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改善企业员工归因方式影响的研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拓展训练的111位企业员工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拓展训练使企业员工归因方式从外控型转向内控型;拓展训练使企业员工善于将原因源归因于内部原因即稳定性的因素;性别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是影响拓展训练对企业员工归因方式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拓展训练 归因方式 自我效能
  
  一、前言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的过程。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假定成就动机或成就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序列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即成败结果—评价—归因—情感—期望—行为或动机,归因起着关键作用,人们对结果的不同归因,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和期望水平,继而引起成就动机或行为的变化。从这一理论来看,改善企业员工的归因方式对员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企业绩效与员工管理一直是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新兴的用于提升企业群体凝聚力的拓展训练备受广大企业的青睐与关注,因此研究和探讨拓展训练对企业员工归因方式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由企业集体组织,自愿参加拓展训练的111位高级员工。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心理测量法。
  3.测量工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
  四、结果与分析
  1.内控性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个体对先前的活动原因稳定性的知觉影响他对随后活动结果的预期,而后影响了他从事进一步活动的动机,成就动机随归因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一,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第二,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由于控制点的不同决定人们的归因方式,而归因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其以后的行动,所以控制点理论一直是归因理论研究的重点。
  (1)被试训练前后内控性、分值比较
  对111名员工训练前后内控性分值进行比较,训练前后内控性分值分别为:(±SD=30.90±5.52、±SD=32.81±6.01),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01<0.01,差异非常显著,可以认为,拓展训练能使企业员工的内控性增强。
  韦纳认为对成就行为的内控或外控判断影响到这一行为对个人的“价值”,并进而影响着其成就动机。人们更看重由内部原因所致的成功,并为此而奖励自己。根据韦纳的控制点理论,内控型的人自我效能感高,外控型的人自我效能感则低,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动动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的活动中行动的积极性高,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而当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和克服时,他当初的效能感就得到了证实,这就维持了动机,即便当个体偶尔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他对有能力取得成功的信心也有助于克服先前操作的消极方面,诱发动机行为。
  归因理论者设想,人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不正确的归因,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如果采用一系列干预法,纠正或改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随之就能改变情绪和行为。经过拓展训练,企业员工归因方式发生变化,其内控性增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内控性增强的归因方式将会使企业员工逐渐转化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如果企业员工都能成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企业员工将会用积极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不同性别被试训练前后内控性分值比较
  对训练前后不同性别(男62人,女49人)内控性分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前后男内控性分值为:(±SD=30.97±5.72、±SD=32.79±6.10):0.01<P=0.015<0.05,女:0.01<P=0.018<0.05,差异显著,男女训练前后内控性分值均达到了数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拓展训练能增强男性和女性的内控性。
  对不同性别训练后内控性提高值(男:±SD=1.82±6.41、女:±SD=2.02±7.19)进行两样本t检验,P=0.691>0.05,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性别不是拓展训练对内控性的影响因素。
  (3)不同教育水平训练前后内控性分值比较
  对不同教育水平(大学60人,中学51人)的受试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大学教育程度的受试者实验前后内控性分值为:(±SD=31.13±5.70、±SD=33.112±5.87),0.01≤P=0.010<0.05差异非常显著;中学教育程度的受试者实验前后内控性分值为:(±SD=30.17±4.76、±SD=31.78±4.82),P=0.34<0.05,差异显著,可以认为拓展训练能增强大学、中学教育水平的受试者的内控性。
  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受试者训练前后内控性提高值(大学:±SD=1.99±4.74、中学:±SD=1.61±5.08)进行两样本t检验,P=0.504>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拓展训练对人的内控性的影响不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可以认为拓展训练能帮助不同教育水平的受试者的内控性提高。
  2.稳定性变化
  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内外控制点”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境中是否成功的期望或预测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某人将某项任务上的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原因,他自然会期望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境中继续成功。如果成功被归因于随情境变化而变化的不稳定原因,如工作努力或运气不错,显然对下一次成功就没有把握了。
  以上我们依“内控型”维度分析了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后续行为结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拓展训练对企业员工归因方式的影响,研究者用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和机遇量表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1)被试训练前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分值比较
  对训练前后被试有势力的他人(±SD=17.09±7.76、±SD=14.63±6.88)和机遇(±SD=17.72±6.76、±SD=14.93±6.55)分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二者P=0.000<0.01,差异非常显著,可以认为,拓展训练能使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增强。
  (2)不同性别被试训练前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分值比较
  对训练前后不同性别(男62人,女42人)有势力的他人(男:±SD=17.69±8.16、±SD=14.97±7.19;女:±SD=16.33±7.25、±SD=14.20±6.51)和机遇(男:±SD=18.24±7.43、±SD=14.89±7.02;女:±SD=17.06±5.82、±SD=14.98±5.99)量表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1,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拓展训练使人们的归因方式发生了变化,即有原来的善于把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不稳定因素转向稳定性因素。
  对训练后不同性别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量表的降低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有势力他人P=0.116>0.05、机遇P=0.058>0.05,差异不显著,可以认为性别不是影响拓展训练对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
  (3)不同教育水平训练前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分值比较
  对60名大学程度的受试者训练前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分值进行比较,有势力他人:实验前(±MD=17.28±7.6744)实验后(±MD=17.28±7.6744),t=2.345,0.01  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受试者训练后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降低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未达到数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可以认为教育水平不是影响拓展训练对改变人们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
  四、结论
  1.拓展训练使企业员工归因方式从外控型向内控型转变,这种归因方式的变化将会使企业员工逐渐转化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如果企业员工都能成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当企业遇到困难时,企业员工将会用积极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拓展训练使企业员工善于将原因源归因于内部原因即稳定性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的变化将容易使企业员工产生高自我效能感,而这种高自我效能感将会进一步提高其后来类似事件成功的概率。
  3.性别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是影响拓展训练对企业员工归因方式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马启伟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35
  [2]张春兴主编:世纪心理学丛书14.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1
  [3]章志光主编:普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56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学科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其理论性较强,对理论的理解和验证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尤其是基础化学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深刻了解化学知识。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污染物,如果不正确处理的话,这些生成物会带来“三废”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的健康都有很大损害,所以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思考解决的办法,为化学实验的绿色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绿色化;探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生源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根本原因就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实质问题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大多是理论教学多,实践操作少,学生连最简单的故障都不能处理。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
摘 要:在一些汇报课、公开课的评课过程中,总会听到有老师指出缺乏课堂评价、课堂评价过于笼统、课堂评价误导学生、课堂评价缺乏新意等问题。那么什么是课堂评价,怎样才能让课堂评价变得更有效,使社会课堂更生动、更有活力呢?本文就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会;课堂评价;有效性  课堂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水平、道德行为、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定
文章主要讨论了基于B/S的直放站监控管理平台的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网络架构、分布式架构、逻辑架构等。该系统的实现,满足了移动运营商对直放站"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
摘 要: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建筑工程施工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综合程度高等特点。在教学实践过中,怎样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其实践能力,不断深入课程教学改革,这些都是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教学手段;项目教学;教学质量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建筑工程施
用浸透法对孔隙度为12%~17%的烧结钨进行了渗铜试验,研究了影响低铜含量的W-Cu材料室温бb及渗铜组织均匀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铜对钨骨架的强化和韧化机制对提高W-Cu材料的
摘 要:经济社会日渐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机实验教学对计算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从目前计算机发展现状来看,实际的计算机实验研究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因此,应将虚拟技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相结合,以提升计算机实验教学效率。本文对新时期虚拟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营运对策进行分析,为提高计算机实验教
摘 要:主要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各大高职院校,在新课改实施的浪潮中争相调整教学管理模式,立志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成长环境。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为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前提条件。为此,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索,进而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课改;教学
[摘 要] 分析一个公司的基本面其中包括对其公司的各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评价,本文运用SPSS中的Factor过程对来自钢铁行业的33只股票的样本进行因子分析,从而使分析速度大大加快。即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样本中上市公司的各个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归类,并计算各个公因子的得分,以及样本中钢铁类上市公司经营水平的综合得分,从而得到样本中钢铁类上市公司经营水平的排序及其的相对位置,最后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