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有一些年轻的女病人,因为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跑遍各大医院,做尽相关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最后被告知得了心脏神经官能症。
实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可占全部心脏科患者的四分一到三分之一,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白领阶层,可能与白领女性面临更大的压力、经历更多的情绪变化有关。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慌、胸痛,都是心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脏本身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造成神经功能紊乱的诱发因素,可以追溯到患者长期存在的各种情绪心理问题或突发的心理应激反应。当然,这种神经功能紊乱可能都会波及全身植物神经,而心脏神经官能症只是全身植物神经紊乱在心脏的表现,患者还有很多难以用“心脏病”来解释的其他症状。
患者的家庭成员中也可有神经官能症患者。此类病人平时活动范围较为狭小,对环境事物较为淡漠、不感兴趣,多惯于抑制其情绪,表现为抑郁、焦虑和忧愁。在各种外来的刺激或劳损,如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紧张时,往往不能使自己适应这种环境而易发病或使症状加重。家属中可能有较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或有因心脏病而猝死者。
有的患者由于缺乏对心脏病的认识,对某些生理性心血管功能改变,如“生理性杂音”、“窦性心律不齐”等发生误解;还有的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心脏病”,这些亦可成为起病因素。在体力活动较少,脑力劳动较多、循环系统缺乏锻炼的基础上,吸烟、饮浓茶或咖啡引起心脏搏动较为强烈或过早搏动,常可导致患者过分注意心脏而产生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交感神经使窦房结冲动发放加快,而迷走神经使窦性心律减慢。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正常活动也受干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因而发生紊乱,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表现。精神、环境等的刺激可引起各种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也有少部分病人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慢,血压低。
表现:貌似“心脏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繁多,反复易变,但阳性体征很少,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心悸:
是最常见的症状。自觉心跳、心前区搏动和不适,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加明显。但纯属患者主观感觉,客观检查却无重要发现;只是有时可见心尖搏动较强而有力,或有窦性心动过速,偶有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或短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轻度活动可使心率不相称地明显加快,患者常因此而不敢活动。
心前区疼痛:
自以为是心绞痛,但其部位与性质与典型心绞痛不同:疼痛部位多变不固定,多局限于心尖区及左乳房下区很小范围,亦可在胸骨下或右胸前或胸背等处。痛为历时数秒的刺痛,或刀割样痛,或为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轻微隐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外侧或手指。疼痛出现与劳力无关,活动后、精神疲劳后或者休息时都可以出现疼痛。有些患者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左侧卧位时,可使疼痛缓解;另一些患者异常紧张,不敢随便转动体位,或心前区肋骨、软组织及其表面皮肤有压痛点。含化硝酸甘油,常无济于事。
呼吸不畅:
患者常感到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呈浅短不规则呼吸;此病在室内人多拥挤或通风较差的地方容易发作,叹气样式呼吸后感到舒服或面对窗口呼吸新鲜空气。深吸气常能缓解。
神经衰弱症状群:
患者常诉乏力、头晕、头痛,脸红灼热感、失眠、多梦、焦虑、易激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跳动、腋部及掌心出汗、手脚发麻等。
体格检查:
患者体型常为无力型,焦虑紧张或忧郁,淡漠面容,手掌多汗,两手颤抖,有些患者常低热37.5℃左右,血压轻微升高且波动性大,这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失调有关;心率增快,窦性心律不齐,心尖搏动强而有力,第一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1/6~2/6级柔和收缩期杂音,或胸骨左缘第2~3肋间2/6级收缩期杂音,偶有期前收缩。膝反射亢进,划痕试验多数为阳性。心脏X线检查多无变化。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偶尔Ⅱ、Ⅲ和aVF导联T波平坦或轻度倒置,时隐时现。双倍二级梯或活动平板负荷试验阳性亦不少见。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大多数能使心率减慢,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运动试验转为阴性。也有以慢心律、低血压为主者。
分型 :
根据心功能仪测定结果,心脏神经症可分为两型: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型:占73.4%,心率快,血压偏高;2、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型:占26.6%,心率慢,血压偏低。
特点: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
如有下列特点,就要考虑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可能:
1.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病人自觉心悸严重,常一阵阵心悸,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但是24小时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轻微活动即感气短、呼吸不畅,但是心脏彩超却显示心收缩舒张功能良好。
2.症状繁多呈现跨系统特点:既有心血管症状如胸闷、气急、胸痛等,也大量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很难用单纯的心脏病来解释,如头晕、头痛、失眠、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喜欢深呼吸、不能去封闭环境等;有时还有其他种种稀奇古怪的不适主诉,患者能非常形象地描述,医生却越听越糊涂。
3.患者常常顾虑重重:既担心查不出疾病,感觉患了心脏病迟早要出危险;又担心做相关检查不安全,带来痛苦;最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各种药物说明书反复研究,越看越怕,不敢服用或者频繁换药。给人的印象是,磨磨唧唧,嘀嘀咕咕,思前顾后,莫衷一是。
治疗:心理与药物并重
心理治疗
1.医生应耐心倾听病人陈述,从一接触病人就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是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听患者倒倒苦水,及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理解,使患者感到温暖,解除戒备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也应该尽量配合医生,相信医生。
2.醫生会循循善诱,通过对话与询问,了解患者的情绪心理问题,了解患者的个性、生活成长经历,为心理干预积累素材。
3.通过分析,让患者自己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不良情绪与种种身体不适联系起来,建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患者意识到,有了不良情绪才有了今天的浑身不舒服,哪天心情好了,病也就好了。
4.努力挖掘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背景性因素,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一些对疾病的不合理的认知,解释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并加以纠正,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
5.患者宜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适当转移注意力。
药物治疗
1.镇静安神:可给予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刺五加、五味子糖浆、森的日布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安神补心口服液、柏子养心丸、维生素B6、谷维素等,以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必要时服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阿普唑仑0.4~0.8mg/d,氟西汀(fluaoxetine,百忧解)20~40mg/d,均分1~2次口服,有一定疗效。
2.β受体阻滞药应用:普萘洛尔10mg,1天3次,可减慢心率,减轻心悸的感觉。同理,也可酌用酒石酸美托乐尔片,25mg,1天1次。
3.抗心律失常:如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给予普罗帕酮100~150mg,1天3次。也可用中成药,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宁片等。
4.中医中药:对功能性疾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有良好效果,对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对心烦多汗,心火偏旺者,可服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对肾阴亏损、心火阳亢、心肾不交者,可用黄连阿胶汤。此外,针灸、按摩、刮痧、钙离子导入、气功、人工催眠等均有一定疗效。
实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可占全部心脏科患者的四分一到三分之一,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白领阶层,可能与白领女性面临更大的压力、经历更多的情绪变化有关。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慌、胸痛,都是心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心脏本身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造成神经功能紊乱的诱发因素,可以追溯到患者长期存在的各种情绪心理问题或突发的心理应激反应。当然,这种神经功能紊乱可能都会波及全身植物神经,而心脏神经官能症只是全身植物神经紊乱在心脏的表现,患者还有很多难以用“心脏病”来解释的其他症状。
患者的家庭成员中也可有神经官能症患者。此类病人平时活动范围较为狭小,对环境事物较为淡漠、不感兴趣,多惯于抑制其情绪,表现为抑郁、焦虑和忧愁。在各种外来的刺激或劳损,如精神上受到刺激或工作紧张时,往往不能使自己适应这种环境而易发病或使症状加重。家属中可能有较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或有因心脏病而猝死者。
有的患者由于缺乏对心脏病的认识,对某些生理性心血管功能改变,如“生理性杂音”、“窦性心律不齐”等发生误解;还有的患者被错误地诊断为“心脏病”,这些亦可成为起病因素。在体力活动较少,脑力劳动较多、循环系统缺乏锻炼的基础上,吸烟、饮浓茶或咖啡引起心脏搏动较为强烈或过早搏动,常可导致患者过分注意心脏而产生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主导作用。交感神经使窦房结冲动发放加快,而迷走神经使窦性心律减慢。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交感和迷走神经的正常活动也受干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因而发生紊乱,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表现。精神、环境等的刺激可引起各种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也有少部分病人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慢,血压低。
表现:貌似“心脏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症状繁多,反复易变,但阳性体征很少,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
心悸:
是最常见的症状。自觉心跳、心前区搏动和不适,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加明显。但纯属患者主观感觉,客观检查却无重要发现;只是有时可见心尖搏动较强而有力,或有窦性心动过速,偶有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或短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轻度活动可使心率不相称地明显加快,患者常因此而不敢活动。
心前区疼痛:
自以为是心绞痛,但其部位与性质与典型心绞痛不同:疼痛部位多变不固定,多局限于心尖区及左乳房下区很小范围,亦可在胸骨下或右胸前或胸背等处。痛为历时数秒的刺痛,或刀割样痛,或为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轻微隐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外侧或手指。疼痛出现与劳力无关,活动后、精神疲劳后或者休息时都可以出现疼痛。有些患者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左侧卧位时,可使疼痛缓解;另一些患者异常紧张,不敢随便转动体位,或心前区肋骨、软组织及其表面皮肤有压痛点。含化硝酸甘油,常无济于事。
呼吸不畅:
患者常感到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呈浅短不规则呼吸;此病在室内人多拥挤或通风较差的地方容易发作,叹气样式呼吸后感到舒服或面对窗口呼吸新鲜空气。深吸气常能缓解。
神经衰弱症状群:
患者常诉乏力、头晕、头痛,脸红灼热感、失眠、多梦、焦虑、易激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跳动、腋部及掌心出汗、手脚发麻等。
体格检查:
患者体型常为无力型,焦虑紧张或忧郁,淡漠面容,手掌多汗,两手颤抖,有些患者常低热37.5℃左右,血压轻微升高且波动性大,这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失调有关;心率增快,窦性心律不齐,心尖搏动强而有力,第一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1/6~2/6级柔和收缩期杂音,或胸骨左缘第2~3肋间2/6级收缩期杂音,偶有期前收缩。膝反射亢进,划痕试验多数为阳性。心脏X线检查多无变化。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偶尔Ⅱ、Ⅲ和aVF导联T波平坦或轻度倒置,时隐时现。双倍二级梯或活动平板负荷试验阳性亦不少见。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大多数能使心率减慢,心电图ST-T改变恢复正常,运动试验转为阴性。也有以慢心律、低血压为主者。
分型 :
根据心功能仪测定结果,心脏神经症可分为两型: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型:占73.4%,心率快,血压偏高;2、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型:占26.6%,心率慢,血压偏低。
特点: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
如有下列特点,就要考虑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可能:
1.主诉与客观检查不相符:病人自觉心悸严重,常一阵阵心悸,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但是24小时心电监护却无明显心律失常;轻微活动即感气短、呼吸不畅,但是心脏彩超却显示心收缩舒张功能良好。
2.症状繁多呈现跨系统特点:既有心血管症状如胸闷、气急、胸痛等,也大量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很难用单纯的心脏病来解释,如头晕、头痛、失眠、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喜欢深呼吸、不能去封闭环境等;有时还有其他种种稀奇古怪的不适主诉,患者能非常形象地描述,医生却越听越糊涂。
3.患者常常顾虑重重:既担心查不出疾病,感觉患了心脏病迟早要出危险;又担心做相关检查不安全,带来痛苦;最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各种药物说明书反复研究,越看越怕,不敢服用或者频繁换药。给人的印象是,磨磨唧唧,嘀嘀咕咕,思前顾后,莫衷一是。
治疗:心理与药物并重
心理治疗
1.医生应耐心倾听病人陈述,从一接触病人就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是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听患者倒倒苦水,及时表达对患者的同情理解,使患者感到温暖,解除戒备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也应该尽量配合医生,相信医生。
2.醫生会循循善诱,通过对话与询问,了解患者的情绪心理问题,了解患者的个性、生活成长经历,为心理干预积累素材。
3.通过分析,让患者自己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将不良情绪与种种身体不适联系起来,建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患者意识到,有了不良情绪才有了今天的浑身不舒服,哪天心情好了,病也就好了。
4.努力挖掘造成患者不良情绪的背景性因素,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事件,或者一些对疾病的不合理的认知,解释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并加以纠正,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
5.患者宜参加一些文体活动,适当转移注意力。
药物治疗
1.镇静安神:可给予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刺五加、五味子糖浆、森的日布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安神补心口服液、柏子养心丸、维生素B6、谷维素等,以调整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必要时服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阿普唑仑0.4~0.8mg/d,氟西汀(fluaoxetine,百忧解)20~40mg/d,均分1~2次口服,有一定疗效。
2.β受体阻滞药应用:普萘洛尔10mg,1天3次,可减慢心率,减轻心悸的感觉。同理,也可酌用酒石酸美托乐尔片,25mg,1天1次。
3.抗心律失常:如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给予普罗帕酮100~150mg,1天3次。也可用中成药,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宁片等。
4.中医中药:对功能性疾病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有良好效果,对心脾两虚者可用归脾汤;对心烦多汗,心火偏旺者,可服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对肾阴亏损、心火阳亢、心肾不交者,可用黄连阿胶汤。此外,针灸、按摩、刮痧、钙离子导入、气功、人工催眠等均有一定疗效。