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患直肠癌的特困户唐世万住在高笋塘街道望江路19号楼四楼,因没钱交电费,7月中旬,家里被停电了。住在二楼的共产党员张尚华得知情况后,主动从自家的电表上接了一对电线,将光明和温暖送进唐世万家。这对从二楼牵进四楼的电线,成为万州区开展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的一个见证。
万民党员结“穷亲”
“老吴,你好!我来认亲戚了!”6月2日下午,家住太白街道青羊宫社区的吴礼平家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马正其。
“马书记,谢谢你认我这个穷亲戚!”吴礼平不好意思地说。“穷不要紧,关键是要人穷志不短!”马正其一边鼓励老吴,一边招呼老吴一家人挨着自己坐下来,并与老吴的母亲和小女儿一一打招呼。
“老吴,听说你在部队干了多年?”马正其与老吴聊起了家常。“我曾在部队服役18年。”49岁的吴礼平说,他从部队转业后,与妻子一起被安排到一家企业工作,后因企业破产,妻子退休,他下岗了,现在全家主要靠妻子每月407元退休金维持生活。说起困难,吴礼平发愁地说:“两个女儿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每年学费要1万多元。”
“你们的困难是暂时的,等两个孩子毕业了,情况就会好转。”马正其回过头来,关切地询问吴礼平的小女儿,“学习成绩怎么样?”她腼腆地回答:“中等。”“中等也不错嘛。”马正其笑着说,“关键要有志气!”他和蔼地向她讲述了自己中学时期的艰苦生活,鼓励她发奋图强。他再三嘱托吴礼平,一定要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既然是亲戚了,我们要经常保持联系,我会常来看望你们。”临走时,马正其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老吴,与他紧紧握手。
“感谢党组织的关心!感谢马书记!”老吴和爱人激动地说,“虽然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一定不辜负马书记的期望,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
在马正其“认亲”前后,区长吴政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明宗、区政协主席洪景明等领导,也都深入各自联系的帮扶对象家中“认亲”。
钟鼓楼街道吊龙村3组移民冉茂和,上有83岁的母亲,下有14岁的弱智女儿,生活十分困难。区长吴政隆主动与他结成“亲戚”,资助其2000元,帮他建起了蔬菜大棚。目前,冉茂和已收入5000多元。他逢人便说:“多亏了吴区长这个‘亲戚’,要不是他,这么好的大棚我哪里建得起哟!”
领导身先士卒,普通党员也不甘落后。移民局党员张惠胜帮助“亲戚”陈光林家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张惠胜第一次到百安坝街道张家湾社区陈光林家“认亲”时,是借助手机的光线上楼的。陈光林下岗后,用安置费向一户农民买了一套位于四楼的房子,楼梯间没有灯,连门牌号都没有。老陈一家三口,每月只有390元收入,女儿初中毕业了,打算报考条件较好的移民学校上海中学。
摸清家底后,张惠胜当场定下3条帮扶计划。一是保证孩子读书。他说:“学费你能出多少就出多少,不够的我来补。”二是在生活上尽量资助陈家,三是帮他联系一个就业岗位。
没过几天,老陈把孩子的成绩单送到张惠胜手里。孩子只考了347分,而上海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526.5分,要交14075元择校费。老陈说:“我最多只能筹到3000元。”
这可把张惠胜难住了。他每月只有1070元工资,爱人是中学教师,小孩读小学,家里并不宽裕。他只好硬着头皮找到学校领导,反复陈述老陈的困难,一连跑了7次,学校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决定与张惠胜一起来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最后只收了2625元费用。直到办完入学手续,张惠胜还没有见过老陈的孩子。他打算在开学前后,带爱人和女儿到老陈家去看看,商量如何落实另外两项帮扶计划。
像张惠胜这样帮助困难群众的党员,在万州区各级党组织中都有:在高笋塘街道,退伍军人彭垒向父亲借了100元钱,去看望92岁的王德育老人;在龙都街道九龙村,支部书记吴绪全主动与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结成“亲戚”,帮助他改邪归正……今年5月以来,万州区已有1万多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亲戚”。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亲情故事,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激发党员爱民情
“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区委就在探索让党员长期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载体。”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美方说,近年来,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尤其是困难群众较多。群众有困难,党员岂能无动于衷?党员先进不先进,就看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其实绝大多数党员都是愿意帮助群众的,比如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一些机关党员慰问困难群众,效果非常好。”黄美方说,群众需要帮助,党员愿意帮助群众,关键是需要一个激发党员爱民情怀的载体。
万州区委探索的载体,就是开展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
5月14日,万州区委正式下发《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区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移民特困户、城市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和农村特困户结对开展“心连心”活动。
5月17日,万州区委召开动员大会。“广大党员要带着感情下去,与帮扶对象结‘亲戚’!”区委副书记黄建国在进行动员部署时动情地说,“群众是衣食父母。党员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把关心群众的冷暖作为第一要求,把倾听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责任,把帮助群众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解决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理念,用一流的行动影响群众,靠真实的情感打动群众。”
“虽然名字叫‘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其实参加活动的党员远不止1万名,全区每一个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都要参加。”黄美方说,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心连心”活动分三个批次启动:第一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从5月中旬开始启动;第二、三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启动。
“作为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心连心’活动是长期的,参加活动的党员与帮扶对象的‘亲戚’关系也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黄美方充满信心地说,“如果我们能够激发每一个党员的爱民情怀,让每一个党员都真正与群众心连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结亲”架起“连心桥”
周家坝街道办事处共有82名党员,其中76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参加了“心连心”活动。这些党员不仅尽心尽力地帮助穷“亲戚”,还把各自收集到的困难群众的问题汇总起来。党工委研究发现,困难群众第一难就是看病难。于是,街道办事处与位于辖区内的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到社区进行健康普查,为1万多户困难群众建立了就医档案,并发放困难群众就医优惠卡,持卡群众就医享受系列优惠。这一举措推出不满一月,医院优惠的金额就超过了3万元。
党员与群众心连心,群众也主动与党员心连心。
在龙都街道胜利村,身患肺癌的老党员陈守强最近病情恶化,村党支部发动党员为他捐款。没想到不少群众也主动捐款,有捐10元的,有捐5角的,有个群众捐了2.8元。杨大菊、杨德惠、张德贞几位大姐告诉记者,她们之所以捐款,是因为老陈“像个党员的样子”。老陈以前关心群众,现在病了,群众都主动关心他。“他痛起来很难受,我们就陪他打麻将,让他开心。”“大家定了个规矩,如果老陈‘放炮’,我们就不和牌;如果我们‘自摸’,那就说不得了,但赢了他的钱,想方设法都要让他赢回去。”在病床边,老陈哭着说:“我入党40多年,没做多少工作,没想到群众这么理解我,如果今生再有机会,我一定好好为党工作,报答群众。”
“心连心”活动,不仅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党员受到教育,而且成为构建和谐万州的强劲动力:两三年没能搬迁的滨江路90多户移民,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全部搬迁了;持续多年的出租车司机集体上访等重大信访案件,基本化解了……而今的万州,不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农村,有困难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一个个亲情故事。
万民党员结“穷亲”
“老吴,你好!我来认亲戚了!”6月2日下午,家住太白街道青羊宫社区的吴礼平家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马正其。
“马书记,谢谢你认我这个穷亲戚!”吴礼平不好意思地说。“穷不要紧,关键是要人穷志不短!”马正其一边鼓励老吴,一边招呼老吴一家人挨着自己坐下来,并与老吴的母亲和小女儿一一打招呼。
“老吴,听说你在部队干了多年?”马正其与老吴聊起了家常。“我曾在部队服役18年。”49岁的吴礼平说,他从部队转业后,与妻子一起被安排到一家企业工作,后因企业破产,妻子退休,他下岗了,现在全家主要靠妻子每月407元退休金维持生活。说起困难,吴礼平发愁地说:“两个女儿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每年学费要1万多元。”
“你们的困难是暂时的,等两个孩子毕业了,情况就会好转。”马正其回过头来,关切地询问吴礼平的小女儿,“学习成绩怎么样?”她腼腆地回答:“中等。”“中等也不错嘛。”马正其笑着说,“关键要有志气!”他和蔼地向她讲述了自己中学时期的艰苦生活,鼓励她发奋图强。他再三嘱托吴礼平,一定要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
“既然是亲戚了,我们要经常保持联系,我会常来看望你们。”临走时,马正其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老吴,与他紧紧握手。
“感谢党组织的关心!感谢马书记!”老吴和爱人激动地说,“虽然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一定不辜负马书记的期望,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
在马正其“认亲”前后,区长吴政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明宗、区政协主席洪景明等领导,也都深入各自联系的帮扶对象家中“认亲”。
钟鼓楼街道吊龙村3组移民冉茂和,上有83岁的母亲,下有14岁的弱智女儿,生活十分困难。区长吴政隆主动与他结成“亲戚”,资助其2000元,帮他建起了蔬菜大棚。目前,冉茂和已收入5000多元。他逢人便说:“多亏了吴区长这个‘亲戚’,要不是他,这么好的大棚我哪里建得起哟!”
领导身先士卒,普通党员也不甘落后。移民局党员张惠胜帮助“亲戚”陈光林家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张惠胜第一次到百安坝街道张家湾社区陈光林家“认亲”时,是借助手机的光线上楼的。陈光林下岗后,用安置费向一户农民买了一套位于四楼的房子,楼梯间没有灯,连门牌号都没有。老陈一家三口,每月只有390元收入,女儿初中毕业了,打算报考条件较好的移民学校上海中学。
摸清家底后,张惠胜当场定下3条帮扶计划。一是保证孩子读书。他说:“学费你能出多少就出多少,不够的我来补。”二是在生活上尽量资助陈家,三是帮他联系一个就业岗位。
没过几天,老陈把孩子的成绩单送到张惠胜手里。孩子只考了347分,而上海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526.5分,要交14075元择校费。老陈说:“我最多只能筹到3000元。”
这可把张惠胜难住了。他每月只有1070元工资,爱人是中学教师,小孩读小学,家里并不宽裕。他只好硬着头皮找到学校领导,反复陈述老陈的困难,一连跑了7次,学校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决定与张惠胜一起来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最后只收了2625元费用。直到办完入学手续,张惠胜还没有见过老陈的孩子。他打算在开学前后,带爱人和女儿到老陈家去看看,商量如何落实另外两项帮扶计划。
像张惠胜这样帮助困难群众的党员,在万州区各级党组织中都有:在高笋塘街道,退伍军人彭垒向父亲借了100元钱,去看望92岁的王德育老人;在龙都街道九龙村,支部书记吴绪全主动与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结成“亲戚”,帮助他改邪归正……今年5月以来,万州区已有1万多名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亲戚”。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亲情故事,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激发党员爱民情
“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区委就在探索让党员长期受教育、让群众长期得实惠的载体。”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美方说,近年来,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尤其是困难群众较多。群众有困难,党员岂能无动于衷?党员先进不先进,就看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其实绝大多数党员都是愿意帮助群众的,比如在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一些机关党员慰问困难群众,效果非常好。”黄美方说,群众需要帮助,党员愿意帮助群众,关键是需要一个激发党员爱民情怀的载体。
万州区委探索的载体,就是开展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
5月14日,万州区委正式下发《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区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移民特困户、城市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和农村特困户结对开展“心连心”活动。
5月17日,万州区委召开动员大会。“广大党员要带着感情下去,与帮扶对象结‘亲戚’!”区委副书记黄建国在进行动员部署时动情地说,“群众是衣食父母。党员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把关心群众的冷暖作为第一要求,把倾听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责任,把帮助群众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解决群众的困难作为第一理念,用一流的行动影响群众,靠真实的情感打动群众。”
“虽然名字叫‘万名党员心连心活动’,其实参加活动的党员远不止1万名,全区每一个有帮扶能力的党员都要参加。”黄美方说,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心连心”活动分三个批次启动:第一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从5月中旬开始启动;第二、三批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启动。
“作为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长效机制,‘心连心’活动是长期的,参加活动的党员与帮扶对象的‘亲戚’关系也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黄美方充满信心地说,“如果我们能够激发每一个党员的爱民情怀,让每一个党员都真正与群众心连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结亲”架起“连心桥”
周家坝街道办事处共有82名党员,其中76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参加了“心连心”活动。这些党员不仅尽心尽力地帮助穷“亲戚”,还把各自收集到的困难群众的问题汇总起来。党工委研究发现,困难群众第一难就是看病难。于是,街道办事处与位于辖区内的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到社区进行健康普查,为1万多户困难群众建立了就医档案,并发放困难群众就医优惠卡,持卡群众就医享受系列优惠。这一举措推出不满一月,医院优惠的金额就超过了3万元。
党员与群众心连心,群众也主动与党员心连心。
在龙都街道胜利村,身患肺癌的老党员陈守强最近病情恶化,村党支部发动党员为他捐款。没想到不少群众也主动捐款,有捐10元的,有捐5角的,有个群众捐了2.8元。杨大菊、杨德惠、张德贞几位大姐告诉记者,她们之所以捐款,是因为老陈“像个党员的样子”。老陈以前关心群众,现在病了,群众都主动关心他。“他痛起来很难受,我们就陪他打麻将,让他开心。”“大家定了个规矩,如果老陈‘放炮’,我们就不和牌;如果我们‘自摸’,那就说不得了,但赢了他的钱,想方设法都要让他赢回去。”在病床边,老陈哭着说:“我入党40多年,没做多少工作,没想到群众这么理解我,如果今生再有机会,我一定好好为党工作,报答群众。”
“心连心”活动,不仅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党员受到教育,而且成为构建和谐万州的强劲动力:两三年没能搬迁的滨江路90多户移民,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全部搬迁了;持续多年的出租车司机集体上访等重大信访案件,基本化解了……而今的万州,不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农村,有困难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一个个亲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