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系统建设企业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对于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从适应新经济时代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十六大报告还精辟地阐述了文化的作用,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企业文化被称为市场经济中第二支“看不见的手”。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导经济形态,很多专家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力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可以说,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独具个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越来越成为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源泉。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国内外很多著名大企业的成功实践中得到证实。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多家公司进行跟踪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企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一些企业竟然能保持百年不衰。国内企业也是如此,比如海尔集团以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联想集团依靠“驼鸟理论”实现发展目标,都是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石油石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外石油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辽河石油勘探局在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技术领先、机制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面向国内国际经营发展”的大型石油工程技术企业为目标,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和整合,致力于建设既有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共同特征,又具有鲜明辽河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化力的提升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石油行业重组改制的历史性变革中,辽河石油勘探局在克服了能力过剩、冗员过多、资产质量差、地区市场工作量萎缩、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诸多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通过不间断的形势任务教育、转变观念教育,促使广大干部职工更新观念进市场,强化了大局意识,调整不平衡心态,树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企业实现了平稳过渡,连续多年实现了总体经济效益目标,在兼顾国家和地方利益的同时,职工收入总量也有较大增长,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时髦的热门话题,许多专家积极推介、下功夫研究,一些先进企业和有作为、有层次的企业家也在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通过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如何估量?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这些问题,也同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一样,也绝不是一种观点、一种声音。我们在实践中感知到这样四种观点,即绝对的观点、中庸的观点、狭隘的观点、急躁的观点。
所谓绝对的观点,即当前许多企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有两个大相径庭的认识:一种是夸大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认为是万能的,可以取代日常的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把许多企业办得成功与否都归结为企业文化使然;另一种是绝对的排斥观点,不承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企业的价值单纯地体现在利润最大化,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软功夫,把精力、财力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所谓中庸的观点,即对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模棱两可,既不完全地认同,也不明确地排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慢功夫,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精力、有财力、有时间,可以抓一抓,否则就缓缓手。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处于停停打打、忽冷忽热的状态。
所谓狭隘的观点,即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等一般性的文体娱乐活动,将建设企业文化理解为组织秧歌队、开展歌咏比赛、搞体育运动会等等。
所谓急躁的观点,即在文化建设中犯急性病。有些人承认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不马上抓、不下大力气抓不行。似乎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去,明天早上企业就会破产或倒闭。
凡此种种,只能说明,当前不管是理论家还是实践者,在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界定上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企业文化质的规定性也各有异同。
事实上,企业文化内涵与外延都不是凝固的,它也是“与时俱进”的。尽管不同层面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千差万别,但殊途而同归,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总有趋同的主流,而这主流往往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驱动轮”。企业文化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形象,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管理。有人做了这样的概括: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外化。追根溯源,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和美国。它的产生,是对“科学管理”模式的扬弃和超越,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从以制度约束为主导、以物为本的理性管理阶段,逐步进入到以价值观引导为主导、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阶段或文化管理阶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重点突破,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实现重点突破。对于像辽河石油勘探局这样的面向国内国际经营发展的大型企业来说,当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第一,提炼并推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尺度和标准,是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和“驱动轮”。提炼出符合实际、科学管用的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被全体干部职工所认同和接受,是企业文化建设第一位的工作。要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网上企业文化论坛等多种载体以及科研成果个案发布、故事会、厂歌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使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在全体职工中入脑、入耳、入心。
第二,以打造品牌为重点,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品牌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国有企业特别是石油工程技术企业,必须把打造品牌作为一项重中之重来抓。结合辽河石油勘探局的实际,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品牌、塑造形象:一是通过开展“精品工程、满意服务”活动、“安全、文明、优质工程创建”活动,为甲方和用户提供优质工程、优质产品、优质服务,锻造辽河的市场品牌;二是加大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力度,通过借助主流媒体、制作外宣品等,系统展示企业品牌、重大业绩、重大成果、重点工程、重大决策、重要活动、模范人物,宣传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道德准则,做到主题词鲜明、形象点突出,全方位塑造勘探局的全视角形象;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勘探局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提炼培育理念识别系统、规范行为识别系统;四是继续选树、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进行精神感召。
第三,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兼容并蓄,建设学习型组织。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把企业建立成学习型组织,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采取各种措施,制订系统的鼓励学习的制度,营造一种为了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习的氛围。引导职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是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升职工素质,建立健全职工职业规范;二是开展素质工程活动,抓住当前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等重点,提升岗位技术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要把素质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分阶段制订相应的培训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务求见到实效。
第四,构建有效载体,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没有配套完善的文化阵地和活动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有效的支撑点和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成一句空话。一是要发挥报纸、电视、刊物等企业媒体和科技宫、健康网吧、体育馆、影剧院、图书馆、职工活动中心、厂史馆、荣誉室等文化设施的重要作用,传播企业精神,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弘扬企业优良传统,推介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发挥文联、作协及其书法、美术、舞蹈、集邮和业余合唱团、管乐团等群众性协会和组织的作用,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职工群众的精神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三是以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为载体,持续不断地宣传贯彻企业精神,引导职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坚定发展信心;四是结合企业生产施工经营管理实际,特别是以生产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为核心,开展各种创优活动,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得以弘扬。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任何一个优秀的文化现象成果的出现,都是对以往文化积累、继承的结晶。如果离开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成果就不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素养,鲁迅等一大批文化巨匠也不会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企业文化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辽河油田是拥有3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勘探开发建设发展的历史,就是企业文化不断孕育、形成、引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
七十年代初,从松嫩平原,从海河岸边,从天山脚下,从戈壁荒漠,从边关哨所,从繁华喧闹的都市,成千上万的石油职工、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五七”战士,汇聚到茫茫苇荡的南大荒,打响了波澜壮阔的下辽河石油勘探开发建设大会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文化与石油行业的传统文化,同辽西地方文化相融合、相激荡,构成了辽河油田企业文化的丰富积淀和深厚底蕴。喝“鸭子汤”、走“万墩路”,笑对地震的威胁、洪水的肆虐、井喷的考验……在长期战天斗地、征服大自然的抗争中,辽河人把艰苦奋斗、拼搏进取,锲而不舍勘探资源、多采油气为国奉献,作为巨大的精神支柱。面对复杂破碎的地质构造、多样的油品性质,辽河人怀着雄心壮志,进军“兴隆台”,逐鹿“曙光”,挥师“欢喜岭”,攻克高升的稠油、杜家合的超稠油,降伏沈北的高凝油,把辽河油田建设成为全国第三大油田,尽情抒发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豪情。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石油企业由典型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特别是1998年以后,在中国石油工业实施重组改制的阵痛面前,辽河人以积极的心态直面现实,负重前行,奋发进取,迎接挑战,顺利完成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转换。在企业实现新的发展实践中,积极开展了以“服务主业求生存、开拓市场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形势任务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换脑筋、转观念、进市场,秉承“诚信为本,合作双赢”的经营理念,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展示了市场经济下良好的企业道德,丰富和发展了以“企业、创新、创优、创效”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石油企业的生存环境、发展战略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在高扬“四创”精神旗帜不动摇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与时俱进,努力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尊重历史,坚持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合理文化内核,又要面向未来,主动摒弃那些与市场经济相违背、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念与做法;既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又要与国际先进的企业文化相接轨,借鉴其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炼,不断升华,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创建出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2.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其对社会、对职工的责任。文化必须以经世致用为根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借助文化的威力来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促进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可以说在企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遵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不能就文化建设抓文化建设,脱离了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会失去方向;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违背了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企业文化,就会找不到“抓手”,形成“两张皮”。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要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素质等工作共同考虑、共同部署,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中帮得上忙、使得上劲。
3.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文化的目标、形象、标志等应该是统一而不是多变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要求,所属企业的企业文化只能是一盘散沙,形不成共同的品牌和文化力。所属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统一的规范要求、统一部署来培育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标识的设计、制作和运用,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的提炼等方面,都必须体现出勘探局乃至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以利于形成合力,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没有个性、没有特色的文化是平庸的文化。对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来说,所属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对于企业众多、情况各异的这样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历史沿革情况、文化传承以及经营领域、产品性质、市场空间等等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思路、框架、体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文化整合,创造出符合企业特点、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个性文化、特色文化。
4.处理好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同样是企业的全体职工。没有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企业理念的宣传、企业标志的统一、企业品牌的打造,使企业的价值观成为全体职工的价值取向,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最终使职工队伍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知难而进的毅力、一种开拓创新的思维、一种踏踏实实的作风,以全部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5.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互相代替,也很难衡量出谁包容谁的程度大小和多少。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互相融合、互相吸取、互相促进,达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共同改进和加强的目的。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凝聚功能、严格的约束功能、健康的导向功能和积极的激励功能,促进企业职工队伍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注重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以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网络为载体,引导干部职工弘扬企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并切实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从适应新经济时代特别是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十六大报告还精辟地阐述了文化的作用,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企业文化被称为市场经济中第二支“看不见的手”。作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知识经济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导经济形态,很多专家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力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可以说,21世纪是文化制胜的时代,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独具个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越来越成为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源泉。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国内外很多著名大企业的成功实践中得到证实。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多家公司进行跟踪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企业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一些企业竟然能保持百年不衰。国内企业也是如此,比如海尔集团以企业文化“激活休克鱼”、联想集团依靠“驼鸟理论”实现发展目标,都是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石油石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外石油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辽河石油勘探局在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技术领先、机制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面向国内国际经营发展”的大型石油工程技术企业为目标,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和整合,致力于建设既有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共同特征,又具有鲜明辽河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化力的提升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促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在石油行业重组改制的历史性变革中,辽河石油勘探局在克服了能力过剩、冗员过多、资产质量差、地区市场工作量萎缩、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等诸多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通过不间断的形势任务教育、转变观念教育,促使广大干部职工更新观念进市场,强化了大局意识,调整不平衡心态,树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企业实现了平稳过渡,连续多年实现了总体经济效益目标,在兼顾国家和地方利益的同时,职工收入总量也有较大增长,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企业凝聚力不断增强。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时髦的热门话题,许多专家积极推介、下功夫研究,一些先进企业和有作为、有层次的企业家也在积极探索实践,并积累了通过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如何估量?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这些问题,也同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一样,也绝不是一种观点、一种声音。我们在实践中感知到这样四种观点,即绝对的观点、中庸的观点、狭隘的观点、急躁的观点。
所谓绝对的观点,即当前许多企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有两个大相径庭的认识:一种是夸大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认为是万能的,可以取代日常的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把许多企业办得成功与否都归结为企业文化使然;另一种是绝对的排斥观点,不承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企业的价值单纯地体现在利润最大化,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软功夫,把精力、财力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所谓中庸的观点,即对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模棱两可,既不完全地认同,也不明确地排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慢功夫,远水解不了近渴。有精力、有财力、有时间,可以抓一抓,否则就缓缓手。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处于停停打打、忽冷忽热的状态。
所谓狭隘的观点,即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等一般性的文体娱乐活动,将建设企业文化理解为组织秧歌队、开展歌咏比赛、搞体育运动会等等。
所谓急躁的观点,即在文化建设中犯急性病。有些人承认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不马上抓、不下大力气抓不行。似乎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去,明天早上企业就会破产或倒闭。
凡此种种,只能说明,当前不管是理论家还是实践者,在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界定上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对企业文化质的规定性也各有异同。
事实上,企业文化内涵与外延都不是凝固的,它也是“与时俱进”的。尽管不同层面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千差万别,但殊途而同归,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总有趋同的主流,而这主流往往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驱动轮”。企业文化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形象,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管理。有人做了这样的概括: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外化。追根溯源,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和美国。它的产生,是对“科学管理”模式的扬弃和超越,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从以制度约束为主导、以物为本的理性管理阶段,逐步进入到以价值观引导为主导、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阶段或文化管理阶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重点突破,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关键环节切入,实现重点突破。对于像辽河石油勘探局这样的面向国内国际经营发展的大型企业来说,当前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第一,提炼并推广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尺度和标准,是企业发展的粘合剂和“驱动轮”。提炼出符合实际、科学管用的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被全体干部职工所认同和接受,是企业文化建设第一位的工作。要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网上企业文化论坛等多种载体以及科研成果个案发布、故事会、厂歌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使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在全体职工中入脑、入耳、入心。
第二,以打造品牌为重点,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品牌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国有企业特别是石油工程技术企业,必须把打造品牌作为一项重中之重来抓。结合辽河石油勘探局的实际,重点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品牌、塑造形象:一是通过开展“精品工程、满意服务”活动、“安全、文明、优质工程创建”活动,为甲方和用户提供优质工程、优质产品、优质服务,锻造辽河的市场品牌;二是加大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力度,通过借助主流媒体、制作外宣品等,系统展示企业品牌、重大业绩、重大成果、重点工程、重大决策、重要活动、模范人物,宣传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道德准则,做到主题词鲜明、形象点突出,全方位塑造勘探局的全视角形象;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勘探局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提炼培育理念识别系统、规范行为识别系统;四是继续选树、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进行精神感召。
第三,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宗旨,兼容并蓄,建设学习型组织。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把企业建立成学习型组织,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要采取各种措施,制订系统的鼓励学习的制度,营造一种为了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习的氛围。引导职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树立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一是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升职工素质,建立健全职工职业规范;二是开展素质工程活动,抓住当前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知识等重点,提升岗位技术素质和企业整体素质。要把素质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来抓,分阶段制订相应的培训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务求见到实效。
第四,构建有效载体,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没有配套完善的文化阵地和活动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有效的支撑点和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成一句空话。一是要发挥报纸、电视、刊物等企业媒体和科技宫、健康网吧、体育馆、影剧院、图书馆、职工活动中心、厂史馆、荣誉室等文化设施的重要作用,传播企业精神,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弘扬企业优良传统,推介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发挥文联、作协及其书法、美术、舞蹈、集邮和业余合唱团、管乐团等群众性协会和组织的作用,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职工群众的精神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三是以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为载体,持续不断地宣传贯彻企业精神,引导职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坚定发展信心;四是结合企业生产施工经营管理实际,特别是以生产管理、市场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为核心,开展各种创优活动,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得以弘扬。
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引领,全面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任何一个优秀的文化现象成果的出现,都是对以往文化积累、继承的结晶。如果离开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成果就不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素养,鲁迅等一大批文化巨匠也不会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企业文化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辽河油田是拥有3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勘探开发建设发展的历史,就是企业文化不断孕育、形成、引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
七十年代初,从松嫩平原,从海河岸边,从天山脚下,从戈壁荒漠,从边关哨所,从繁华喧闹的都市,成千上万的石油职工、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五七”战士,汇聚到茫茫苇荡的南大荒,打响了波澜壮阔的下辽河石油勘探开发建设大会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文化与石油行业的传统文化,同辽西地方文化相融合、相激荡,构成了辽河油田企业文化的丰富积淀和深厚底蕴。喝“鸭子汤”、走“万墩路”,笑对地震的威胁、洪水的肆虐、井喷的考验……在长期战天斗地、征服大自然的抗争中,辽河人把艰苦奋斗、拼搏进取,锲而不舍勘探资源、多采油气为国奉献,作为巨大的精神支柱。面对复杂破碎的地质构造、多样的油品性质,辽河人怀着雄心壮志,进军“兴隆台”,逐鹿“曙光”,挥师“欢喜岭”,攻克高升的稠油、杜家合的超稠油,降伏沈北的高凝油,把辽河油田建设成为全国第三大油田,尽情抒发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壮志豪情。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石油企业由典型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特别是1998年以后,在中国石油工业实施重组改制的阵痛面前,辽河人以积极的心态直面现实,负重前行,奋发进取,迎接挑战,顺利完成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转换。在企业实现新的发展实践中,积极开展了以“服务主业求生存、开拓市场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形势任务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换脑筋、转观念、进市场,秉承“诚信为本,合作双赢”的经营理念,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展示了市场经济下良好的企业道德,丰富和发展了以“企业、创新、创优、创效”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石油企业的生存环境、发展战略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在高扬“四创”精神旗帜不动摇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与时俱进,努力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尊重历史,坚持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合理文化内核,又要面向未来,主动摒弃那些与市场经济相违背、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念与做法;既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又要与国际先进的企业文化相接轨,借鉴其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炼,不断升华,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创建出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2.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其对社会、对职工的责任。文化必须以经世致用为根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借助文化的威力来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促进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可以说在企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遵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不能就文化建设抓文化建设,脱离了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就会失去方向;脱离了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违背了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企业文化,就会找不到“抓手”,形成“两张皮”。具体地说,就是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要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素质等工作共同考虑、共同部署,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中帮得上忙、使得上劲。
3.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文化的目标、形象、标志等应该是统一而不是多变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要求,所属企业的企业文化只能是一盘散沙,形不成共同的品牌和文化力。所属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统一的规范要求、统一部署来培育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企业标识的设计、制作和运用,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的提炼等方面,都必须体现出勘探局乃至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以利于形成合力,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没有个性、没有特色的文化是平庸的文化。对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来说,所属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对于企业众多、情况各异的这样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历史沿革情况、文化传承以及经营领域、产品性质、市场空间等等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思路、框架、体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文化整合,创造出符合企业特点、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个性文化、特色文化。
4.处理好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同样是企业的全体职工。没有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企业理念的宣传、企业标志的统一、企业品牌的打造,使企业的价值观成为全体职工的价值取向,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最终使职工队伍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一种知难而进的毅力、一种开拓创新的思维、一种踏踏实实的作风,以全部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5.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互相代替,也很难衡量出谁包容谁的程度大小和多少。企业文化建设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互相融合、互相吸取、互相促进,达到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共同改进和加强的目的。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凝聚功能、严格的约束功能、健康的导向功能和积极的激励功能,促进企业职工队伍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注重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以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阵地、宣传思想工作网络为载体,引导干部职工弘扬企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并切实转化为自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