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渗透在初中体育课堂可获取独具特色的教学优势,达到德育教育更高价值。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正确、科学的利用体育教育传递德育元素,让学生受益终身。本文将基于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渗透展开探讨,以期能推进寓德育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德育;初中体育;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萌发了强烈主观意识,但是其情绪及心理的控制能力都有限,极易出现观念偏激、情绪失控、虚荣攀比问题,不利于学生理性平和心态及开朗积极性格的塑形。德育教育可给予学生科学思想引导及认知教导,在初中阶段凸显出基础并关键的教学作用。体育学科的诸多内容及内涵都与德育教育有着实质性的关联,而且体育学科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其与德育教育的交互渗透可获取惊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秉持终身体育提升的教学及学习理念,不断提升其传统体育锻炼思想及教学思维,正视并落实德育教育,分析梳理体育学科内容特点、教学特色,将德育元素科学有序的渗透于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素养、体育运动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感。
一、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体育课堂的切入点
(1)结合体育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包含有鲜明的积极因素,体育教师应从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剖析延伸其教学内涵,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思想引导。例如,体育教师可在接力跑、拔河赛等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入德育教育,引导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友爱互助精神;在中长跑体育训练中,切入德育教育,借助训练“极点”现象,磨练学生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在韵律操体育项目练习过程中,切入德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及热爱生活等思想情感。
(2)结合课堂纪律教学
体育教学及其训练需要一定的纪律给予学生课堂行为及思维约束,以此确保教学及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教学纪律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纪律的认知遵守,也能提升学生的遵纪守法意及维护集体意识。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意志素养、行为能力等,恰当科学的将德育教育,引入每个教学环节的纪律维护中,潜移默化的发挥出德育教育能效。例如,队列队形体育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借机培养提升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体育场地及器械器材的清洁维护中,体育教师可借机强化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情感。
(3)结合体育教师行为
德育教育应以体育教师行为为传递载体,将德育元素贯穿体育活动全过程、渗透体育活动全层面,进而给予学生及时、全面的观念想法引导,发挥出德育价值。体育教师应保持行为大方利索、谈吐文雅,示范标准等,同时要秉持“强魄育魂”的高阶体育理念,关爱学生以实现诲人不倦的教学状态。体育教师要清晰认知到学生是德育、体育的教学主体,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体育能力等设计科学性、拓展性的体育教学课程,并根据学生体育课堂情绪表达及行为表现,及时恰当的调整德育教育,确保学生充分认识、感知体育与德育的关联,帮助学生尽可能的汲取内化德育元素,助力良好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具体渗透途径
(一)借助集体运动锻炼团队意识
德育可渗透于体育集体性运动锻炼中,让学生在集体性的体育锻炼中接触合作规则、感受团队力量及体育精神。集体运动是体育教学及训练的典型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运动规则、教学内容、训练技巧等,是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项目。初中阶段的集体性体育运动包括接力跑等田径运动、足球等球类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耐力、合作技巧及精神都可进行有效锻炼提升。体育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集体性体育运动中,可借助运动中的困难节点、耐力节点等,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竞技精神、合作精神及平博精神,在学生身体记忆、精神感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合作方式、竞技方式,促使学生不仅可提升其合作意识、运用精神,还能体会到体育运动拼搏后的成功及团队合作力量,确保学生可正面感悟、准确转换体育德育教育。例如,体育教师可借助每天的体操运动传递德育元素,可引导学生在体操列队、体操锻炼等层面感知纪律的庄严及必要,培养强化学生的自觉律己意识,这同样也是学生积极学习及健康发展所需的优异品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德育内容
体育具有户外锻炼、体能教学的特点,在专业的体育教学场地,给予学生特定的运动技巧的传授及训练。也正是体育学科的特有教学方式,为德育提供了更多的可发挥、可选择空间。基于此,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教学本质创新方法,给予德育足够充分、广袤的可发挥空间。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项目训练的主要场地,其同样也是德育的主要渗透领域,体育教师要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体育教学及训练的主体地位,梳理整合传统体育教学优势、分析完善传统体育教学短板,将德育教育创新性的渗透其中,激起学生体育参与主体性及兴奋性。例如,体育教师可将德育与实践性体育训练渗透融合,促使学生获取更加深刻的体育技能体验及德育情感感悟。体育教师可设計体育障碍赛,将篮球运动、跳高运动、接力跑运动、百米冲刺运动等纳入其中,设置成多个运动障碍,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完成体育实践训练,体育教师遵从“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划分出多个整体能力相似的实践小团队,确保体育障碍赛的可比性及公平性,要求各个小团队自行安排各个环节的参与队员,锻炼学生的分析统筹能力及合作参与意识,然后再开展后续的体育障碍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育能力、逻辑能力,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潜能,还能切实升华学生的体育精神、集团荣誉感。
(三)发现教学问题开展德育教育
教学是传递正确知识、思维及理念的过程,其不可避免的会对学生既有思维或认知产生冲突,进而发现教学问题。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传递教学知识的环节,还具有特有的技能实践训练环节,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问题的发生几率更高,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并借助德育教育针对性的引导解决体育教学问题,以此推进学生的体育认知观念、行为方法的准确发展。尤其是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的深入下,体育教学目标从素质体能提升教育延伸至素质与智力、思想与态度、情感与品格的教育培养,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具有教学效果叠加、放大的教学优势及成效,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体育问题、抓住德育教育时机。例如,在体育户外训练或团队合作中,学生之间难免发生肢体或思想上的摩擦冲突,体育教师可抓住该教学问题及时机,渗透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感知体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构建互帮互助、团建合作的体育训练氛围。
总结
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渗透,可给予学生科学思想引导及认知教导,利于学生道德价值素养、体育运动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可以体育教师为德育渗透教学载体,将德育与体育教学内容、课堂纪律教学、实践运动训练等相结合,助力良好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8):11-18.
[2]彭银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6):82+84.
[3]周浩然.简论“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01):37-38+43.
[4]沈建华,王自清.“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5):1-4.
关键词:德育;初中体育;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萌发了强烈主观意识,但是其情绪及心理的控制能力都有限,极易出现观念偏激、情绪失控、虚荣攀比问题,不利于学生理性平和心态及开朗积极性格的塑形。德育教育可给予学生科学思想引导及认知教导,在初中阶段凸显出基础并关键的教学作用。体育学科的诸多内容及内涵都与德育教育有着实质性的关联,而且体育学科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其与德育教育的交互渗透可获取惊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秉持终身体育提升的教学及学习理念,不断提升其传统体育锻炼思想及教学思维,正视并落实德育教育,分析梳理体育学科内容特点、教学特色,将德育元素科学有序的渗透于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素养、体育运动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感。
一、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体育课堂的切入点
(1)结合体育教学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中包含有鲜明的积极因素,体育教师应从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剖析延伸其教学内涵,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及思想引导。例如,体育教师可在接力跑、拔河赛等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入德育教育,引导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友爱互助精神;在中长跑体育训练中,切入德育教育,借助训练“极点”现象,磨练学生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在韵律操体育项目练习过程中,切入德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及热爱生活等思想情感。
(2)结合课堂纪律教学
体育教学及其训练需要一定的纪律给予学生课堂行为及思维约束,以此确保教学及训练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教学纪律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纪律的认知遵守,也能提升学生的遵纪守法意及维护集体意识。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意志素养、行为能力等,恰当科学的将德育教育,引入每个教学环节的纪律维护中,潜移默化的发挥出德育教育能效。例如,队列队形体育技能的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借机培养提升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体育场地及器械器材的清洁维护中,体育教师可借机强化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情感。
(3)结合体育教师行为
德育教育应以体育教师行为为传递载体,将德育元素贯穿体育活动全过程、渗透体育活动全层面,进而给予学生及时、全面的观念想法引导,发挥出德育价值。体育教师应保持行为大方利索、谈吐文雅,示范标准等,同时要秉持“强魄育魂”的高阶体育理念,关爱学生以实现诲人不倦的教学状态。体育教师要清晰认知到学生是德育、体育的教学主体,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体育能力等设计科学性、拓展性的体育教学课程,并根据学生体育课堂情绪表达及行为表现,及时恰当的调整德育教育,确保学生充分认识、感知体育与德育的关联,帮助学生尽可能的汲取内化德育元素,助力良好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具体渗透途径
(一)借助集体运动锻炼团队意识
德育可渗透于体育集体性运动锻炼中,让学生在集体性的体育锻炼中接触合作规则、感受团队力量及体育精神。集体运动是体育教学及训练的典型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体育运动规则、教学内容、训练技巧等,是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项目。初中阶段的集体性体育运动包括接力跑等田径运动、足球等球类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耐力、合作技巧及精神都可进行有效锻炼提升。体育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集体性体育运动中,可借助运动中的困难节点、耐力节点等,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竞技精神、合作精神及平博精神,在学生身体记忆、精神感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合作方式、竞技方式,促使学生不仅可提升其合作意识、运用精神,还能体会到体育运动拼搏后的成功及团队合作力量,确保学生可正面感悟、准确转换体育德育教育。例如,体育教师可借助每天的体操运动传递德育元素,可引导学生在体操列队、体操锻炼等层面感知纪律的庄严及必要,培养强化学生的自觉律己意识,这同样也是学生积极学习及健康发展所需的优异品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德育内容
体育具有户外锻炼、体能教学的特点,在专业的体育教学场地,给予学生特定的运动技巧的传授及训练。也正是体育学科的特有教学方式,为德育提供了更多的可发挥、可选择空间。基于此,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教学本质创新方法,给予德育足够充分、广袤的可发挥空间。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项目训练的主要场地,其同样也是德育的主要渗透领域,体育教师要尊重并落实学生的体育教学及训练的主体地位,梳理整合传统体育教学优势、分析完善传统体育教学短板,将德育教育创新性的渗透其中,激起学生体育参与主体性及兴奋性。例如,体育教师可将德育与实践性体育训练渗透融合,促使学生获取更加深刻的体育技能体验及德育情感感悟。体育教师可设計体育障碍赛,将篮球运动、跳高运动、接力跑运动、百米冲刺运动等纳入其中,设置成多个运动障碍,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完成体育实践训练,体育教师遵从“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划分出多个整体能力相似的实践小团队,确保体育障碍赛的可比性及公平性,要求各个小团队自行安排各个环节的参与队员,锻炼学生的分析统筹能力及合作参与意识,然后再开展后续的体育障碍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体育能力、逻辑能力,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潜能,还能切实升华学生的体育精神、集团荣誉感。
(三)发现教学问题开展德育教育
教学是传递正确知识、思维及理念的过程,其不可避免的会对学生既有思维或认知产生冲突,进而发现教学问题。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传递教学知识的环节,还具有特有的技能实践训练环节,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问题的发生几率更高,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并借助德育教育针对性的引导解决体育教学问题,以此推进学生的体育认知观念、行为方法的准确发展。尤其是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的深入下,体育教学目标从素质体能提升教育延伸至素质与智力、思想与态度、情感与品格的教育培养,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具有教学效果叠加、放大的教学优势及成效,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体育问题、抓住德育教育时机。例如,在体育户外训练或团队合作中,学生之间难免发生肢体或思想上的摩擦冲突,体育教师可抓住该教学问题及时机,渗透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感知体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构建互帮互助、团建合作的体育训练氛围。
总结
德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渗透,可给予学生科学思想引导及认知教导,利于学生道德价值素养、体育运动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可以体育教师为德育渗透教学载体,将德育与体育教学内容、课堂纪律教学、实践运动训练等相结合,助力良好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8):11-18.
[2]彭银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6):82+84.
[3]周浩然.简论“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01):37-38+43.
[4]沈建华,王自清.“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