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之间,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周成建领导自己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服装行业独辟蹊径,成长为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休闲服行业龙头企业,更开创了中国服装业一种新业态——“虚拟经营”,成为管理学界争相研究的“现象”,也是业内公认未来有机会与国际服装巨头一较高下的少数几家国内服装企业之一。
“不走寻常路”是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语,周成建和美特斯·邦威的10年,也正是这样一条不寻常之路。
“借鸡生蛋”和“借网捕鱼”
1982年,时年17岁的小裁缝周成建在浙江青田县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一单大生意泡汤后,周成建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企业只得倒闭。周成建谈起这段20多年前的创业经历时说:“失败对他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好再去做,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去做。”
为了还债,周成建加入了在温州妙果寺服装市场练摊的个体户大军,辛苦两年下来终于将债款还清。1992年,周成建抓住风雪衣风靡全国的机会,赚了几百万,这第一桶金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确立了他专注于服装产业的事业发展方向。在妙果寺的几年中,周成建经常到温州各大商场“转悠”,他发现类似自己产品的成衣,贴上著名的商标后价格就会翻上几倍。这名朴素的裁缝预感到将来服装业的竞争一定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找到了他的事业梦想——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1995年初,周成建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退出竞争激烈的西服正装行当,主攻“别人还没有做”的休闲服;二是退出妙果寺服装市场,自创品牌。1995年4月22日,温州解放剧院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专卖店开业,同年11月,邦威企业有限公司成立,周成建任董事长。周成建由此踏上了做大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征途。
自创品牌之后,有限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启动资金只有几百万,这让周成建左右为难: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成倍购买机器扩大生产,但如果把钱用于建立工厂,规模不大,其他工作也做不了,更别说创什么品牌。
能否找到一条借力打力的路子来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带着问题,周成建到广东、上海等服装基地进行考察,发现国内有许多服装企业设备先进齐全,可产品却找不到市场,大量机器闲置。“既然这么闲着,为何不能让它们为我运转呢?”周成建灵光一闪,决定摒弃老派做法,抓住产能过剩的机会,借外力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
周成建先后投入上千万元,与广东、上海等地80多家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年产系列休闲服1000多万件的强大产能为美特斯·邦威定牌生产,自己则把精力放在经营品牌上。随后,周成建一鼓作气,又把借助外力的模式也用到销售环节,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策略,“共担风险、实现双赢”的加盟商根据区域不同,每年分别向美特斯·邦威交纳5万~35万元的特许费,所有加盟店实行“复制式”管理。1995年5月第一家专卖店开业后,美特斯·邦威的加盟店数量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
一条事后被周成建称为“借鸡下蛋”和“借网捕鱼”的服装产业供应链就这么搭建起来。1998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美特斯·邦威,认为美特斯·邦威的运作模式类同自己在国外所见的“虚拟经营”,由此,美特斯·邦威在服装行业成了“虚拟经营”的代名词。
“虚拟经营”的内功
“虚拟经营”使当初一无厂房、二无设备,总部只有几间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电脑的美特斯·邦威,在短短数年中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快速扩张。目前美特斯·邦威在全国共有专卖店1300多家,拥有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师队伍,每年设计服装新款式数千个品种,集团的销售额8年增长300倍。2005年,美特斯·邦威以20.21亿元的业绩跻身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制造业500强”。
周成建认为,服装业几乎不存在核心技术,“做衣服是简单的,做品牌是复杂而系统的。”他一直把自己早年悟出的这一道理作为做大品牌的思路。
设计是服装品牌的灵魂,美特斯·邦威把虚拟经营节省下的资金,大量投在服装设计上。周成建1998年就在上海专门成立设计中心,从法国请来一位顶级服装设计师吕克担任集团设计总监。2001年,美特斯·邦威邀请郭富城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2003年6月,又开始聘请台湾人气小天王周杰伦出任新一任形象代言人。
在美特斯·邦威总部大厦里,有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房间的一面墙是几十个呈现实时画面的荧屏,通过电脑,可以随时调用系统内各地任意一家专卖店的实时图像。这里就是美特斯·邦威管理全国范围内旗舰专卖店的“神经枢纽”,通过这套系统,总部可以掌握各专卖店是否做到了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等。
这套耗资1亿元的系统只是美特斯·邦威庞大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服装是时尚季节性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库存。周成建确定“虚拟经营”模式后,深知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如何管理外部资源至关重要,他希望为美特斯·邦威引入指挥上下游两只巨大手臂的“大脑”。周成建说:“我们这么大一个体系,没有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服装行业,是非常难以维持的。”从1996年起,美特斯·邦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建立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现在,美特斯·邦威是服装行业公认SCM(供应链管理)做得好的企业。
早年美特斯·邦威也曾库存激增,该集团副总裁王泉庚临危受命,“用IT探索商业模式改革之路”。 王泉庚很快认识到之所以会形成库存,主要是因为总公司和特许加盟店之间的信息不畅和反应过慢。1997年3月,王泉庚开始在专卖店推广使用收银系统,再慢慢从收银系统上升到业务系统、管理系统。
现在,美特斯·邦威已经是由加工厂的ERP、内部的管理系统和专卖店的信息系统三个系统构成的“虚拟企业”,集团所有专卖店均已纳入这套内部计算机网络。总部能随时查阅每个专卖店的销售业绩,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进、销、存数据,进行经营分析,及时做出促销、配货、调货的经营决策。“一张订单的处理周期原来要10天,现在只要两三天。”周成建说,“速度比时尚更重要。”
周成建把过去10年美特斯·邦威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空间归结于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他坦承,和年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国际服装品牌相比,美特斯·邦威还有巨大的差距。“下一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资本结构创新,引入国际资本和资源为我所用。”周成建说,“我认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嫁接更大的资源力量。”
“不走寻常路”是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语,周成建和美特斯·邦威的10年,也正是这样一条不寻常之路。
“借鸡生蛋”和“借网捕鱼”
1982年,时年17岁的小裁缝周成建在浙江青田县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一单大生意泡汤后,周成建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企业只得倒闭。周成建谈起这段20多年前的创业经历时说:“失败对他最大的教训就是,以后做事之前一定要想好再去做,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去做。”
为了还债,周成建加入了在温州妙果寺服装市场练摊的个体户大军,辛苦两年下来终于将债款还清。1992年,周成建抓住风雪衣风靡全国的机会,赚了几百万,这第一桶金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确立了他专注于服装产业的事业发展方向。在妙果寺的几年中,周成建经常到温州各大商场“转悠”,他发现类似自己产品的成衣,贴上著名的商标后价格就会翻上几倍。这名朴素的裁缝预感到将来服装业的竞争一定是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找到了他的事业梦想——拥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1995年初,周成建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退出竞争激烈的西服正装行当,主攻“别人还没有做”的休闲服;二是退出妙果寺服装市场,自创品牌。1995年4月22日,温州解放剧院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专卖店开业,同年11月,邦威企业有限公司成立,周成建任董事长。周成建由此踏上了做大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征途。
自创品牌之后,有限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启动资金只有几百万,这让周成建左右为难: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成倍购买机器扩大生产,但如果把钱用于建立工厂,规模不大,其他工作也做不了,更别说创什么品牌。
能否找到一条借力打力的路子来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带着问题,周成建到广东、上海等服装基地进行考察,发现国内有许多服装企业设备先进齐全,可产品却找不到市场,大量机器闲置。“既然这么闲着,为何不能让它们为我运转呢?”周成建灵光一闪,决定摒弃老派做法,抓住产能过剩的机会,借外力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
周成建先后投入上千万元,与广东、上海等地80多家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年产系列休闲服1000多万件的强大产能为美特斯·邦威定牌生产,自己则把精力放在经营品牌上。随后,周成建一鼓作气,又把借助外力的模式也用到销售环节,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策略,“共担风险、实现双赢”的加盟商根据区域不同,每年分别向美特斯·邦威交纳5万~35万元的特许费,所有加盟店实行“复制式”管理。1995年5月第一家专卖店开业后,美特斯·邦威的加盟店数量每年以几何级数增长。
一条事后被周成建称为“借鸡下蛋”和“借网捕鱼”的服装产业供应链就这么搭建起来。1998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视察美特斯·邦威,认为美特斯·邦威的运作模式类同自己在国外所见的“虚拟经营”,由此,美特斯·邦威在服装行业成了“虚拟经营”的代名词。
“虚拟经营”的内功
“虚拟经营”使当初一无厂房、二无设备,总部只有几间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电脑的美特斯·邦威,在短短数年中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快速扩张。目前美特斯·邦威在全国共有专卖店1300多家,拥有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师队伍,每年设计服装新款式数千个品种,集团的销售额8年增长300倍。2005年,美特斯·邦威以20.21亿元的业绩跻身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制造业500强”。
周成建认为,服装业几乎不存在核心技术,“做衣服是简单的,做品牌是复杂而系统的。”他一直把自己早年悟出的这一道理作为做大品牌的思路。
设计是服装品牌的灵魂,美特斯·邦威把虚拟经营节省下的资金,大量投在服装设计上。周成建1998年就在上海专门成立设计中心,从法国请来一位顶级服装设计师吕克担任集团设计总监。2001年,美特斯·邦威邀请郭富城做品牌的形象代言人。2003年6月,又开始聘请台湾人气小天王周杰伦出任新一任形象代言人。
在美特斯·邦威总部大厦里,有一间100多平方米的大房间,房间的一面墙是几十个呈现实时画面的荧屏,通过电脑,可以随时调用系统内各地任意一家专卖店的实时图像。这里就是美特斯·邦威管理全国范围内旗舰专卖店的“神经枢纽”,通过这套系统,总部可以掌握各专卖店是否做到了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等。
这套耗资1亿元的系统只是美特斯·邦威庞大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服装是时尚季节性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库存。周成建确定“虚拟经营”模式后,深知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如何管理外部资源至关重要,他希望为美特斯·邦威引入指挥上下游两只巨大手臂的“大脑”。周成建说:“我们这么大一个体系,没有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服装行业,是非常难以维持的。”从1996年起,美特斯·邦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建立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现在,美特斯·邦威是服装行业公认SCM(供应链管理)做得好的企业。
早年美特斯·邦威也曾库存激增,该集团副总裁王泉庚临危受命,“用IT探索商业模式改革之路”。 王泉庚很快认识到之所以会形成库存,主要是因为总公司和特许加盟店之间的信息不畅和反应过慢。1997年3月,王泉庚开始在专卖店推广使用收银系统,再慢慢从收银系统上升到业务系统、管理系统。
现在,美特斯·邦威已经是由加工厂的ERP、内部的管理系统和专卖店的信息系统三个系统构成的“虚拟企业”,集团所有专卖店均已纳入这套内部计算机网络。总部能随时查阅每个专卖店的销售业绩,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进、销、存数据,进行经营分析,及时做出促销、配货、调货的经营决策。“一张订单的处理周期原来要10天,现在只要两三天。”周成建说,“速度比时尚更重要。”
周成建把过去10年美特斯·邦威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空间归结于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他坦承,和年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国际服装品牌相比,美特斯·邦威还有巨大的差距。“下一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资本结构创新,引入国际资本和资源为我所用。”周成建说,“我认为服装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嫁接更大的资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