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这个受人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环境的呵护,而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是其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儿童群体的弱势性使场地设计更注重安全性,体型和体能的低下水平要求设计更关心尺度的适宜性,同时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个性的儿童,有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活动需求,这种复杂的变化性给场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儿童游戏区域;安全;教育;适用性
前言:城市极度扩张过程中,可供儿童户外活动的场地极度缺乏,他们缺乏锻炼身体、磨练性格的场所,致使社会化程度降低、性情孤僻、甚至精神抑郁,产生心理问题。今天儿童正受到城市交通、暴力、歧视、污染的威胁,一个所谓健康社区中的儿童实际上是活在严格按照成人规则和价值建立起来的世界里,他们很少有机会玩耍、与同伴活动,年轻的公民几乎没有机会表达他们特殊的需求以及热情。因此,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国家,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还必须为儿童提供充足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使他们能够健康和谐的成长。
一、儿童户外游戏区域的设计发展
儿童的户外游戏场地主要分布于公共空间、幼儿园外环境和居住区空间。最初的公园类型中并没有专门的儿童公园,只是在公园中设置有这样一个专门服务于儿童的功能区域。随着对儿童这个特殊人群的关注,出现了服务对象特殊、针对性强的专类公园。而幼儿园和居住区的户外游戏场地的发展是伴随着幼儿园和居住区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它们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也受到不同学科的影响,但目的都是共同的: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
(一)场地设计的范畴
场地设计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主要指环境设计,它脱胎于社会生态学,注重环境保护,根据区域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特点,以及己制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规划,提出建筑物、构筑物、绿地、大型工程的总体方案[l]。而狭义的环境设计指建筑的内容、外形、布局要与其周围环境状态相协调,或者是增强环境的气氛,以求达到环境同空间、风景的和谐,这是来源于建筑学的概念,也是“环境设计”通常的涉及的范畴。场地设计从更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布局,涉及的范围超过了环境设计,因此拟从场地设计的高度入手,对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进行研究。
(二)我国的儿童户外游戏区域设计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怀德幼稚园,它的前身是清朝末年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牧师韦玉振的夫人韦爱莉于1898年在厦门鼓浪屿创立的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晚清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之一的端方,“以兴学为急”,认为“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遂成为中国创办幼儿园的第一人,于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幼稚园,1904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为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也许室内硬件设施都能达到较高的要求,但往往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幼儿园专属的户外游戏场地大多存在面积严重不足或缺乏的现象,这在中低档次的私人幼儿园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
二、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规划研究
(一)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概论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现今无法严格的归于已有任何一门工程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但实际上涉及的学科面相当复杂,因为学科切割使得很多领域失去了内在的相关性。也给本文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涉及此领域的多为教育研究者,环境设计者,且是偏重自己本学科的研究。比如教育者研究者多关注心理与成长方面,环境设计者注重场地的功能安排。但他们都强调了城市规划对游戏场地的重要性,也发出了呼吁和倡导。目前少有城市规划人士对此表示关注。
(二)儿童权利与城市规划
关注儿童游戏空间不只是关注空间分配,而是关注儿童权利在规划过程和城市中的承认和实现。就像问题本身的根源:儿童游戏的没落和游戏空间的丧失不是规划单方面的失误,或者单纯技术的缺失。其本质是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忽视和认识的缺失。单纯从空间上增加游戏空间,或者技术上解决游戏空间的分配问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理性做法。问题主体不是游戏空间,而是儿童,问题根源不是游戏空间的缺失,而是规划对儿童权利的忽视。所以研究儿童權利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三、儿童游戏区域的空间设计策略
(一)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总和,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基础条件,可以有效地调节居住区内部的小气候,并为居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设计师要考虑到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满足儿童游憩活动各方面要求的同时,务必使儿童的活动能够更加了解自然、贴近自然,让儿童能够回归到自然中去,增加儿童的环保和生态意识。所谓可达性,就是易于接近——位置临近,易于到达——合理动线设计,易于使用——使用方便等。在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上一定要具有可达性,场地位置选取上要选择儿童出入方便,便于就近使用的位置。
(二)按照适用性原则,塑造空间自然元素
在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体现了游憩空间的重要特质。通常情况下,存在这样一种情景,就是儿童对于自然环境的偏爱,例如对果园菜地、牧场草原、湖泊小溪、农田农舍以及动植物等的兴趣要远浓于儿童对于纯粹的游乐场和竞技公园的喜爱;对于划船钓鱼、爬树爬山扔石子打水漂的喜爱要远胜对纯人工制造的器械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的兴趣。这是因为人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本能。在自然环境中,儿童不仅可以享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更多的接受和被接受的权利,而且还可以使儿童在游憩中学会释放压力,以及为他们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如何面对和释放压力,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应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与自由,培养他们的完整人格,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在游戏之中启发儿童自愿帮助他人的精神并强化儿童生活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教化,这些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莫定重要基礎。
参考文献:
[1]何媛等.论保障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黄进等.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中国教育学刊.2003.9.
[3]蒋佩春等.游戏——消失在童年.资教通鉴.2005.6.
【关键词】儿童游戏区域;安全;教育;适用性
前言:城市极度扩张过程中,可供儿童户外活动的场地极度缺乏,他们缺乏锻炼身体、磨练性格的场所,致使社会化程度降低、性情孤僻、甚至精神抑郁,产生心理问题。今天儿童正受到城市交通、暴力、歧视、污染的威胁,一个所谓健康社区中的儿童实际上是活在严格按照成人规则和价值建立起来的世界里,他们很少有机会玩耍、与同伴活动,年轻的公民几乎没有机会表达他们特殊的需求以及热情。因此,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国家,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还必须为儿童提供充足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使他们能够健康和谐的成长。
一、儿童户外游戏区域的设计发展
儿童的户外游戏场地主要分布于公共空间、幼儿园外环境和居住区空间。最初的公园类型中并没有专门的儿童公园,只是在公园中设置有这样一个专门服务于儿童的功能区域。随着对儿童这个特殊人群的关注,出现了服务对象特殊、针对性强的专类公园。而幼儿园和居住区的户外游戏场地的发展是伴随着幼儿园和居住区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它们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也受到不同学科的影响,但目的都是共同的: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
(一)场地设计的范畴
场地设计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主要指环境设计,它脱胎于社会生态学,注重环境保护,根据区域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特点,以及己制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规划,提出建筑物、构筑物、绿地、大型工程的总体方案[l]。而狭义的环境设计指建筑的内容、外形、布局要与其周围环境状态相协调,或者是增强环境的气氛,以求达到环境同空间、风景的和谐,这是来源于建筑学的概念,也是“环境设计”通常的涉及的范畴。场地设计从更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布局,涉及的范围超过了环境设计,因此拟从场地设计的高度入手,对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进行研究。
(二)我国的儿童户外游戏区域设计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怀德幼稚园,它的前身是清朝末年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牧师韦玉振的夫人韦爱莉于1898年在厦门鼓浪屿创立的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晚清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之一的端方,“以兴学为急”,认为“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遂成为中国创办幼儿园的第一人,于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幼稚园,1904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为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也许室内硬件设施都能达到较高的要求,但往往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幼儿园专属的户外游戏场地大多存在面积严重不足或缺乏的现象,这在中低档次的私人幼儿园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
二、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规划研究
(一)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概论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现今无法严格的归于已有任何一门工程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但实际上涉及的学科面相当复杂,因为学科切割使得很多领域失去了内在的相关性。也给本文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涉及此领域的多为教育研究者,环境设计者,且是偏重自己本学科的研究。比如教育者研究者多关注心理与成长方面,环境设计者注重场地的功能安排。但他们都强调了城市规划对游戏场地的重要性,也发出了呼吁和倡导。目前少有城市规划人士对此表示关注。
(二)儿童权利与城市规划
关注儿童游戏空间不只是关注空间分配,而是关注儿童权利在规划过程和城市中的承认和实现。就像问题本身的根源:儿童游戏的没落和游戏空间的丧失不是规划单方面的失误,或者单纯技术的缺失。其本质是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忽视和认识的缺失。单纯从空间上增加游戏空间,或者技术上解决游戏空间的分配问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理性做法。问题主体不是游戏空间,而是儿童,问题根源不是游戏空间的缺失,而是规划对儿童权利的忽视。所以研究儿童權利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三、儿童游戏区域的空间设计策略
(一)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总和,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基础条件,可以有效地调节居住区内部的小气候,并为居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设计师要考虑到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满足儿童游憩活动各方面要求的同时,务必使儿童的活动能够更加了解自然、贴近自然,让儿童能够回归到自然中去,增加儿童的环保和生态意识。所谓可达性,就是易于接近——位置临近,易于到达——合理动线设计,易于使用——使用方便等。在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上一定要具有可达性,场地位置选取上要选择儿童出入方便,便于就近使用的位置。
(二)按照适用性原则,塑造空间自然元素
在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体现了游憩空间的重要特质。通常情况下,存在这样一种情景,就是儿童对于自然环境的偏爱,例如对果园菜地、牧场草原、湖泊小溪、农田农舍以及动植物等的兴趣要远浓于儿童对于纯粹的游乐场和竞技公园的喜爱;对于划船钓鱼、爬树爬山扔石子打水漂的喜爱要远胜对纯人工制造的器械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的兴趣。这是因为人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本能。在自然环境中,儿童不仅可以享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更多的接受和被接受的权利,而且还可以使儿童在游憩中学会释放压力,以及为他们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如何面对和释放压力,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应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与自由,培养他们的完整人格,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在游戏之中启发儿童自愿帮助他人的精神并强化儿童生活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教化,这些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莫定重要基礎。
参考文献:
[1]何媛等.论保障儿童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黄进等.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中国教育学刊.2003.9.
[3]蒋佩春等.游戏——消失在童年.资教通鉴.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