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河之畔花戏楼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汉中作家李景先生来阜阳游玩,我们计划到亳州看花戏楼。
  亳州花戏楼应该是皖北最有代表性的人文景点。皖北虽大,若寻一处保存完好、能代表皖北地域历史人文风貌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点,是很难的。历史在那里似乎出现了巨大的断层,这个断层已经出现了可怕的连锁反应,人人都被盲目的拆迁还原和无度的开发建设刺激得如同气球,除了浮躁和膨胀,鲜有人曾冷静地思考过一个城市持续向好发展的根基到底是什么?是历史,是人文,是厚重精深的文化底蕴的鲜活支撑。有了这些,城市就有了血与肉,有了灵与魂;缺了这些,城市就会贫血,就会虚脱。
  之于亳州,我应该是不陌生的人,因为我祖籍即为亳州利辛,亳州是故乡。但我却是实实的陌生人。我出生在阜阳,成长在阜阳,工作在阜阳,与故乡相处的时日屈指可数。所谓的故乡,在我的字典里早已经成了异乡。虽只是一字之差,却远隔了关山万重,即便耗尽一生,也难以翻越这之间的无形。
  我们驱车过了涡河,直接来到了花戏楼前。涡水汤汤,自河南商丘迤逦而来,千百年来静静地流淌着,一路利万物而不争。遥想老子当年,盘腿静坐在涡河之畔,屏心静气,双目微闭,感四季之风,察阴晴雨雪,在潺潺的流水中,参道而逍遥,一晃就是2600余年。花戏楼自建好的360余年来,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人间天上的悲欢离合,逍遥的老子兀自望着涡水淡泊宁静、无悲无喜地兀自东流,任人世间风云变幻,任花戏楼里刀枪剑戟、鼓噪笙急,从不曾为之变色动容。
  十年前,我曾经在亳州参加一个全省的会议,期间抽时间曾到这里看了看,一副破旧不堪的样子。今昔非比,曾经的乌鸡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华美瑰丽的凤凰,难以再觅当年破败不堪的印迹,不禁让我感慨。但多年来记忆依旧深刻的是,花戏楼前两只高达16米的铁旗杆,依旧在春风中巍巍矗立着,旗杆上八卦幡龙摇头摆尾,似乎在穿云破雾一般。24只铁铸风铃迎风叮咚作响,清脆悦耳,似乎穿越了重重历史的帷幕,传递着历史的呼唤。抬头上望,旗杆高耸入云,顶端各有一只丹凤,轻展双翼,腾空飞舞,似一对情侣比翼双飞,观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人叹服。而龙与凤的集中雕铸,正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向善向好的朴素愿望,至今依旧沿袭不竭。
  花戏楼的精美绝伦在山门。山门并无山,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砖雕牌坊式建筑,门额砖刻“大关帝庙”四个大字,可见此处乃是为了供奉关羽而建。关羽乃山西人,几百年前山西、陕西的药商辞亲别旧,离开故乡,跋山涉水来到药都亳州。他们崇拜关羽,以他为神,故在曹操的家乡亳州建立了关羽的宗祠。历史曾经让两位亦敌亦友的英雄,跨越了千山万水相遇,虽惺惺相惜,却各为其主而不得不分庭对垒。经年之后,后人再度让两位英雄穿越了历史的烟云,在皖北大地再次相聚。这次相聚,没有了剑拔弩张,没有了战火硝烟,而是在穿越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之后,后人对他们伟大英雄气概的一种崇拜,也是一份祈祷,更是一种期盼。
  山门之绝在于平地垒起的砖,在于青砖之上起起伏伏、凸凹有致的浮雕,在于方寸之间演绎的一幕幕人间悲欢离合。一生光明磊落、叱咤疆场的唐朝大将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辰,七子八婿跪拜齐为双老庆寿,虽有公主撒娇取闹,仍不失为子孝父荣的历史佳话。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春秋战国,群雄逐鹿,吴越竞相争霸,上演了一部金戈铁马、可歌可泣的诸侯兴亡史。刘备求贤若渴,胸怀若谷,虽受冷遇,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终成一代霸主。还有“白蛇传”、“老君炼丹”等等神话传说。历史和传说在这里被精微浓缩到了方寸之间,所有的微雕作品都带有明显的晋派微雕艺术的显著特色,古朴中透着雅致精巧,粗犷中又不失细腻传神。小小的一块青砖,最小者不过火柴盒一般大小,却在匠人的刀下,一番切、钩、削、凿、剔,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呈现出无数精美的故事与传说,让后世观者无不仰首长叹,追古怀思,竟似穿越了今古,在历史的长卷中信步前行,自在观游。乡愁在这里已经幻化成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浮雕和一个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传说和故事,几百年之后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皖北大地上的这个舞台上,一定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来自遥远的北方黄土高原上的雅士伶女,在莲步轻移、长袖满屋中,用一腔地道的陕韵晋腔,抒发着历经商海沉浮之后的欣慰与失落,得意与悲伤,以及离乡背井之后内心无尽的哀思和乡愁。
  而宗祠也因此成了山陕两地商人聚会喝茶谈生意聊家乡家人家事的会馆,花戏楼就成了盛放浓郁乡愁的一个硕大的海盆。自山门而入,即是会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戏楼。楼亦非楼,而是一个舞台。台下行走的是市井凡夫,台上演绎的是将相风云。花戏楼最为惊世骇人的是通体的木雕。我无力从专业木雕工艺的角度去品评花戏楼的木雕技艺是如何之精湛绝伦,单从导游口中大致介绍就得知,一个小小的舞台上,竟然雕刻出了18幕以三国为题材的历史传说,“三英战吕布”“吕布貂蝉私会凤仪亭”“曹操败走华容道”“赵子龙力战长坂坡”“诸葛亮舌战群儒”“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以及“空城计”“诸葛亮七擒孟获”等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俱在其上。数百个历史人物,高矮胖瘦,嬉笑怒骂,跳跃腾挪,马上地下,挥枪使棒,你来我往,个个形态逼真,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即便你之于木雕技艺完全是个门外汉,倘你真的细细品味起来,又焉能不为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工匠技艺所折服!凝神之际,耳畔响起了杨洪基洪亮宽厚的歌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不禁陶醉了,但见常山赵子龙单枪匹马,携阿斗入千军万马如无人之境,愣是杀出一条血路,为刘备的汉室江山保留了血脉。又仿佛看到,漫天重雾弥漫江面,诸葛亮轻摇纸扇,悠闲悠哉驾一叶草船,在笑谈轻吟中迎接着如蝗的箭簇,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不费吹灰之力从曹阿瞒手中借得十万支箭。一幕幕,一帧帧,风云际会,轮番上演,我似已经无我了,直到导游喊我,方才从恍惚中醒来。
  戏楼坐南朝北,木质结构,“演古风今”四个大字高悬在舞台正中央的屏风上。台上左右各立一根擎檐柱,柱悬楹联一幅: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同时额书“想当然”“莫须有”,个中寓意,不言自明。就在其隔壁岳王庙的主殿外,奸臣秦桧及其老婆长跪于此,这一跪,并非秦桧之主观意愿,而是世人由于恶其恶而在心中给他们的人设。历史往往会在历经了岁月沉淀之后给忠奸一个公正的评判,忠有忠论,奸有奸评,后世之人也一定会给忠良千秋褒扬,给奸佞万世唾弃。
  然而无论再纷繁浩渺的历史长河,也只能随着滚滚的涡河向东流去,舞台上曾经的英雄和美女,如今早已成为口口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化作涡河里一片片鱼鳞,一叶叶水草,给后人留下无数茶余饭后的谈资。
  缺乏记载的历史给后人留下来的只能是众多的猜测,任谁也无从考证,数百年来,有多少代来自山陕地区的药商,经历了多少与亲人、故乡的生死离别之后,跨越千山万水,历经世事风云,终于在异乡的土地上高高竖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在轻缓不疾的时光里,遥遥相望着遥远的北方。而他们一定会想到,若干年后,涡河依旧会在睿智空灵的目光中自在无求地向东流,依旧会有他们的后代不断地跨越着时空的阻隔,在這座雅致精绝的会馆和美轮美奂的戏楼前,慨叹着历史,追思着过往,憧憬着未来!
  ——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补脑健身)、治瘰疬。  ——《本草纲目》  一  荔枝是岭南佳果中的精品,它在古今中外都享有相当高的赞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恋荔枝,寄情荔枝,荔枝已成为一种最时尚最高雅的水果。  二  吃了大半辈子荔枝,只知道荔枝好吃,还不知道荔枝有很多的功效,搜索后方知荔枝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铠、铁等成分,是增进健康的佳品。一是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
期刊
冰雪在春天消融  我们相约在军营相逢  汗水把夏天湿透  我们并肩一起向前冲  落叶把秋天舞动  我们微笑着收获成功  泪水在冬天放纵  我们因难舍紧紧相拥  军旅匆匆转眼我们就各奔西东  亲爱的战友  当你卸下那份光荣  当你重归平凡普通  你还是人民的英雄  军旗还在为你飘动  军旅匆匆转眼我们就要说保重  亲爱的战友  请你坚强面带笑容  请你带上祝福感动  留下崗位我们坚守  续写我们军人
期刊
一  我小时候很“匪”,常常与院子里的玩伴,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爬果树上摘桃子撸李子,放学后不是跳房跳绳,就是背个小背兜割猪草铲牛草,两个羊角辫在温馨的春风里飞奔、跳跃,“累”得我那小脸蛋儿像殷红的水蜜桃儿,汗珠儿将刘海湿得一绺儿一绺儿的,妈妈嗔怪着笑骂:像个儿蛮婆(假小子),一点没个女孩儿样。口渴了吧?来,喝口茶水。我端起一个大搪瓷缸子,咕嘟咕嘟就是一阵猛喝,一股甘冽清香润泽着我小小的心房,直呼
期刊
从儿时就吵着要去当兵打坏蛋,然而从军入伍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以偿,没能穿上那身橄榄绿踏入军营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童年看关于打仗的小人书是我的最爱,其中《高山下的花环》是我这些珍宝中最爱的一本。  随着年龄的增长,电影和电视剧那生动的画面不得不让我开始对小说版的《高山下的花环》产生了浑厚的兴趣。  我不止一次地激情满怀、逐字逐句认真拜读了这部以真实故事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感人至深的作品
期刊
我特别思念生命里那个放粉笔的人。  小时候,父亲是一个颇为神奇的存在。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见他慢慢悠悠地走出办公室,可手中却没有一本书。校园的北楼和南楼隔着一公里多的距离,他每日都要来回奔波十几趟。“嗒嗒”的脚步声一传来,班里就变得静悄悄,父亲讲课的声音抑扬顿挫,窗里窗外都跳跃着父亲激情澎湃的讲课声。一节课下来,父亲总有一个放粉笔的动作,就像潇洒丢烟蒂一样,不偏不倚,粉笔会端端正正地落到粉笔盒正中央
期刊
从永昌县城出发向南约二十公里,就到了祁连山麓,从东大河口过娘娘桥,就进了皇城地界。娘娘桥因元朝永昌王及王妃而得名。  过了桥沿东大河谷溯流而上约七、八公里,狭窄的河谷中出现了一个小盆地,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农田,盆地中央沿河两边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多为藏式小楼,公路从东岸穿街而过,河西岸是有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泱翔寺,原名“沙沟寺”,后有藏族活佛改名为“泱翔”,藏语的意思是凤凰落脚的地方。这里是皇城镇
期刊
小姨送了我一只可爱的宠物。它个头很小,全身上下卷着油黑油黑的毛,只有胸前和尾巴底下长着少许的灰。而最可爱的却是它的脸,两颗明亮的黑眼珠羞涩的从缭乱的头发探出,嘴巴微微张开,漏出了小巧的白牙和粉嫩的舌头,“哈哈”地轻轻呼吸着。因为她是只母狗,我们给她取名为妞妞。  小时候听朋友说,养母狗不好,因为她对人太冷漠。但是,我觉得我们妞妞对人相当热情,起码也是半个小公狗吧。我放学到家,准是她第一个出来迎接我
期刊
历史是一条长河,许多事情发生的时候虽然波澜不惊,但是回头张望,你才发现它也曾在长河中激起过浪花,让后人在找寻中再次触摸到它的痕迹。近期,旗文联组织各协会部分会员到展旦召苏木的矿区、农牧场进行采风活动,这勾起了我对那方故土的许多回忆……  我是矿区出生的孩子,自然对那方故土有深厚的感情。我的童年就是在那个煤矿度过的,从记事起,我就记得父亲总是每天手提矿灯,满脸乌黑走在那条回家的小路上,父亲因为有肠胃
期刊
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解放前,我家在高祖父的殷勤下,积累有许多家产,但好景不长,由于山贼的抢劫、勒索,祖父吸鸦片,家中的积蓄都全部耗光,所有田地也被典当了。祖父36岁离开人世,其时,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为养活儿子,祖母含着眼泪向外家求助,要了一些银子赎回十多亩田。作为长子,父亲仅念四年多私塾,被迫回家务农。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仅上过四年多小学也被迫辍学了。那时,我看
期刊
记忆中的那抹光亮  “哧啦……”  伴随着一阵青烟以及浓重的火药味,一缕火苗从紧捏在一起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一根小棒上燃起。  火柴今天已经彻底被打火机取代了。所以能够看到火柴的地方很少,使用火柴更是绝无仅有了。但是我小的时候,火柴却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生活用品之一。那时它的名字叫做“洋火”。其实火柴最早的发明者是中国人,而且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后在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人改良并批量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