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18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在京召开,对2004年首届白酒科技大会召开以来10年间白酒科技工作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对白酒技术创新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梳理和评定,集中表彰了63项优秀科技成果,42名“中国白酒大师”、53名“中国白酒工艺大师”和“35名中国评酒大师”等优秀科技专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涛发表重要讲话,对行业协会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培育科技人才,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提高食品安全和产品
质量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与指导和肯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以及国家科技部、卫计委、质检总局、法制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程劲松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白酒骨干企业的200余名生产和技术负责人出席活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主持会议。
科技先行,恰逢其时
2004年至2013年,我国白酒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这与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专家队伍的建设,着力于继承传统工艺技术之上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据马勇秘书长介绍,当前白酒行业与国家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同步,正面临新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现有具备合法生产资质的白酒生产企业7310家,统计口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97家,2014年1-11月,白酒总产量1126万千升,同比增长3.6%;主营业务收入4565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利润 595亿元,同比增长-13.8 %;税金461亿元,同比增长-3.9%。数据显示,白酒产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和理性消费,对行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态势下科技创新对于白酒这个传统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黎明、马纯良、张涛等相关领导先后致辞,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消费需求,保障食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高度,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认为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对研究和探索“新常态”形势下白酒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实现我国白酒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辛勤耕耘,成果卓著
马勇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奠定了中国白酒产业步入黄金十年发展期的科技基石。而通过开展严格评审,全面客观地反映过去十年白酒产业的技术进展,并为产业升级打下良好的科技基础,则是本届大会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评定工作秉承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科技成果评选办法》和《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组织白酒专家委员会及部分省、市食品工业协会等机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优秀科技成果和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材料进行认真评审,保证了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
据马勇介绍,通过专家评审的63项优秀科技成果包括:白酒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分析检测技术,白酒生产中原辅材料的贮存、处理,制曲、发酵、蒸馏、酒体处理等方面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酿酒关键微生物群系的认知、改造和优化、以及提升白酒质量风格的生物工程技术、白酒生物活性物质、风味物质和功能性因子研究,白酒包装接触材料和仓储物流,以及酿酒综合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等,这些科技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和骨干企业1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获得“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的专家是长期奋斗在白酒科研、技术、质量、生产和管理岗位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的是在白酒行业从业数十年,从生产一线的酿酒工人成长起来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是在科研生产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的普通技术人员,其专业领域包含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应用,白酒质量安全的分析检测,制曲酿酒操作的现场管理,白酒感官质量的研究控制等,这些优秀科技专家是支撑白酒行业科研创新的坚实基础,展现了我国白酒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风貌。
科技创新,产业之本
著名专家学者对于白酒技术应用的解读,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
白酒行业的泰斗沈怡方教授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十年来白酒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包括酿酒原料由单一品种向多种粮食组合发展,低度白酒的技术要求,绵柔型及复合香型白酒的兴起,芝麻香型白酒的发展,白酒副产物的利用进展以及白酒生产机械化等方面。沈老认为:“在产品质量、白酒风味方面, 消费者已逐步由香气为主转化为以风味为主。白酒产品在香味协调的基础上主要是味的醇厚、绵柔、刺激性小、适口性好、醉酒度低。“科技进步使人们认识更加深化, 要找出新的科学创新点, 使传统工艺不断向前发展。”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徐岩,介绍了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发酵特征解析及代谢风味物质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认为建立在风味导向学术理论下所获得的白酒酿造微生物重要风味物质形成途径和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化学研究、固态发酵微生物维度研究、功能微生物风味定向代谢发酵调控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随着对于白酒技术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科学界逐步赋予白酒国际化的话语体系,使得白酒走向国际的步伐更加坚实。
程劲松主任在演讲时谈到,通过气、液相色谱对酒类的内在质量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可以避免单纯依赖酒样的外观和酒体的感官而引起的误判,同时也可以让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白酒无所遁形。通过多年研究,程主任认为假冒伪劣手段虽然在不断更新,但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用科技手段对其有效识别和打击。此外,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运用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时下火爆的白酒拍卖提供检测支持。
“看到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让人欢欣鼓舞,也给产业的发展注入无限‘正能量’,”马勇秘书长认为,“举办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立足我国白酒工业现状,展望新时期白酒科技创新的未来,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为推动我国传统白酒产业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贡献。”
质量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与指导和肯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以及国家科技部、卫计委、质检总局、法制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代表出席会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程劲松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白酒骨干企业的200余名生产和技术负责人出席活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主持会议。
科技先行,恰逢其时
2004年至2013年,我国白酒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这与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专家队伍的建设,着力于继承传统工艺技术之上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密不可分。据马勇秘书长介绍,当前白酒行业与国家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同步,正面临新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现有具备合法生产资质的白酒生产企业7310家,统计口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97家,2014年1-11月,白酒总产量1126万千升,同比增长3.6%;主营业务收入4565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利润 595亿元,同比增长-13.8 %;税金461亿元,同比增长-3.9%。数据显示,白酒产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结构调整和理性消费,对行业利润的高速增长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态势下科技创新对于白酒这个传统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黎明、马纯良、张涛等相关领导先后致辞,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物消费需求,保障食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高度,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认为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对研究和探索“新常态”形势下白酒行业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推动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实现我国白酒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辛勤耕耘,成果卓著
马勇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奠定了中国白酒产业步入黄金十年发展期的科技基石。而通过开展严格评审,全面客观地反映过去十年白酒产业的技术进展,并为产业升级打下良好的科技基础,则是本届大会的出发点。
据了解,本次评定工作秉承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优秀科技成果评选办法》和《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组织白酒专家委员会及部分省、市食品工业协会等机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优秀科技成果和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材料进行认真评审,保证了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
据马勇介绍,通过专家评审的63项优秀科技成果包括:白酒产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分析检测技术,白酒生产中原辅材料的贮存、处理,制曲、发酵、蒸馏、酒体处理等方面的工业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酿酒关键微生物群系的认知、改造和优化、以及提升白酒质量风格的生物工程技术、白酒生物活性物质、风味物质和功能性因子研究,白酒包装接触材料和仓储物流,以及酿酒综合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技术等,这些科技成果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和骨干企业1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获得“中国白酒大师”等荣誉称号的专家是长期奋斗在白酒科研、技术、质量、生产和管理岗位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有的是在白酒行业从业数十年,从生产一线的酿酒工人成长起来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是在科研生产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的普通技术人员,其专业领域包含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应用,白酒质量安全的分析检测,制曲酿酒操作的现场管理,白酒感官质量的研究控制等,这些优秀科技专家是支撑白酒行业科研创新的坚实基础,展现了我国白酒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风貌。
科技创新,产业之本
著名专家学者对于白酒技术应用的解读,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
白酒行业的泰斗沈怡方教授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十年来白酒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包括酿酒原料由单一品种向多种粮食组合发展,低度白酒的技术要求,绵柔型及复合香型白酒的兴起,芝麻香型白酒的发展,白酒副产物的利用进展以及白酒生产机械化等方面。沈老认为:“在产品质量、白酒风味方面, 消费者已逐步由香气为主转化为以风味为主。白酒产品在香味协调的基础上主要是味的醇厚、绵柔、刺激性小、适口性好、醉酒度低。“科技进步使人们认识更加深化, 要找出新的科学创新点, 使传统工艺不断向前发展。”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及应用”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徐岩,介绍了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发酵特征解析及代谢风味物质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认为建立在风味导向学术理论下所获得的白酒酿造微生物重要风味物质形成途径和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化学研究、固态发酵微生物维度研究、功能微生物风味定向代谢发酵调控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随着对于白酒技术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科学界逐步赋予白酒国际化的话语体系,使得白酒走向国际的步伐更加坚实。
程劲松主任在演讲时谈到,通过气、液相色谱对酒类的内在质量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可以避免单纯依赖酒样的外观和酒体的感官而引起的误判,同时也可以让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白酒无所遁形。通过多年研究,程主任认为假冒伪劣手段虽然在不断更新,但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用科技手段对其有效识别和打击。此外,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运用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时下火爆的白酒拍卖提供检测支持。
“看到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让人欢欣鼓舞,也给产业的发展注入无限‘正能量’,”马勇秘书长认为,“举办第二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立足我国白酒工业现状,展望新时期白酒科技创新的未来,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为推动我国传统白酒产业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