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咱们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依然还是放在“整体把握语文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路结构,修辞手法”之类,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千篇一律的“解题式”教学令语文课堂越来越枯燥无味,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
语文教学真的这么枯燥吗?那也未必。
打开语文课本,只要你“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你会发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大自然的江湖、大地、海洋、天空;摄影、绘画、音乐等艺术样式,耳之所闻,目之所接,一切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美”的宝藏,我们姑且称之为“形美”。文学家余秋雨在道士塔前的前年一叹,“仰天长笑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然洒脱,“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少轻狂更让我们身心愉悦,美从中来,我们不妨称之为“神美”。如果我们已能对“形、神”二美鉴之、赏之,那此时的我们必定能揭开语文最美的那层面纱——“辞美”。名家名篇构筑而成的辉煌的文学殿堂,优美的意境,精彩的细节,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
形美
“形美”是三者当中最易懂,最好鉴赏的,也是学生最易产生审美激情的,也是鉴赏其余二美的基础。今天我就《中国艺术里的虚与实》来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中突显“美”的。
在上这节课时,我首先导入课文后我明确告诉同学,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节审美课,引导学生主要理解这三大块:
1.宋代翰林画院选拔画师时曾经出过两个这样的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请同学们想一想并描述出来,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已经激发出来了。
2.文中有大量的名画《女史箴图卷》、《免胄图》、《步辇图》,八大山人的《鱼》等,展示给同学们看,清晰逼真的画面很好的帮助他们了解艺术的虚与实这一主题。
3.教学中让同学们欣赏一中国的古典音乐《梁祝》,让同学们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去感受声音的高低起伏,时断时续,变化无穷,气象万千,去思考艺术的虚与实在音乐当中的体现。
审美与学习同步进行,更有利于我们教学目的的实现。
神美
“神美”的鉴赏需要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文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一经打开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产生审美情趣,故称之为“神美”,下面我就以《道士塔》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神美”。
《道士塔》这一课是余秋雨先生的经典散文之作。他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把祖国山水,民族感情,华夏文化三者交融浑然一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时代面前痛苦着、呻吟着,看到了作者那颗拳拳赤子之心,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当学生明白这一些时早已激发出愤然、无奈情感、沸腾的鲜血,他们又怎会不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呢?
辞美
“辞美”是三者当中最难鉴赏的,最具有文学性的,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它也最接近我们的常规教学,只需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鉴赏就好,所以这里我就只以宋词当中的一些优美文句鉴赏为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为写无限愁绪,前一句化愁为水,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故都金陵,站在城头,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带去李煜的恨与愁,何其凄美哉。后一句愁欲说还休,如此深沉、凝重之情又怎一个愁字道得尽,说得完,不经意间我们也不禁为女词人情之深而叹,词之美而呼。窥一斑而见豹,语文课本中隽语美词怎说得完,道得尽,学生享受还来不及又怎会觉得语文课会索然无味呢。
其实在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能发掘出美,只要我们的教师敢于花时间让我们的学生去充分的享受美,我们的语文课将更加有吸引力。
语文教学真的这么枯燥吗?那也未必。
打开语文课本,只要你“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想”,你会发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大自然的江湖、大地、海洋、天空;摄影、绘画、音乐等艺术样式,耳之所闻,目之所接,一切能够打动我们心灵的东西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美”的宝藏,我们姑且称之为“形美”。文学家余秋雨在道士塔前的前年一叹,“仰天长笑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然洒脱,“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少轻狂更让我们身心愉悦,美从中来,我们不妨称之为“神美”。如果我们已能对“形、神”二美鉴之、赏之,那此时的我们必定能揭开语文最美的那层面纱——“辞美”。名家名篇构筑而成的辉煌的文学殿堂,优美的意境,精彩的细节,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
形美
“形美”是三者当中最易懂,最好鉴赏的,也是学生最易产生审美激情的,也是鉴赏其余二美的基础。今天我就《中国艺术里的虚与实》来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中突显“美”的。
在上这节课时,我首先导入课文后我明确告诉同学,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节审美课,引导学生主要理解这三大块:
1.宋代翰林画院选拔画师时曾经出过两个这样的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请同学们想一想并描述出来,学生的审美情趣就已经激发出来了。
2.文中有大量的名画《女史箴图卷》、《免胄图》、《步辇图》,八大山人的《鱼》等,展示给同学们看,清晰逼真的画面很好的帮助他们了解艺术的虚与实这一主题。
3.教学中让同学们欣赏一中国的古典音乐《梁祝》,让同学们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去感受声音的高低起伏,时断时续,变化无穷,气象万千,去思考艺术的虚与实在音乐当中的体现。
审美与学习同步进行,更有利于我们教学目的的实现。
神美
“神美”的鉴赏需要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文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一经打开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产生审美情趣,故称之为“神美”,下面我就以《道士塔》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神美”。
《道士塔》这一课是余秋雨先生的经典散文之作。他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把祖国山水,民族感情,华夏文化三者交融浑然一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时代面前痛苦着、呻吟着,看到了作者那颗拳拳赤子之心,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当学生明白这一些时早已激发出愤然、无奈情感、沸腾的鲜血,他们又怎会不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呢?
辞美
“辞美”是三者当中最难鉴赏的,最具有文学性的,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它也最接近我们的常规教学,只需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鉴赏就好,所以这里我就只以宋词当中的一些优美文句鉴赏为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为写无限愁绪,前一句化愁为水,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故都金陵,站在城头,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带去李煜的恨与愁,何其凄美哉。后一句愁欲说还休,如此深沉、凝重之情又怎一个愁字道得尽,说得完,不经意间我们也不禁为女词人情之深而叹,词之美而呼。窥一斑而见豹,语文课本中隽语美词怎说得完,道得尽,学生享受还来不及又怎会觉得语文课会索然无味呢。
其实在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能发掘出美,只要我们的教师敢于花时间让我们的学生去充分的享受美,我们的语文课将更加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