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就是小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使其有效、正确掌握所学知识,是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现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习得,心理的健康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中的基石。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必须从小学生阶段抓起,因此,小学班主任应给予学生心理教育足够的重视,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予多年小学教学经验,探讨班主任如何从哪些方面来引导学生心理教育。
[关键词]:社会 心理教育 班主任 小学生
小学是人生中重要的教育阶段,小学生因年纪小、对事物充满着好奇、缺乏独立性等特点,其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育尚不成熟。如果在小学阶段忽略了学生心理教育,就有可能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验和知识,不能分辨事物对错。而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则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其健康成长。因此,可以说形成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不但要给学生教授知识,还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开展小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因
1、学校
学校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占据了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学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现阶段,小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轻视体育与德育,而注重智力的培养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实际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教育情况。这就对学生心理成长产生了障碍,单一化小学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厌烦学习,同时不利于对小学生自信心等的树立及培养。有的学校和教师还因学生成绩不好而对其进行体罚、讽刺,严重地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更别提给予心理教育了。在压抑的教学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产生自闭、自卑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及影响。这与新时期、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2、家庭
对于学生来说,人生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就是父母、家长。因此,家庭条件、父母的教育方法、文化水平、品德修养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果父母自身缺乏品德修养,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行为,父母作风不正,对孩子从心理和品德上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家庭因父母的离异使孩子心理蒙受打击,因此,对于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不必要的负担。
3、社会
在父母和学校的保护下,学生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但是,因小学生无法正确分辨事物对错,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更应注重对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型与重要性。
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引导
1、环境的营造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青少年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丰富了物质生活,孩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形形色色的诱惑也产生了。为了避免社会负面因素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就必须从心理教育入手。为了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班主任应对其正确引导,如通过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自身保护意识。
2、树立良好班主任形象,寓教于爱
小学校应主动、积极地对教师培训心理学知识,注重心理教育的宣传,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校方为督促教师心理学知识水平的提升,还可将该课程作为教师技能评定的一项内容,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培养。爱学生,但是必须有方法,在开展心理教育课时,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对学生真挚的情感表现在严格上,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提升和心灵的升华。严格要求学生建立在信任、理解、尊重等方面,班主任要做到严中有爱、严而予礼。在日常的学习中,班主任还应经常与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心理交流,将爱心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例如:对于平时害羞的学生,应积极让其参与班级活动,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渐渐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并认真倾听其心声,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予帮助。不要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对于有缺点的学生,班主任还应帮助其正视心理问题,并帮助自信心的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班主任更多的耐心和责任。以诚相待,是人与人交流、交往的基础,课堂上,师生之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在课余,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以诚相待、真心交流。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很多事物不理解,但是,班主任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或得学生们的真心拥护,并对任何事都有自信心。例如:在每年一次的校级运动会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比赛,告诉学生重在参与,而不再成绩,通过比赛不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大大增强,在提升心理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达到促进的作用。
3、学生兴趣的引导
小学校的气氛应活跃、轻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学校关键的群体活动时课堂教学,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传授的责任,为了营造本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当学生有过错时,还应对其进行综合考虑,有些问题上并非全是错误,还有正确的方面,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对积极的、正确的予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以面对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对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清楚、科学地认识到自身心理发展。
三、结束语
形成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不但要给学生教授知识,还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开展小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 拉萨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以拉萨市实验小学为例[J].西藏教育,2012(5).
[2]吴慧萍. 带领孩子走在人生十字路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反思[J].教师,2013(33).
[3]程灵,梁美凤. 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基于福建省371名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的调查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社会 心理教育 班主任 小学生
小学是人生中重要的教育阶段,小学生因年纪小、对事物充满着好奇、缺乏独立性等特点,其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发育尚不成熟。如果在小学阶段忽略了学生心理教育,就有可能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验和知识,不能分辨事物对错。而开展良好的心理教育则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其健康成长。因此,可以说形成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不但要给学生教授知识,还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开展小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原因
1、学校
学校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占据了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学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引导。现阶段,小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轻视体育与德育,而注重智力的培养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实际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教育情况。这就对学生心理成长产生了障碍,单一化小学教学方式,从而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厌烦学习,同时不利于对小学生自信心等的树立及培养。有的学校和教师还因学生成绩不好而对其进行体罚、讽刺,严重地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更别提给予心理教育了。在压抑的教学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产生自闭、自卑的心理,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及影响。这与新时期、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2、家庭
对于学生来说,人生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就是父母、家长。因此,家庭条件、父母的教育方法、文化水平、品德修养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果父母自身缺乏品德修养,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行为,父母作风不正,对孩子从心理和品德上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家庭因父母的离异使孩子心理蒙受打击,因此,对于家庭中的不良因素会给孩子心理造成的不必要的负担。
3、社会
在父母和学校的保护下,学生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但是,因小学生无法正确分辨事物对错,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更应注重对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普及型与重要性。
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引导
1、环境的营造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青少年也不例外。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也丰富了物质生活,孩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形形色色的诱惑也产生了。为了避免社会负面因素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就必须从心理教育入手。为了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班主任应对其正确引导,如通过课堂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自身保护意识。
2、树立良好班主任形象,寓教于爱
小学校应主动、积极地对教师培训心理学知识,注重心理教育的宣传,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校方为督促教师心理学知识水平的提升,还可将该课程作为教师技能评定的一项内容,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正确培养。爱学生,但是必须有方法,在开展心理教育课时,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对学生真挚的情感表现在严格上,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提升和心灵的升华。严格要求学生建立在信任、理解、尊重等方面,班主任要做到严中有爱、严而予礼。在日常的学习中,班主任还应经常与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心理交流,将爱心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例如:对于平时害羞的学生,应积极让其参与班级活动,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渐渐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并认真倾听其心声,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予帮助。不要只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对于有缺点的学生,班主任还应帮助其正视心理问题,并帮助自信心的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班主任更多的耐心和责任。以诚相待,是人与人交流、交往的基础,课堂上,师生之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在课余,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以诚相待、真心交流。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很多事物不理解,但是,班主任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或得学生们的真心拥护,并对任何事都有自信心。例如:在每年一次的校级运动会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比赛,告诉学生重在参与,而不再成绩,通过比赛不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还非常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大大增强,在提升心理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达到促进的作用。
3、学生兴趣的引导
小学校的气氛应活跃、轻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学校关键的群体活动时课堂教学,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传授的责任,为了营造本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当学生有过错时,还应对其进行综合考虑,有些问题上并非全是错误,还有正确的方面,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对积极的、正确的予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以面对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对小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清楚、科学地认识到自身心理发展。
三、结束语
形成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不但要给学生教授知识,还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开展小学生心理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 拉萨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以拉萨市实验小学为例[J].西藏教育,2012(5).
[2]吴慧萍. 带领孩子走在人生十字路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反思[J].教师,2013(33).
[3]程灵,梁美凤. 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基于福建省371名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的调查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