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生命有机体由非生物进化为生物,再由生物进化为具有大脑和心灵的生物时,生命体就由简单趋向了复杂,最后出现了人类。人类身体复杂的情况远非其他动物所能想象。大脑以及神经的精密系统,代表了身体的结构复杂到一定的程度。复杂的结构产生意识,意识就是跨过了反省的门槛。有自我意识的就是人类,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是动态的、自由的、开展的。有自我意识之后就会察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接着你有自由可以自发的选择,有自我才有自由,自由选择每次都可以使自我更像你自己。但是,在向内深化的过程中,还受到外在某种条件的限制。我们如果想成为某种外在条件下的自我,那是很难的。比如我现在想成为画家,但是我并不具备哪些条件。我们最后会发现,人的伟大在于内在的心灵。向内追求我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关键词:意识;反思;内在的自我
一
德尔斐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一直困扰着古希腊直至现代的哲人们。“我是谁?”这个哲学的终极追问,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之做出了不同的诠释。创造论者认为人是天、神、道所创造的,演化论者与此相反,认为人是有由低等生物演化来的。不管是创造论还是演化论,在面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时候,我的存在首先是人,在人的世界里,在我所处的语言文化的观念中我又是一个中国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在这个社会关系中,我的社会角色是个学生,我又处在特定的人伦关系中。不管对人的诠释有何不同,但都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的就是人类。
藉着苏格拉底诘问式的帮助,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未经审查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这样就唤起了人们的思想。对即成的知识和现有的结论进行价值式的自我反思。但由于“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所以人的反思,总是继承并批判了前一个有机生命的阶段,并为后一个有机生命的阶段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非是单向的、一次性的反思,而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复构意识中的反思。
二
人的自我首先是一个可经验到的事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人的行为表现都不一样。但除了这个之外,每个人都有意识本身,这是人性共有的特色,就像康德所说的“先验的统觉”。如果这个意识本身并未跨越反省的门槛,只是遵循一些现实的原则和规范,那人类就和动物没有两样,只有人类才在思考的等级中占有一席之地。
每一个人都会去追求整体性、追求圆满。这种力量与这种要求就要对理性的认识能力进行深入的考察。人从个体进展到普遍,同时,还要能融合、沟通,让所有存在的一切都合成整体。这就是反思的作用。反思积极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人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保持活生生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永远敞开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既是思想,这个思想具有双重性质,思想在于把一样事物重新表达,所以这是关于对象的意识,这个关于对象的意识又成为了思维反省的对象,在这一层次的反思中构成了自我意识。人的内在自我有个特色,就是没有付出的话是很难得到成长的。我们从小到大被一些既定的生活模式规范着,我们只是照着去做,我们没有自己做决定,也没有选择我们自己的路,这就造成了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自我成长的不协调。
内在自我潜能的完全实现,首先经过反思,接着当你经过反思看到一件事情不合理时就代表你要批判它,“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提倡的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马克思认为这意味着一个精神的自我认识的历史,哲学精神通过哲学家这样一种工具来进行自我认识。这种认识的前提就是自由,自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所约束,另一种是自我约束,两种自由都要加以平衡。借由无穷的自由的可能性,内心的热忱便可以跟人类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内在的自我也会有一个完满的实现。
四
不能像生物学一样去研究人,这不属于哲学研究范围。“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这种纯粹动物性的意识并不是人的意识,这就是一种异化的意识。你是把作为意识对象的存在看做是在你之外的异己的存在。你没有在那个对象中间意识到你自身。作为哲学讨论的问题应该是这些自然基础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这个变更就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生成。归根到底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现实个人的劳动。黑格尔是把理智作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他说的历史不就变成理性的历史么,所以在他的欧洲哲学讲演录里他所要描述的就是思想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历史。(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M].人民出版社,1995.
[2]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2)[M]).商务印书馆,1960.
关键词:意识;反思;内在的自我
一
德尔斐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一直困扰着古希腊直至现代的哲人们。“我是谁?”这个哲学的终极追问,不同时代的人们为之做出了不同的诠释。创造论者认为人是天、神、道所创造的,演化论者与此相反,认为人是有由低等生物演化来的。不管是创造论还是演化论,在面对自然界和其他生物的时候,我的存在首先是人,在人的世界里,在我所处的语言文化的观念中我又是一个中国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在这个社会关系中,我的社会角色是个学生,我又处在特定的人伦关系中。不管对人的诠释有何不同,但都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的就是人类。
藉着苏格拉底诘问式的帮助,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未经审查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这样就唤起了人们的思想。对即成的知识和现有的结论进行价值式的自我反思。但由于“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所以人的反思,总是继承并批判了前一个有机生命的阶段,并为后一个有机生命的阶段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非是单向的、一次性的反思,而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复构意识中的反思。
二
人的自我首先是一个可经验到的事物,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人的行为表现都不一样。但除了这个之外,每个人都有意识本身,这是人性共有的特色,就像康德所说的“先验的统觉”。如果这个意识本身并未跨越反省的门槛,只是遵循一些现实的原则和规范,那人类就和动物没有两样,只有人类才在思考的等级中占有一席之地。
每一个人都会去追求整体性、追求圆满。这种力量与这种要求就要对理性的认识能力进行深入的考察。人从个体进展到普遍,同时,还要能融合、沟通,让所有存在的一切都合成整体。这就是反思的作用。反思积极意义在于,它可以使人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保持活生生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永远敞开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三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既是思想,这个思想具有双重性质,思想在于把一样事物重新表达,所以这是关于对象的意识,这个关于对象的意识又成为了思维反省的对象,在这一层次的反思中构成了自我意识。人的内在自我有个特色,就是没有付出的话是很难得到成长的。我们从小到大被一些既定的生活模式规范着,我们只是照着去做,我们没有自己做决定,也没有选择我们自己的路,这就造成了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自我成长的不协调。
内在自我潜能的完全实现,首先经过反思,接着当你经过反思看到一件事情不合理时就代表你要批判它,“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既定的主体的人的现实的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发生的历史。”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提倡的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马克思认为这意味着一个精神的自我认识的历史,哲学精神通过哲学家这样一种工具来进行自我认识。这种认识的前提就是自由,自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所约束,另一种是自我约束,两种自由都要加以平衡。借由无穷的自由的可能性,内心的热忱便可以跟人类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内在的自我也会有一个完满的实现。
四
不能像生物学一样去研究人,这不属于哲学研究范围。“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这种纯粹动物性的意识并不是人的意识,这就是一种异化的意识。你是把作为意识对象的存在看做是在你之外的异己的存在。你没有在那个对象中间意识到你自身。作为哲学讨论的问题应该是这些自然基础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这个变更就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生成。归根到底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现实个人的劳动。黑格尔是把理智作为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他说的历史不就变成理性的历史么,所以在他的欧洲哲学讲演录里他所要描述的就是思想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历史。(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M].人民出版社,1995.
[2]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2)[M]).商务印书馆,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