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品格和能力,通过在物理教学中对一些方法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物理学习;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2】
物理教学,就要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更要着眼于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物理观念、学习态度养成;关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的科学性形成,关注学生探究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强化;关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培养。根据平时对教学的思考及反思,我觉得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具体如下:
一、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学习物质的运动时、分析力时把物体看作质点,忽视物体体积,学习杠杆时把物体当做刚体,忽视形变与粗细,这些是通过建立理想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忽视影响不大的干扰因素,焦聚于一个研究对象。学习电场、磁场时通过电场线、磁感线这些概念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电场、磁场,形成电场、磁场的概念。在学习匀加速运动、圆周运动等时,其实它们都是理想化的过程模型。【3】我们用方程来研究抛物运动,用麦克斯韦方程来描述电磁波等,就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物理现象。建模方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认识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学习怎样去分析物理现象、思考物理原理,用科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强化实验探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课的学习离不开实验与探究,科学探究也是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假设的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教给学生从生活实际、以往经验出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猜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一般的实验分析方法、探究方法。重视学生实验探究反思与实验探究评价,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估实验,如何选取好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如何改进实验。课本中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等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中能够让学生探究的环节,也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探究,如晶体熔化规律、探究声音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实验,没有办法让每组学生单独完成,但完全可以让学生完成猜想、实验分析等探究环节。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课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例如“探究影响滑轮组效率大小的因素”等。通过实验探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课联系实际生活比较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倡物理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一方面要认识到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来自市实际生活,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接地气”。导课尽可能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例子。例如通过“彩虹为什么七彩的?”来导入光的色散;通过“晴朗的天空和深水潭为什么是蓝色的?”、“晚霞和朝霞为什么是红色的?”来导入光的散射;通过“肥皂泡上面为什么会有彩色的纹理?”来导入光的干涉。光学中是这样,其他内容也一样可以。课堂设计尽可能运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运用5个空酒瓶里面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就可以敲出“1,2,3,4,5”五个音符,完全可以演奏“我是一个粉刷匠”、“我有一个小羊羔”、“欢乐颂”等曲子;在学习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时,可以用交流接触器和自动上水器中的电磁阀拆开来代替实验室的电磁铁来完成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相关实验,不但比实验室的电磁铁效果好多了,而且更受学生欢迎,更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充分的将物理知识与物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但课堂效率会得到提高,学生兴趣会增强,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也便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促进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参与社会实践还是让学生提前以科学的态度介入社会的重要方式。我曾经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鉴别地沟油”,活动中学生不但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还要用到化学属性;活动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主动查阅了大量资料,运用了多种方法。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了解到地沟油的危害,能够自发向饭馆老板进行宣传地沟油的危害,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然后我有因势利导建议学生想办法降低这些危害,于是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整理,再次走上街头向饭馆老板宣传如何处理剩饭菜、如何识别地沟油,提倡他们要抵制地沟油。我还组织过“分类收集废旧电池”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让学生就近分组,小组自主组织完成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更多的电池,知道了电池上更多参数的含义,更是在对废旧电池的分类中认识到不同电池的不同特点、不同危害,自觉形成回收电池、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增强了知识和能力。更能够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解决、处理问题,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改造社会,形成学生责任意识。而这些在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是學不到的。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新时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网站 2014.4.24
[2] 教育部 教提案〔2017〕第368号 2017.11.24
[3] 杜振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新时代.教师版》 2018年第40期
关键词:物理学习;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2】
物理教学,就要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更要着眼于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物理观念、学习态度养成;关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的科学性形成,关注学生探究意识、主动学习意识强化;关注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培养。根据平时对教学的思考及反思,我觉得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具体如下:
一、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学习物质的运动时、分析力时把物体看作质点,忽视物体体积,学习杠杆时把物体当做刚体,忽视形变与粗细,这些是通过建立理想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忽视影响不大的干扰因素,焦聚于一个研究对象。学习电场、磁场时通过电场线、磁感线这些概念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识电场、磁场,形成电场、磁场的概念。在学习匀加速运动、圆周运动等时,其实它们都是理想化的过程模型。【3】我们用方程来研究抛物运动,用麦克斯韦方程来描述电磁波等,就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物理现象。建模方法的应用,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认识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学习怎样去分析物理现象、思考物理原理,用科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强化实验探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课的学习离不开实验与探究,科学探究也是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假设的能力。充分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教给学生从生活实际、以往经验出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猜想。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一般的实验分析方法、探究方法。重视学生实验探究反思与实验探究评价,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估实验,如何选取好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如何改进实验。课本中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等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完成。演示实验中能够让学生探究的环节,也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探究,如晶体熔化规律、探究声音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等实验,没有办法让每组学生单独完成,但完全可以让学生完成猜想、实验分析等探究环节。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探究课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例如“探究影响滑轮组效率大小的因素”等。通过实验探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课联系实际生活比较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倡物理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一方面要认识到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来自市实际生活,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让我们的课堂“接地气”。导课尽可能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例子。例如通过“彩虹为什么七彩的?”来导入光的色散;通过“晴朗的天空和深水潭为什么是蓝色的?”、“晚霞和朝霞为什么是红色的?”来导入光的散射;通过“肥皂泡上面为什么会有彩色的纹理?”来导入光的干涉。光学中是这样,其他内容也一样可以。课堂设计尽可能运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可以运用5个空酒瓶里面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就可以敲出“1,2,3,4,5”五个音符,完全可以演奏“我是一个粉刷匠”、“我有一个小羊羔”、“欢乐颂”等曲子;在学习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时,可以用交流接触器和自动上水器中的电磁阀拆开来代替实验室的电磁铁来完成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相关实验,不但比实验室的电磁铁效果好多了,而且更受学生欢迎,更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充分的将物理知识与物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但课堂效率会得到提高,学生兴趣会增强,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也便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促进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参与社会实践还是让学生提前以科学的态度介入社会的重要方式。我曾经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鉴别地沟油”,活动中学生不但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还要用到化学属性;活动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主动查阅了大量资料,运用了多种方法。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了解到地沟油的危害,能够自发向饭馆老板进行宣传地沟油的危害,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然后我有因势利导建议学生想办法降低这些危害,于是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整理,再次走上街头向饭馆老板宣传如何处理剩饭菜、如何识别地沟油,提倡他们要抵制地沟油。我还组织过“分类收集废旧电池”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让学生就近分组,小组自主组织完成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更多的电池,知道了电池上更多参数的含义,更是在对废旧电池的分类中认识到不同电池的不同特点、不同危害,自觉形成回收电池、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增强了知识和能力。更能够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解决、处理问题,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改造社会,形成学生责任意识。而这些在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是學不到的。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新时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网站 2014.4.24
[2] 教育部 教提案〔2017〕第368号 2017.11.24
[3] 杜振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新时代.教师版》 2018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