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述了终身体育的内涵,并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健身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培养大学生体育终身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终身意识
  
  终身体育是全体国民健身活动发展的最终目标。高校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特殊阶段,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将立足于长期效益的追求和探索,并充分利用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时机,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学生体育修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一)终身体育产生的依据
  终身体育是由人体发展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所确定的。人体机能活动规律要求人们坚持经常的身体锻炼,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人们进行身体锻炼需要科学指导和不断接受体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二)终身体育者的标准
  终身体育者的标准应有五条:即除特殊情况外,每周参加体育活动2次以上,每次活动3O分钟以上,至少持续1O年;目前对参加体育活动感兴趣;具有较好的整体体育知识水平;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好的总体感觉;将参加体育活动视为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终身体育既体现了现代社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又受这些因素所制约。
  (三)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其含义:一是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与体育,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
  二、我国大学生健身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反观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1)当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总是围着课桌转,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只重视学习成绩,对体育锻炼很漠视,缺乏锻炼身体的概念。到了大学后,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学生不得不再次被拴到课本上,考研、找工作成了大学生内心中更愿意关心的问题,忽略体质锻炼的思维模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2)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上网休闲及网络游戏成为人们主要的放松娱乐方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外体育活动的机会。(3)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非但不参加锻炼,还染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泡网吧,无规律的生活节奏导致其身体素质的下降。(4)由于对体育运动的技术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因素而最终放弃体育锻炼。(5)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害怕吃苦,很多学生上体育课或多或少的带有完成任务的目的,较轻松的项目和易得高分的项目选修学生较多,学生的体育锻炼由“我要运动”变成了“要我运动”。体育课后,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很少部分。
  三、大学生体育终身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以及养成锻炼习惯,这是学校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技术和技能外,还要使学生了解运动与生命的关系;运动对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作用;体育运动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体育锻炼的卫生保健与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使学生懂得怎样遵守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安排运动量;使学生能遵循全面、经常、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
  兴趣是人们对外界环境一定现象和事物的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意识倾向,其中体育兴趣是学生被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和自身需要的东西有极大的兴趣,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通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身心愉快地上好体育课;教法要多样,教学程序、组织形式要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活动性游戏或竞赛性和对抗性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互教互学,提高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讲解要精炼、生动有趣,切忌呆板和沉闷,场地布置要整齐,井井有条,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学生的情绪,应因人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教师的示范要准确、稳健、美观以增强学生参加练习的兴趣。
  (三)注重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高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意识等影响学生人格的完善、个性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体育文化中的道德规范、规则和制度,也影响着学生,实现着文化的心理积淀,可以逐渐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行为方式并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高校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除包括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建设体育场地等硬件设施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在广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的同时,开设系列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和学术沙龙,设置体育宣传栏等。一尊体育运动员的雕塑、一幅很有号召力的体育宣传标语,都可以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
  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并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生自我运动能力比较强,课余活动时间较多,容易产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可以建设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社团、代表队,通过各种组织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课余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其激发出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课外体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参与并组织不同内容,并且形式各异。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可以独立探索,丰富发展并检验自身的参与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追求个性发展
  大学生的体育个性主要表现在对于体育的参与程度与参与方式上,每个人的体育经历与对于体育的感受不一样,有的大学生的体育意识非常淡弱,重视智力的学习而轻视体育锻炼。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人施教,通过各种丰富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难题,帮助大学生建立自信,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作为终身体育的纽带和桥梁,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以帮助他们日后的自身发展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葛宝祥.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职业时空,2012(1).
  【2】岳强.浅析如何促进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金田,2011(8).
  【3】盛建伟.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师的核心任务.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6).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通过针刺哮喘模型大鼠“肺俞”、“大椎”、“风门”穴,观察针刺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和肺组织 HE
摘要: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该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  关键词: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 专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
摘 要: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我国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这就为小学英语教学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但是不难看出,在一些已经开设英语学科的小学里,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目前的这些问题突出在哪些方面 ,我们该怎样改善这些不足,又该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 ?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经验就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提高 小学 英语 教学质量  
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现在学生不喜欢写作,怕写作,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生想写的不敢写,要写的又不愿意写,因此就只好生编滥造,甚至抄袭,应付了事。针对这种现象,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认真研究写作策略,并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把
期刊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看图写话能力可以说是作文的基本功,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完全没有基础,没有方法,没有积累的看图写话,老师和学生都会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一、要善于观察。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周围环境无
期刊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证实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   方法 采用随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这里有赤子之心、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天地動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
期刊
自从走出大学校门,走上三尺讲台,我就坚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要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要做到为人师表,和学生交朋友,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将自己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输给学生。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我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依恋,课上他们和我共同学习探究,课下他们和我一起做游戏、聊天,有事没事愿意找我说两句。特别是当他们有了秘密和困难的时候,都愿意来告诉我。现在就让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树立正确的教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古至今,人们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和学习自然科学的,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最原始、最基础、最根本的方法。所以,中学物理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教师演示实验和一定量的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其目的就是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基础上,接受和理解知识,并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和能力。本人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改进实验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