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改革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演绎新的精彩。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现代教学理念,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中对三维目标的诠释,细化教学目标,不能贪多求全,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面面俱到,这样不但会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也会让学生感到课业繁重、不知所措,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重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目标,保证课堂组织形式的有序性,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教学《月迹》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尝试放弃一些教学目标,舍去繁琐无味的内容,将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孩童心理变化、发现生活之美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既简单又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提问为教学突破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会非常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思维才能处于活跃状态,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甚至对文章做出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批判,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课文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悟。语文课程中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其作品形式也包罗万象,如果学生连语文都不愿意上,那么无疑是语文教师最大的失败,甚至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要想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单纯依靠几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步骤性的系统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并逐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解读文章,这就在无形中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图景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的氛围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完美人格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后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作学习应注重自然融入,教师有意识的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或话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童年发生的故事,当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达到最热点的时候,再顺势引出文章标题;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先播放《明月几时有》的歌曲,由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旋律引入文章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并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巡视,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小组比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问题抢答、讲故事比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比赛成果进行点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拓展学生求异思维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很多语文教师喜欢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和把握,要求学生绝对接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拓展学生个性及求异思维。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克服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激励学生提出质疑和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拓展思维的交流环境,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扬个性、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表现出唯一答案,而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想:有的学生传达出自己对热衷名利之人的鄙视;有的学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的学生认为作者通过委婉的方式劝说自己的朋友应远离官场、避世隐退。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样的,我们要保护和挖掘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标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文锦等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丁晓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J].基础教育,2002,(08)
[4]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04,(12)
[5]崔允榔,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带来了现代教学理念,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中对三维目标的诠释,细化教学目标,不能贪多求全,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面面俱到,这样不但会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也会让学生感到课业繁重、不知所措,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重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目标,保证课堂组织形式的有序性,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在教学《月迹》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尝试放弃一些教学目标,舍去繁琐无味的内容,将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孩童心理变化、发现生活之美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既简单又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提问为教学突破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会非常高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由此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思维才能处于活跃状态,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甚至对文章做出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批判,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课文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悟。语文课程中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其作品形式也包罗万象,如果学生连语文都不愿意上,那么无疑是语文教师最大的失败,甚至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要想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单纯依靠几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步骤性的系统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并逐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解读文章,这就在无形中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图景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的氛围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完美人格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后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获得提高与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作学习应注重自然融入,教师有意识的围绕教学内容,设置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或话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童年发生的故事,当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氛围达到最热点的时候,再顺势引出文章标题;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先播放《明月几时有》的歌曲,由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旋律引入文章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并加强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巡视,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小组比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比赛、朗读比赛、问题抢答、讲故事比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比赛成果进行点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拓展学生求异思维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很多语文教师喜欢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和把握,要求学生绝对接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忽略了拓展学生个性及求异思维。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克服固有思维定势的束缚,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激励学生提出质疑和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拓展思维的交流环境,确保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扬个性、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例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教师不应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表现出唯一答案,而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想:有的学生传达出自己对热衷名利之人的鄙视;有的学生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的学生认为作者通过委婉的方式劝说自己的朋友应远离官场、避世隐退。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样的,我们要保护和挖掘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标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倪文锦等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丁晓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J].基础教育,2002,(08)
[4]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04,(12)
[5]崔允榔,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