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典”和新冠病毒疫情以来,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近来,国家对医疗废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做好医疗废物的监管和处置。然而,实际工作中,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各环节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仔细梳理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医疗废物是一种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危害的特殊废物,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废物,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其列为1号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2003年“非典”疫情后,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一度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同年6月国务院签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0月环保总局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3]。医疗废物的处置也由分散转向集中,逐步趋向规范化、无害化[4]。而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大量含新冠病毒的医疗废物又一次考验着各地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由于各医疗机构管理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各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也不尽相同等问题,使得医疗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形势较为严峻,多方面工作仍有待加强。
一、医疗废物的定义及来源
医疗废物常被称为“医疗废弃物”、“医疗废物”、“医疗垃圾”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虽没有一个标准化定义,但绝大部分观点都认为医疗废物是医疗机构产生的、需对其进行强化管理的一种废物[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有很强的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的危害[6,7]。
在我国,医疗废物主要来自于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血站,各级防疫机构等,按照不同特性,主要可以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5大类,这些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特别是含有大量病菌,如不得到妥善处置,易引发感染性疾病,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8]。
二、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一)分类收集环节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是一项根本的基础要求[6,9]。然而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醫院、私营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产生的医疗废物仍未做到分类收集,特别是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况突出,如医用棉签、防护服、患者口罩被混入生活垃圾中;对医疗废物的包装也不够规范,如未采用专用包装容器、容器盛装过满,未双层包装,标签标示粘贴不规范等。
(二)暂存环节
近年以来,随着管理的不断加强,医疗废物的丢弃或乱堆乱放,特别是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情况已基本消失。但大部分机构的贮存设施仍未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其中,未定期消毒和清洁设施设备成为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由于经费和管理等原因,定期消毒和清洁措施难以实现。
(三)申报登记环节
目前,我国医疗废物的转运执行的是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而危险废物已普遍采用电子联单的情况下,部分省份的医疗废物仍然采用的是纸质 “五联单”,给档案的保管以及申报登记带来麻烦。
(四)集中处置环节
2003年“非典”疫情后,全国地市级基本都已建立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但大部分地市在区域内仅有一家集中处置单位,存在垄断经营和无后备应急处置的风险。近期的新冠疫情期间,就有地市唯一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因设备维修,导致该地市产生的医疗废物积压后送外地市协同处置的事件。而垄断经营则会导致处置费用居高不下,收运不及时,服务态度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医疗废物的处置效率。
(五)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自新冠疫情以来,大量含新冠病毒医疗废物的产生给各地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带来很大压力,全国多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在不同程度超负荷运行现象,部分地市甚至连续多日均处在超负荷运行。同时,各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不同程度上缺少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辆,医疗废物周转箱和个人防护装备等物资,也未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暴露出各地在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置的严重不足。
三、措施和对策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自身能力建设
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并落实责任人,并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医疗废物的责任意识。同时应保证资金投入,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设施建设,并确保专人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二)加强监督管理
医疗废物的监管涉及卫生和生态环境两个不同部门,其中卫生部门应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做好分类收集、规范贮存和包装、定期消毒和清洁设施设备,避免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疾病的发生;生态环境部门则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的监管,避免出现因医疗废物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如医疗废物倒卖、倾倒和焚烧尾气超标等污染事件。两个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三)提升处置能力
在市一级基本都建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基础上,应合理布局,选择在人口多的县区新建县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实现医疗废物就近处置。对于无法集中处置的偏远医疗机构,应考虑自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或配套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与此同时,应详细摸排辖区内应急处置能力情况,将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纳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同时应制定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视情况启动应急处置设施。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因生活垃圾焚烧炉和医疗废物焚烧炉的主要技术要求相同,工况要求接近,多地均采用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证明了其可行性。在仍不能满足处置需求时,应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协调相邻近具有富余处置能力的地市进行跨区域协同处置。
四、思考
“非典”和新冠病毒疫情以来,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做好相关工作,首先要在医疗机构做好源头管理,实现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规范化贮存和运输,同时要加大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促使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慧.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90-192.
[2] 张玉山,毛毓敏.医疗垃圾区域焚烧初探[J].特区经济,2006(9):45-49.
[3] 陈坚.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19(3):40-42.
[4] 王强,吴少林,张彦芳等.关于完善我国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和管理的政策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3,5(2):49-53.
[5] 罗敏.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61-46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J].2011.
[7] 贺政纲,刘沙.考虑有回收中转站的医疗废物三层回收网络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179-183.
[8]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J].201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1年修订版)[J].2019.
医疗废物是一种对人体和环境有较大危害的特殊废物,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废物,我国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也将其列为1号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2003年“非典”疫情后,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一度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同年6月国务院签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10月环保总局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3]。医疗废物的处置也由分散转向集中,逐步趋向规范化、无害化[4]。而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大量含新冠病毒的医疗废物又一次考验着各地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由于各医疗机构管理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各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也不尽相同等问题,使得医疗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形势较为严峻,多方面工作仍有待加强。
一、医疗废物的定义及来源
医疗废物常被称为“医疗废弃物”、“医疗废物”、“医疗垃圾”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概念虽没有一个标准化定义,但绝大部分观点都认为医疗废物是医疗机构产生的、需对其进行强化管理的一种废物[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具有很强的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的危害[6,7]。
在我国,医疗废物主要来自于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血站,各级防疫机构等,按照不同特性,主要可以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5大类,这些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特别是含有大量病菌,如不得到妥善处置,易引发感染性疾病,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8]。
二、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一)分类收集环节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是一项根本的基础要求[6,9]。然而我们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醫院、私营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产生的医疗废物仍未做到分类收集,特别是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况突出,如医用棉签、防护服、患者口罩被混入生活垃圾中;对医疗废物的包装也不够规范,如未采用专用包装容器、容器盛装过满,未双层包装,标签标示粘贴不规范等。
(二)暂存环节
近年以来,随着管理的不断加强,医疗废物的丢弃或乱堆乱放,特别是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情况已基本消失。但大部分机构的贮存设施仍未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其中,未定期消毒和清洁设施设备成为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由于经费和管理等原因,定期消毒和清洁措施难以实现。
(三)申报登记环节
目前,我国医疗废物的转运执行的是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而危险废物已普遍采用电子联单的情况下,部分省份的医疗废物仍然采用的是纸质 “五联单”,给档案的保管以及申报登记带来麻烦。
(四)集中处置环节
2003年“非典”疫情后,全国地市级基本都已建立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但大部分地市在区域内仅有一家集中处置单位,存在垄断经营和无后备应急处置的风险。近期的新冠疫情期间,就有地市唯一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因设备维修,导致该地市产生的医疗废物积压后送外地市协同处置的事件。而垄断经营则会导致处置费用居高不下,收运不及时,服务态度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医疗废物的处置效率。
(五)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自新冠疫情以来,大量含新冠病毒医疗废物的产生给各地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带来很大压力,全国多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在不同程度超负荷运行现象,部分地市甚至连续多日均处在超负荷运行。同时,各地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不同程度上缺少医疗废物专用运输车辆,医疗废物周转箱和个人防护装备等物资,也未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暴露出各地在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置的严重不足。
三、措施和对策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自身能力建设
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并落实责任人,并定期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医疗废物的责任意识。同时应保证资金投入,完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设施建设,并确保专人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二)加强监督管理
医疗废物的监管涉及卫生和生态环境两个不同部门,其中卫生部门应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做好分类收集、规范贮存和包装、定期消毒和清洁设施设备,避免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疾病的发生;生态环境部门则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的监管,避免出现因医疗废物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如医疗废物倒卖、倾倒和焚烧尾气超标等污染事件。两个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三)提升处置能力
在市一级基本都建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基础上,应合理布局,选择在人口多的县区新建县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实现医疗废物就近处置。对于无法集中处置的偏远医疗机构,应考虑自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或配套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与此同时,应详细摸排辖区内应急处置能力情况,将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纳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同时应制定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视情况启动应急处置设施。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因生活垃圾焚烧炉和医疗废物焚烧炉的主要技术要求相同,工况要求接近,多地均采用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证明了其可行性。在仍不能满足处置需求时,应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协调相邻近具有富余处置能力的地市进行跨区域协同处置。
四、思考
“非典”和新冠病毒疫情以来,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做好相关工作,首先要在医疗机构做好源头管理,实现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规范化贮存和运输,同时要加大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促使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慧.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90-192.
[2] 张玉山,毛毓敏.医疗垃圾区域焚烧初探[J].特区经济,2006(9):45-49.
[3] 陈坚.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19(3):40-42.
[4] 王强,吴少林,张彦芳等.关于完善我国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和管理的政策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3,5(2):49-53.
[5] 罗敏.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61-46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版)[J].2011.
[7] 贺政纲,刘沙.考虑有回收中转站的医疗废物三层回收网络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179-183.
[8]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J].201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1年修订版)[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