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再思考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情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今天的思想政治教学早已经不是口头的说教这种单向传输的方式,而是强调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情境,意味着教学范式的转换,意味着教、学行为的转变,意味着教学重心的转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42-02[作者简介]阚先锋(1975—),男,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情境”这一概念进入教学视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课程改革的支撑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该理论,情境是发生学习的条件之一;二是我国当代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理论。本文情境所指既包括上述理论的精髓,也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个性化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情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今天的思想政治教学早已经不是口头的说教这种单向传输的方式,而是强调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显然,思考的载体或者说途径,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情境。
  一、情境,意味着教学范式的转换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情境的理解,最初是从情境创设开始的。在一节课之初,教师总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入课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仅仅局限于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理解情境,需要更宏观的视角。
  根据研究,当下教育正由“认知”的范式向“情境”的范式转换。由此可见,对情境的理解要从知识构建的角度来认识。就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而言,梳理本门学科的发展史可以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清末的“修身”至民国的“公民人格”,从“三民主义”到政治思想教育,既强调学习者个体的内心修养,也注重这种修养的社会性。改革开放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双基”背景下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从改革开放算起,知识性目标就属于“认知”领域所研究的范畴,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生成的有意义的讲授等。又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为了让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性目标达成,教学选择趋向应试,从而生成了久为诟病的机械记忆、题海战术。而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的教学更注重“人”(主要是指学生)的发展,更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即知识的构建过程),于是建构主义等后现代课程理念成为支撑教学行为的重要理论。显然,课程改革前后教学理念的转换根本上是教学范式的转换,是由认知的范式走向了情境的范式。
  在认知的范式中,注重学生对概念和论断的记忆与理解,而在情境的范式中,思想政治教学所期待的观点应当由学生的主动建构去生成。因此,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应当是一个能够支撑政治观点形成的综合体,而不是某一个方面。譬如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课的教学中,从认知的角度看,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中国特色等关键词,然后是对句义的理解;而在情境的范式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各个民主党派的成立背景与成员组成,以让学生对“多党”有深刻的理解;给学生提供新中国成立前至今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让学生自主构建“共产党领导”以及“政治协商”的含义。而“中国特色”的意义构建,则在于学生能够有效地将中国与外国的政党制度进行对比。因此,在情境范式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逐词解释,而是给学生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
  二、情境,意味着教、学行为的转变
  基于范式转换的高度对情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学是否有效就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行为了。显然,此处教师的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而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听”。那情境视角下的教与学应当是什么样的具体行为呢?此处仍以上面所举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为例来阐述。
  本教学内容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于让学生理解“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在于让学生理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情境:其一,在“共商国是,同舟共济”体例中,结合课本上提出的“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主党吗”等四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教材(尤其是“镜头一”和“镜头二”提供的信息)、网络等,收集关于各民主党派的成立背景、党员组成特点等,如果条件不够或者有其他考虑,也可以由教师收集后呈现给学生,这是给学生提供的一种物化情境。其二,引导学生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这是将物化情境转化为知识意义的一个过程,是情境范式的核心组成部分。没有这个部分,那所谓的情境就是为情境而情境。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让学生基于物化情境,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去寻找并发现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确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一般来说,通过这种关系的梳理就会自然发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也就构建出了“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的意义。至于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其也可以基于以上准备的物化情境,让学生以某一项政策(应当是具有当下时效性)的酝酿与出台过程为载体,去梳理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学派所起的作用,以及在作用体现过程中的党与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一些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种关系,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好分析归纳工作,看学生的表述是否得当,提醒学生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重要时刻,也是情境范式中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升华时刻。
  当然,本知识构建过程中情境还有多个。但总的来说,情境范式下教师的角色变成了情境的设计与提供者,变成了知识(意义)构建的指导与组织者,而学生的角色是知识(意义)的构建者。显然,这样就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教学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三、情境,意味着教学重心的转移
  显然,情境范式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心发生了转移,教师注重于怎样能让学生构建出知识或意义,而学生则注重于怎样才能构建出意义。这样的转移是有意义的,也是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因为当下的高中生早已经不会接纳直接输入的观点,但对自己内心生成的观点却相当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帮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这一任务要得到落实,关键在于让学生自主生成相应观念。
  那么,在此教学过程中发生这样的转移会不会影响应试效果呢?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对近年高考政治试卷有过研究的同行都知道,今天的政治高考试题已经是十分灵活了,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知识(意义)构建的过程中自主生成的。因此情境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非但不会削弱高考竞争力,还会增强这种竞争力,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笔者以为,这应当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学的取向。
  参考文献:
  [1]严昭霞.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学与管理,2004(27).
  [2]司晶.论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政课中的运用[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反流性胃炎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铝碳酸镁组各12只,模型组、铝碳酸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黏着斑(focal adhesions,FAs)分子桩蛋白(paxillin)和纽蛋白(vincul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导致的肺功能减退,以进行性加重的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常以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动脉优势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椎动脉优势型PCIV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不同学校的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学校不仅仅需要重视教学科研,更要重视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水平,而且有利于学校进行细节管理,进而实现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学;精细化管理;科学内涵;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分娩的孕产妇64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体质量将新生儿分为低体质量儿、正常体质量儿及巨大
[摘要]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方面,使情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升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愉悦学习数学的情感;诱思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创新的精神;多元评价,升华学生数学情感、价值观等。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37-03[作
[摘要]生本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顺应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可以从前置作业的设计、合作交流的指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这几个方面努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本理念;精心设计;多元评价;以学为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39-0
新课程,新目标;新高考,新要求。高中历史学习任务重、内容多、课时紧、复习时间有限。为了提高高中历史复习的课堂效果,教师可尝试一种新的复习方法———口述复习,改变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