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小组来到西安,开始对2000年前的汉长安城进行考古勘察,繁华的都城早已在西汉末年的战火中毁灭,留给后人的只是残破的夯土城墙和宫殿台基。
专家小组对汉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前帝国都城的形制、布局开始日渐清晰,此时,一个让考古专家们困惑不解的谜题出现了——数条神秘通道出现在西汉后宫的地下,它们是火灾时的逃生通道?抑或是后宫嫔妃寂寞偷情的场所?诡异的秘道究竟隐藏着西汉王朝怎样的秘密呢?
世俗的猜测,考古专家的推断,将为人们揭晓这一谜题。
发现后宫秘密地下通道
公元前202年,农民起义中发迹的刘邦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屈辱磨难后,终于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汉高祖九年,一座全新的宫殿落成,这便是著名的汉皇宫——未央宫。
“未央”是未尽、未深的意思,它寓意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永无尽头。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汉王朝的光辉早已消失殆尽,曾经壮阔恢宏的未央宫也化成了人们眼前的一座荒凉的大土堆。而考古专家们在这样的废墟下,却发现了大汉王朝中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1981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考古专家开始对未央宫前殿北部的区域进行考古钻探。突然,钻探铲上的土质变得紧密起来,这说明距离他们脚下数米处,存在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基。他们发现,台基由一层层泥土夯制而成,十分紧实牢固。
经过数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剥离开地表的土层,清理出层层的碎瓦片,台基的轮廓开始显露出来。
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是一座皇后的宫殿,称为椒房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皇后居住的宫殿叫椒房殿,有一种传说,椒是花椒的椒,把这种花椒磨成粉子,涂在墙壁上,有的人说,这种粉子是粉红色的,属于暖色,暖色看起来比较好看一些。再一个呢,据说还有一种芳香气味,或者说,是不是防菌、防一些虫子等等的,管这个房子叫椒房。椒房是一种专有名词,因此,后来把凡是皇后的生活起居殿就叫椒房了。
然而,令考古专家们困惑的是,伴随着椒房殿台基出土的,还有一条长达20多米的通道状遗址,在一大片凸起的夯土台基中,这条窄长的地下通道显得十分怪异。
依照专家的描述,当时发现的这条通道长约22米,深约1米,南北走向,通道的尽头还有一个小房间。通道设计精良,做工考究,在南北门道坡度较大的地方,砖面上还雕刻出几何图形的纹饰,起到防滑的作用。
专家们判断,这可能是一条存在于椒房殿下的地下通道。
但有人质疑:它的深度大约只有一米,如果是地下通道的话,如何容下一个正常身高的成年人通行呢?
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由于历年来的农民耕作,加上废弃以后的破坏,原来在宫殿里的地面,已经早被破坏了很多。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通道底部距离地表约1米深,数千年的耕作和破坏,已经使现在的地表比西汉时期降低了1米到1.5米。如此推算,古时地下通道的实际深度应该是在2米左右。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1米多高,再加上1米到1.5米,也就变成2米、2.5米,我们的身高也就是1.6米、1.7米,按中国人当时的平均身高,这样在里头通行的话应该说是没问题的。
在古代宫廷建筑下面发现了地下通道,这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们迷惑不解。学部委员刘庆柱解释说:不管是从早期夏朝的二里头宫殿遗址,到后来商代的偃师商城遗址,还有后来的安阳殷墟遗址,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宫殿遗址,包括秦代的咸阳城宫殿遗址里头,从来没有发现过地下通道这类的建筑设施,这可以说是空前的。
通道内的密室会是储藏室吗?
既然考古专家们在前朝后世的建筑遗址中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地下通道,那么,为什么唯独在汉代的宫殿下发现了?这条通道又有着怎样的用途呢?
地下通道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极大的兴趣,种种猜测随之而来。
有人猜测这会不会是一条通往地下储藏室的甬道?地道底部的那个小房间是不是储藏室呢?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东介绍说:我们在发掘桂宫二号遗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窖穴,在这个窖穴底部,清理出土了一些动物的骨骼,比如说猪、鸡、羊这些动物的骨骼,我们推测这个窖穴是用来储藏食物的。
专家们认为,古人会挖很深的井来储藏食物,特别是一些肉质制品,因为那里温度比较低,食物不容易变质。而地下通道距离地面并不是很深,应该不会是做储藏室用的。
有人认为,这条地下通道是用来躲避火灾的。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顶部由木椽拼接,整体靠木柱支撑,如果遭遇雷击,很容易引起顶部着火,火势由木柱蔓延而下,这样,庞大的宫殿就会整体坍塌。这条通道会不会就是火灾发生时的求生通道呢——地下通道既可以把人输送到宫殿之外,又能遮挡撤离时坍塌的屋瓦。
这种设想看起来合情合理。可是,人们发现在通道两边对称排列着的数条方形孔洞,却否定了这种说法。
副研究员刘振东认为,在地下通道的两侧立有木柱,另外,在入口和出口处还设有木门,所以说,一旦发生火灾的话,这里边是很不安全的,地下通道作为防火通道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一时间,由这条神秘的地下通道而引发的各种猜测都被专家们否定了。
地下通道的存在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难题,渐渐地被人们搁置起来。
然而,这个谜团却一直萦绕在中科院考古所专家们的心头,他们翻阅了大量史书记载,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地下通道的位置位于未央宫椒房殿下,而未央宫其他的宫殿下都没有发现这样的通道,偌大一个未央宫,为什么只在椒房殿下发现了这样的地下通道?莫非椒房殿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椒房殿,位于未央宫的北部,属后宫首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只有皇后的宫殿里有地下通道呢?
通道建筑只为偷情所用?
野史中记载的吕后与审食其的私情让人不禁猜测,椒房殿的地下通道莫非是吕后为他的情人审食其专门修建的秘密通道么?
野史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汉二年,即公元前205年4月,彭城一战中,刘邦军队不敌项羽精锐强攻,被击溃西逃。彭城距离刘邦家乡沛县不远,刘邦曾想经过家乡时将父亲刘太公、夫人吕雉和孩子一道带上西撤,事先还派了一个名叫审食其的舍人照顾家人,可刘邦还是迟了一步,项羽已先派了人马前来捉拿他的家属。吕雉举家奔逃,忙乱中不幸与两个孩子走散,又与刘太公、审食其误入楚军营中,被项羽拘禁长达2年零5个月,这段狱中岁月,吕雉与比他稍稍年长的舍人审食其朝夕相对,发生了越轨之事。
《汉书》中就特别提到审食其“以舍人初起,侍吕后”。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华祝介绍说:舍人是一种战国秦代的时候,那些贵戚、官僚们养的一些宾客,他们跟主人的关系比较亲近,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侍从。到了汉代,舍人成为一种正式的职官。
刘邦称帝后,吕后曾多次向刘邦举荐审食其,促使没有什么战功的审食其被封为辟阳侯。汉惠帝死后,吕后又任命他为左丞相。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审食其做左丞相,没有具体的职责,每天只在宫内办公,也就是成天围着吕后转,说他得到了吕后的宠幸,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吕后与审食其的私情让人不禁猜测,椒房殿的地下通道莫非是吕后为他的情人审食其专门修建的秘密通道吗?二人私通时,刘邦如果突然驾到,审食其就可以不慌不忙地藏到地道里,即刻转移出宫。
这似乎给地下通道的用途赋予了合理的解释。
然而,这样的猜测却让从事考古研究的专家们觉得十分荒谬。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当时修未央宫,因为工程量很大,到了刘邦的晚年才基本修得,因此,刘邦实际上没有以未央宫做皇宫,一直是以长乐宫做皇宫,自然而然的,作为皇后的吕雉也是和刘邦生活在长乐宫里头。
长乐宫曾是秦代遗留下来的宫殿,在当时叫做兴乐宫。刘邦定都长安后,将它整修一新,作为临时宫殿,并更名为长乐宫。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一直到刘邦去世,汉惠帝上台以后,才把未央宫变成皇宫,变成皇宫以后,当时的吕后已经是太后了,太后当时就留居在长乐宫。
既然吕后一直生活在长乐宫,没有在未央宫的椒房殿中生活过,那是不是就可以证明偷情之说是荒谬的呢?
1997年11月和2001年5月,在汉宫嫔妃们居住的桂宫地下和太后之宫——长乐宫的地下,专家们又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和地下建筑。
这些通道,长度基本都在20到30米之间,深1米到2米,形制规模极为相似,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出现在后宫女眷的宫殿下方。
如果说吕后居住在长乐宫时,曾经利用地道与审食其偷情,那为什么在未央宫的椒房殿和妃子们的桂宫下方也会有地道呢?难道如此庞大的地道工程都是作偷情之用的吗?汉时的后宫嫔妃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皇帝除了皇后以外,他还有其他的夫人,这些夫人有等级,到了汉元帝的时候,后宫一共是14个等级,可见不被皇帝宠幸的这些宫女,那是太多、太多了,要不然说深宫怨女很多很多呢。
多少妙龄少女在皇宫中耗尽了青春与美貌,却一生难求皇帝一次临幸,这不免为偷情之说又增加了砝码。
自吕雉之后的各代后宫嫔妃,因寂寞偷情者也应不在少数,效法吕后修建通道似乎也有合情合理之处。
然而,考古专家们却对偷情之说一直持怀疑态度,他们坚信古代的建筑是对历史更加直接、更加客观的表述。为了不让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流于世俗的猜测,专家们决心找出事情的真相。
专家们潜心研究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翻阅史料,勘察文物,并把汉代的宫殿结构与前朝后世进行对比。终于,汉代宫殿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格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最大的变化,在汉长安城的反映就是两宫制,什么叫两宫制呢,就是说本来皇帝有个皇宫就行了,但是它还多了一个太后之宫,就是所谓的长乐宫,从它们的面积、规模、建筑形制,应该说长乐宫和未央宫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面积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帝与太后宫殿面积相仿有何用意?
未央宫是皇帝的宫殿,而长乐宫是太后的居所,两宫相当,这不免有反常态,这种奇怪的布局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呢?
面对宫殿布局上的疑惑,专家们决心从史书中寻找答案。
回顾西汉历史,皇帝早死,后妃当国的剧目不断上演。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吕后辅佐刘邦消灭了那些异姓诸侯王,在消灭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吕后手段的残忍,你想她把韩信,那是帮刘邦打天下的有名军事家,她跟萧何定计把他骗到未央宫的钟室给杀掉了。还有一位就是辅佐刘邦消灭项羽的彭越,一个大将,她不仅把他杀掉,而且把他剁成肉酱分食于诸侯。像对于戚夫人,就是当时刘邦的一个宠姬,她也把她的手脚都剁掉,然后把眼睛也挖掉,把耳朵也熏聋,而且给她吃哑药,就是不能出声,关在一个土牢里头,而且名之为人彘,也就是猪狗不如。吕雉施出种种惨绝人寰的手段,她还带着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去看关在土牢里的戚夫人。惠帝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不是人所为的,说我作为太子、作为皇帝我不能再治理天下了,所以,惠帝从此以后就沉迷于酒色,16岁做皇帝,23岁他就死了。
后妃当国,外戚专权,似乎是一个阴盛阳衰、国之将亡的预兆。然而,西汉王朝无论鼎盛还是衰败,王权与后权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汉武帝时代是西汉的巅峰时期,武帝年少气盛,征战南北,称霸天下。而就连这样一位雄才伟略、敢做敢为的强势君主同样受制于外戚权势。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因为汉武帝继位做皇帝的时候,也比较年轻,是16岁做皇帝,当时汉武帝是文武全才,他要放弃汉初的无为政治,这一点,跟他的祖母窦太后当然有所冲突,汉武帝这个崇尚儒学,然后要有所作为的主张是受制于窦太后的,所以说,他在建元那几年,在政治上也不得不屈服于窦太后。
从西汉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王权与后权的对抗从未停止,两权此消彼长,互相制衡。那么,从宫殿建筑上来看,皇帝居住的未央宫与太后居住的长乐宫,面积相当,规模相仿,是不是寓意王权与后权的势均力敌呢?
缘何只建于重要宫殿下方?
这一发现,让专家们转移了自己的视角,开阔了解答难题的思路,他们把注意力从地下通道转移到了通道上方的宫殿建筑群。
在长乐宫的一处遗址中,满地遍布着一种巨大的圆形石头,它们叫做础石,支撑宫殿的根根木柱就立在这些础石上。石头上残存的木炭,证明当年这里曾燃起熊熊大火,从宫殿的顶部一直烧到台基。
础石分布得非常稠密,证明这座建筑曾有巨大的顶部,需要如此多的木柱支撑,它很有可能就是当年长乐宫中太后的大殿。
在台基旁,就有一条狭窄的地道直通大殿地下。
此外,在长乐宫大殿的东侧,又发现了一条通道和两个地下房间,从础石的分布可以看出,地面上这座宫殿的木柱分布不如大殿稠密,面积也相对要小,具有较强的私秘性。专家推测,地下房间之上应该是当年太后的寝宫。2000年前的这里,金碧辉煌,极尽奢华,墙壁上描绘着璀璨的壁画,连踏步的台阶都被浸染成朱红色,而如今,则只剩下夯土台基和一些颜色鲜艳的壁画残片了。
长乐宫这两处地下通道所处的位置,一条在大殿地下,而另一条则是在寝宫的地下,这些都是长乐宫中极其重要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地道只存在于这些重要建筑的下方呢?而在桂宫地下发现的通道是不是也具有这些特点呢?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我们发掘的桂宫二号遗址,恰恰处于桂宫东西基本居中处,在它最南边的一个很重要的宫殿,这个殿旁边有一条南北大路,贯通桂宫南北,应该说是一个主干道,而它这个路的南头,正通到南墙上,也就是当时的南宫门,这个宫门历史上记载叫龙楼门,因为这个宫门上头雕着龙这样一个象征物,龙楼门根据记载正好南边对着未央宫的一个作室门,这个作室门恰恰就是从北面进入皇宫的一个重要的门。历史记载汉成帝当太子的时候,他父亲要召见他,他就是从桂宫的这个龙楼门出来,然后进了作室门,去朝见他的父亲,这样我们就说二号遗址这宫殿是非常重要的宫殿,应该说它是正殿的可能性很大,所谓正殿就是正式的正,也就是最主要的宫殿,在正殿里头,我们又发现了地下通道。
人们不禁要问:神秘的地下通道为什么只存在于重要宫殿的下方?这些重要宫殿的主人全部都是女人这又如何解释呢?
为外戚参政的便利而建?
正在所有人都困惑不解的时候,多年来致力于汉长安城考古工作的考古所专家刘庆柱,觉得自己心中孕育已久的一个答案日趋成熟了……
他综合了所有的线索,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刘庆柱介绍说:在西汉时代,外戚参与政治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吕后做皇太后以后,分封诸王,凡是她吕氏家里的人都成了王了。后来包括他的小舅子都是大司令了,都是大司马,像卫青。作为政治,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有它的秘密性,尤其外戚政治,更是拿不到桌面上来,包括这个世间的一些世俗,大家知道外戚的专政本身是被非议的,皇后或者后妃的宫殿里头,出现了不少地下通道,我想这些地下通道的设施,主要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在皇后和妃子的宫殿里出现地道,我觉得可能是在当时这种政治上既需要、又不能公开这样一种背景下形成的奇怪的建筑现象。
刘庆柱结合自己的推理,又参照迄今挖掘出的地下通道,进一步发现:假设从长乐宫太后议事的屋子里的秘道口,从地面往下走四到五格楼梯,然后走上近20米左右平直的甬道,再抬脚登上四五格楼梯,就能到太后的书房。这更加印证了通道中间的小房间很可能是外戚与其朋党的议事密室,而通道就是藏人和转移之用的。
刘庆柱的推测符合文字所记载的历史,也恰当地反映在历史的建筑之上。
就在此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质疑—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也就是说,皇帝是知道这些地下通道存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汉长安城规模宏大,宫殿繁多,而神秘的地下通道交织密布,单单就挖坑修建这些地下建筑都绝非易事,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
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汉长安城皇宫里头,和后妃宫殿里出现的地道建筑不是偶然的,作为都城、都城里的宫殿,和古代皇帝的陵墓,都是皇帝自己亲自要过问的,因此这些设施应该说他是清楚的,这种规划应该说是他批准的,批准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汉代,西汉皇帝需要外戚,需要这样一股政治势力,作为他进行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作用,抑制力量,甚至有时这支力量作为他来说相当重要。
西汉王朝的二元政治,因外戚兴荣,又因外戚垂败。
最终的王莽篡权是西汉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而王莽则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戚,他的篡权正是皇后裙带政治的直接后果。
……
神秘的汉长安城后宫地道之谜,在隐藏了2000多年后,终于大白于天下了。
而今,昔日的帝国之都早已化为了一抔黄土,未央宫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也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风雨之后,烟消云散了。
人们的眼前,只有依然矗立的夯土城墙和散落在漠漠秋田里的残缺基址,还有那生生不息“汉”的子民。
专家小组对汉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前帝国都城的形制、布局开始日渐清晰,此时,一个让考古专家们困惑不解的谜题出现了——数条神秘通道出现在西汉后宫的地下,它们是火灾时的逃生通道?抑或是后宫嫔妃寂寞偷情的场所?诡异的秘道究竟隐藏着西汉王朝怎样的秘密呢?
世俗的猜测,考古专家的推断,将为人们揭晓这一谜题。
发现后宫秘密地下通道
公元前202年,农民起义中发迹的刘邦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屈辱磨难后,终于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汉高祖九年,一座全新的宫殿落成,这便是著名的汉皇宫——未央宫。
“未央”是未尽、未深的意思,它寓意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永无尽头。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汉王朝的光辉早已消失殆尽,曾经壮阔恢宏的未央宫也化成了人们眼前的一座荒凉的大土堆。而考古专家们在这样的废墟下,却发现了大汉王朝中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1981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考古专家开始对未央宫前殿北部的区域进行考古钻探。突然,钻探铲上的土质变得紧密起来,这说明距离他们脚下数米处,存在宫殿建筑的夯土台基。他们发现,台基由一层层泥土夯制而成,十分紧实牢固。
经过数月的发掘,考古人员剥离开地表的土层,清理出层层的碎瓦片,台基的轮廓开始显露出来。
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是一座皇后的宫殿,称为椒房殿。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皇后居住的宫殿叫椒房殿,有一种传说,椒是花椒的椒,把这种花椒磨成粉子,涂在墙壁上,有的人说,这种粉子是粉红色的,属于暖色,暖色看起来比较好看一些。再一个呢,据说还有一种芳香气味,或者说,是不是防菌、防一些虫子等等的,管这个房子叫椒房。椒房是一种专有名词,因此,后来把凡是皇后的生活起居殿就叫椒房了。
然而,令考古专家们困惑的是,伴随着椒房殿台基出土的,还有一条长达20多米的通道状遗址,在一大片凸起的夯土台基中,这条窄长的地下通道显得十分怪异。
依照专家的描述,当时发现的这条通道长约22米,深约1米,南北走向,通道的尽头还有一个小房间。通道设计精良,做工考究,在南北门道坡度较大的地方,砖面上还雕刻出几何图形的纹饰,起到防滑的作用。
专家们判断,这可能是一条存在于椒房殿下的地下通道。
但有人质疑:它的深度大约只有一米,如果是地下通道的话,如何容下一个正常身高的成年人通行呢?
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由于历年来的农民耕作,加上废弃以后的破坏,原来在宫殿里的地面,已经早被破坏了很多。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通道底部距离地表约1米深,数千年的耕作和破坏,已经使现在的地表比西汉时期降低了1米到1.5米。如此推算,古时地下通道的实际深度应该是在2米左右。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1米多高,再加上1米到1.5米,也就变成2米、2.5米,我们的身高也就是1.6米、1.7米,按中国人当时的平均身高,这样在里头通行的话应该说是没问题的。
在古代宫廷建筑下面发现了地下通道,这让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们迷惑不解。学部委员刘庆柱解释说:不管是从早期夏朝的二里头宫殿遗址,到后来商代的偃师商城遗址,还有后来的安阳殷墟遗址,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宫殿遗址,包括秦代的咸阳城宫殿遗址里头,从来没有发现过地下通道这类的建筑设施,这可以说是空前的。
通道内的密室会是储藏室吗?
既然考古专家们在前朝后世的建筑遗址中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地下通道,那么,为什么唯独在汉代的宫殿下发现了?这条通道又有着怎样的用途呢?
地下通道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极大的兴趣,种种猜测随之而来。
有人猜测这会不会是一条通往地下储藏室的甬道?地道底部的那个小房间是不是储藏室呢?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东介绍说:我们在发掘桂宫二号遗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窖穴,在这个窖穴底部,清理出土了一些动物的骨骼,比如说猪、鸡、羊这些动物的骨骼,我们推测这个窖穴是用来储藏食物的。
专家们认为,古人会挖很深的井来储藏食物,特别是一些肉质制品,因为那里温度比较低,食物不容易变质。而地下通道距离地面并不是很深,应该不会是做储藏室用的。
有人认为,这条地下通道是用来躲避火灾的。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顶部由木椽拼接,整体靠木柱支撑,如果遭遇雷击,很容易引起顶部着火,火势由木柱蔓延而下,这样,庞大的宫殿就会整体坍塌。这条通道会不会就是火灾发生时的求生通道呢——地下通道既可以把人输送到宫殿之外,又能遮挡撤离时坍塌的屋瓦。
这种设想看起来合情合理。可是,人们发现在通道两边对称排列着的数条方形孔洞,却否定了这种说法。
副研究员刘振东认为,在地下通道的两侧立有木柱,另外,在入口和出口处还设有木门,所以说,一旦发生火灾的话,这里边是很不安全的,地下通道作为防火通道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一时间,由这条神秘的地下通道而引发的各种猜测都被专家们否定了。
地下通道的存在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难题,渐渐地被人们搁置起来。
然而,这个谜团却一直萦绕在中科院考古所专家们的心头,他们翻阅了大量史书记载,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地下通道的位置位于未央宫椒房殿下,而未央宫其他的宫殿下都没有发现这样的通道,偌大一个未央宫,为什么只在椒房殿下发现了这样的地下通道?莫非椒房殿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椒房殿,位于未央宫的北部,属后宫首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只有皇后的宫殿里有地下通道呢?
通道建筑只为偷情所用?
野史中记载的吕后与审食其的私情让人不禁猜测,椒房殿的地下通道莫非是吕后为他的情人审食其专门修建的秘密通道么?
野史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汉二年,即公元前205年4月,彭城一战中,刘邦军队不敌项羽精锐强攻,被击溃西逃。彭城距离刘邦家乡沛县不远,刘邦曾想经过家乡时将父亲刘太公、夫人吕雉和孩子一道带上西撤,事先还派了一个名叫审食其的舍人照顾家人,可刘邦还是迟了一步,项羽已先派了人马前来捉拿他的家属。吕雉举家奔逃,忙乱中不幸与两个孩子走散,又与刘太公、审食其误入楚军营中,被项羽拘禁长达2年零5个月,这段狱中岁月,吕雉与比他稍稍年长的舍人审食其朝夕相对,发生了越轨之事。
《汉书》中就特别提到审食其“以舍人初起,侍吕后”。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华祝介绍说:舍人是一种战国秦代的时候,那些贵戚、官僚们养的一些宾客,他们跟主人的关系比较亲近,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侍从。到了汉代,舍人成为一种正式的职官。
刘邦称帝后,吕后曾多次向刘邦举荐审食其,促使没有什么战功的审食其被封为辟阳侯。汉惠帝死后,吕后又任命他为左丞相。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审食其做左丞相,没有具体的职责,每天只在宫内办公,也就是成天围着吕后转,说他得到了吕后的宠幸,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吕后与审食其的私情让人不禁猜测,椒房殿的地下通道莫非是吕后为他的情人审食其专门修建的秘密通道吗?二人私通时,刘邦如果突然驾到,审食其就可以不慌不忙地藏到地道里,即刻转移出宫。
这似乎给地下通道的用途赋予了合理的解释。
然而,这样的猜测却让从事考古研究的专家们觉得十分荒谬。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当时修未央宫,因为工程量很大,到了刘邦的晚年才基本修得,因此,刘邦实际上没有以未央宫做皇宫,一直是以长乐宫做皇宫,自然而然的,作为皇后的吕雉也是和刘邦生活在长乐宫里头。
长乐宫曾是秦代遗留下来的宫殿,在当时叫做兴乐宫。刘邦定都长安后,将它整修一新,作为临时宫殿,并更名为长乐宫。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一直到刘邦去世,汉惠帝上台以后,才把未央宫变成皇宫,变成皇宫以后,当时的吕后已经是太后了,太后当时就留居在长乐宫。
既然吕后一直生活在长乐宫,没有在未央宫的椒房殿中生活过,那是不是就可以证明偷情之说是荒谬的呢?
1997年11月和2001年5月,在汉宫嫔妃们居住的桂宫地下和太后之宫——长乐宫的地下,专家们又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和地下建筑。
这些通道,长度基本都在20到30米之间,深1米到2米,形制规模极为相似,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出现在后宫女眷的宫殿下方。
如果说吕后居住在长乐宫时,曾经利用地道与审食其偷情,那为什么在未央宫的椒房殿和妃子们的桂宫下方也会有地道呢?难道如此庞大的地道工程都是作偷情之用的吗?汉时的后宫嫔妃们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皇帝除了皇后以外,他还有其他的夫人,这些夫人有等级,到了汉元帝的时候,后宫一共是14个等级,可见不被皇帝宠幸的这些宫女,那是太多、太多了,要不然说深宫怨女很多很多呢。
多少妙龄少女在皇宫中耗尽了青春与美貌,却一生难求皇帝一次临幸,这不免为偷情之说又增加了砝码。
自吕雉之后的各代后宫嫔妃,因寂寞偷情者也应不在少数,效法吕后修建通道似乎也有合情合理之处。
然而,考古专家们却对偷情之说一直持怀疑态度,他们坚信古代的建筑是对历史更加直接、更加客观的表述。为了不让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流于世俗的猜测,专家们决心找出事情的真相。
专家们潜心研究汉长安城的整体布局,翻阅史料,勘察文物,并把汉代的宫殿结构与前朝后世进行对比。终于,汉代宫殿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格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最大的变化,在汉长安城的反映就是两宫制,什么叫两宫制呢,就是说本来皇帝有个皇宫就行了,但是它还多了一个太后之宫,就是所谓的长乐宫,从它们的面积、规模、建筑形制,应该说长乐宫和未央宫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面积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帝与太后宫殿面积相仿有何用意?
未央宫是皇帝的宫殿,而长乐宫是太后的居所,两宫相当,这不免有反常态,这种奇怪的布局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呢?
面对宫殿布局上的疑惑,专家们决心从史书中寻找答案。
回顾西汉历史,皇帝早死,后妃当国的剧目不断上演。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吕后辅佐刘邦消灭了那些异姓诸侯王,在消灭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吕后手段的残忍,你想她把韩信,那是帮刘邦打天下的有名军事家,她跟萧何定计把他骗到未央宫的钟室给杀掉了。还有一位就是辅佐刘邦消灭项羽的彭越,一个大将,她不仅把他杀掉,而且把他剁成肉酱分食于诸侯。像对于戚夫人,就是当时刘邦的一个宠姬,她也把她的手脚都剁掉,然后把眼睛也挖掉,把耳朵也熏聋,而且给她吃哑药,就是不能出声,关在一个土牢里头,而且名之为人彘,也就是猪狗不如。吕雉施出种种惨绝人寰的手段,她还带着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去看关在土牢里的戚夫人。惠帝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不是人所为的,说我作为太子、作为皇帝我不能再治理天下了,所以,惠帝从此以后就沉迷于酒色,16岁做皇帝,23岁他就死了。
后妃当国,外戚专权,似乎是一个阴盛阳衰、国之将亡的预兆。然而,西汉王朝无论鼎盛还是衰败,王权与后权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汉武帝时代是西汉的巅峰时期,武帝年少气盛,征战南北,称霸天下。而就连这样一位雄才伟略、敢做敢为的强势君主同样受制于外戚权势。
教授刘华祝介绍说:因为汉武帝继位做皇帝的时候,也比较年轻,是16岁做皇帝,当时汉武帝是文武全才,他要放弃汉初的无为政治,这一点,跟他的祖母窦太后当然有所冲突,汉武帝这个崇尚儒学,然后要有所作为的主张是受制于窦太后的,所以说,他在建元那几年,在政治上也不得不屈服于窦太后。
从西汉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王权与后权的对抗从未停止,两权此消彼长,互相制衡。那么,从宫殿建筑上来看,皇帝居住的未央宫与太后居住的长乐宫,面积相当,规模相仿,是不是寓意王权与后权的势均力敌呢?
缘何只建于重要宫殿下方?
这一发现,让专家们转移了自己的视角,开阔了解答难题的思路,他们把注意力从地下通道转移到了通道上方的宫殿建筑群。
在长乐宫的一处遗址中,满地遍布着一种巨大的圆形石头,它们叫做础石,支撑宫殿的根根木柱就立在这些础石上。石头上残存的木炭,证明当年这里曾燃起熊熊大火,从宫殿的顶部一直烧到台基。
础石分布得非常稠密,证明这座建筑曾有巨大的顶部,需要如此多的木柱支撑,它很有可能就是当年长乐宫中太后的大殿。
在台基旁,就有一条狭窄的地道直通大殿地下。
此外,在长乐宫大殿的东侧,又发现了一条通道和两个地下房间,从础石的分布可以看出,地面上这座宫殿的木柱分布不如大殿稠密,面积也相对要小,具有较强的私秘性。专家推测,地下房间之上应该是当年太后的寝宫。2000年前的这里,金碧辉煌,极尽奢华,墙壁上描绘着璀璨的壁画,连踏步的台阶都被浸染成朱红色,而如今,则只剩下夯土台基和一些颜色鲜艳的壁画残片了。
长乐宫这两处地下通道所处的位置,一条在大殿地下,而另一条则是在寝宫的地下,这些都是长乐宫中极其重要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地道只存在于这些重要建筑的下方呢?而在桂宫地下发现的通道是不是也具有这些特点呢?
学部委员刘庆柱介绍说:我们发掘的桂宫二号遗址,恰恰处于桂宫东西基本居中处,在它最南边的一个很重要的宫殿,这个殿旁边有一条南北大路,贯通桂宫南北,应该说是一个主干道,而它这个路的南头,正通到南墙上,也就是当时的南宫门,这个宫门历史上记载叫龙楼门,因为这个宫门上头雕着龙这样一个象征物,龙楼门根据记载正好南边对着未央宫的一个作室门,这个作室门恰恰就是从北面进入皇宫的一个重要的门。历史记载汉成帝当太子的时候,他父亲要召见他,他就是从桂宫的这个龙楼门出来,然后进了作室门,去朝见他的父亲,这样我们就说二号遗址这宫殿是非常重要的宫殿,应该说它是正殿的可能性很大,所谓正殿就是正式的正,也就是最主要的宫殿,在正殿里头,我们又发现了地下通道。
人们不禁要问:神秘的地下通道为什么只存在于重要宫殿的下方?这些重要宫殿的主人全部都是女人这又如何解释呢?
为外戚参政的便利而建?
正在所有人都困惑不解的时候,多年来致力于汉长安城考古工作的考古所专家刘庆柱,觉得自己心中孕育已久的一个答案日趋成熟了……
他综合了所有的线索,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刘庆柱介绍说:在西汉时代,外戚参与政治是比较普遍的,比如吕后做皇太后以后,分封诸王,凡是她吕氏家里的人都成了王了。后来包括他的小舅子都是大司令了,都是大司马,像卫青。作为政治,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有它的秘密性,尤其外戚政治,更是拿不到桌面上来,包括这个世间的一些世俗,大家知道外戚的专政本身是被非议的,皇后或者后妃的宫殿里头,出现了不少地下通道,我想这些地下通道的设施,主要是政治斗争的需要,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在皇后和妃子的宫殿里出现地道,我觉得可能是在当时这种政治上既需要、又不能公开这样一种背景下形成的奇怪的建筑现象。
刘庆柱结合自己的推理,又参照迄今挖掘出的地下通道,进一步发现:假设从长乐宫太后议事的屋子里的秘道口,从地面往下走四到五格楼梯,然后走上近20米左右平直的甬道,再抬脚登上四五格楼梯,就能到太后的书房。这更加印证了通道中间的小房间很可能是外戚与其朋党的议事密室,而通道就是藏人和转移之用的。
刘庆柱的推测符合文字所记载的历史,也恰当地反映在历史的建筑之上。
就在此时,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质疑—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也就是说,皇帝是知道这些地下通道存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汉长安城规模宏大,宫殿繁多,而神秘的地下通道交织密布,单单就挖坑修建这些地下建筑都绝非易事,如此庞大的地下工程,在修建之时,显然不可能骗过王权的耳目。
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汉长安城皇宫里头,和后妃宫殿里出现的地道建筑不是偶然的,作为都城、都城里的宫殿,和古代皇帝的陵墓,都是皇帝自己亲自要过问的,因此这些设施应该说他是清楚的,这种规划应该说是他批准的,批准它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汉代,西汉皇帝需要外戚,需要这样一股政治势力,作为他进行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作用,抑制力量,甚至有时这支力量作为他来说相当重要。
西汉王朝的二元政治,因外戚兴荣,又因外戚垂败。
最终的王莽篡权是西汉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而王莽则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一个不折不扣的外戚,他的篡权正是皇后裙带政治的直接后果。
……
神秘的汉长安城后宫地道之谜,在隐藏了2000多年后,终于大白于天下了。
而今,昔日的帝国之都早已化为了一抔黄土,未央宫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也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风雨之后,烟消云散了。
人们的眼前,只有依然矗立的夯土城墙和散落在漠漠秋田里的残缺基址,还有那生生不息“汉”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