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不是无情物 利用文本巧留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有着自身较为科学的知识体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使用教材上,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能“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科学地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
  一、微风起兮水增波
  “教师的工作基本上属于表演业,他要用戏剧和故事说演的方式,将知识和智能呈现出来。这种工作,要有很多时间做预备,做锻炼。教学的现场乃是开花结果的现场,许多辛苦都是在教室外面经历的。”(英 罗素语)语文教师对待文本,应从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文本的精髓,关注文本的细节,注意事物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通过对文本的恰当补充,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如,《生命壮歌》中《生命桥》一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就“义”的壮举,读来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如果把教学定位在对小动物的这种精神的赞美,显然不符合文本的价值。于是,教学时,我把视角转向社会中生活的人。我选取汶川地震发生时一篇文章《地震中的母子》进行补充:
  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屋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人们小心地将砸在她身上的废墟清理开,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一个孩子。小家伙大概只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损。被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随行的医生解开被子,发现有部手机塞在被子里。他看到了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伴随着《天亮了》的歌曲,师生共读着这段缓缓出示的文字,有谁还能不动容?撩拨学生的心灵去感悟文本,体验情境,从而进入文本的感情基调。蕴含的情思被教师的激情的点燃,放射着光华。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净化。
  二、删繁就简三秋树
  王朝闻在一篇谈文艺欣赏的文章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人们总不至于因为欣赏者不同而把哈姆雷特当成唐吉珂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把逻辑的重音放在一千个上(独感),也可以放在哈姆雷特上(共感)。”我们在处理长篇文本时,抓住共感可以去粗取精,直达事物本质,使独感能够在共感中突显出来。
  如,《天鹅的故事》一文,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学此文时,可抓住天鹅三次“克噜——克哩”的叫声去组织教学。第一次叫声,冰封湖面,天鹅们着急、失望,是起因。第二次叫声,是在一只老天鹅带领天鹅群破冰的情况下出现的:“兄弟们啊,加油!齐心干哪,加油!”第三次叫声,是在破冰成功后,是胜利的欢呼声。在具体的情境中品读这三句叫声,在叫声中体会天鹅的心境。于是,学生从天鹅的叫声中体验出了天鹅生命的可贵!学生读完了,心中存有的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感动。他们不仅仅被天鹅身上显现的生命的力量感动了,还被斯杰潘老人的善良和对生命的敬畏感动了。
  诚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简朴的教学艺术,本于对儿童真诚的尊重。于是,在删减中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互享)的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与幽默点染等手段,学生将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快感。
  三、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文中提出:润泽的课堂是“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文章不是无情物。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寻找它那独特之美,让学生倾情投入其间,感受到审美的愉悦,获得生命的成长。
  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课文片段:“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没有音乐的渲染,只有朴实的文字和教师真实情感的表达,原本静静的课堂中渐渐传出了抽咽的声音……“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语)“最聪明的阅读就是倾听,就是什么都不要去‘想’,随它而去。”(美 本哈德·施林克语)这种随它而去的是一种最单纯最朴素的感动,流淌的是学生的内心真性情,是灵魂深处最真实的语言。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想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获得学习的幸福感,就要让课堂变成充满快乐的场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创造的灵感。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精心打造充满吸引力的课堂。  一、返璞归真,化繁为简  现在,许多的课,教师煞费苦心,花了不少心血进行精心设计,结果却被评为花架子、不实用、不便于推广。教师心里觉得冤。其实真正的课堂,不必自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应该是两种同等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普遍重视朗读,而对默读倍加冷落,具体表现为:时间基本不足、时机或有不对、要求时犯不明、感受经常不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或许课标要求的简单与模糊是一个重要方面吧。  [关键词]阅读教学 默读 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01  照理
构建了基于开环控制策略的方形域喷灌系统,以喷头转速一致为评价指标,采用逐级计算方法对管路进行水力计算,以优化方形域喷头组合喷灌配置模式。试验研究了单喷头的水力性能,
现在的小学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是来自升学。他们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重复练习,长此以往,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更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造成课堂枯燥乏味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新课时主要是通过问题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通过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帮助学生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使中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外国种业进入国门、企业逐渐市场化的时期
针对动态水环境容量特点,结合水体污染负荷控制要求,探讨满足不同水质管理目标的水容量总量计算的水文条件设计方法。研究借鉴国内外容量总量计算设计水文条件确定原则,针对
留守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同样也有“留守”的问题。所谓留守,一般是指被迫孤立坚守。语文课堂教学中“留守”问题的产生,大多是教师意识问题造成的。这主要表现在不主动寻求支援,不愿意走出“围城”,结果当然是思想上的故步自封,教法上难有突破,学生学习陷入被动。虽然实施新课改已经多年,但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即使运用新教法,但操作不到位,依然难以跳出“留守”的窠臼,难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多数食用菌生产、菌种培养基配方中都用到石灰,一般先买生石灰,加少量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料中加入的石灰宜用新生的熟石灰,不用建筑用熟石灰,是因为建筑用的石灰中含杂质较多。
研究了城市再生水资源项目的投资问题,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权衡各方面影响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再生水资源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符合投资需求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