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听过最好听的书名是《诺阿诺阿》,翻译成中国话,就是“香啊香”。
书是法国高更写的,就是画画的那个。当我还是一个自大而自以为是的人时,我不喜欢高更的画。因为他的画里,都是一些不穿衣服的、身形像木头一样结实的古棕色妇女,她们的表情也是木然的。我那时候喜欢拉斐尔,喜欢穿衣服的,文明的。
知道高更的个人经历后,我才觉得惊奇。这个人的一生只要画画就足够了。他原本是个银行职员,为了画画而离婚辞职,四处学画。他甚至还和凡·高同处过两个月,每次吵架的时候,凡·高都拿着刀追杀高更。高更最后搬出了公寓。那天晚上,凡·高自杀了,是唯一成功的一次自杀。而高更最有名的举动就是离开了欧洲,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塔希提岛上,作为一个成员生活在土著人中间。
于是就有了我看到的这本带图画的日记《诺阿诺阿》。岛上的土著人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开化的。他们说土话,住草屋,上山采果,裸体走路。当他们和高更稍微熟一点的时候,就把高更叫做“那个造人的人”。还有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很喜欢在他的背后看他作画。看高更调出鲜艳的颜色,年轻人吓得目瞪口呆。高更劝他也画着玩,他很惊诧地说:“我不行,我没有你那么有用。”——可见那个民族多么未经开垦,他们还认为艺术家是有用的!
高更在那里娶了一个13岁的妻子——我看了照片,她远远没有高更描述的那样青春美丽。她盘腿坐在地上,顶着一张大大呆呆的脸,单眼皮。不难想象,这样的人再怎么结实地恋爱,心里也只是激起一点微温而已。
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喜悦和悲哀都纯粹得不得了,所以表现出来反而异常平静淡定。当我有朝一日成为一个艺术家,我来到这样的地方也会很激动的。这种激动不仅仅是像看到新雪,一个手印一个脚印也没有,自己是第一人——那是航海家哥伦布的激动。艺术家又有格外的自私:想摄进别人的灵魂。
我第一次听到“摄进灵魂”的这种说法,是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里,她给当地的人拍照片,当地的居民很生气,说她是要“摄进他们的灵魂”,就好像《西游记》里有一个金角大王,他的法宝是一个紫金葫芦,他只要喊谁的名字,就能把那人的元神吸入葫芦里。
而现在社会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别人给自己这种殊荣:“照我吧,写我吧,而我吧,曝光一下我吧。”但真正的艺术家珍惜的灵魂,是惊惶的、淳朴的、神秘的,几乎与神灵沟通的——是诺阿诺阿的灵魂。
高更是成功了,无数张在塔希提岛上的写生汇成了一张《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你让我形容这幅画,我只能说:“画的是几个裸体土著人在采果子。”高更在这幅画的时候,没有用任何的模特,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收录:也没有做任何涮色的修改,而是直接把一桶太阳的颜色泼倒在画布上。
在画完这幅画之后,高更就去自杀了,没有死成。三毛也是自杀的。而岛上的人,沙漠的人,那些还依然缓慢地墩墩地步行在棕榈树下、或是沙漠里的人,生活一点也没变。也毫无察觉,曾经有人那么膜拜和向往他们香啊香的灵魂。
现在又在重放《西游记》了,金角大王可以用紫金葫芦吸取别人的元神,而最终,他也被胡芦收了。看到这一幕,我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拍手称快。我想,最后灵魂被收走,溺在宝贝葫芦里无法自拔,死在其中的,还是艺术家自己。
编辑 姚 晟
书是法国高更写的,就是画画的那个。当我还是一个自大而自以为是的人时,我不喜欢高更的画。因为他的画里,都是一些不穿衣服的、身形像木头一样结实的古棕色妇女,她们的表情也是木然的。我那时候喜欢拉斐尔,喜欢穿衣服的,文明的。
知道高更的个人经历后,我才觉得惊奇。这个人的一生只要画画就足够了。他原本是个银行职员,为了画画而离婚辞职,四处学画。他甚至还和凡·高同处过两个月,每次吵架的时候,凡·高都拿着刀追杀高更。高更最后搬出了公寓。那天晚上,凡·高自杀了,是唯一成功的一次自杀。而高更最有名的举动就是离开了欧洲,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塔希提岛上,作为一个成员生活在土著人中间。
于是就有了我看到的这本带图画的日记《诺阿诺阿》。岛上的土著人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开化的。他们说土话,住草屋,上山采果,裸体走路。当他们和高更稍微熟一点的时候,就把高更叫做“那个造人的人”。还有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很喜欢在他的背后看他作画。看高更调出鲜艳的颜色,年轻人吓得目瞪口呆。高更劝他也画着玩,他很惊诧地说:“我不行,我没有你那么有用。”——可见那个民族多么未经开垦,他们还认为艺术家是有用的!
高更在那里娶了一个13岁的妻子——我看了照片,她远远没有高更描述的那样青春美丽。她盘腿坐在地上,顶着一张大大呆呆的脸,单眼皮。不难想象,这样的人再怎么结实地恋爱,心里也只是激起一点微温而已。
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喜悦和悲哀都纯粹得不得了,所以表现出来反而异常平静淡定。当我有朝一日成为一个艺术家,我来到这样的地方也会很激动的。这种激动不仅仅是像看到新雪,一个手印一个脚印也没有,自己是第一人——那是航海家哥伦布的激动。艺术家又有格外的自私:想摄进别人的灵魂。
我第一次听到“摄进灵魂”的这种说法,是在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里,她给当地的人拍照片,当地的居民很生气,说她是要“摄进他们的灵魂”,就好像《西游记》里有一个金角大王,他的法宝是一个紫金葫芦,他只要喊谁的名字,就能把那人的元神吸入葫芦里。
而现在社会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别人给自己这种殊荣:“照我吧,写我吧,而我吧,曝光一下我吧。”但真正的艺术家珍惜的灵魂,是惊惶的、淳朴的、神秘的,几乎与神灵沟通的——是诺阿诺阿的灵魂。
高更是成功了,无数张在塔希提岛上的写生汇成了一张《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何许人?我们往何处去?》你让我形容这幅画,我只能说:“画的是几个裸体土著人在采果子。”高更在这幅画的时候,没有用任何的模特,因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收录:也没有做任何涮色的修改,而是直接把一桶太阳的颜色泼倒在画布上。
在画完这幅画之后,高更就去自杀了,没有死成。三毛也是自杀的。而岛上的人,沙漠的人,那些还依然缓慢地墩墩地步行在棕榈树下、或是沙漠里的人,生活一点也没变。也毫无察觉,曾经有人那么膜拜和向往他们香啊香的灵魂。
现在又在重放《西游记》了,金角大王可以用紫金葫芦吸取别人的元神,而最终,他也被胡芦收了。看到这一幕,我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拍手称快。我想,最后灵魂被收走,溺在宝贝葫芦里无法自拔,死在其中的,还是艺术家自己。
编辑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