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羞的优势和劣势
害羞也有优势,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害羞者的神经系统天生较发达,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往往比较敏感、细心。换言之,害羞的孩子大多智商较高。不仅如此,一位名叫沃伦?琼斯的心理学博士追踪观察发现,害羞孩子长大后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勤于思考,富于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承受能力较强等。
但不容讳言,害羞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就指出了害羞的诸多缺陷:不善辞令,临阵胆怯退缩,社交常常失利;形单影只,很少甚至没有朋友;性格乖僻,势单力孤,事业成功的阻力增大……特别是孩提时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害羞会使孩子向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个性倾斜,从而阻碍精神与心理的正常发展。
另外,害羞在体格方面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儿童口腔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内向、怕羞的儿童易患龋齿,症结在于害羞的孩子往往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断奶或适应固体食物比较困难,而断奶太迟是孩子发生龋齿的一个危险因素。
揭开害羞之秘
据统计,大约有5%的孩子天性羞涩,其中绝大多数(约占75%以上)会保持到8岁、14岁甚至终生。那么,这部分孩子为什么会害羞呢?
美国卡尔?施瓦茨医生通过研究认为,害羞并非后天所至,而是天生如此,有一定的遗传性,缘于大脑中的一个特殊结构——“害怕中心”。“害怕中心”就是大脑中一个有着杏仁大小的特殊结构,医学上称作扁桃形结构,这一结构控制着人体对威胁刺激的情绪反应。而害羞者的此种结构与他人相比更为活跃。一旦陌生人的影像出现在眼前时,“害怕中心”就会受到刺激,随即出现面红耳热、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羞怯征象而产生退缩反应。
更多的学者则倾向于“后天”的观点,否认害羞与遗传有关。美国害羞研究所的卡尔杜奇教授提出,害羞者一般呈现三个特征:过分自觉、对自己过分贬低和对自我过分关注。这三个特征中都包含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一直要到18个月以后才能完全发展起来,由此推知害羞并不是天生所致。与教育不当(如父母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或引导不得法)、父母影响(如父母自身有害羞行为)或挫折经历导致退缩行为,致使孩子潜移默化而逐渐形成害羞性格。
矫治害羞8招
虽说先天因素已成定局而无力改变,但后天影响完全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消除。
1、父母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首先要养成热情、大方、活泼的良好性格特征,并时时处处“言传身教”,让孩子接受你的熏陶。对于生性胆怯的孩子要善于引导,如鼓励他将担心讲给你听,并及时予以化解,防止其向羞怯方面转化。特别要帮助孩子培养不过分计较个人“面子”的习惯,因为害羞者本来自我意识就很强烈,比一般人更为敏感和机警,“面子”观念过强会导致羞涩心理进一步强化,变得更加顽固。
2、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羞涩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不爱交往,实际上对周围的人群及环境非常感兴趣,是焦虑令他裹足不前。因此,促使他多与周围的伙伴接触,并打成一片,消除焦虑,既顺应了他好玩的天性(好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不管害羞不害羞),又提升了他的胆识,有利于害羞心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调整游戏项目。害羞与大方的孩子往往玩的游戏有差别。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害羞的孩子更喜欢玩一些没有伤害性的安静的游戏,如看书、画画、拼图、搭积木等。你不妨诱导他做些调整,引进一些如玩沙子、抓虫子、拍皮球等不太“卫生”的项目(但事后一定要洗净脸与手),或跳台阶、相互追逐、抢皮球等需要一点勇气的“冒险性”项目(提醒他注意安全),在这些新的游戏中一点一点地丢掉羞涩情绪。
4、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例如孩子想要某种玩具,你就告诉他:自己对营业员阿姨说吧,要哪种,需付多少钱。如果孩子扭捏不开口,就带他离开。
5、越早自理越不怕生。有些孩子害羞,与父母的过多保护有关,过多的保护和代劳束缚了他的手脚,久而久之就变得缺乏探索的勇气了,故及早培养其自理能力很重要。培养可自2岁开始,从自己睡觉开始,扩展到自己上厕所、刷牙洗脸、穿衣服、吃饭及收拾玩具等。实践证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比“父母包办”的孩子更活跃,更愿意接触陌生人与新鲜事。
6、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安静的个性存在并自由发展,能有效地改善其羞涩心理。记住,永远不要责备害羞的孩子,或者强迫他做不愿做的事,如让他欢迎一位陌生的亲戚,或者将他独自留在朋友家里。如果你想送孩子到朋友家参加聚会,不妨来个“曲径通幽”,先邀请朋友和其他孩子到你家里来玩,给他一个适应与准备的过程。奥秘在于这些孩子在参与活动、走入新的环境,或者与生人接触以前,往往需要先用时间来了解情况,在确认安全之后才肯进入。
7、让他当“孩子王”。害羞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头”,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总是躲在别人的后面。由于害羞,他会放弃或失去在人前表现的机会,而表现的机会越少,孩子就越害羞。为了打破这个不良循环,不妨找几个年龄更小的小伙伴与你的孩子一起玩。你的孩子虽然害羞,但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自然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如决定玩什么游戏,怎样玩,都会由他来“一锤定音”,他自然成了孩子王。时间一长,他就会渐渐变得有胆有识、主动活泼、热情大方了。
8、勤做户外锻炼,是增强神经系统的有效方法。害羞孩子性格内向,气质多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类型,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容易激动,一点小事也会闹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过度的神经反应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害羞程度随之得以减轻。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害羞也有优势,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害羞者的神经系统天生较发达,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往往比较敏感、细心。换言之,害羞的孩子大多智商较高。不仅如此,一位名叫沃伦?琼斯的心理学博士追踪观察发现,害羞孩子长大后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勤于思考,富于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对坎坷、挫折、失败等的承受能力较强等。
但不容讳言,害羞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就指出了害羞的诸多缺陷:不善辞令,临阵胆怯退缩,社交常常失利;形单影只,很少甚至没有朋友;性格乖僻,势单力孤,事业成功的阻力增大……特别是孩提时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害羞会使孩子向内向、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个性倾斜,从而阻碍精神与心理的正常发展。
另外,害羞在体格方面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儿童口腔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内向、怕羞的儿童易患龋齿,症结在于害羞的孩子往往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断奶或适应固体食物比较困难,而断奶太迟是孩子发生龋齿的一个危险因素。
揭开害羞之秘
据统计,大约有5%的孩子天性羞涩,其中绝大多数(约占75%以上)会保持到8岁、14岁甚至终生。那么,这部分孩子为什么会害羞呢?
美国卡尔?施瓦茨医生通过研究认为,害羞并非后天所至,而是天生如此,有一定的遗传性,缘于大脑中的一个特殊结构——“害怕中心”。“害怕中心”就是大脑中一个有着杏仁大小的特殊结构,医学上称作扁桃形结构,这一结构控制着人体对威胁刺激的情绪反应。而害羞者的此种结构与他人相比更为活跃。一旦陌生人的影像出现在眼前时,“害怕中心”就会受到刺激,随即出现面红耳热、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羞怯征象而产生退缩反应。
更多的学者则倾向于“后天”的观点,否认害羞与遗传有关。美国害羞研究所的卡尔杜奇教授提出,害羞者一般呈现三个特征:过分自觉、对自己过分贬低和对自我过分关注。这三个特征中都包含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一直要到18个月以后才能完全发展起来,由此推知害羞并不是天生所致。与教育不当(如父母对儿童的胆小不加引导,或引导不得法)、父母影响(如父母自身有害羞行为)或挫折经历导致退缩行为,致使孩子潜移默化而逐渐形成害羞性格。
矫治害羞8招
虽说先天因素已成定局而无力改变,但后天影响完全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消除。
1、父母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首先要养成热情、大方、活泼的良好性格特征,并时时处处“言传身教”,让孩子接受你的熏陶。对于生性胆怯的孩子要善于引导,如鼓励他将担心讲给你听,并及时予以化解,防止其向羞怯方面转化。特别要帮助孩子培养不过分计较个人“面子”的习惯,因为害羞者本来自我意识就很强烈,比一般人更为敏感和机警,“面子”观念过强会导致羞涩心理进一步强化,变得更加顽固。
2、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羞涩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不爱交往,实际上对周围的人群及环境非常感兴趣,是焦虑令他裹足不前。因此,促使他多与周围的伙伴接触,并打成一片,消除焦虑,既顺应了他好玩的天性(好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不管害羞不害羞),又提升了他的胆识,有利于害羞心理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3、调整游戏项目。害羞与大方的孩子往往玩的游戏有差别。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害羞的孩子更喜欢玩一些没有伤害性的安静的游戏,如看书、画画、拼图、搭积木等。你不妨诱导他做些调整,引进一些如玩沙子、抓虫子、拍皮球等不太“卫生”的项目(但事后一定要洗净脸与手),或跳台阶、相互追逐、抢皮球等需要一点勇气的“冒险性”项目(提醒他注意安全),在这些新的游戏中一点一点地丢掉羞涩情绪。
4、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在超市、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让孩子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例如孩子想要某种玩具,你就告诉他:自己对营业员阿姨说吧,要哪种,需付多少钱。如果孩子扭捏不开口,就带他离开。
5、越早自理越不怕生。有些孩子害羞,与父母的过多保护有关,过多的保护和代劳束缚了他的手脚,久而久之就变得缺乏探索的勇气了,故及早培养其自理能力很重要。培养可自2岁开始,从自己睡觉开始,扩展到自己上厕所、刷牙洗脸、穿衣服、吃饭及收拾玩具等。实践证明,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比“父母包办”的孩子更活跃,更愿意接触陌生人与新鲜事。
6、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安静的个性存在并自由发展,能有效地改善其羞涩心理。记住,永远不要责备害羞的孩子,或者强迫他做不愿做的事,如让他欢迎一位陌生的亲戚,或者将他独自留在朋友家里。如果你想送孩子到朋友家参加聚会,不妨来个“曲径通幽”,先邀请朋友和其他孩子到你家里来玩,给他一个适应与准备的过程。奥秘在于这些孩子在参与活动、走入新的环境,或者与生人接触以前,往往需要先用时间来了解情况,在确认安全之后才肯进入。
7、让他当“孩子王”。害羞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头”,因为不管做什么事,他总是躲在别人的后面。由于害羞,他会放弃或失去在人前表现的机会,而表现的机会越少,孩子就越害羞。为了打破这个不良循环,不妨找几个年龄更小的小伙伴与你的孩子一起玩。你的孩子虽然害羞,但比其他孩子年龄大,游戏中自然就会处于主动的位置,如决定玩什么游戏,怎样玩,都会由他来“一锤定音”,他自然成了孩子王。时间一长,他就会渐渐变得有胆有识、主动活泼、热情大方了。
8、勤做户外锻炼,是增强神经系统的有效方法。害羞孩子性格内向,气质多属于粘液质或抑郁质类型,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容易激动,一点小事也会闹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过度的神经反应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害羞程度随之得以减轻。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