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合理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有不少教师反映收效甚微,结果弄得课堂一团糟、难以驾驭从而失去信心,其实不是合作学习不好,是这些老师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缺少探究。合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把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一、 创新组合的方式,尊重民意,组建小组成员喜欢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四人小组”,这种方式在课堂组织上容易操作,发挥的实效性较强。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别搭配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首先根据学生的近两次考试成绩总和挑出前28名(我校班额一般为50-56人)同学为组长人选,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正组长,以增加正组长的荣誉感。实际投票显示,学生不完全按成绩定,他们考虑了同学的性格、公德心等综合因素,28人中得票率低的一半为副组长。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尤其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所以合作小组的划分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为了让学困生对合作小组更满意,学习更有乐趣,首先从学习最困难的学生开始,让学习最困难的十几名学生依次挑选正组长1名,全班剩下的学生(其实是中等生)自由组合1名副组长,两两组合好之后,他们将是同桌,也叫“组中组”或“同桌组”;最后正、负组长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不能达成一致的由老师来协调。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要发现不合理的分组现状,老师再及时调整。四人小组上课时一定坐前后两排,在同桌固定的前提下,前后左右位置由他们四人自己定。为了激发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每个四人小组都有固定的组名。充满活力的组名激发他们小组活动的热情,组员们都在自己喜欢的集体里,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他们慢慢懂得了自己要尽力为“组”争光。
二、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热烈而高效的合作学习中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任务必须针对当堂学习目标来设计,合作学习并非万能,也并非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要注重合作探究价值, 合作任务的含金量越高,小组合作的意义也就越大。一般来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问题具有开放性,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二是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情境性,能激励学生参与合作,从内心真实需要出发来解决问题。三是能充分考虑当课堂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已具备的前提知识,问题应当是当堂课重点、难点的结合点。如果合作学习任务不具有挑战性和合作价值,那么小组合作就毫无意义,讨论起来也索然无味,也根本无法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及时公正地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集体的温暖,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对合作小组成员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合作学习效果,几年下来,有以下感悟:
1、对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多“赏识”,但不能过分。课改之初,我们曾经都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物极必反,一味提倡激励性评价,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切实际的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2、及时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如果课堂评价及时、公正,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所以就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一定要防止评价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比如:让学生朗读完一段文章,我们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就太笼统了。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3、把握评价时机,给学困生更多的“爱”,及时肯定小老师们的付出。评价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本组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他们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融注情感教育,做到情真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让缺乏自信的学困生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关爱。教师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只要哪个学困生在活动中为小组争光了,哪怕是只有点滴的进步都给予小组鼓励,而且充分肯定组员中小老师们对他的帮助。让他们从小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懂得尊重别人的努力。一段时间的引导下来,学生已然感受“助人为乐”的真谛,学困生也有了学习的自信,他愿意为小组而奋进,各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自然得到大幅度提高。
4、改变评价观,评价方式多元化。考试只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它的存在自有意义所在。客观上我们不能摒弃它,但是主观上我们可以充实其他评价的手段,更多地展示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树立“只要学生能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并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就获得成功”的评价观。所以,如果老师的评价观没有改变的话,那么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五、另外,尽可能多地、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
不是每节课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但要尽可能多地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合作学习本身也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也有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 创新组合的方式,尊重民意,组建小组成员喜欢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四人小组”,这种方式在课堂组织上容易操作,发挥的实效性较强。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别搭配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首先根据学生的近两次考试成绩总和挑出前28名(我校班额一般为50-56人)同学为组长人选,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正组长,以增加正组长的荣誉感。实际投票显示,学生不完全按成绩定,他们考虑了同学的性格、公德心等综合因素,28人中得票率低的一半为副组长。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尤其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所以合作小组的划分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为了让学困生对合作小组更满意,学习更有乐趣,首先从学习最困难的学生开始,让学习最困难的十几名学生依次挑选正组长1名,全班剩下的学生(其实是中等生)自由组合1名副组长,两两组合好之后,他们将是同桌,也叫“组中组”或“同桌组”;最后正、负组长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不能达成一致的由老师来协调。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要发现不合理的分组现状,老师再及时调整。四人小组上课时一定坐前后两排,在同桌固定的前提下,前后左右位置由他们四人自己定。为了激发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每个四人小组都有固定的组名。充满活力的组名激发他们小组活动的热情,组员们都在自己喜欢的集体里,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他们慢慢懂得了自己要尽力为“组”争光。
二、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热烈而高效的合作学习中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任务必须针对当堂学习目标来设计,合作学习并非万能,也并非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要注重合作探究价值, 合作任务的含金量越高,小组合作的意义也就越大。一般来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问题具有开放性,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二是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情境性,能激励学生参与合作,从内心真实需要出发来解决问题。三是能充分考虑当课堂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已具备的前提知识,问题应当是当堂课重点、难点的结合点。如果合作学习任务不具有挑战性和合作价值,那么小组合作就毫无意义,讨论起来也索然无味,也根本无法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四、及时公正地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集体的温暖,进一步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对合作小组成员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合作学习效果,几年下来,有以下感悟:
1、对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多“赏识”,但不能过分。课改之初,我们曾经都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的确,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物极必反,一味提倡激励性评价,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切实际的唾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珍惜呢?不仅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2、及时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优点。如果课堂评价及时、公正,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所以就要求教师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一定要防止评价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比如:让学生朗读完一段文章,我们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就太笼统了。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3、把握评价时机,给学困生更多的“爱”,及时肯定小老师们的付出。评价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本组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他们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融注情感教育,做到情真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让缺乏自信的学困生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关爱。教师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只要哪个学困生在活动中为小组争光了,哪怕是只有点滴的进步都给予小组鼓励,而且充分肯定组员中小老师们对他的帮助。让他们从小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懂得尊重别人的努力。一段时间的引导下来,学生已然感受“助人为乐”的真谛,学困生也有了学习的自信,他愿意为小组而奋进,各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自然得到大幅度提高。
4、改变评价观,评价方式多元化。考试只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它的存在自有意义所在。客观上我们不能摒弃它,但是主观上我们可以充实其他评价的手段,更多地展示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树立“只要学生能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并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就获得成功”的评价观。所以,如果老师的评价观没有改变的话,那么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五、另外,尽可能多地、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
不是每节课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但要尽可能多地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合作学习本身也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也有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