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形象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狄浦斯曾给世人留下一个疑问: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而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已是童叟皆知的谜语,其谜底是:“人”。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直主张要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人”,字形简单,却含义深邃。
  人,立身立业,都有自己的形象。
  涉及的领域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教师的形象就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形象呢?
  一﹑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的自身法宝
  语文教师要懂文学,爱文学,要有广博的文学知识。
  语文离不开文学。虽然文学不等于语文,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终究还是由一篇篇文学作品引发而获取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名篇不名”。本来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熠熠闪光的篇章,却因先生不分事无巨细,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法,面面俱到,讲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平平淡淡,毫无滋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败,语文学习失却魅力。这其实是残酷地割舍了语文和文学的关系,势必造成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语文教师应深悟:“文学即生活”,文学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形象、典型来反映生活;语文是传播文学的载体。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中介和纽带。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知识营养的素质和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她还强调:“居高才能临下。”“打铁要靠自身硬。”根深才能叶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着李贺带上锦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模仿茹志鹃“煮”书,将文学“烂熟于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二﹑语言功底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区区一个毛遂,怎能和百万之师匹敌?靠的就是“说”的能力。《世说新语·赏誉》记载:“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说话滔滔不绝,犹如河水倾泻,可谓能言善辩!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说”的能力,不能“说”,就要影响语文教师的形象。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语调、韵律和节奏,生动、活泼地表达,抑扬顿挫有度,语态动作有节,不学相声艺人,任意打诨逗趣;不做说书先生,尽情渲染夸张;不当乡邻大嫂,随便东拉西扯。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语言规范,说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正确,出言有遣词造句之功,或引章摘句,或自成妙语,平白中见奇巧,朴实中显诙谐。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体现鲜明的个性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便欣赏,也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风格。
  三、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塑造
  在我们教书的行当里,绝大多数语文同行只“说文”,不作文,只当“批评家”,不做实践者。自己不能写,怎能教学生去写呢?自己构思不出篇章结构,怎能让学生架设写作的桥梁呢?
  语文教师的“写”,不仅能树立自己的威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光说文,而且动手写文,我们的学生就会步教师的后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角色意识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展示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人生大舞台上,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者。教师在师生关系这一基本的社会关系中,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榜样,纪律的执行者,家长的代理人,受教育者的朋友和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又要能说能写,还要迎合时代的脉搏,站在世纪的潮头,才能树立起自己的语文教师形象,充当好语文教师角色。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习在语文课堂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线的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做好了预习,课堂上的学习进行较快,课堂完成的效果较好,能增加课堂的容量,否则就会觉得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这几年的实际我发现学生的预习作业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1、存在应付现象。学生把预习作业
期刊
新课标的颁布,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阅读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精神领悟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误区和偏差。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如何?近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个令我担忧的问题,很多中学生在5分钟的时间内并不能把一篇2500字左右的现代文完整有效地看完,试问这样的阅读能力如何去完成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各种目标。追根溯源,最根本
期刊
边佳棋的孝亲梦  冬至,灰蒙蒙的天色给大地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爸爸穿着一双满是泥泞的雨鞋回到家中,换下鞋,脱下外套,跑到厨房给我做饭,不久,爸爸接到了电话,耳尖的我依稀听到了奶奶这个词语。爸爸挂了电话,神情有些严肃的对我说:“你先自己下点方便面吧。我出去看望一个病人。”我敏感地说了声:“奶奶?" 片刻,爸爸点了点头。我猛地起身,拿起沙发上的外套:"我跟你一起去。”随后,我们出了门。  坐上出租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让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们在学习知识时也可以在他们的作业或考试或课堂学习之后也能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肯定也会对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任务完成得如何,自己的表现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
期刊
一、开展分工合作的集体备课活动  由于初三的复习内容多,备课量大。在教学资料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就要发扬全备课组老师的聪明才智,发扬团结协助、通力合作精神。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认真工作,努力钻研,使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教学小分队。因此我们初三集备组不仅仅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而且每天只要一有碰头必然交流教学的进度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模糊的地方。争取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难
期刊
你有你的真滋味!这是我每节阅读课开头都会对学生说的话,我希望学生能在动静之间,拥有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至为珍贵的体验,从而真正能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一、首先是静。这种静其实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每当阅读课的铃声响起,简单的要求过后,我的课堂一定是一片悄无声息,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是在全神贯注的与文本对话。我要求他们读书要随意而又尽兴,你读到哪里有感触,那就随笔把你的感触记下来,不拘格式
期刊
引导学生看平波:  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似平波  朱自清散文文笔清新,用语自然质朴。未见任何造作雕饰之言,不闻痛楚呻吟之声。这种语言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看起来似乎如平波般情感真挚思绪平稳。  用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的话:“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来透析朱自清先生情感世界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一个处在时代的浪尖仍能屏息安坐于书房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们又怎么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但发现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预习不重视、不自觉、不积极、不认真。致使课堂学习被动,思维不活跃,回答提问不积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好似离开老师的讲就难以读写。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线,那么课外的自学该如何进行呢?在课外自学中
期刊
于漪老师曾经多次动情地说:“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一直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命涌动的舞台,本文就教师设计精心教学问题、教师智慧引领教学过程、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等方面进行粗浅论述。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让语文课堂成为知识交流的圣殿  美国学者兼作家、教师、牧师威廉·亚瑟·沃德说:“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
期刊
网络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求知方式也带来全新的影响,这是我们切身感受到的鲜活现实,无视和躲避将显示出教师的落伍与怯懦,唯有积极的了解、有效的运用,才能保持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活力,才能在时代的脚步里和学生一起和谐跃动。  一、现实的困境与呼唤  作文教学越来越难,在现实的学习情境中,师生都感到被动的负累,习作好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折磨,让双方的心灵与轻松有趣温暖怡人愈来愈远。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