜儿童开发鲜活而生动的语文知识,发掘文本的内涵与神韵,实现语言精神和文化心理之间的内在转换与构筑,从而使儿童逼近文本的“真理”,同时体验力也促使儿童的体验不断走向深刻和智慧。可见,提升体验力对于儿童学习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阅读教学出发,儿童体验力的形
时速200 km标准的弹性整体道床施工国内首次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左线使用,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其施工工艺以及精度的控制情况。 The flexible integral track bed construction w
【摘要】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9-01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大学体育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体育教师主导逐渐向体现学生主体性方向转移,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进而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本文简要描述和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公共教学的现状,然后对其分析就过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高校公共体育 教学现状 改善措施  【课题项目】青岛工学院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及应用》,
介绍广州地铁4号线用60ks/m钢轨9号可动心轨道岔的试制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双肢弹性可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