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游戏是人的本能,在游戏中儿童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但目前市场上的游戏产品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儿童的游戏产品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益智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拥有丰富的特点。益智游戏目标明确,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旨在锻炼开发儿童的大脑,在设计益智游戏时可以将能提升智力与脑力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目标,充分发挥其游戏特点。本文对阐述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益智游戏对儿童早期教育的作用,为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秉承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将益智游戏设计原则作为设计依据,详细阐述了益智游戏的设计内容,并提出游戏设计中防止儿童沉迷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益智游戏,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83-02
一、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一)注意力特征。注意力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指向。注意力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例如感觉、知觉等。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另一方面是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游戏的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情景所吸引。为了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龄前儿童很容易被生动具体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益智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形象直观具体并且颜色亮丽鲜艳,形象的选择尽量以卡通动物为主,可以使游戏更加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益智游戏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吸引儿童注意力,使其快速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二)思维特征。思维活动属于高级的认知活动,它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概括,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它与感知有一定的区别,感知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最直接的反映,是一种低级的认知活动。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是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学龄前时期是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兴趣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因而直观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游戏更能被他们所接受。益智游戏要能够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例如在游戏设计过程中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多种方式。这能将生活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变得更能被儿童认可。
(三)想象力特征 。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想象力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在游戏和学习当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想象力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内容,并且在直接接触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和掌握学习间接经验。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锻炼其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入学后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想象和创造想象,因此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游戏是儿童的重要活动,是儿童接触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游戏角色,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游戏真谛,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做出不同的准备。这些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想象力的发展,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儿童参与游戏,以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益智游戏当然也能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二、益智游戏在儿童早教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 。新媒体时代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而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普遍优越,缺乏竞争意识。益智类游戏在儿童的教育中能够培养竞争意识,激发竞争能力,因此可以将益智游戏应用在实际的儿童教学中去,在儿童早教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以益智类游戏《认识交通工具》为例,在游戏中老师将孩子们分为不同的两队,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找出交通工具,然后分别说出自己认识的水陆空交通工具,当说出正确答案时即获得胜利。有胜利意味着也存在失败,面对失败的队伍教师通过正确引导,鼓励其在之后的环节付出努力,坚定信念赢得胜利。在此游戏中,教师运用了游戏中的竞争机制,充分挖掘学龄前儿童的好胜心理,通过竞赛的形式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对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竞争的良好风气一旦形成,在学习、生活、劳动等多方面都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竞争能力,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 。游戏规则是游戏玩法的集中环节,将益智游戏应用于学龄前儿童早教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当今的孩子大部分受到家庭的宠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懂得严格遵守规则。在入学后不能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导致出现相应的问题。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例如在益智类游戏《争当驾驶员》中,每个人分别扮演一个驾驶员,根据游戏规则在指定的位置停车,如果位置不对则会扣分,并且影响同队的分数。在游戏中同队成员和对方成员不能提示。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不能做出相应的指导,这样能够逐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相对应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益智游戏设计
(一)益智游戏设计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娱教相结合的原则,即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在设计益智游戏时,要尽可能提高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吸引力,使儿童能主动地参与进来,调动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儿童选择游戏的标准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玩。在游戏中穿插益智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学到知识。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深陷其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游戏可以及时地对玩家进行反馈。儿童的兴趣转瞬即逝,他们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而为了吸引他们持续玩游戏,在游戏中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游戏的极大热情,提高游戏的积极性。益智游戏若要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必须通过激励,使其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維持兴奋的状态。游戏的设计需要注意学龄前儿童的内在动机,必须肯定他们在游戏中所做的努力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否则儿童会对游戏失去兴趣。 (二)益智游戏的界面设计。游戏的界面通常能影响人对游戏的第一印象,界面设计的视觉效果通常都是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通过平面的方式呈现出来。界面的设计可以重点突出游戏产品的个性特点,在有限的二维空间里对屏幕中的不同元素进行排列重组。游戏画面中元素的设计应贴合儿童的喜好,儿童喜欢的元素都是非常简单容易辨别的只是将这些真实存在的元素卡通化,变得更被儿童所接受。当他们在游戏中能够认出所熟知的物品时,也相应地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对游戏的好感度也会相应地增加。不同的元素有其对应的造型特点,根据这些元素的特点进行分类,引导儿童认识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将一些知识直观地体现在游戏中。
在界面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运用色彩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学龄前儿童对色彩非常敏感,不同种类的颜色赋予游戏更多的视觉变化,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喜好选择相应的颜色,使游戏更具亲和力、更容易被学龄前儿童所接纳和喜欢。在界面设计过程中注意加强各色彩的组合意义,因为若色彩运用的不够恰当,则会损害游戏的品质。色彩是能最先勾起儿童兴趣的元素,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喜爱的事物通常都是自我的,他们的喜好比成人更加主观,因此在色彩设计中要符合儿童的审美。学龄前儿童在视觉上一般对亮色更加敏感,因此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應以亮色为主题色调。学龄前儿童的视觉感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色彩的种类需要适当减少,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以简单明快、鲜艳柔和的色彩进行把控。
(三)益智游戏的防沉迷设计。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在游戏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甚至是荒废了学业。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游戏也不例外。益智游戏的本质是游戏,即便在游戏中能够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大脑活跃度等,但是不能让儿童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游戏只是学习知识的其中一种,因此防沉迷的设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防沉迷的设计让儿童在适度游戏的同时也严格限制了游戏时间,由此来达到避免沉迷游戏的目的。在设计防沉迷时,考虑到学龄前儿童年龄的特殊性,可以在游戏登录时设计一个用户注册页面,需要家长注册账户后才能运行游戏,并且登录后会发送登录提醒到家长的邮箱,这也避免了儿童在家长不允许的情况下私自登录游戏。
四、结论
益智游戏在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也将益智游戏作为一种幼儿教学手段,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幼儿教学中正确的引入使用益智类游戏,发挥其开发智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超.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2]田甜甜.手机网络游戏盈利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3]刘志强,万华明,顾邦军.教育游戏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7),171-172.
[4]张玲,刘丽丽,刘峰.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6),27-29.
[5]马军,徐静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集中度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50-51.
[6]江小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异化”现象探析[J].科技风,2009,(23),89.
[7]吴静松.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08.
[8]巩蒙.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体育组块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体育游戏的创编[J].考试周刊,2017,(8),114.
[9]陈欢.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J].才智,2016,(31),184-185.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益智游戏,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83-02
一、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一)注意力特征。注意力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指向。注意力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过程中,例如感觉、知觉等。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另一方面是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游戏的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情景所吸引。为了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龄前儿童很容易被生动具体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益智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形象直观具体并且颜色亮丽鲜艳,形象的选择尽量以卡通动物为主,可以使游戏更加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益智游戏应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吸引儿童注意力,使其快速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二)思维特征。思维活动属于高级的认知活动,它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概括,是一种间接的反映。它与感知有一定的区别,感知是人脑对外部客观事物最直接的反映,是一种低级的认知活动。学龄前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是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学龄前时期是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兴趣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因而直观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游戏更能被他们所接受。益智游戏要能够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例如在游戏设计过程中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多种方式。这能将生活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变得更能被儿童认可。
(三)想象力特征 。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想象力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在游戏和学习当中。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想象力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内容,并且在直接接触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和掌握学习间接经验。为儿童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锻炼其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入学后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想象和创造想象,因此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游戏是儿童的重要活动,是儿童接触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游戏角色,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游戏真谛,根据不同的游戏类型做出不同的准备。这些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想象力的发展,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儿童参与游戏,以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益智游戏当然也能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二、益智游戏在儿童早教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竞争意识 。新媒体时代各行各业竞争激烈,而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普遍优越,缺乏竞争意识。益智类游戏在儿童的教育中能够培养竞争意识,激发竞争能力,因此可以将益智游戏应用在实际的儿童教学中去,在儿童早教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以益智类游戏《认识交通工具》为例,在游戏中老师将孩子们分为不同的两队,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找出交通工具,然后分别说出自己认识的水陆空交通工具,当说出正确答案时即获得胜利。有胜利意味着也存在失败,面对失败的队伍教师通过正确引导,鼓励其在之后的环节付出努力,坚定信念赢得胜利。在此游戏中,教师运用了游戏中的竞争机制,充分挖掘学龄前儿童的好胜心理,通过竞赛的形式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对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竞争的良好风气一旦形成,在学习、生活、劳动等多方面都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竞争能力,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有助于培养规则意识 。游戏规则是游戏玩法的集中环节,将益智游戏应用于学龄前儿童早教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当今的孩子大部分受到家庭的宠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懂得严格遵守规则。在入学后不能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导致出现相应的问题。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例如在益智类游戏《争当驾驶员》中,每个人分别扮演一个驾驶员,根据游戏规则在指定的位置停车,如果位置不对则会扣分,并且影响同队的分数。在游戏中同队成员和对方成员不能提示。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不能做出相应的指导,这样能够逐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相对应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益智游戏设计
(一)益智游戏设计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娱教相结合的原则,即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在设计益智游戏时,要尽可能提高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吸引力,使儿童能主动地参与进来,调动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儿童选择游戏的标准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玩。在游戏中穿插益智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学到知识。游戏之所以能让人深陷其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游戏可以及时地对玩家进行反馈。儿童的兴趣转瞬即逝,他们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而为了吸引他们持续玩游戏,在游戏中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游戏的极大热情,提高游戏的积极性。益智游戏若要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必须通过激励,使其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維持兴奋的状态。游戏的设计需要注意学龄前儿童的内在动机,必须肯定他们在游戏中所做的努力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否则儿童会对游戏失去兴趣。 (二)益智游戏的界面设计。游戏的界面通常能影响人对游戏的第一印象,界面设计的视觉效果通常都是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通过平面的方式呈现出来。界面的设计可以重点突出游戏产品的个性特点,在有限的二维空间里对屏幕中的不同元素进行排列重组。游戏画面中元素的设计应贴合儿童的喜好,儿童喜欢的元素都是非常简单容易辨别的只是将这些真实存在的元素卡通化,变得更被儿童所接受。当他们在游戏中能够认出所熟知的物品时,也相应地给儿童带来一定的成就感,对游戏的好感度也会相应地增加。不同的元素有其对应的造型特点,根据这些元素的特点进行分类,引导儿童认识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将一些知识直观地体现在游戏中。
在界面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运用色彩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学龄前儿童对色彩非常敏感,不同种类的颜色赋予游戏更多的视觉变化,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喜好选择相应的颜色,使游戏更具亲和力、更容易被学龄前儿童所接纳和喜欢。在界面设计过程中注意加强各色彩的组合意义,因为若色彩运用的不够恰当,则会损害游戏的品质。色彩是能最先勾起儿童兴趣的元素,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喜爱的事物通常都是自我的,他们的喜好比成人更加主观,因此在色彩设计中要符合儿童的审美。学龄前儿童在视觉上一般对亮色更加敏感,因此在界面设计的过程中,應以亮色为主题色调。学龄前儿童的视觉感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色彩的种类需要适当减少,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以简单明快、鲜艳柔和的色彩进行把控。
(三)益智游戏的防沉迷设计。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在游戏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甚至是荒废了学业。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游戏也不例外。益智游戏的本质是游戏,即便在游戏中能够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大脑活跃度等,但是不能让儿童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游戏只是学习知识的其中一种,因此防沉迷的设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防沉迷的设计让儿童在适度游戏的同时也严格限制了游戏时间,由此来达到避免沉迷游戏的目的。在设计防沉迷时,考虑到学龄前儿童年龄的特殊性,可以在游戏登录时设计一个用户注册页面,需要家长注册账户后才能运行游戏,并且登录后会发送登录提醒到家长的邮箱,这也避免了儿童在家长不允许的情况下私自登录游戏。
四、结论
益智游戏在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也将益智游戏作为一种幼儿教学手段,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幼儿教学中正确的引入使用益智类游戏,发挥其开发智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龄前儿童的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超.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2]田甜甜.手机网络游戏盈利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3]刘志强,万华明,顾邦军.教育游戏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7),171-172.
[4]张玲,刘丽丽,刘峰.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6),27-29.
[5]马军,徐静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集中度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50-51.
[6]江小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异化”现象探析[J].科技风,2009,(23),89.
[7]吴静松.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游戏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08.
[8]巩蒙.基于学生经验的初中体育组块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体育游戏的创编[J].考试周刊,2017,(8),114.
[9]陈欢.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J].才智,2016,(31),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