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体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基本平等的教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中女生体育课中,却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女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一些资料。
【关键词】高中女生;体育课;兴趣;因素;对策
On the impact of high school girls interest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Dong-nian
【Abstract】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s first objective is to "make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all 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in time and space basic equality of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high school gir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but there is not wholly satisfactor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exercise initiativ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for the two surveys, analysis, research draw some conclus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overall improved health of students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Key words】High school girls interested in physical measures of factors
1.影响高中女生的因素
1.1主观方面。
1.1.1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社会活动项目的日益丰富,参加身体锻炼机会在减少,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丰厚的物质条件,降低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的限制,又怕吃苦受累,如果这时候缺少教师正确的引导,身体条件的限制会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1.1.2审美观点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传媒的介入,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媒介,学生了解到的东西,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教育的影响范围,审美标准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许多变化。强健体魄为美的观点,在女生思想中已逐渐开始遭到瓦解。影视、偶像、时尚观念的影响力已远远大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静为美、以柔弱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以张扬为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尚不成熟,盲从效仿,必会改变他们的审美意识。有些消极不健康的东西,会对接受教育的年轻一代产生误导。由于青少年关注的焦点离健身教育的距离较远,对运动塑造健康形象缺少必要的认识和耐心。
1.1.3进入青春期,学生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第二性征明显,心理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惰性强。参加运动心理有顾忌,不愿被同学尤其异性同学看到身体敏感部位的变化,运动起来因身体上的差异怕被同学取笑,影响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生理周期的变化过程中,不知怎样合理安排运动。部分同学对于生理常识了解较少,不知经期能不能参加运动,该参加什么样的运动才合适,又不好意思问老师,盲从于其他同学“见习”,不自觉的减少了体育课的参与次数。部分同学对健身缺少必要的认识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现在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必要参与锻炼。怀着这些不同的心理,盲目逃避体育课,排斥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1.2客观方面。
1.2.1标准教材内容低层次重复循环使用。各阶段为突出教材的完整性尽可能多的将教材纳入标准,出现了体育课的教材多、课时少的现象,教材内容只能泛泛而过。如一个短跑起跑内容,从小学开始教起、初中教、高中教、到了大学还要教,教材内容低层次的多次重复使用,学生一听到名称就厌烦,早已失去兴趣。低层次内容的重复,无法体现出教材连惯递进性的特征,导致学生听了很多,但会的甚少。对进一步深化学习人为的制造了障碍。
1.2.2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基层学校,体育教学基本能贯彻落实到位,学生运动水平较强。还有一些基层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定位不当,存在“鄙视”心理,教学安排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注重升学率。将体育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体育课要么以“自由活动”的形式来代替,要么被别的老师占用上其他课。出现小学不重视、初中应付中考、高中挪用体育课教学时间的现象。造成运动水平不同的学生汇集在同一班,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学尺度教师不好把握,稍有不当,学习吃力的这部分学生,渐渐会对体育课的学习采取回避的态度,丧失学习的信心。
1.2.3组织教学形式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教师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课堂组织形式都不变。例如:准备活动部分由慢跑、热身操组成,一学期都是老生长谈的那几节热身操,学生对那老一套已厌烦,不愿认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出现纪律松散、逃避练习等一系列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
1.2.4高中女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学习上,她们上体育课有的是迫于纪律的压力,有的是为了单纯的调节,有的是为了从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她们都知道高考是没有体育项目的,因此,就没有了动力。另外社会、家庭的给予她们的升学压力对她们的影响也很大,她们的家长总想自己的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们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而要进入大学的唯一标准无非还是高考文化成绩。所以家长们、学校对于女生体育教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种种原因导致和男生相比,她们的主动性就显得不足。对教师的教学安排产生被动应付,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针对以上因素的对策性思考
改变女生厌学体育课这一现象,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2.1改变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变通。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不愿参加教师指导,却喜欢上课时进行“自由活动”。经过分析就会发现,自由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运动能力、选择运动水平相近的伙伴来完成适合于自己的锻炼内容、方法。运动小团体的组成,完全出于自愿,取舍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主动。因此,活动起来劲头十足兴趣盎然。主要原因是活动的环境相对宽松,大家运动水平相近,又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心情愉快放松,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高中阶段学生存在明显的自主性,要求用大量时间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工作就有了针对性。调整教学结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摈弃过去因循守旧以大纲为教学指导的现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多教一些学生喜欢学的有兴趣的健身项目,学生不喜欢学的运动项目相对压缩课时;对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女生练习的项目,着重进行教学。教师充电进行终生学习。多阅读同类报纸、期刊、杂志,吸取别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学习别人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来。改进课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新颖教法、组织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激发兴趣,让体育课的教学长教长新。
2.2改变考核制度。改变过去“一刀切”的考试方法,根据学生体质,将考核标准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着重考察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程度。通过几方面因素,综合给出一个分数。体现区别对待的客观公正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鼓励为主,尽可能地发挥女生自身的优势。生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女生心理上的畏惧感。通过一定形式的鼓励,可以激发她们的勇敢拼搏的精神,克服她们的不良情绪。比如,当她们在练习中稍有好的表现时,就立即给予表扬。还可以与男生进行优势比较,讲明女生在好多活动中有长于男生的优势,如女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女生的整洁形象,优美大放的姿态,特别是女生的总体接受能力,在认真学习的前提下也会高于男生。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就会逐渐改变她们的不良心态,使她们的学习情趣不断高涨,并及时地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女生更加热心地上好体育课。
2.4加强课内外辅导,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喜爱的运动项目。想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不现实,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要靠课外体育活动来进行消化、巩固,所以,注重课内外结合是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深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根据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讲座,举办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更适合高中女生的专项班,举行各种体育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得到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5培养师生间的和谐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女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男教师较多,表面上看好像有很大的难度,其实,教师不论男女,只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男女教师应该是各有优势。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自然会尊敬、亲近老师,与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体育课上是一种非常的幸福享受。
3.后记
上好高中女生课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去适应新的情况才能不断的有所进步,综上所述,只是我对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的一点体会而言,我们在对高中女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重点应多了解她们的现状、身体特点,根据现有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运动量、密度、难度、强度,扬长避短对促进她们的身心发展,抓住高中女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她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效果,让每一位高中女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心理学》 张子沙编著 1998年8月版
[2]鲍世英:对中专女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8)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版
收稿日期:2011-06-20
【关键词】高中女生;体育课;兴趣;因素;对策
On the impact of high school girls interest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Zhao Dong-nian
【Abstract】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s first objective is to "make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ll student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all 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in time and space basic equality of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high school gir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but there is not wholly satisfactory,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emale participation in exercise initiativ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for the two surveys, analysis, research draw some conclus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overall improved health of students to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Key words】High school girls interested in physical measures of factors
1.影响高中女生的因素
1.1主观方面。
1.1.1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社会活动项目的日益丰富,参加身体锻炼机会在减少,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丰厚的物质条件,降低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的限制,又怕吃苦受累,如果这时候缺少教师正确的引导,身体条件的限制会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1.1.2审美观点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传媒的介入,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媒介,学生了解到的东西,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教育的影响范围,审美标准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许多变化。强健体魄为美的观点,在女生思想中已逐渐开始遭到瓦解。影视、偶像、时尚观念的影响力已远远大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静为美、以柔弱为美、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以张扬为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尚不成熟,盲从效仿,必会改变他们的审美意识。有些消极不健康的东西,会对接受教育的年轻一代产生误导。由于青少年关注的焦点离健身教育的距离较远,对运动塑造健康形象缺少必要的认识和耐心。
1.1.3进入青春期,学生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第二性征明显,心理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惰性强。参加运动心理有顾忌,不愿被同学尤其异性同学看到身体敏感部位的变化,运动起来因身体上的差异怕被同学取笑,影响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生理周期的变化过程中,不知怎样合理安排运动。部分同学对于生理常识了解较少,不知经期能不能参加运动,该参加什么样的运动才合适,又不好意思问老师,盲从于其他同学“见习”,不自觉的减少了体育课的参与次数。部分同学对健身缺少必要的认识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现在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必要参与锻炼。怀着这些不同的心理,盲目逃避体育课,排斥体育课的课堂教学。
1.2客观方面。
1.2.1标准教材内容低层次重复循环使用。各阶段为突出教材的完整性尽可能多的将教材纳入标准,出现了体育课的教材多、课时少的现象,教材内容只能泛泛而过。如一个短跑起跑内容,从小学开始教起、初中教、高中教、到了大学还要教,教材内容低层次的多次重复使用,学生一听到名称就厌烦,早已失去兴趣。低层次内容的重复,无法体现出教材连惯递进性的特征,导致学生听了很多,但会的甚少。对进一步深化学习人为的制造了障碍。
1.2.2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基层学校,体育教学基本能贯彻落实到位,学生运动水平较强。还有一些基层学校,管理者对体育课定位不当,存在“鄙视”心理,教学安排以应试教育为主,片面注重升学率。将体育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体育课要么以“自由活动”的形式来代替,要么被别的老师占用上其他课。出现小学不重视、初中应付中考、高中挪用体育课教学时间的现象。造成运动水平不同的学生汇集在同一班,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学尺度教师不好把握,稍有不当,学习吃力的这部分学生,渐渐会对体育课的学习采取回避的态度,丧失学习的信心。
1.2.3组织教学形式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教师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课堂组织形式都不变。例如:准备活动部分由慢跑、热身操组成,一学期都是老生长谈的那几节热身操,学生对那老一套已厌烦,不愿认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出现纪律松散、逃避练习等一系列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
1.2.4高中女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学习上,她们上体育课有的是迫于纪律的压力,有的是为了单纯的调节,有的是为了从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她们都知道高考是没有体育项目的,因此,就没有了动力。另外社会、家庭的给予她们的升学压力对她们的影响也很大,她们的家长总想自己的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她们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而要进入大学的唯一标准无非还是高考文化成绩。所以家长们、学校对于女生体育教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种种原因导致和男生相比,她们的主动性就显得不足。对教师的教学安排产生被动应付,达不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针对以上因素的对策性思考
改变女生厌学体育课这一现象,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2.1改变课的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变通。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不愿参加教师指导,却喜欢上课时进行“自由活动”。经过分析就会发现,自由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运动能力、选择运动水平相近的伙伴来完成适合于自己的锻炼内容、方法。运动小团体的组成,完全出于自愿,取舍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主动。因此,活动起来劲头十足兴趣盎然。主要原因是活动的环境相对宽松,大家运动水平相近,又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心情愉快放松,能体会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感。高中阶段学生存在明显的自主性,要求用大量时间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工作就有了针对性。调整教学结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摈弃过去因循守旧以大纲为教学指导的现象,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多教一些学生喜欢学的有兴趣的健身项目,学生不喜欢学的运动项目相对压缩课时;对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女生练习的项目,着重进行教学。教师充电进行终生学习。多阅读同类报纸、期刊、杂志,吸取别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学习别人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来。改进课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新颖教法、组织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参与其中,激发兴趣,让体育课的教学长教长新。
2.2改变考核制度。改变过去“一刀切”的考试方法,根据学生体质,将考核标准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着重考察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程度。通过几方面因素,综合给出一个分数。体现区别对待的客观公正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鼓励为主,尽可能地发挥女生自身的优势。生理及身体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女生心理上的畏惧感。通过一定形式的鼓励,可以激发她们的勇敢拼搏的精神,克服她们的不良情绪。比如,当她们在练习中稍有好的表现时,就立即给予表扬。还可以与男生进行优势比较,讲明女生在好多活动中有长于男生的优势,如女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女生的整洁形象,优美大放的姿态,特别是女生的总体接受能力,在认真学习的前提下也会高于男生。这项工作长期做下去,就会逐渐改变她们的不良心态,使她们的学习情趣不断高涨,并及时地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女生更加热心地上好体育课。
2.4加强课内外辅导,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喜爱的运动项目。想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不现实,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要靠课外体育活动来进行消化、巩固,所以,注重课内外结合是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教师要深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根据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讲座,举办健美操、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等更适合高中女生的专项班,举行各种体育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得到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5培养师生间的和谐情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女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男教师较多,表面上看好像有很大的难度,其实,教师不论男女,只要处理好师生关系,男女教师应该是各有优势。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自然会尊敬、亲近老师,与老师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习的兴趣,感受到体育课上是一种非常的幸福享受。
3.后记
上好高中女生课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去适应新的情况才能不断的有所进步,综上所述,只是我对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的一点体会而言,我们在对高中女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重点应多了解她们的现状、身体特点,根据现有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运动量、密度、难度、强度,扬长避短对促进她们的身心发展,抓住高中女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她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效果,让每一位高中女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心理学》 张子沙编著 1998年8月版
[2]鲍世英:对中专女生体育课兴趣的调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8)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版
收稿日期: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