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质疑,让他们在课堂中“想问”“敢问”“好问”“会问”是调动其学习主动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即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即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在课堂上积极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去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更透,印象更深。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在教学设计中还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对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的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因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体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道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回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这百分之八十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百分之八十等于五分之四,四加五等于九,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四十五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男女生的人数。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活,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局限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提问: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形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个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个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处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曾其能。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他们会问、敢问、好问、但是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启发学生会说,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他文献
时至今日,咱们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依然还是放在“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千篇一律的“解题式”教学令语文课堂越来越枯燥无味,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  语文教学真的这么枯燥吗?那也未必。  打开语文课本,只要你“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你会发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大自然的江湖、大地、海洋
期刊
一、为什么要提倡学生自制学具?  一看到文章的题目,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学具,学习的工具,既是工具,会用就行,学生有制作的必要吗?”  如果一个孩子不仅知道怎样玩玩具,还知道玩具能玩的道理,甚至自己动手做出一件玩具来,这是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学具就像玩具。  学具的作用,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而自然课、科学课的学具又与别的学具不同,它更丰富,它更特殊。自然课、科学课是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水平;阅读能够对听、说、写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听、说、写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语感,还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 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则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视野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
期刊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联想
期刊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1.学生的年龄和情绪  有些教学法适用于特定年龄的人群,如全身反应法适合于儿童以及初学英语的学生。但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就会感到这种蹦蹦跳跳、说说做做的方法太幼稚、太单调、太可笑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考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里面出现了“差生”。所谓“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在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行为表现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但是,差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差生也是可以转变的。作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这是素质教育的必须要求,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
期刊
班级文化,就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其特点是: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知书达理的教养,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一、 班级文化的作用与特点。  1.导向作用。班级文化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行为导向功能。  2.感染作用。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下面灌输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去过。”“你自己买过东西吗?”有的说买过,有的说没有。我又说:“那你愿不愿意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