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高校思政教育也应该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在思政教学中,单纯的理性教育或者情感教育往往都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在对理性和情感的分析中,找出高校思政教学的正确方法。教师要明白理性与情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高校思政教育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要实现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理性;情感;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才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校学生在面临社会上众多诱惑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因素左右着学生的观念,高校思政教育在这时候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思政教育蕴涵着理性,理性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但同时也赋予情感,情感教育对理性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理性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1)理性是真理产生的依据。真理之所以具有征服力,是因为真理不但具有科学性,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文化。理性是真理产生的基础,高校教学应该坚持以理服人,就是坚持理性教学,并将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把教学过程变成简单的说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体现理论与社会的相关性,才能够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中学习的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典型事例来分析,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理论的科学性。
(2)认知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理性教育的意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五要素:知、情、信、意、行,这五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其中,认知是基础,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而理性又是认知的核心,离开理性的认知没有任何的意义。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要求教育者具备发掘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的智力。目前很多教育者对理性认知的认识还不够,导致教学过程成为单纯的灌输知识的过程,使高校思政课失去活力。
(3)理性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人进行思想上的政治教育,这本身就是理性教育,如果思政教育没有了理性,也就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比如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精神,学生无法自发产生,需要教师通过理性的传播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同时,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育者在传播理性知识的时候过于死板,就会放大理性教育的消极性,因此,思政教育在坚持理性教育的基础上应该重视以人为本。
二、情感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1)情感对思政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情感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积极的态度,其中,师生关系是情感的促进作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给予关心、问候,或者鼓励性话语,就会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也比较容易听进去。相反,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冷淡,教师提问学生很生硬,并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那么学生就会由厌烦教师上升到厌烦这门学科,影响学习效率。
(2)情感对思政教育起到调节作用。情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比中学时期复杂得多,也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人际关系,情感是和人们的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情感主要包括理智感和道德感,高级的情感是属于精神上的和政治上的。在思政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上升到高级的情感,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情感要求。
(3)情感对思政教育起到凝聚作用。情感对思政教育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在师生交流中提高凝聚力,调查显示,人格高尚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在工作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理性是教育的基础,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有了情感才能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使师生情感相一致,这样能够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理性与情感的结合
(1)思政教育的特点要求理性与情感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大多都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因此其学科性质要求思想政治进行情感教育。思政教育的内容十分具有理性,学科知识十分严密,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话,又要具备一些人性和人情。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单纯的理论教学可能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少,那些理论知识就没那么有说服力,情感教育能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理论知识的说服力。
(2)避免绝对理性或绝对情感的教育方式。理性与情感相结合,要求由理性主导情感,由情感承载理性,在思政教学中要寻找两者的有效结合点,不能绝对理性或者绝对情感。如果绝对理性教学,虽然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无从得知,枯燥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果绝对情感教学,就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因此,要寻找理性与情感的结合点,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总结:在科技发展、学生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正确方法。理性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没有理性就没有科学的理论产生,而情感教育也是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生需要接受情感上的教育,教师在情感上给予关心和沟通对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理性主导情感,情感承载理性,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竹,李全文.试论情感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磁力效应[J].教育与职业,2009(18).
[2]赵少华.高校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构建[J].时代教育,2010(2).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理性;情感;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才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高校学生在面临社会上众多诱惑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因素左右着学生的观念,高校思政教育在这时候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思政教育蕴涵着理性,理性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但同时也赋予情感,情感教育对理性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理性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1)理性是真理产生的依据。真理之所以具有征服力,是因为真理不但具有科学性,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文化。理性是真理产生的基础,高校教学应该坚持以理服人,就是坚持理性教学,并将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把教学过程变成简单的说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体现理论与社会的相关性,才能够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中学习的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典型事例来分析,让学生自己去领悟理论的科学性。
(2)认知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理性教育的意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五要素:知、情、信、意、行,这五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其中,认知是基础,对人的行为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而理性又是认知的核心,离开理性的认知没有任何的意义。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实施要求教育者具备发掘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的智力。目前很多教育者对理性认知的认识还不够,导致教学过程成为单纯的灌输知识的过程,使高校思政课失去活力。
(3)理性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人进行思想上的政治教育,这本身就是理性教育,如果思政教育没有了理性,也就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比如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精神,学生无法自发产生,需要教师通过理性的传播和引导,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同时,学生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育者在传播理性知识的时候过于死板,就会放大理性教育的消极性,因此,思政教育在坚持理性教育的基础上应该重视以人为本。
二、情感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1)情感对思政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情感对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积极的态度,其中,师生关系是情感的促进作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给予关心、问候,或者鼓励性话语,就会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也比较容易听进去。相反,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冷淡,教师提问学生很生硬,并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那么学生就会由厌烦教师上升到厌烦这门学科,影响学习效率。
(2)情感对思政教育起到调节作用。情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比中学时期复杂得多,也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人际关系,情感是和人们的需要相联系的体验,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情感主要包括理智感和道德感,高级的情感是属于精神上的和政治上的。在思政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上升到高级的情感,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情感要求。
(3)情感对思政教育起到凝聚作用。情感对思政教育的凝聚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在师生交流中提高凝聚力,调查显示,人格高尚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该在工作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理性是教育的基础,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有了情感才能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情感,使师生情感相一致,这样能够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理性与情感的结合
(1)思政教育的特点要求理性与情感要结合。高校思政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大多都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因此其学科性质要求思想政治进行情感教育。思政教育的内容十分具有理性,学科知识十分严密,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话,又要具备一些人性和人情。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单纯的理论教学可能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少,那些理论知识就没那么有说服力,情感教育能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理论知识的说服力。
(2)避免绝对理性或绝对情感的教育方式。理性与情感相结合,要求由理性主导情感,由情感承载理性,在思政教学中要寻找两者的有效结合点,不能绝对理性或者绝对情感。如果绝对理性教学,虽然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无从得知,枯燥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如果绝对情感教学,就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因此,要寻找理性与情感的结合点,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总结:在科技发展、学生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正确方法。理性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没有理性就没有科学的理论产生,而情感教育也是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生需要接受情感上的教育,教师在情感上给予关心和沟通对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是理性与情感的结合,理性主导情感,情感承载理性,促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竹,李全文.试论情感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磁力效应[J].教育与职业,2009(18).
[2]赵少华.高校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构建[J].时代教育,2010(2).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