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狄浦斯曾给世人留下一个疑问: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而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这已是童叟皆知的谜语,其谜底是:“人”。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一直主张要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人”,字形简单,却含义深邃。
人,立身立业,都有自己的形象。
涉及的领域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教师的形象就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形象呢?
一﹑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的自身法宝
语文教师要懂文学,爱文学,要有广博的文学知识。
语文离不开文学。虽然文学不等于语文,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终究还是由一篇篇文学作品引发而获取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名篇不名”。本来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熠熠闪光的篇章,却因先生不分事无巨细,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法,面面俱到,讲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平平淡淡,毫无滋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败,语文学习失却魅力。这其实是残酷地割舍了语文和文学的关系,势必造成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语文教师应深悟:“文学即生活”,文学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形象、典型来反映生活;语文是传播文学的载体。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中介和纽带。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知识营养的素质和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她还强调:“居高才能临下。”“打铁要靠自身硬。”根深才能叶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着李贺带上锦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模仿茹志鹃“煮”书,将文学“烂熟于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二﹑语言功底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区区一个毛遂,怎能和百万之师匹敌?靠的就是“说”的能力。《世说新语·赏誉》记载:“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说话滔滔不绝,犹如河水倾泻,可谓能言善辩!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说”的能力,不能“说”,就要影响语文教师的形象。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语调、韵律和节奏,生动、活泼地表达,抑扬顿挫有度,语态动作有节,不学相声艺人,任意打诨逗趣;不做说书先生,尽情渲染夸张;不当乡邻大嫂,随便东拉西扯。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语言规范,说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正确,出言有遣词造句之功,或引章摘句,或自成妙语,平白中见奇巧,朴实中显诙谐。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体现鲜明的个性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便欣赏,也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风格。
三、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塑造
在我们教书的行当里,绝大多数语文同行只“说文”,不作文,只当“批评家”,不做实践者。自己不能写,怎能教学生去写呢?自己构思不出篇章结构,怎能让学生架设写作的桥梁呢?
语文教师的“写”,不仅能树立自己的威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光说文,而且动手写文,我们的学生就会步教师的后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角色意识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展示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人生大舞台上,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者。教师在师生关系这一基本的社会关系中,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榜样,纪律的执行者,家长的代理人,受教育者的朋友和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又要能说能写,还要迎合时代的脉搏,站在世纪的潮头,才能树立起自己的语文教师形象,充当好语文教师角色。
人,立身立业,都有自己的形象。
涉及的领域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教师的形象就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形象呢?
一﹑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的自身法宝
语文教师要懂文学,爱文学,要有广博的文学知识。
语文离不开文学。虽然文学不等于语文,语文课也不是文学课,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语文知识终究还是由一篇篇文学作品引发而获取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就是“名篇不名”。本来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熠熠闪光的篇章,却因先生不分事无巨细,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法,面面俱到,讲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平平淡淡,毫无滋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败,语文学习失却魅力。这其实是残酷地割舍了语文和文学的关系,势必造成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语文教师应深悟:“文学即生活”,文学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形象、典型来反映生活;语文是传播文学的载体。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中介和纽带。渊博的知识积累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知识营养的素质和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她还强调:“居高才能临下。”“打铁要靠自身硬。”根深才能叶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着李贺带上锦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模仿茹志鹃“煮”书,将文学“烂熟于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二﹑语言功底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区区一个毛遂,怎能和百万之师匹敌?靠的就是“说”的能力。《世说新语·赏誉》记载:“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说话滔滔不绝,犹如河水倾泻,可谓能言善辩!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说”的能力,不能“说”,就要影响语文教师的形象。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语调、韵律和节奏,生动、活泼地表达,抑扬顿挫有度,语态动作有节,不学相声艺人,任意打诨逗趣;不做说书先生,尽情渲染夸张;不当乡邻大嫂,随便东拉西扯。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语言规范,说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正确,出言有遣词造句之功,或引章摘句,或自成妙语,平白中见奇巧,朴实中显诙谐。
语文教师的“说”,应讲求“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体现鲜明的个性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即便欣赏,也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风格。
三、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塑造
在我们教书的行当里,绝大多数语文同行只“说文”,不作文,只当“批评家”,不做实践者。自己不能写,怎能教学生去写呢?自己构思不出篇章结构,怎能让学生架设写作的桥梁呢?
语文教师的“写”,不仅能树立自己的威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光说文,而且动手写文,我们的学生就会步教师的后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角色意识是语文教师的形象展示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人生大舞台上,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生产者。教师在师生关系这一基本的社会关系中,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学生的榜样,纪律的执行者,家长的代理人,受教育者的朋友和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
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又要能说能写,还要迎合时代的脉搏,站在世纪的潮头,才能树立起自己的语文教师形象,充当好语文教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