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行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客观條件的制约,怎样才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这是许多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学目标不明确;合作形式化、虚假化;用语文习题的训练代替语文学习……这些现象都说明:深入思考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标准的,如果学生学到了或学明白了,就是教学有效益,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提出一些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在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使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而创设。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创设直观的情景教学,对初三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让语文本身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力求选取与学生相关的、熟悉的事物。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该文章属于一篇童话,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进行,在上课前首先安排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并提出要求:将文章的内容改变成剧本,选出扮演的角色,并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尽情的展现出来,尤其是要注重人物的神态、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更好的达到学好语文的效果。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了。
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学本身:《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从《孔乙己》出发讨论绍兴的酒文化。也许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的角度看,似乎有点舍本逐末,放弃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这样的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无效。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部分说得很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起来。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语言也不是语文的全部,在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上,不应忽视了学文学,更不应该漠视甚至否定学语言走上另一个极端,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艺术欣赏课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探究方式掌握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体验、理解并运用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适当的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翻阅工具书、相关资料、课前预习、背诵经典诗歌等,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适时的开展相关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交流、互动,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所谓合作学习也就是积个人的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能推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从而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开放性及其所学知识的发展性和生成性,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
有效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情境,不断的思考、分析、对比、归纳,在反复的思考中解决语文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多角度分析力以及判断能力。通过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做出科学的决策的过程中,以逐步培养学生查漏补缺的能力,习惯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这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完善自我人格、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夏厚富.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0,(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行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客观條件的制约,怎样才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这是许多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因为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学目标不明确;合作形式化、虚假化;用语文习题的训练代替语文学习……这些现象都说明:深入思考有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标准的,如果学生学到了或学明白了,就是教学有效益,否则,教学就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背景,提出一些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
在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使用。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而创设。对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创设直观的情景教学,对初三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自主、合作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让语文本身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要力求选取与学生相关的、熟悉的事物。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该文章属于一篇童话,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进行,在上课前首先安排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并提出要求:将文章的内容改变成剧本,选出扮演的角色,并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尽情的展现出来,尤其是要注重人物的神态、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更好的达到学好语文的效果。
二、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教师只教教材,不用教材的情况是不能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的。那么,也就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了。
现在很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确立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偏离语文教学本身:《愚公移山》讨论如何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愚公的问题,从《孔乙己》出发讨论绍兴的酒文化。也许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语文教学本身的角度看,似乎有点舍本逐末,放弃言语形式和语感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错失。这样的教学对语文教学而言是无效。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的部分说得很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起来。文学不是语文的全部,语言也不是语文的全部,在语言与文学的关系上,不应忽视了学文学,更不应该漠视甚至否定学语言走上另一个极端,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艺术欣赏课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探究方式掌握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体验、理解并运用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适当的安排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翻阅工具书、相关资料、课前预习、背诵经典诗歌等,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适时的开展相关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交流、互动,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所谓合作学习也就是积个人的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能推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从而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开放性及其所学知识的发展性和生成性,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
有效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情境,不断的思考、分析、对比、归纳,在反复的思考中解决语文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多角度分析力以及判断能力。通过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做出科学的决策的过程中,以逐步培养学生查漏补缺的能力,习惯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善于借鉴别人的优点,这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完善自我人格、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夏厚富.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