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人语】
茫茫戈壁,漫漫黄沙,这是一片寒荒粗粝、荒凉贫瘠的土地。在不少人眼里,这里只有炙热的太阳、阴冷的月光、孤寂的荒冢,绝无风景可言。然而,当你真正走进戈壁、走进大漠,你会发现这里有胡杨、红柳,有甘草、骆驼草,甚至还有葡萄沟……这里有宛若江南的小城,有一代代人用生命筑起的“绿色长城”。于是你会不禁感叹自然的无穷威力、人类的不屈精神,这就是绝域的独特风景。
沙漠胡杨
王永杰/文
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鳞波银色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胡杨开花结果,靠种子繁殖。4月份的时候,胡杨就长出一串一串菱形的果实,就像一小段一小段绿色的鞭炮挂满枝头。说是果实,其实是花的苞囊,慢慢地从绿色变成淡红色,六七月份的时候,苞囊就炸开了,淡紫色羽状的花就露出来,风一吹,成熟了的种子带着小伞随风飘浮,找到一个湿润的地方,就扎根、发芽,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树。
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走进胡杨林,你可能看到,有些粗大的胡杨,裸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有一个主根很粗,主要是和胡杨生长的环境有关,它必须把根迅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所以胡杨很难移栽,因为不小心就挖断了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被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身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与胡杨相伴的,还有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他们与胡杨有着十分相似的精神和品质。建设兵团的人说,我们兵团人足迹遍及大漠,屯垦戍边,胡杨扎根大漠的顽强精神是我们兵团文化的灵魂;罗布泊的军人们说,我们勇闯禁区,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是塔里木沙漠中的另一种胡杨;塔里木石油人说,我们征服沙漠,奉献石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胡杨和石油人共同的价值观。
可读理由 作者寓意于胡杨之上,把自己的钦佩、崇敬之情尽情地刻画在胡杨树上,其形象集凄美、壮美、优美于一身,而树与人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感情震撼。当我们读到“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时,又怎能不为之心绪激荡呢?
滴水葡萄沟
张抗抗/文
车从容拐弯,穿过大山间魔障般的浮尘燥土,不慌不忙驶入一片平缓的谷底。
那山沟干瘪瘦弱,在阳光下像一条晒干的腌鱼。
忽然有些凉爽的风拂面而过。风里隐含着一丝水的湿润,舌尖也沾上了甘甜的气息,远远地有芳香的果味淡淡飘来,仙乐似的稍纵即逝。
水气萦绕不去,绿色便冷不丁登场了,闪电似的突如其来,一点、一丛、一树,一排,铺天盖地,顷刻便衍生成一片绿色的绒毡。
那绿色团团簇簇,一扇扇绿窗似的悬着,缀着嫩绿色的窗帘,继而织成丝毯一般的绿墙,屏风似的挡了去路,人行其中,如同得了穿墙术,在草绿色的流苏中恣意穿行;再往前,绿色已凝固成一片屋顶,架起一座绿色的长廊,九曲回旋,一道道重重叠叠没有穷尽;脚下的光影是墨绿的,踩着绿色的波浪在走;头顶的天空是翠绿的,披着绿色的云在飞——大漠戈壁上也有绿色的云么?吐鲁番的葡萄沟。
那是一座真正由葡萄构筑的绿色宫殿,绿荫下随意散落着一张张圆桌长椅,摆满了美酒佳肴。宫殿的墙是柔韧而密实的葡萄叶做的,却有大理石般的质感;宫殿的穹顶上缀满了珠珠串串的无核白小葡萄,像夜空闪烁的星星,但它们亲切平易,唾手可得,不似星星那么遥不可及。你若向着宫殿的任意一个方向伸出手去,除了葡萄以外,指尖不会再碰到别的;你闭上眼睛,那绿宝石的荧荧亮光依然穿透黑暗,为你导引西域之路。
这究竟真是那种叫做葡萄的水果,还是玉石深处潜藏的一汪水胆呢?
进入炎热干旱的盛夏,它们如今已经真正熟透,身体中饱含的新鲜汁水,即将把它锡薄而透明的皮肤胀裂,只须轻轻一碰,它内心喷薄欲出的激情就要爆发出来。那激情是清澈而又黏稠的,能把人的心黏留在吐鲁番那个地方。
它几乎不是被你送入口中的,而是像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你甚至不忍用牙齿伤害它,只用舌迎接它,它便像雪花似的融化了。
那分明已不是叫做葡萄的平常水果,它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披一层白银似的霜花,珠珠串串,凝固着悬挂着,随时都会坠落下来。
吐鲁番的葡萄是用水做的。
那个时刻,你听见了滴水的声音,像是从黄昏的寺院中传来的钟声,抑或是清脆而沉稳的木鱼敲击声,在宁静中传递着永恒,声声不息……
然而你寻不见它的来路,它从坚硬而粗砾的沟崖中钻出来,从棕褐色的岩石上渗出来,一丝一丝,一滴一滴,在干涸的石缝中开凿着自己隐伏的通道。水滴石穿,水到渠成,吐鲁番的天地依旧燥热,而地下之水已汇聚成泉,泉已汇流成池,池已汇融成河。
那河水奔涌着,将整个翡翠般的葡萄沟透透地滋润了。那座巨大的夏宫,竟被无数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分割成了一座座绿岛。
地上是悠悠小河的长廊,空中是青青葡萄的长廊,天上地下郁郁葱葱。
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滴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么?
方知这葡萄沟原来是一个绿色的魔瓶,千年百年间,将火洲方圆百里的甘泉清溪,都吮吸净尽了。
从天山下来的雪水河,为了躲避太阳,早就转入了地下。人说吐鲁番的水是以坎儿井的形式存在,只在地底深处流淌。
你却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不再以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葡萄收藏了水再奉献水,水和葡萄从此生生不灭。
你又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已化作了葡萄,那是水的灵魂。吐鲁番的葡萄以水的灵魂再现,一粒有灵魂的种子,已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它借着阳光的翅膀,便可在干旱的大漠里自由行走。
可读理由 文章以女性特有的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惊异的宛如江南的塞外风景。语言婉约,雅韵有致,余味无穷;描写细腻,如作者对葡萄的外形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写;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叠加,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观其形,如品其甜。
拜谒高原
庞天舒/文
我对西藏并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的迷人和雪域风光。
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牛群、酥油茶……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要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褒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实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样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觉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
砺
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允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受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总想扑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这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就占有它摧毁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可读理由 千百年来,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人们解读着自然、感悟着自然,并且千方百计征服自然。而本文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品读自然,文章通过对美丽宁静、充满生命力的高原的描写,表现了人应该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作者:李国芸,海安县曲塘中学)
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茫茫戈壁,漫漫黄沙,这是一片寒荒粗粝、荒凉贫瘠的土地。在不少人眼里,这里只有炙热的太阳、阴冷的月光、孤寂的荒冢,绝无风景可言。然而,当你真正走进戈壁、走进大漠,你会发现这里有胡杨、红柳,有甘草、骆驼草,甚至还有葡萄沟……这里有宛若江南的小城,有一代代人用生命筑起的“绿色长城”。于是你会不禁感叹自然的无穷威力、人类的不屈精神,这就是绝域的独特风景。
沙漠胡杨
王永杰/文
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鳞波银色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胡杨开花结果,靠种子繁殖。4月份的时候,胡杨就长出一串一串菱形的果实,就像一小段一小段绿色的鞭炮挂满枝头。说是果实,其实是花的苞囊,慢慢地从绿色变成淡红色,六七月份的时候,苞囊就炸开了,淡紫色羽状的花就露出来,风一吹,成熟了的种子带着小伞随风飘浮,找到一个湿润的地方,就扎根、发芽,长成一棵顶天立地的胡杨树。
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走进胡杨林,你可能看到,有些粗大的胡杨,裸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有一个主根很粗,主要是和胡杨生长的环境有关,它必须把根迅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所以胡杨很难移栽,因为不小心就挖断了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被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身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顶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只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
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与胡杨相伴的,还有许许多多从事不同工作的塔里木人,他们与胡杨有着十分相似的精神和品质。建设兵团的人说,我们兵团人足迹遍及大漠,屯垦戍边,胡杨扎根大漠的顽强精神是我们兵团文化的灵魂;罗布泊的军人们说,我们勇闯禁区,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是塔里木沙漠中的另一种胡杨;塔里木石油人说,我们征服沙漠,奉献石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是胡杨和石油人共同的价值观。
可读理由 作者寓意于胡杨之上,把自己的钦佩、崇敬之情尽情地刻画在胡杨树上,其形象集凄美、壮美、优美于一身,而树与人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感情震撼。当我们读到“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时,又怎能不为之心绪激荡呢?
滴水葡萄沟
张抗抗/文
车从容拐弯,穿过大山间魔障般的浮尘燥土,不慌不忙驶入一片平缓的谷底。
那山沟干瘪瘦弱,在阳光下像一条晒干的腌鱼。
忽然有些凉爽的风拂面而过。风里隐含着一丝水的湿润,舌尖也沾上了甘甜的气息,远远地有芳香的果味淡淡飘来,仙乐似的稍纵即逝。
水气萦绕不去,绿色便冷不丁登场了,闪电似的突如其来,一点、一丛、一树,一排,铺天盖地,顷刻便衍生成一片绿色的绒毡。
那绿色团团簇簇,一扇扇绿窗似的悬着,缀着嫩绿色的窗帘,继而织成丝毯一般的绿墙,屏风似的挡了去路,人行其中,如同得了穿墙术,在草绿色的流苏中恣意穿行;再往前,绿色已凝固成一片屋顶,架起一座绿色的长廊,九曲回旋,一道道重重叠叠没有穷尽;脚下的光影是墨绿的,踩着绿色的波浪在走;头顶的天空是翠绿的,披着绿色的云在飞——大漠戈壁上也有绿色的云么?吐鲁番的葡萄沟。
那是一座真正由葡萄构筑的绿色宫殿,绿荫下随意散落着一张张圆桌长椅,摆满了美酒佳肴。宫殿的墙是柔韧而密实的葡萄叶做的,却有大理石般的质感;宫殿的穹顶上缀满了珠珠串串的无核白小葡萄,像夜空闪烁的星星,但它们亲切平易,唾手可得,不似星星那么遥不可及。你若向着宫殿的任意一个方向伸出手去,除了葡萄以外,指尖不会再碰到别的;你闭上眼睛,那绿宝石的荧荧亮光依然穿透黑暗,为你导引西域之路。
这究竟真是那种叫做葡萄的水果,还是玉石深处潜藏的一汪水胆呢?
进入炎热干旱的盛夏,它们如今已经真正熟透,身体中饱含的新鲜汁水,即将把它锡薄而透明的皮肤胀裂,只须轻轻一碰,它内心喷薄欲出的激情就要爆发出来。那激情是清澈而又黏稠的,能把人的心黏留在吐鲁番那个地方。
它几乎不是被你送入口中的,而是像一勺琼浆玉液,轻轻地滑过咽喉,你甚至不忍用牙齿伤害它,只用舌迎接它,它便像雪花似的融化了。
那分明已不是叫做葡萄的平常水果,它是一个个透明的水球,一粒粒晶莹的水珠,披一层白银似的霜花,珠珠串串,凝固着悬挂着,随时都会坠落下来。
吐鲁番的葡萄是用水做的。
那个时刻,你听见了滴水的声音,像是从黄昏的寺院中传来的钟声,抑或是清脆而沉稳的木鱼敲击声,在宁静中传递着永恒,声声不息……
然而你寻不见它的来路,它从坚硬而粗砾的沟崖中钻出来,从棕褐色的岩石上渗出来,一丝一丝,一滴一滴,在干涸的石缝中开凿着自己隐伏的通道。水滴石穿,水到渠成,吐鲁番的天地依旧燥热,而地下之水已汇聚成泉,泉已汇流成池,池已汇融成河。
那河水奔涌着,将整个翡翠般的葡萄沟透透地滋润了。那座巨大的夏宫,竟被无数条曲曲弯弯的小河分割成了一座座绿岛。
地上是悠悠小河的长廊,空中是青青葡萄的长廊,天上地下郁郁葱葱。
紧靠着山崖的角落,汩汩水滴铺就绒绒一片苔藓,葡萄架下,似有细密的雨丝一阵阵袭来,吐鲁番的葡萄沟,莫不是把个江南水乡都挪来了么?
方知这葡萄沟原来是一个绿色的魔瓶,千年百年间,将火洲方圆百里的甘泉清溪,都吮吸净尽了。
从天山下来的雪水河,为了躲避太阳,早就转入了地下。人说吐鲁番的水是以坎儿井的形式存在,只在地底深处流淌。
你却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不再以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葡萄的形式存在。葡萄收藏了水再奉献水,水和葡萄从此生生不灭。
你又说不,你说,吐鲁番的水已化作了葡萄,那是水的灵魂。吐鲁番的葡萄以水的灵魂再现,一粒有灵魂的种子,已将生命的源泉随身携带,它借着阳光的翅膀,便可在干旱的大漠里自由行走。
可读理由 文章以女性特有的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惊异的宛如江南的塞外风景。语言婉约,雅韵有致,余味无穷;描写细腻,如作者对葡萄的外形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写;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叠加,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观其形,如品其甜。
拜谒高原
庞天舒/文
我对西藏并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的迷人和雪域风光。
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牛群、酥油茶……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要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褒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实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样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觉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
砺
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允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受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总想扑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这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就占有它摧毁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可读理由 千百年来,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人们解读着自然、感悟着自然,并且千方百计征服自然。而本文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品读自然,文章通过对美丽宁静、充满生命力的高原的描写,表现了人应该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作者:李国芸,海安县曲塘中学)
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