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和谐 民族性格 定位角色 塑造教师形象 树立威信 师爱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相当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前提,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学相长,使学生“自由地呼吸”的必备条件。而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其行为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民族地区教育不同于其它地区,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有如下几点心得。
一、了解民族性格
《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指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教育状况,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而在风俗、习惯、处事行为等方面形成共同一致的、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个民族整体性格。民族地区教育,应重视这一点,以民族性格为依据,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民族性格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如勇敢、团结、执着等,但优点并不是决对的,如果不把握好尺度,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育时既要“扬长”,又要“避短”。教育学生勇敢但不冲动、鲁莽,团结但不拉帮结派、扰乱秩序 ,执着但不脱离实际、追求虚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已经全面实施,但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仍然阻碍教育的发展,与很多地区教育水平差距还很大,因此民族地区教师转变观念刻不容缓。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重教师“教”,现在应向重视学生“学”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传统的重结果应向重过程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唯我独尊”, 应向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和平等转变,教师应成为 “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教师形象的塑造相当重要
教师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负有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他们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学习模仿。有一个教育现象: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会决定这个班级的性格,尤其在小学更是明显,班主任性格外向这一班学生大多活蹦乱跳,如果一个班主任性格内向整个班级则比较沉稳、少动。如果某两个班主任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那这两个班级的学生交往也会明显增多。 这说明教师个体形象会影响学生群体,教师形象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与其形象优劣成正例。因此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民族地区学生一般都有统一的信仰,对理想的追求比较执着,因此教师形象这一点更是重要。然而要塑造出刚正不阿、儒雅可亲、谈吐得体的教师形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在长期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从内在和外在不断的培养提升自己,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要求为行为准则才能达到。“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达“教育无声”。
四、树立威信但不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心理学中指出,教育者的威信与教育效果成明显的一致性。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教师要在学生中要树立很高的威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威信的重要,但在树立时确有了偏差,错将威信树立为过度威严。两者看似相近,都能使人服从,但有着天壤之别,前者使人折服,主动。而后者却使人危惧、被动,相比之下教育效果就不言而语了
五、用“心”从教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架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老师给学生真挚的爱,学生才能时刻感受到关怀与期待,才能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仰慕之情,他们才会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学生毕业后或转校后,与其朝夕相处几年的老师大街相遇,如同陌生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在某个方面说明了教育的不到位,学生连最其码的尊敬师长都做不到,或是学生与教师有着很厚的膈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感染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后进生,不能以成绩的差异而亲之、爱之或厌之、恶之,应一视同仁,平等的分享其爱。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必然尊敬老师,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师要扮演好三重角色“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挚友”。记得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这样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因为越是贫瘠的土地,越是需要陽光和雨露,应当用赤诚之心去爱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越是残花越要精心护养。”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相当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前提,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学相长,使学生“自由地呼吸”的必备条件。而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其行为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民族地区教育不同于其它地区,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有如下几点心得。
一、了解民族性格
《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指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教育状况,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而在风俗、习惯、处事行为等方面形成共同一致的、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个民族整体性格。民族地区教育,应重视这一点,以民族性格为依据,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民族性格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如勇敢、团结、执着等,但优点并不是决对的,如果不把握好尺度,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育时既要“扬长”,又要“避短”。教育学生勇敢但不冲动、鲁莽,团结但不拉帮结派、扰乱秩序 ,执着但不脱离实际、追求虚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在民族地区已经全面实施,但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仍然阻碍教育的发展,与很多地区教育水平差距还很大,因此民族地区教师转变观念刻不容缓。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重教师“教”,现在应向重视学生“学”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传统的重结果应向重过程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唯我独尊”, 应向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和平等转变,教师应成为 “平等中的首席”。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教师形象的塑造相当重要
教师形象,就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负有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他们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学习模仿。有一个教育现象: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会决定这个班级的性格,尤其在小学更是明显,班主任性格外向这一班学生大多活蹦乱跳,如果一个班主任性格内向整个班级则比较沉稳、少动。如果某两个班主任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那这两个班级的学生交往也会明显增多。 这说明教师个体形象会影响学生群体,教师形象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与其形象优劣成正例。因此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民族地区学生一般都有统一的信仰,对理想的追求比较执着,因此教师形象这一点更是重要。然而要塑造出刚正不阿、儒雅可亲、谈吐得体的教师形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在长期的工作中和生活中从内在和外在不断的培养提升自己,时刻以《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要求为行为准则才能达到。“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达“教育无声”。
四、树立威信但不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心理学中指出,教育者的威信与教育效果成明显的一致性。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教师要在学生中要树立很高的威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威信的重要,但在树立时确有了偏差,错将威信树立为过度威严。两者看似相近,都能使人服从,但有着天壤之别,前者使人折服,主动。而后者却使人危惧、被动,相比之下教育效果就不言而语了
五、用“心”从教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架起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老师给学生真挚的爱,学生才能时刻感受到关怀与期待,才能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仰慕之情,他们才会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学生毕业后或转校后,与其朝夕相处几年的老师大街相遇,如同陌生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在某个方面说明了教育的不到位,学生连最其码的尊敬师长都做不到,或是学生与教师有着很厚的膈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感染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后进生,不能以成绩的差异而亲之、爱之或厌之、恶之,应一视同仁,平等的分享其爱。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必然尊敬老师,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师要扮演好三重角色“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挚友”。记得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这样说过:“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位学生,因为越是贫瘠的土地,越是需要陽光和雨露,应当用赤诚之心去爱每一片绿叶,每一朵鲜花,越是残花越要精心护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